石首市政府工作报告
以下是博文学习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石首市政府工作报告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石首市政府工作报告篇一:关于石首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关于石首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1年11月22日在石首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石首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陈明新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以书面形式向大会报告我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1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把石首建成湖北长江经济带上重要节点城市、新型工业城市、山水园林城市、优秀旅游城市”的发展目标,抢抓机遇,砥砺奋进,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发展加快、实力提升、效益改善、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预计主要经济指标将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计划目标, 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产业结构日趋优化,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预计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5亿元,可比增长1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5亿元,同比增长3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额64亿元,同比增长20.7%;外贸出口9000万美元,同比增长
4.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1亿元,增长35.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00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800元,同比分别增长14.5%、19.7%。工业经济加快发展,预计2011年,全市80家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15亿元,同比增长38.6%,完成工业增加值32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产值过亿、税收过百万的企业分别达18家、20家。农业生产形势喜人,预计全市现价农业总产值实现43亿元,同比增长7.5%,完成农业增加值23.1亿元,同比增长6%;粮食、油料总产分别达到30.6万吨、5.8万吨,分别增长20%、7.4%;棉花总产1.8万吨,与去年持平;蔬菜种植面积12.5万亩,总产28万吨,蔬菜自给率达到80%以上;生猪出栏45.6万头、家禽出笼1080.3万只、水产品产量13万吨,分别增长14.3%、60.2%、26.2%。第三产业繁荣活跃。加快发展旅游业、商贸物流业和现代服务业,不断提升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亿元,同比增长20.7%。
(二)投资保持稳定增长,项目建设呈现新亮点。预计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亿元,占计划的100%,(转 载 于:wWw.HnnsCY.cOM 博文学习网:石首市政府工作报告)同比增长36%。截止目前,由发改局和相关部门配合争取国家和省里支持项目41项,争取落实国家和省里投资14138万元,争取到位资金再创新高。市委、市政府确定的52个重点项目进展良好,已开工33个,预计完成投资9.6亿元,项目开工率和投资完成率均创历年新高。工业方面,湖北楚源高新年产20万吨硫酸项目、吉
象细木工板及装饰板、荆江源西药生产线、钱潮精密件二期、劲牌酒业年产1.5万吨谷酒、保尔新汽配年产1万吨钢球冷镦等项目进展顺利。城市建设方面,城南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城区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建设、明珠大道拓宽改造和城区天然气管道建设工程已经启动,人民医院搬迁、客运站正式动工建设。交通建设方面,江南高速建设进展顺利,荆岳铁路已完成项目投资审查和安全审查,后石高速和长江大桥正在筹备工可专家审查,工业综合码头二期工程已完成70%的工程量,省道秦黄线大修养护工程可于年底前完工。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完成了吕家湾水库除险加固续建和3座小(二)型水库溢洪道扩挖工程建设,总投资6909万元的荆南四河项目工程建设正在抓紧施工。电网建设方面,投资1850万元的110千伏肖家岭变电站增容改造工程圆满竣工,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第一批85个项目全面完成。旅游开发建设方面,与省鄂西圈投正式签订了《天鹅洲旅游投资开发框架协议》,红军大本营军事拓展基地建设竣工并试运营,易龙湾民俗文化村完成了道路、绿化、灯饰等工程和7栋徽派建筑新建,投资5000万元的桃花山旅游度假村在抓紧建设。
(三)财政收支均衡增长,金融形势总体平稳。我市始终围绕完成年初确定的财政收支目标,强化税收征管,狠抓收入入库,在市部分重点骨干企业效益下滑、税收入库较上年减少的情况下实现了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稳定增长。预计全市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5.04亿元(不含基金收入),占年初预算任务48901万元的10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1亿元,占年初预算任务
29500万元的105%。融资渠道逐步拓宽,在全省率先成立首家县市级商业银行,预计201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108亿元,贷款余额达到31.5亿元。
(五)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市场物价明显上扬。
2011年全市消费品市场呈现较快增长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4亿元,同比增长20.7%。以娱乐、餐饮为主要内容的休闲消费有力拉动居民消费增长,消费结构逐步向家用小轿车、高档住宅等高层次方向发展。全市消费品价格总水平上扬较快,下半年各项指数均呈上扬趋势,住宅、衣着、食品类价格等均出现上涨,上游生产资料价格也出现上涨。据统计数据显示:8月份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较上年同期上涨7.2%,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和荆州市1.0、0.9、1.8个百分点;9月份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仍较上年同期上涨6.9%,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和荆州市0.8、0.3、1.3个百分点。
(五)民生问题有效改善,和谐社会建设稳步推进。一是就业再就业稳步推进。1-9月,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68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失业人员再就业2848人,占年计划2950人的97%;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8018人,占年计划5100人的110%。全市五项社会保险新增扩面6024人,五项社会保险参保337897人,完成目标任务的99.8%,征收社会保险费21560万元,完成年征收计划的99%,基金滚存结余39204万元。新农保参保27.3万人,参保率达95.5%,征收保费2570万元,续保
率88.1%。城镇居民医保参保162872人,100%完成了参保任务。二是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3656万元,其中城市低保资金1212万元,农村低保资金941万元,大病医疗救助金3.5万人、253万元,抚恤补助金5130人、700万元,核定发放农村五保供养资金1948人、238万元。三是狠抓市场监管。先后开展了食品药品安全、“瘦肉精”整治、农资打假、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大力整顿市场价格秩序,及时启动了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工作,有力地维护了消费者权益。四是科教文卫事业加快发展。全年共申报国家级科技计划3项,新建校企联合技术研发中心1家;狠抓校园安全管理,深入推进教改,高考上线率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今年全市本科上线2549人,其中高考一本上线588人,分别比去年增加142人、53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相继启动了乡镇卫生院人事制度和绩效工资改革。五是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0:106,其中二孩性别比为100:107,均控制在正常值范围内,分别优于荆州市责任目标4个和3个单位值。认真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依法关闭废布漂洗加工企业12家,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1起,实施节能减排环境工程减排项目10个,清理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91份。六是社会管理得到加强。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持续加大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力度和现场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石首市政府工作报告篇二:石首市沿江产业带东升工业园区
第一篇 背景研究
第一章 规划背景
2011年,荆州市实施“壮腰工程”, 这是省委、省政府着眼全省大局和支点建设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荆州振兴的重大历史机遇。全市建设围绕“工业壮腰、交通壮腰、新城壮腰、强县壮腰、文化壮腰”这五个重点全面推进,石首市作为荆州市下辖县市之一,必须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推进石首市沿江产业带的建设。
近年来,石首市大力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坚持以工业为引擎,全面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实施“百亿产业工程”、龙头企业壮大工程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构建了以工业为主导、农业为基础、旅游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为实施“壮腰工程”提供产业支撑。
2012年伊始,石首市瞄准“十二五规划”提出的 “湖北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新型工业城市、山水园林城市及优秀旅游城市”的战略目标,着力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产业,打造大园区,发展大工业,构建大交通,建设新城市,全力冲刺全省县域经济20强。产业发展离不高品质的开园区建设,当前石首市可用工业用地偏紧,长江沿线的黄金水道也有待进一步开发,为适应城市发展 需要,石首市产业布局从“一区四园”升级为“一圈一带”,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密度集聚、高质量发展为原则,全力打造产业集聚区,为石首市工业经济科学、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承载平台。“一圈一带”的建设也标志着石首市经济建设进入全新发展时期。
此次石首市沿江产业带东升工业园区是石首市工业战略部署上的重要节点,规划之际正值石首市城市内外部环境快速发展时期:
政策引导:经济全球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的深入实践及湖北省 “荆荆宜城市群”战略的实施、湖北省“壮腰工程”的实施、石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出台;
重大项目:江南高速的建设,荆岳铁路的拟建,石首市长江大桥的已通过专家预审、纳入湖北省“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国电集团石首市路口电站4×100 万千瓦项目的规划和立项申报(争取进入国家发改委沿煤炭大通道布局的火电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等,这些都对此次规划提
出更高的要求。
产业需要:长江沿线是产业发展的黄金岸线,新的招商引资项目急需用地空间的落实;同时为实现产业升级,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将成为工业发展的主导方向,石首市工业园区的拓展迫在眉睫。
石首市沿江产业带东升工业园区的未来发展不是东升镇发展的问题,而是石首市城市整体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工业园区发展的核心在于提升综合竞争力,这就要求石首市要抢抓机遇、迎接挑战,找到推动其发展的新引擎,从而制定合理的发展路线和实施步骤,制定高质量、前瞻性的规划。因此,本次规划不是东升镇局部发展的研究,而是直面石首市产业整体布局和未来发展的针对性研究和系统规划。
第二章 区位分析
一、宏观区位分析 1、荆州市宏观区位
2010年1月26日,“荆荆宜城市群”在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宜昌、荆州、荆门纳入“1小时城市群”。 “荆荆宜”面积占湖北省的25.6%,人口占22.2%,GDP近1/3。荆州距宜昌116公里,距荆门86公里;沪渝高速、二广高速襄 荆段、汉宜高速,将三地结为等边三角形。沪蓉高速铁路和荆岳铁路的建设及长江、汉江水路运输,为合作提供了保障。
图1.1
:“8+1”城市圈在湖北的位置
三个城市的发展互有长短,宜昌是省域副中心,但受地形影响,缺乏发展腹地;荆门是传统的老工业基地,但发展单一,缺乏完备的工业结构;荆州轻工业发达、商业居多,经济结构偏轻,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荆荆宜”城市群能够发挥三地自身的经济优势,使三地经济资源得以最大限度优化利用,改变以往各自为政而产生的经济资源分配不合理、浪费等现象。
随着“荆荆宜城市群”的合作深化,城市职能分工、重大基础设施分布、经济发展空间结
构,区域共同市场等区域城市协调问题也将逐步明确。
2、石首市宏观区位
石首位于鄂南湘北由荆州、常德、益阳、岳阳等城市组成的块状城市群体的缺档方和交叉辐射区。鄂南湘北城市群的发展前景值得关注,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提出要建设沪蓉高速公路暨长江湖北段城市发展带,湖南省近年来也提出了“一点一线”、“长株潭一体化”、“环洞庭湖经济圈”等区域发展战略。在武汉、长沙、宜昌三个区域性中心城市之间依托交通干线形成了武汉-长沙、武汉-宜昌两条主要城镇发展轴。要想在夹缝中生存,摆脱政策真空地带,必须主动连接荆州和岳阳,破解交通瓶颈,紧密衔接武汉-长沙、武汉-宜昌两条主要城镇发展轴。
3、结论
未来在北起宜昌、南达长沙的两湖平原地区将建成城镇密集发展区域。石首市应该加大区域协作力度,争取政策支持,将岳阳、荆州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对接对象,在区域共赢中寻找发展机会。
二、交通区位分析 1、交通现状
省域交通:石首市地处湖北省中南部,属于湖北省“长江经济带”荆江段南岸城市;东部接收武汉都市圈辐射。
市域交通:位于荆州市东南部,是《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所确定的 “荆石城镇发展次轴”上的重要节点城市,石首市境内的公路与京珠 、宜黄高速公路及107、207、318国道均不到一小时车程,与荆东高速公路不足20公里。
图1.2: 宏观交通区位分析图
2、交通前景
未来石首区域交通形成“两纵两横一港”的大交通格局,市域交通形成“三纵三横”的公路网络,石首市的交通区位条件正在打破瓶颈,适应产业发展需要:
1)公路:积极融入区域高速公路网络体系,以江南高速和荆石高速公路为骨架系统有效衔接周边高速公路网络。实现至特大城市武汉、长沙3小时到达,至荆州、岳阳等周边重要城市及地区1小时到达。
■ 江南高速:横贯石首市全境。距武汉280公里,只需180分钟车程;离长沙260公里,只需160分钟车程;与荆州、岳阳、常德三座中等城市相距100公里左右,只需100分钟车程。
■ 荆石高速:两湖平原地理中轴线,连接荆门、沙洋、潜江、江陵、石首市、华容等地、惠及两湖区域近500万人民。北向连接国家二广高速(襄樊荆州高速),南向连接湖南南县至常宁高速,南至广州深圳香港等地。潜江(后湖)至石首市高速公路连接潜江、江陵、石首市,
与国家杭瑞高速华容互通相接,南北衔接多个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
2)铁路:从国家中长期铁路线网规划来看,江南铁路今后将是北煤南运的大通道。将打破石首市无铁路的历史,极大的提高了石首市与外部的联系。
3)港口:把石首市港建成湖北省重要港口。湖南正在紧锣密鼓的谋划环洞庭湖经济圈建设,
石首市与常德、益阳、岳阳三市都接壤相连,石首市与环洞庭湖地区经济关系密切显而易见,充分利用石首市港3000吨级的港深条件,打造长江中游综合工业港。形成以长江为主通道,港站配套、干支相连、通江达海的水运网络,成为环洞庭湖经济圈西翼地区重要出海口。
4)石首市长江大桥:石首市长江大桥现已通过专家论证进入审批阶段,石首市长江公路大桥建成后将实现湖北与湖南和江汉平原与洞庭湖平原回型路网对接,充分发挥石首市连接两省平原交通枢纽作用的需要。石首市地处长江中游荆江河段,逆江而上100公里至荆州长江公路大桥,顺流直下160
公里到规划筹建中的荆岳长江公路大桥,与荆州“三纵三横”路网通道(三纵:襄东高速公路,荆华一级公路,随岳高速公路;三横:江南、江南沿江一级公路与沪蓉高速公路)构成了两湖平原井田路网格局,使两湖平原交通网形成一个有机、高效的整体,对于发挥两湖平原公路枢纽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结论
随着区域交通条件的有利改善和区域交通网络的形成,石首市城市发展迎来了巨大的机遇和广阔的前景。
三、经济区位分析 1、区域经济区位
石首市与湖南接壤,是荆州市与湖南对接的桥头堡,可接受“武汉经济圈”、“荆荆宜经济圈”和“长株潭经济圈”的辐射。
2、荆州市经济区位
在省、市的宏观战略部署中,长江沿线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轴线,荆州市下辖各县市园区建设也纷纷围绕长江沿岸展开,如江陵县沿江工业带、松滋市沿江工业园等,拉开城市骨架、做大做强工业园区成为发展共识。受自然条件的桎梏和防洪工程的客观需要,石首市长江沿线建设上发展缓慢,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沿江建设条件逐步优化,因此石首市将“一区四园”的产业布局升级为“一圈一
带”,着力加强沿江产业布局,补齐石首市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建设上的“短板”图1.3: 石首市区域经济区位分析图,为区域合作
和竞争塑造一个强大的发展平台,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机遇。
3、结论
《石首市总体规划(2012-2020)》提出石首的主要经济腹地在江南和华容等湖南县市。石首产业优化战略的核心是从两湖平原地区的产业现状和市场需求出发,通过产业选择和布局调
整,争取最大限度地提高各种主导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微观区位分析——东升工业园区在石首市的区位分析
东升工业园区北临长江黄金河道,南接东升镇区,行政范围为东升镇所辖,是石首市提出的 “一圈一带”工业布局的组成部分,规划片区距石首市区23公里,距东升镇区4公里,北面紧依港口,沿江临港优势突出,区位交通条件良好,东升工业园区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
判断,都将是石首市城市产业空布局发展的拓展点、沿江产业带的启动点,城市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第三章 石首市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一、石首市经济发展现状
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87亿元,按2010年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77亿元,同比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40.32亿元,同比增长21.0%;第三产业增加值30.78亿元,同比增长10.2%。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5.84 :42.06 :32.11。
表1.1 2008-2011年石首市经济运行情况一览表
二、区域经济比较
近年来石首市经济发展迅速,2012年石首市提出了成为全省县域经济20强的目标,因此应该以更高的要求去寻求发展,缩小与先进城市的差距。
1、经济总量需扩大,201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为34.35亿元,较全省最高值相差3.27倍,与全省前20的目标尚有一定差距。
2、经济发展可进一步提速。2011年石首市国内生产总值较上年增长13.8%,与湖北省平均水平持平,但低于湖北省县域经济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21%,增长速度在荆州市排名第4。
3、经济结构有待优化。第二产业是推动城市化发展的主动力, 2011年荆州市三次产业结构为26:42:32,第二产业比例虽与荆州市平均水平持平,但低于全省10个百分点。
三、工业发展分析
1、产值规模
2011年石首市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6.6亿元,增长36.9%,工业增加值25.43亿元,增长25.0%。
2011年,石首市规模企业可完成工业总产值117亿元,同比增长48.35%;增加值32.2亿元,同比增长25.3%;入库税金1.94亿元,同比下降5.35%。
2、产业发展
石首市工业结构表现出多业发展,集群发展缓慢的局面,其中精细化工和木业森工两业特大,纺织、金属制品、普通机械制造有一定规模。规模企业有一定发展,由“十五”末的52家发展到现在的109家,且规模企业中骨干企业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明显。“十一五”期间,工业总产值过亿元规模企业达到7家,入库税金过百万元规模企业15家。
表1.2 石首市2011年制造业产值情况统计表
3、支柱产业
通过对石首市各产业的分析,工业产值占总产值5%以上的产业有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纺织业、木材加工、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汽车制造产业。在这些产业中除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产值较大外,其它产业产值总量均较小,对总体产值贡献较小。
现阶段中化工、木林森工、机械和纺织为支柱产业,但这些支柱产业实力还不够强大,对其他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非常有限,还无法形成主导产业,需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壮大支柱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发挥带动作用。
4、小结
综上所述,石首市产业发展的特征可归结为:
1)经济总量规模偏小,三次产业结构中二、三产业发展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2)第二产业基本形成了以化工、轻纺加工、机械等为主的支柱产业体系,但规模普遍偏小,缺少带动型企业的支撑。
3)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产业的力度可加强,应加大招商力度,扩大支柱产业类型。 4)石首市已经进入经济加速发展的新时期,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产业规模化、集群化迫在眉睫。
四、石首市工业园区发展现状
1、园区发展现状
石首市经济开发区于2001年5月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现辖张城垸工业园、金平工业园、江北工业园和东升工业园四个工业园,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5平方公里,其中张城垸工业园位于城东北,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2平方公里,主要发展精细化工、木业森工等优势产业;金平工业园位于城西南,规划面积9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2平方公
里,主要发展机电汽配、轻工纺织等产业,江北工业园位于新厂镇镇区南部,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0.5平方公里,主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东升工业园位于东升镇镇区西北部,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0.5平方公里,主要发展新材料和出口木制品业。
石首经济开发区一区四园现有工业企业6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家,初步形成了以精细化工、木业森工、机电汽配、轻工纺织等四大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主要龙头企业为湖北楚源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钱潮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万向钱潮精密件有限公司、湖北吉象人造林制品有限公司、湖北金利丰纺织有限公司、湖北扬子江泵业有限公司、劲牌酒业(石首)有限公司、湖北致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现有高新企业3家,分别为湖北华丽染料工业有限公司、湖北致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北楚源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进入2012年以来,石首市根据“石首市社会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相关要求,提出了
发展石首市沿江产业带的思路,以现有的“一园四区”为基础进行扩展,以沿江产业开发为契机,加快了工业园区的建设,将园区的发展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主要问题
1)放大沿江临港优势效应
在宏观经济形势向好的大背景下,园区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的上升趋势。经过近年的发展,各主要工业园区发展已有一定规模。之前受长江防洪的客观需要,长江黄江河道优势未能完全发挥,各工业园更多是近江发展而不是沿江布局,随着外部条件的改变,沿长江河道拉开工业区骨架已经成为必然选择。
石首市政府工作报告篇三:荆州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荆州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2月12日在荆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荆州市人民政府 代理市长 李建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与《荆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六年的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任期的六年,是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机遇挑战相互交织的六年,也是建市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的六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开拓进取、克难奋进,有效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的不利影响,积极抗御低温冰雪、外洪内涝等严重自然灾害,成功举办奥运圣火传递、第二届全球华商500 强高科技论坛、中国荆州淡水渔业展示交易会等重大活动,全面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
——六年来,经济发展明显加速,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我们牢牢把握荆州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着力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在加快发展中调结构、转方式、促转型,实现了从走出低谷、奋力爬坡到步入快车道的跨越。
经济规模迅速扩大。2010 年末,地区生产总值837.1 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2.2%,为“十五”末的2 倍,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27.6:38.9:33.5,第二产业比重比“十五”末提高7.3 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0.9 亿元、年均增长40%,为“十五”末的
5.1 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1 亿元、年均增长18.9%,为“十五”末的2.1 倍;财政收入73.7 亿元、年均增长24.7%,为“十五”末的3 倍,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7.6 亿元、年均增长18%,为“十五”末的2.3 倍。
工业主导作用增强。2010年末,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225家、净增657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4.4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24%,为“十五”末的3.4倍;产销规模过30亿元的产业集群6个,列入省重点扶持的产业集群8个,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37家、过10亿元的企业11家;精品名牌实现零的突破,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分别达到6 个和4 个。县域经济实力增强,荆州区率先跻身全省县域综合实力20强。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养殖业比重超过种植业,占农业总产值的51.5%.粮棉油、畜禽水产、平原林业等优势农业板块不断壮大,粮食
总产突破75 亿斤,油菜、棉花、水产品产量居全省首位,荣获“中国淡水渔业第一市”称号。农业产业化水平稳步提高,监利、洪湖农产品加工园被确定为省市县共建示范园区,福娃和洪湖鱼米乡进入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前十强;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55 家,居全省之首。水利建设得到加强,累计投入资金47亿元,完成长江干堤等堤防加固900 公里,水库除险22 座,更新改造泵站19 处61 座,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150 万亩。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成功引进沃尔玛、大润发等一批大型商贸企业,建成北京路地下商城,中心城区核心商圈基本形成。加快推进“万村千乡”、“双百”市场工程,新建改造农家店3443 家,国家级商品市场达到3家,两湖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贸易规模超过100 亿元。文化旅游加快发展,中国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建设正式启动,荆州古城、“洪湖岸边是家乡—石首天鹅洲旅游区”成为鄂西圈重点建设的十大核心景区,接待游客达到912.6 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51.7 亿元。金融业发展出现重大转机,2007 年开始全面盈利,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36.1 亿元,贷款余额达到461.1 亿元,我市连续四年被评为省“A 级信用市州”,重塑了荆州良好的信用形象。
——六年来,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我们坚持扩内需、强支撑,以大投入促进大建设,以大建设改善硬环境,发展条件稳步改善,区位优势逐步显现。
交通条件大为改善。累计完成投资132亿元,随岳高速、荆东高速、荆岳长江大桥、东荆河大桥、盐卡港二期等工程建成运行,荆州人民期盼多年的汉宜高铁荆州段、荆沙铁路改建、洪监高速、江南高速(石首至松滋段)动工建设,荆岳铁路、城市大外环开工在即,建成农村公路13700 公里,所有乡镇通达三级以上公路,所有行政村通达油路或水泥路。
城市形象大幅提升。城市规划体系逐步完善,新一轮城市总规和工业新区、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等片区规划编制完成。中心城区累计投入24.3 亿元,荆沙大道全线贯通,北京路、荆中路等30 条主次干道黑化改造升级,荆沙河、护城河、内荆襄河清淤整治和水系连通工程完成,中心城区3 座污水处理厂建成营运,沿江、沿河、沿湖绿化建设步伐加快,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实现省级卫生城市创建目标。石首、松滋被评为省级文明城市,洪湖被评为省级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全国重点镇和历史文化名镇分别达到7 个和3 个,省级重点镇达到10 个,预计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5%,比“十五”末提高10.4 个百分点。
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强农惠农政策得到落实,累计发放各类惠农补贴31 亿元,取消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和牲畜屠宰税,农民负担下降到人平33.1 元、亩平23.1 元。实施高产农田土地整治项目86 个,建设规模208 万亩,新增耕地6.5 万亩。建成户用沼气池38.5 万口,新增农村安全饮水人口175 万人。新农村建设试点乡镇达到
43 个,覆盖55%的农村人口,仙洪试验区荆州片、花基台、李埠、孟溪大垸等成为新亮点,全市农村呈现经济发展提速、设施条件改善、村容村貌明显改观的大变化。
——六年来,改革开放明显加快,发展活力得到新提升。我们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深化改革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开放型经济格局初步形成。
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基本完成,国有资产监管营运体系基本建立,成功化解天发集团金融风险,天颐科技恢复上市。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纵深推进,“以钱养事”新机制进一步完善,集体林权改革、国有农场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和中心城区城管体制改革取得实效。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启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顺利开展。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实现“乡财县管”和农村教师工资县级统一发放、账户直达,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部门预算和公务卡结算方式全面实施。土地收储制度建立并逐步完善,招投标“五统一”综合监管模式在全国推广。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开放平台进一步扩大,全市开发区新增2 个,达到10 个;荆州开发区园区平台初具规模,产业集聚和开放竞争优势明显增强。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10 年实际到位资金258 亿元、年均增长40%以上,是“十五”末的5 倍,利洁时、中化、中粮、
相关热词搜索:石首市 政府工作报告 石首2017政府工作 石首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