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评课稿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评课稿篇一: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评课记录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评课记录
首先,朱老师在“三究四学”高效课堂上,结合课文内容,巧妙地利用网络科学技术,把电影《红楼梦》中相关的情节播放给学生看,时间只有几分钟,可是课文中描写的“凤辣子”“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情景,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收到了意外的效果。在大家都采用高效课堂流程上课的情况下,朱老师却在高效课堂中,灵活插入电影片断,出其不意,大胆创新,效果良好。
其次,课堂互学环节中,朱老师给不同小组的同学分配了不同的学习任务,同学们学的都非常认真,我观察了几个小组的学习过程,学生把“小展示”做的十分扎实。有的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有的小组围绕问题各抒己见,有的小组就人物“凤辣子”的性格特点展开讨论??。这样,课堂上全班学生都参与了课堂学习,大大激发了同学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再次,在展示提升环节,朱老师让同学仿照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动手描写班上的某一个同学,然后再念出来给同学们听,让同学猜猜写的是谁。这个环节人人参与,纷纷竞猜,学情沸腾,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当然,人无完人,课上的怎么好也能找出不足来。朱老师这节课不足之处,就是在互学及展示环节,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有点沉闷。还有就是课堂上鼓励的掌声比较少,如果老师能在学生展示精彩的时候,带头给学生掌声鼓励,相信这节课会更加出彩。
回顾朱老师执教的这一课,我觉得学生在这节课中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收获:
1.学生读准读通了课文。这是一篇半白话文,在描写王熙凤穿着打扮那部分时用词丰富,生僻词又多,给学生的朗读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朱老师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作为了本课的一个教学目标,我觉得非常准确。在教学过程中,朱老师先让学生尝试朗读,然后通过“句子分割法”,层层推进,既让学生读准了生字,读通了课文,又让学生感知了作者的写作方法——修饰语的层层叠加,以及感受到了王熙凤穿着上的极尽奢华。
2.感知了人物形象。感知人物形象是本课的一个重点。朱老师抓住文中王熙凤的语言,先让学生反复朗读感知人物形象,然后通过引导学生关注提示语,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王熙凤的人物形象,最后通过电影片段的赏析,使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
3.感知了文章刻画人物的方法。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初步感知了文章刻画人物的写法。 在本篇课文的教学中,朱老师把培养学生对名著朗读的兴趣,也是作为其中的一个目标,但这个目标的达成上可能还缺乏一些手段或措施。到底怎样激发,有待商榷。
朱老师上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课,是节选自名著《红楼梦》的片段。对于五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红楼梦》从来是只闻其名,不知其文,其难度可想而知。但是朱老师凭借着其深厚的语文功底,深入浅出,一步一步引领着孩子们走向神奇的文学殿堂。不仅向孩子们展示了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也让孩子们领略到了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
本文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感受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朱老师先向学生介绍了《红楼梦》,介绍了王熙凤在贾府的特殊地位。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交流自己的感受。朱老师领着学生来分析体会文中语句。从王熙凤的语言、动作以及神情的描写体会她的张扬放肆、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和炫耀权势。逐词逐句的讲解,虽然讲的多了点,但从学生的神情中,我分明感受到了他们因为理解了课文的满足。
首先从她的肖像描写( 服饰描写):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来品味。给人一种雍容华贵、珠光宝气、贵族少妇的形象,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刁钻和狡黠。文中,王熙凤的穿着打扮一段,有很多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陌生的词语,这些词语,学生根本就理解不了,不明白到底是什么样的打扮。所以读起来也特别费劲,朱老师为了让学生读好,不吝啬花时间通过不同的形式来练读,直到读通读顺为止。这体现了张老师在课堂上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本的教学理念。此外,教师展现一些和课文相关的图片,这样帮助了学生理解文中的词语,效果很好。
再次是语言描写:出场亮相:“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给人放诞无礼的感觉。初见黛玉:“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儿,今儿我才算见了??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呢!”在研读感悟中体会凤辣子不是真心在赞美林黛玉,她是在对贾母的阿谀奉承,给自己留有余地,不至于冷落了贾府众人。善于察言观色的她见贾母是“笑道”所以她见风使舵,来了个自我检讨。在课堂上,朱老师带学生重点研读了凤辣子问黛玉的几个问题 “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也只管告诉我。”通过让学生思考:王熙凤在乎林黛玉的回答吗?她在乎什么?在对比反衬中深刻体会到王熙凤一连问了黛玉这么多问题,只是在贾母面前向林黛玉大献殷勤,另外她还在炫耀身份,可见是虚伪至极。
朱老师在课堂上针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带领孩子一起分析人物性格,从中体会作家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及细节描写等写人的方法。另外,还要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评课稿篇二:“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教学反思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教学反思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是人物描写一组这篇课文里的第三个片段,着重描写了人物的衣着和语言,文字不多却活灵活现。因为这个片段是节选自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所以语言和现在有不小的距离,加上描写王熙凤的穿戴,今天的小学生十分陌生,不要说读懂,就是读顺也不十分容易。这个教材本来就有难度,尤其是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在没有阅读背景的情况下,目标若高了,无异于空中楼阁。
所以在讲课之前我布置学生阅读有关《红楼梦》的一些资料,或者读过的同学给没读过的同学讲一讲,并专门做了一次小型的读书汇报活动,让大家有个初步的了解!
课上我做了这么几件事,一,整体感知,读文思考课文写了谁,写了她的什么事?培养学生概括的能力。二,由于课文与现在有很大的区别,所以我重点指导读好王熙凤衣着外貌的部分,先采用学生互相提醒和老师指出的办法给易读错的字正音,其次是读好文中的一些词语,接下来老师领读,以解决拗口难读,不会断句的问题。由于人物穿戴学生不明白,如果助逐词逐句的解释会吃力而不讨好,并枝节了文字的整体感。我就让学生凭着整体的感觉去感受王熙凤衣着的华丽,讲究,甚至奢侈。三,本篇课文的另一个重点是让学生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因此,我让学生读文,划句,想象,批注,说说王熙凤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汇报时与描写方法相结合的讲解,突出重点。最后,让学生用几句话描写你周围的人,可以选择同学或老师,从而让学生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四,在
学生对文字有了理解基础之后,我给学生适时播放同名电视剧的片段,这个片段的情景与课文十分温和,对学生进一步了解王熙凤的性格和为人很有帮助,这样形象的画面配上课文内容是学生再分角色朗读时,人物形象呼之欲出,王熙凤张扬泼辣,见风使舵,阿谀奉承, 的人物形象挥之不去了。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评课稿篇三: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听课小结
听其言 观其神 品其味
———聆听万涵老师《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课学习心得
二七区路砦小学 李贺
第一次走进万老师的课,钦佩她敢于向经典名著挑战的锐气。万老师谈吐自如,语言犀利,颇有“凤辣子”的辣劲。万老师的语文阅读教学追求的是教师教得得法、高效,学生学得主动、活泼。她不拘泥于已有的教学模式,创设让学生“发现”、“讨论”和教师“引导”、“点拨”的课堂教学结构,摒充教师包办代替或一问到底的教法。她重视指导学习方法,然后循法走路。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一节课正是“发现、讨论、引导、点拨”八个字阅读教学课堂结构的部份体现,是她理想境界的缩影。你看,课堂上学生们学得多么主动、活泼。学生可以“七嘴八舌”,互相启发。讨论时,学生理解的就说,不理解的就问;有不同见解的就争议、交流,学生的讨论紧扣教材,学生能说的,教师就让学生说;学生理解不透的,教师就启发深化;学生不懂的,教师不厌其烦地讲;讨论走岔了,教师点拨一下就扭过来了,学生没有偏离中心,大胆去发现,去讨论,去品味,“凤辣子”这个人物形象的凸显也就水到渠成了。万老师虽然年轻,但好学,能教在点子上。她的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是值得借鉴的。
一、学生是真正的发现者。有的老师上《“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是先告诉或者变相告诉学生“凤辣子”是一个善于阿谀奉承、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的女人。但是在这堂课里,“凤辣子”是怎样一个
人,不是老师告诉他们的,而是他们自己发现的。也就是说,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了大量自己的、不带任何成见的想法,其中会有一些偏差和错误,但通过细细阅读文本,他们的有些想法是跟作者的创作意图比较接近,跟前人和今人的大多数见解比较一致。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是一个探究者,他们是在进行探究和创造的阅读。
二、学生享受着发现的快乐。学生的“发现”需要老师的指点和引导。万老师层层递进,步步为营,引发了孩子的认知冲突:刚刚认为凤辣子是热情的,突然又感到“凤辣子”有可能别有用意。这种认知冲突会引起学生的反思。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于是,学生在紧张而兴奋的心理状态中乐此不疲地一次次阅读,一次次探究,从偏差走向正确,由浅表逐步深入,对凤辣子的认识也逐渐丰满起来。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立体作用。重视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精神和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课堂上形成多向的信息交流,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重视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万老师在分析人物形象的过程中,通过听其言,观其神,品其味,大胆引用原著中的语句作补充说明,通过原著的再现与课文中句子的比较,不但进一步理解了文本内容,还激发了学生去看原著的浓厚兴趣。
万老师这节课给我的印(来自:WWw.HnnscY.com 博文 学习 网: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评课稿)象是深刻的,影响是深远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会努力探索自己的语文教学之路。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