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说说大全 > 正文
 

文言文说说大全

发布时间:2025-01-15 15:46:42 影响了:
[标签:daoyu1(转 载于:www.hnNscy.CoM 博文学习网:文言文说说大全)]

文言文说说大全篇一:《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七年级)》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七年级)

目录

1.愚人食盐

2.战国策·秦策二

3.王右军诈睡

4.戴震难师

5.曾子杀猪

6.千金市骨

7.高帽子

8.赵威后问齐使

9.学弈

10.永某氏之鼠

11.魏文侯从谏

12.原谷谏父

13.截竿进城

14.陈太丘与友期行

15.乐羊子妻 16.子产不毁乡校 17.习惯说 18.陈实与梁上君子 19.割席分坐 20.临江之麋 21.木兰从军 22.《李将军列传》(节选) 23.当止不止 24.《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节选25.工之侨为琴 26.三人成虎 27.郢书燕悦 28.赵普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遂自念

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反为

其患。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至于他家() ②更为益盐() ..

③既得盐美 ④缘有盐故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译】

3.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愚人的“愚”体现在哪些方面。

【译】

4.从愚人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①到 ②改变 ③已经 ④因为

2.①之所以菜的味道好,是因为有了盐。

②就空口吃盐,吃得口味败坏,结果反被盐所害。

3. ①语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或者,动作:“愚

人无智,便空食盐。”②他以为菜的味道好,就是靠盐,于是只吃盐,不吃菜。

4.启示:①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过与不及都不合度,食盐的愚人之所以

愚,就在于不懂得合度的道理。

②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限度,恰到好处是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

怕是好事也会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

战国策·秦策二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卞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

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

而有刺两虎之名。”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管与止之() ②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

③小者必死 () ④而有刺两虎之名。()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人者,甘饵也

【译】

②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译】

3.文章的寓意是什么?

【答】

4.概括说说你从文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

【参考答案】

1. ①卞庄子(代词) ②那么 ③小的老虎④却

2.①人是老虎最美好的食物。 ②你只需等待时机去刺杀负伤的老虎,那就是

一举而能获得两只老虎了。

3.文章的寓意:智慧带来胜利和荣耀 事半功倍 或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4.启示:我们做事情要运用智慧,善于观察,仔细思考,找到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就可以提高效率,甚至是事半功倍

王右军诈睡 王右军①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②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

臾,钱凤③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

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熟眠,于是得全。于时人称其有智。

【注】①王右军:王羲之 ②大将军:晋朝大将王敦 ③钱凤:为王敦的参军,助敦

叛晋,后被诛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王右军年减十岁时() ②方忆右军未起() ..

③相与大惊曰() ④及开帐()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

【译】

②信其实熟眠

【译】

3.王敦为什么认为“不得不除之”?

【答】

4.“于时人称其有智”,你认为王右军的智表现在什么地方?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答】

【参考答案】

1.①不满②才 ③一起④等到

2.①王羲之睡醒,已经听到他们谈论的话,知道(自己)没有活的道理。 ②相信他确实还在熟睡。

3.因为王敦与钱凤商议的是叛逆的阴谋(便言逆节之谋),一旦泄露出去可是要灭九族的,所以如果睡在帐中的王羲之知道此事,必是要除去的。

4.睡在帐中的王羲之无意中听到了王敦与钱凤商议叛逆的阴谋,知道没有活路了,不满十岁的他没有惊慌失措,就佯装出熟睡的状态(假装呕吐弄脏脸和被子都全然不知),骗过了王敦与钱凤的眼睛。这是他机智过人的地方。

戴震难师

先生①是年②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③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也?“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④二千年矣。“”然则⑤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注】①先生:这里指戴震。 ②是年:这里指1733年,这年戴震十岁。 ③就傅:跟随老师。 ④几(jī):差不多。 ⑤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蕴蓄者久矣( ). ②日数千言不肯休( ) .

③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记之?

【译】 ②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译】

3.文中戴震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与《论语》所提倡的哪些观点相一致?请你各列举一句。

【答】

4.塾师为什么把戴震评价为“非常儿”?

【答】

【参考答案】

1.①积蓄,积累 ②每日,每天 ③距离 ④这些

2.①这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而由曾子记述的?

②老师无法回答,说:“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孩子啊。”

3.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习方法:学而不思则罔。

4.“非常”一词蕴含对比,说明戴震与其他的学生不一样。他敢于质疑,凡事都大胆的问一个为什么;不盲目听从,能积极的独立思考问题。(意思对即可)

曾子杀猪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①。”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②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①彘:小猪②特:只不过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曾子之妻之市() ②其子随之而泣() ..

③顾反为女杀彘() ④子而不信其母()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译】 ②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译】

3.对于该不该杀猪,曾子和他的妻子持不同的观点,试分析他们各自的理由。

【答】

4.由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曾子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答】

【参考答案】

1.①到 ②跟随 ③同“返”,返回 ④于是,就

2.①妻子制止他说:“我只不过是和小孩子开开玩笑罢了”

① 现在你欺骗他,这是在交给他欺骗啊。

3.曾子的妻子认为不该杀,理由是说杀猪只是跟儿子开个玩笑,好哄孩子回去,不让他跟自己去集市,不必当真。曾子认为该杀,理由是答应了孩子的事要实现,否则没有办法教孩子诚信。

4.曾子是一位言而有信(诚信,诚实)的父亲,同时他通过细小之处“以身作则”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可以说教子有方。

文言文说说大全篇二:关于文言典故的运用

张文海

什么是文言典故?古代诗文等文言作品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及短语。追根溯源,典都来自旧有的典籍。用典,就是用典故说事,以较少的词语或短语引举特指某一古事,或者用古语以表达更多的今意。

一.明用与暗用

所谓明用,是指不但照录原文,而且还指明出处,用典故效果明显,让人一看就知道所说的意思。例如:

(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政?”(《论语·为政》)

(2)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吾薨,百官总已以听于冢宰三年。”(《论语·宪问》)

上面两句用典故出自《尚书》,例:(1)以“孝”“施于有政”回答了有人的提问;(2)句以当时的状况回答了子张的“高宗谅阴,三年不言”的疑问,用典十分明显。有的用典引用原文略加变化,有的典故的出处却不具体指出。例如:

(3)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贾谊《论积贮疏》)

(4)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裴松之《江表传》)

例(3)管子指管仲,名夷吾,春秋时政治家。齐国的国相,辅佐桓公成霸业。“仓廪实而知礼节”,这句话出自《管子·牧民》。例(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志》。有些文章用典的明显程度要差一些,只是间接表示有出处;有些用典的明显程度更差,我们只能凭口气推测是有出处;有的有“正如古人所说”的意味,所以还是把它们归入明用典故之列。例如:

(5)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6)如优孟摇头而歌。(黄宗羲《柳敬亭传》)

(7)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

(8)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白居易《春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以上四句,例(5)语出《孔子家语》,又见《荀子·王制篇》:“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例(6)的“如”表示以前出现过,这以前是指《史记·滑稽列传》。例

(7)典出《庄子·逍遥游》,也从《庄子》“鹏徙南冥”演化而来。例(8)用典出自于《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三》:“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引文的“公”指武后(即武则天)的宰相狄仁杰。狄仁杰任人唯贤,以致朝廷里的文武大臣大多是他推荐的,故“通鉴”始见此典。 汉魏以后,明用文言典籍的情况并不多。虽然明用的好处明显,一般容易理解,也不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找出处。但是,从数量方面看,暗用文言典故的情况更多一些。这是因为,暗用典故可随意组织,像是随手拈来就可以融入自己的文章,显得十分自然。就写作者个人方面看,表现自己熟悉古典知识,驾驭语言文字的技巧高,有炫耀自己才学的动机,严格说这是旧时文人的坏习气,影响很坏。因为文言明用典故太多,作品难读,这是暗用多于明用的重要原因之一。暗用典故的情况有以下几种:一是有些虽然不表示用典,可是照录原文;二是有的有所减,有的有所增,有的改动一部分,变化更大;三是拆散原文,随意组织。例如:

(9)以文为诗,自昌黎(韩愈)始;至东坡(苏轼)益大放厥辞,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清代赵翼《瓯北诗话·苏东坡诗》)

(10)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杜甫《贫交行》)

(1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师说》)

(12)圣人之为教,立中道以示于后,曰仁,曰义,曰礼,曰智,曰信,谓之五常,言可以常行之也。(柳宗元《时令论下》)

(13)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王勃《滕王阁序》)

(14)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白居易《长恨歌》)

例(9)语出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笔下开生面”,稍有改动。例

(10)出自《史记·管晏列传》,管仲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例(11)出自《论语·季氏》作“生生而知之者”这里有所增。例(12)“三纲”始见于班固《白虎通·三纲六纪》。班固云:“三纲者,何谓也?君臣、父子、夫妇也。”“五常”初指五种伦常道德。《书·泰誓下》“今高王受,狎辱五常。”这里引用改动比较大。例(13)出自《论语·季氏》:“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例(14)出自《史记·封禅书》:“自威(齐威王)、宣(齐宣王)、燕昭使入海求蓬莱、方丈、瀛州。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药在焉。”这里就是依据原文的意思,随意组织,化入自己的文字而为之。

二.好处与弊端

文言文中常用典故,是因为这样表达有好处,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1.引古论今,可以加重表达的分量。因为引用古事古语大多都是圣贤之事,圣贤之语;名人之事,名人之语,他们的事和话其正确性,勿庸置疑,说服力和感染力更强。例如:引用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勉励人们动脑筋思考,认真读书,恐怕比一般的用自己的话说说效果要好得多。2.引用古事古语,比用自己的话省力。例如:引用《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喻示人不经过培养和锻炼不能成材。引用《孟子·告子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言谓忧患可激人奋发图强,安逸快乐使人死亡,等等。如果不引用,那表达效果就会差很多。

3.用典可以用简洁的词句表达较多的意思。例如:引用孔子《论语·卫灵公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表达为人处事要将心比心,体谅爱护他人。或者说自己不希望发生的事情,不要强加在别人的头上去。有人甚至认为,《圣经》中有一条黄金法则“希望别人如何对待自己,自己就应该如何对待别人”。而我国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比《圣经》的“黄金法则”更远、更美,意义更深远。在用典的诸多好处中,这以简驭繁的好处分量最重,力量最大,历来被更多的文人所采用。4.用典以唤起联想和想象。例如:引用《庄子·天运》中“东施效颦”的典故,可以联想到古事“东施”与“西施”的故事,“观古今之异,犹猨狙之异乎周公也”,想象许多盲目模仿的事例,其讽刺意味尤为深刻。5.用典可以使语言表达委婉,平常不好说的话,可以用典来表示。例如:《资治通鉴》所记淝水之战,苻坚亲率大军向江南进发,而谢安成天表现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离开府邸到处游逛,直至深夜才回家。驻守荆州的大将军桓冲生怕京城有失,说:“天下事已可知,吾其左衽矣!(我们大概会被散着头发、衣襟朝左边开像落后的民族那样了”。“左衽”的典故出于《论语·宪问》,这话的言外之意是说我要当亡国奴了,“亡国”的话不好明说,用典就委婉多了。

用典也有弊病,一是古今之事,古今之语并不完全切合,引用后表达的意思反而似是而非。例如:王勃《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实际上他当时才二十几岁,也没有李广将军抗击匈奴的战功赫赫。二是有些暗用的典故,近乎由谜面猜谜底,会造成迷惑,让人难于理解,有的望文生义,甚至作茧自缚。例如:陶渊明《归去来辞》“情在骏奔,自免去职”。如果不知道它出自《诗经·周颂·清庙》,就难于了解其确切含义,甚至会误解。暗用典故,还有更甚者,有的人挖空心思用僻典;有的人可用今语却偏偏用古语。例如:苏轼的咏雪诗曾用“玉楼”“银海”,王安石知道是出自道书,大为赞叹,但一般人却不知道,读不懂。

三.凝缩与影响

旧时的文人大都看到用典可喜的一面,不只是愿意用典,而且把其中的有些典故凝缩为词语(包括成语),放在手边反复地用,并相互转发,就像我们现在发短信一样,不过不是用手机,

而是口头转述和书信往来,其中以成语居多,用多了,也就约定俗成,其根基之深,势力之大,影响至今。例如:冰心《樱花和友谊》中有:“消息传来,隔着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人民都感到非常的高兴。”成语“一衣带水”源于《南史·陈纪下》“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鲁迅《书信集·致章廷谦》:“但即使做教员,也不过是五日京兆,坐在革命的摇篮之上,随时可以滚出去的。”成语“五日京兆”比喻任职时间有限,或遇事不作长久打算,源于《汉书·张敬传》。孙中山《三民主义的解释》:“现在许多人讲民生主义,但是离题太远,堕入五里雾中,这也是国人不求甚解的过程。”成语“五里雾中”,字面意思是五里范围的浓雾,借以形容迷离恍惚的境界,典出《后汉书·张霸传》。郭沫若《洪波曲》:“他便一口咬定:‘公仆煽动工棚’。这自然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成语“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表示想加害他人,即使对方没有过错,也可以罗织罪名作为理由,源于《左传·僖公十年》。

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典故,凝缩成固定的短语。这种成语典故简洁精辟,用途广泛。吕叔湘先生说“成语之妙,在于运用”。因此,用典不仅在文言写作中广泛运用,而且延伸到现代文的写作中,许多现代作家都喜欢在写作中运用成语典故。

张文海,语文特级教师,现居湖北宜昌。

文言文说说大全篇三:文言文小短文练习

文言文小短文练习

(一)

王粲,汉末人,其强记(记忆力特强)过人。尝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曰:“卿能默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又尝观人弈,风骤至,局败,对局者争之,粲为之复局。棋者讶而不信,以帕盖局,更以他局使复,数十子无一误者,棋者服。

1、“卿能默诵乎?”中的“卿”是“你”的意思,你还能写出几个文言中表示第二人称的代词吗?尔、汝、子、若

2、王粲“观人弈”,你知道他们下的是什么棋吗?

围棋、5、6、

3、请解释下列带点字词

尝与人共行(曾经) 更以他局使复(其他) 粲为之复局(恢复) ...

4、请用现代语言解释一下这个句子的意思

风骤至,局败。风突然吹来,棋局吹乱了

5、“因使背而诵之”中的“背”意思应为(C )

A、背诵 B、背负 C、转过身 D、后背 E、瞒

6、棋者从“讶而不信”到“棋者服”恢复棋局,王粲恢复得一子都没错。请用自己的话表述)。

(二)

晏子为齐相,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洋洋,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志念:意志)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抑损:谦退、谦逊)。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1、下面加点词的意思,解释不适当的一项是:(C)

A.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偷看) B.意气洋洋,甚自得也(得意) ..

C.名显诸侯(显示) D.晏子为齐相(担任) ..

2、下面是对“策驷马”的“策”的解释,符合文意的一项是(D )

A、竹制的马鞭 B、成编的竹简 C、拄着 扶着 D、鞭打

3、对“其妻请去”一句解释正确的是(C )

A、他的妻子请他到晏子家去。 B、他的妻子请他离开家。

C、他的妻子请求离开他。D、他的妻子请求和他一起去。

4、对“常有以自下者”解释,符合文意的一项是(B )

A、常常把自己看成低下的人。 B、常常注意自己的虚恭谦让。

C、常常有人注意他的虚恭谦让。 D、常常虚恭谦让地对待自己。

5、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夫问其故(原因) ②自以为足(满足) ..

6、翻译文言句子: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翻译:晏子对此感到奇怪,询问车夫,车夫把实情告诉了他

7、这篇短文称颂了晏子的“ ”(用文中原句回答),批评了车夫的“ ”(用文中原句回答),揭示了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自以为足; 不管身处于什么地位,做人要谦恭的道理。

(三)《陶侃惜谷》

陶侃①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②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注】 ①陶侃:东晋名将。②贼:伤害。

见人持一把未熟稻(拿) 执而鞭之(用鞭子打)

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种田) (糟蹋)

2、翻译

行道所见,聊取之耳: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因此老百姓勤于耕种养殖,家家生活富足。

3、陶侃怒斥、鞭打“戏贼人稻”者,收到了“百姓勤于农殖,家给人足”的效果,从中可以看出陶侃具有怎样的政治主张?农业是根本,只有勤于耕种养殖,发展生产,才能实现丰衣足食

(四)《王积薪闻棋》

王积薪①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将游京师,宿于逆旅。既灭烛,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媪曰:“第几道②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各言数十。媪曰:“尔败矣。”妇曰:“伏局③。”积薪暗记,明日复其势④,意思皆所不及也。

【注释】①王积薪:围棋高手。②道:本文指围棋布子的位置,唐代围棋棋盘纵横各十九道线,双方均在横竖线交叉点布子。这里,婆媳分居两室,都是心中虚设一盘,攻成过程全凭记忆。③伏局:认输。④复其势:复验那盘棋的局势。意思是按自己暗中记忆的,把那盘棋重新布子走一遍。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宿于逆旅 (旅店) ②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老妇) ③尔败矣(你) ....

2、翻译

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 美好的夜晚难以消遣,我们能否下一局棋呢?

3、从本文结尾“意思皆所不及也”,可见媪妇二人棋艺之高,你认为她们技艺高明具体表现在何处?:婆媳隔墙下棋,手中无子,心中有棋,进退取舍,全凭记忆。

4”(用原文回答),到自叹棋艺不及媪妇,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天外有天,不可孤芳自赏。(或艺海无涯,不可夜郎自大。)

(五)王著教帝学书

太宗①朝②,有王著学右军③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④。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⑤称善,恐帝不复用意。”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太宗:宋太宗赵匡义。②朝:一代君主的统治时期③右军:指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④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⑤遽:匆忙。

1、下面句中的“其”,与“其后,帝笔法精绝”的“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 )

A、百姓多闻其贤 B、其如土石何

C、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D、其一犬坐于前

2、依据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写出一个成语

太宗益刻意临学:更加、精益求精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又以问著,对如初。:(太宗)又让人拿着(新写的字)去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像开初一样。

4、你认为王著是一个怎样的人?要求严格,循循善教。

(六)韩信钻裤裆

韩信者,汉之名将也。少时,好带刀剑。一日,出①准阴途中,遇无赖故辱之,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②怯耳。”又众辱之曰:“汝敢③死,拔剑刺我;不敢死,则出我下胯下!”信熟思之,俯身匍匐,出胯下。一市人皆笑,以为怯。(据《史记》改写) 注释:①出:路过 ②中情:内心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文言知识]

又众辱之曰:(当众) 汝敢死 (不怕) 信熟思之 (仔细考虑) ...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你虽然长得很高大,喜欢带着刀剑,其实内心是很胆小的

(2)一市人皆笑,以为怯

整个市集里的人都嘲笑韩信,以为他胆小。

3.你认为韩信的作法是因为“怯”吗?结合短文说说韩信是个怎样的人?

韩信年轻时“钻裤裆”,这正说明他有远大志向,能忍得了一时的屈辱,具有英雄豪杰的气慨。俗话说:“大丈夫能屈能伸。”韩信不愧为大丈夫。

(七)邴原泣学

邴(bǐng)原,三国时魏人也。数岁时,过书舍,闻琅琅声,遂不禁而泣。师曰:“童子何以泣?”原曰:“凡得入舍而学者,有亲也。”师问其故,原曰:“吾少而孤。一则羡其不孤,二则慕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久之,曰:“苟欲学,不须资也。”原于是入舍就学,卒成国士①。(据《初潭集》改写)

注释:国士:国家杰出的人才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师问其故 (原因) ②慕其得学(能够) ..

③师恻然久之(忧伤的样子) ④苟欲学 (如果)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童子何以泣?

小孩子为啥哭泣?

(2)原于是入舍就学,卒成国士。

邴原于是进了学堂完成学业,最终成了国家杰出的人才。

3. 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

(八)推敲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得止,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①一日于驴上得句云(想到) ② 炼之未定 (锤炼) ..

③观者讶之 (感到惊讶) ④岛具所得诗(详细) ..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于是贾岛和韩退之并排骑马回家,一起谈论诗歌,留在韩家数日,退之于是就和贾岛成了好朋友。

3.文中提到的“韩退之”指的是 (人名)韩愈,字退之,他的代表作有《江雪》《捕蛇者说》《黔之驴》

4.这篇短文作者意在赞扬贾岛什么精神?善于思考,精益求精。

(九)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给,啖④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⑤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选自宋?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

注释:①昏怠:昏沉困倦。 ②辄:往往,每每。

③沃;浇。这里当”洗”讲。④啖;吃、 ⑤谗:说人坏话。

①二岁而孤:(幼年丧父) ②或夜昏怠 (有时) ..

③既仕 (作官) ④食不给 (供应) ..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B)

A.每天拿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妻子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

4. 文中体现的范仲淹的思想。

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

(十)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苦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②绝编③,迨④能倍⑤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

②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 ③绝编: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反复翻阅,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子翻断这件事。这里指读书刻苦。④迨:等到。⑤倍:同“背”,背诵。

l.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苦人 (担心 ) ②迨能倍诵乃止(等到) ..

③迨能倍诵乃止(才 ) ④咏其文 (吟咏 ) ..

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D )

A.子墨子九距之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C)

A.用力多者收功远。 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独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韦编三绝

相关热词搜索:文言文 大全 qq说说大全文言文 文言文空间说说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