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议论文 > 正文
 

议论文先破后立

发布时间:2025-01-22 08:13:01 影响了:

下面是博文学习网小编为你分享的议论文先破后立,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希望大家会喜欢。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一些参考的作用,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我们博文学习网(www.hnnscy.com)的后续更新吧!

议论文先破后立篇一:议论文

文体知识: 议论文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主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事实材料,逻辑推理来阐发作者的观点,表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议论文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

(一)论点

(1)什么是论点: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阅读议论文,首要的就是寻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论点.

(2)论点有几个:一篇文章的论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不止一个.如果论点不止一个,那就需要明确中心论点.这几个论点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递进的,但它们都应该服从全文的中心论点.

(3)论点的位置:文章的论点可以安排在开头,也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中间或结尾.即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任何位置.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段落论点也是如此.

(4)论点的呈现方式:,我们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即可;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

(5)论点的提出和确立要注意:

①正确性.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这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至是谎谬的,再怎么论证也不能说服人.因此,论点正确是议论文的最起码的要求.

②鲜明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而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

③新颖性.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见解,不是重复他人的老生常谈,也不是无关痛痒,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谈,应该尽可能独到,新颖.

(二)论据

(1)什么是论据:论据就是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

(2)论据的类型:①事实的材料,②理论的材料.

①作为论据的事实材料,可以是a. 具体的事例,b.概括的事实,c. 统计数字,d. 亲身经历,感受. ②作为论据的理论材料,可以是a.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名言,b. 民间的谚语和俗语,c.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

(3)使用论据的要求:①确凿性.我们必须选择那些确凿的,典型的事实.引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材料作为论据时,必须注意所引理论本身的精确涵义.②典型性.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③论据与论点的统一.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因此,两者应该联系紧密一致.

(三)论证

(1)什么是论证: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议论文的论点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而论

证是解决"如何进行论证"的问题.论证的自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2)论证的类型:议论文的论证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①立论是以充足的论据正面证明作者自己论点正确的论证方式;②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都是一种证明,无非一个是从正面证明其正确,而另一个是从反面证明其错误.它们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论证方法.

(3)基本的论证方法:包括三大类五种:归纳法,例证法,演绎法,类比法,对比法.

①归纳法.归纳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它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或分论点,然后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从而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归纳法可以先举事例,再归纳结论,也可以先提出结论再举例加以证明.前者即我们通常所说之归纳法,后者我们称为例证法.例证法就是一种用个别,典型的具体事例实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②演绎法.演绎论证是一种由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它由一般原理出发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其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须的.演绎法有三段论,假言推理,选言推理等多种形式,但最重要的是三段论.三段论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如大前提"凡金属都可以导电",小前提"铁是金属",结论"所以铁能导电".

③比较法.比较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个别的论证方法.通常将它分为二类,一类是类比法,另一类是对比法.类比法是将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从而引出结论的方法.对比法是通过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4)驳论方法:驳论有三种方法,即①反驳论点,②反驳论据,③反驳论证.由于议论文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有机构成的,因此驳倒了论据或论证,也就否定了论点,与直接反驳论点具有同样效果.一篇驳论文可以几种反驳方式结合起来使用,以加强反驳的力量和说服力.

①反驳论点,即直接反驳对方论点本身的片面,虚假或谬误,这是驳论中最常用的方法.②反驳论据,即揭示对方论据的错误,以达到推倒对方论点的目的;因为错误的论点论据必须引出错误的论点.③反驳论证,即揭露对方在论证过程中的逻辑错误,如大前提,小前提与结论的矛盾,对方各论点之间的矛盾,论点与论据之间矛盾等等.

观点要充实,必须分析说理,把问题展开,论透.常见的方法,一是把观点分解为相关的几个分论点,逐层阐释观点的内涵,比如,论述"为什么"时,就要从几个方面展开;二是运用必要的论证方法,比如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等,增强观点的说服力.

1.运用"分论点"方法分析说理.

2.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证明观点.

3.有意识地运用分析论证. 议论文的种类很多,就其性质可分为立论,驳论,立驳相结合等三种方式.

立论重在证明自己的观点,它采用的论证方式通常有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类比法,比喻法,因果分析等方法.

驳论重在反驳对方论点,它的论证方法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过程的荒谬等方法. 立驳结合的议论文,可先破后立,也可先立后破,在批驳对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然后再用论据证明自己的论点.其论证方法可综合立论和驳论的论证方法来使用.

1. 归纳法——根据一些个别事物的分析与研究,推导出一般结论的论证方法.是论证的基本

方法之一

归纳反映着客观事物的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方法.因为个别中会有一般,一般要靠个别来表现,所以这种论证方法很有说服力,其用途极广.例如,司马迁在《极任安书》中有一段极为著名的话:"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书修列;不违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一连举了八个事例,从而得出普遍性结论;凡垂名后世之人,都是身处逆境,情意郁结的,其情怀发而为言,则成为不朽之作.这便是典型的归纳论证法.

运用归纳法要求必须在深入调查研究,详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进行.要透过现象抓本质,找出许多个别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以推导出一般性结论.事例要真实典型,又要恰当有力,与结论有必然的联系.

2.例证法——列出观点后举出具体实例证明观点的论证方法 例证法在议论文中用得最多最广.它也是卓有成效的一种推理方法.因为任何观点不能孤立存在,而事实胜于雄辩,最具说服力,所以例证法是一般议论文都要用到的.

比如,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宪政》一文,在讲到"顽固分子"时说:"顽固派,他们总有一套计

划,其计划是如何损人利己以及如何装两面派之类.但是从来的顽固派,所得的结果,总是和他们的愿望相反.他们总是以损人开始,以害己告终."就这个结论,毛泽东引用古今中外一些例子来加以证明:①张伯伦过去一心一意想搬起希特勒这块石头,去打苏联人民的脚,但从德国和英法的战争爆发的那天起,张伯伦手上的石头打在他自己的脚上了.而且直到目前,这块石头还在打张伯伦.②袁世凯想打老百姓的脚,结果打了他自己,做了几个月皇帝就死了.③段祺瑞,徐世昌,曹锟,吴佩孚等等,他们都想镇压人民,但结果被人民推翻了.这些例子是历史的事实,雄辩地证明了论点,而且能使人从历史中洞见现实,从经验中引出规律,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运用例证法要注意不能只把例子摆在论点后,而不去揭示论点论据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加以充分的分析,说理,就不能把观点阐述清楚,文章就会变得简单化,缺乏内在的逻辑力量.摆出事实后,需要讲道理.另外,例证法中所选的例子,一定要真实而有典型性,否则就无法说明问题.

3.演绎法——从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论证方法.是演绎推理在议论文中的运用

在演绎论证中,普遍性结论是依据,而个别性结论是论点.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相反,它反映了论据与论点之间由一般到个别的逻辑关系.

比如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有一段著名的论述:"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泰山还要重的."这段话中就包含着一个完整的演绎论证."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是普遍性原理,是论据,是"大前提";"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是已知的判断,是"小前提";而"他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则是结论,也是论点.

演绎推理的主要形式是三段论,即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大前提是一般事理;小前提是论证的个别事物;结论就是论点.用演绎法进行论证,必须符合演绎推理的形式.但在写作时,根据文章表达生动简洁的要求,对三段论推理过程的表述可以灵活处理,有时省略大前提,有时省略小前提.比如"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真理,它是不怕批评的",就省略了大前提.又如,"鲁迅曾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一直往前走.’我们不正该焕发朝气,勇往直前吗 "就省略了小前提.

运用演绎推理,作者所根据的一般原理即大前提必须正确,而且要和结论有必然的联系,不能有丝毫的牵强或脱节,否则会使人对结论的正确性产生怀疑.

4.类比法——打比方的办法将相类似的两件事进行比较,从而由此及彼,自然地得出新结论的论证方法.是类比推理在议论文中的运用

例如,毛泽东的《愚公移山》一文,就是将中国革命与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相比较,指出要想取得革命的胜利,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就必须象愚公一样率领子孙挖山不止.如此,才能感动"上帝",完成中国革命的任务.类比得很贴切,新颖,结论的得出既明朗又深刻. 类比论证在议论文中经常使用.它以浅寓深,以近比远,形象鲜明,有很强的说服力.运用类比法,可以直接点出结论,如《愚公移山》;也可以不点出结论,含蓄地表达,如鲁迅的杂文《现代史》.

类比论证要求必须用同类事物进行比较,而且要求根据类比对象共有的本质属性来进行推理.要求作者用科学的观点分析研究客观事物,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类比是一种重要的论证方法,虽然得出的结论是或然性的,应当经过实践的验证,但如果是科学的类比而不是机械的类比,也能得出可靠的判断.如果类比的事物具有的共同属性愈

多,结论的可靠程度就愈大.反之,则可靠性小,甚至犯机械类比的错误."东施效颦"这个成语中的东施就犯了机械类比的毛病而遗笑至今.

5.分析法——通过对事理原因或结果的周密分析,从而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合理性的论证方法.也称为因果分析

事物都有自己的原因和结果.从结果来找原因,或从原因推导结果,就是找出事物产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和规律,这就起到了证明论点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的作用.

如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对当时"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的形势就采用了分析论证的方法:"帝国主义争夺中国一迫切,帝国主义和整个中国的矛盾,帝国主义者相互间的矛盾,就同时在中国境内发展起来,因此就造成了中国各派反动统治者之间的一天天扩大,一天天激烈的混战,中国各派反动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就日益发展起来."然后便进一步分析伴随着这种矛盾而来的,是广大的中国工人,农民,商人,学生等不堪忍受重重压迫,纷纷起来反帝,反军阀,反地主,革命的高潮就要到来.这一段分析论证相当严密完整.它由因及果,层层剖析;四面八方无不说到,十分精彩深刻. 事物的原因和结果是相对的.一事物的结果可能又是另一事物的原因.所以对事理原因和结果的分析,可以,根据论证的需要,逐层深入下去.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就由国际帝国主义矛盾的激化论述到中国反动统治者之间的矛盾的激化,而反动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又成为国内各阶级,各阶层矛盾激化的原因;国内各阶级,阶层矛盾的激化又是革命高潮到来的前奏,等等.

分析论证要注意把握辩证法原理,解剖事物的内在矛盾.分析要周密完整,从而把事理阐述透彻.

题目1:说"勤"

要求:⑴运用"分论点"方式分析说理,观点充实.

⑵字数不少于800字.

题目2:大千世界,五光十色,我们会面临许多诱惑,你怎样想的 请以"诱惑"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⑴运用多种论证方法.

⑵字数不少于800字.

题目3:自选一个论题,运用举例,引用,比喻等常用方法进行论证.

说"勤",须倡导人们力行"勤"道,所以,应当围绕"勤"的重要性展开.从"勤"带给人的各种益处去分析论证.

"诱惑",首先要分析概念内涵.它是吸引人的东西,这东西或好或坏,因此,可以谈拒绝诱惑,也可以谈接受诱惑,关键是要剖析其中的理由.

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也曾说过:"业精于勤."这就是说,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勤,对好学上进的人来说,是一种美德.我们所说的勤,就是要人们善于珍惜时间,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总结.翻开历史史册,看古今中外,凡职业有成就者,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不都是用辛勤的汗水写着一个闪光的大字——"勤". 勤,出成果.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整整奋斗了30年.古代的医药书几乎读遍了,摘录的笔记能装几大箱.有些书本上不能解决的问题,他就跋山涉水,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答案.他不辞劳苦,游历四方,足迹遍于五省之多,行程不下万里.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以百折不挠,艰苦卓绝的精神,踏遍了崇山峻岭,把34个春秋献给了自己的事业,为《徐霞客游记》的写作奠定了基础;德国伟大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歌德,花了58年的时间,搜集大量的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和思想有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我国20世纪80年代的保尔,优秀共青团员张海迪,20多年来以惊人的毅力与疾病顽强抗争,刻苦

自学外语,翻译了几十万字的文章,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江苏农村青年臬宇飙,坚持10多年如一日,最终成为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实习研究员.由此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分不开的.

勤出聪慧.齐白石的画,人所皆知,但他并非自幼学画,而是半路出家,是由木匠改行的.据说有一次,他随师傅出来做活,在主人家中看见一本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他如获至宝,爱不释手,好说歹说借了来,花了半年时间临摹下来.这样,边做木匠,边学绘画,持之以恒达15年之久,后因其勤奋努力,不断进取,且又得名师指点,终于成为在全世界享有盛名的中国国画大师.众所周知,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上学的时候,并不是一名成绩出色的学生,老师甚至说他是"笨头笨脑的孩子".可是他毫不泄气,勤于探索,勤于实践,在科学的崎岖山路上奋勇攀登.半个多世纪里,未曾一天停止过他勤劳的脚步.终于,他以非常的毅力潜心钻研,建造了相对论科学的宏伟大厦,成为一名举世闻名的科学巨匠.事实说明,即使先天条件比较差,反映比较迟钝的人,只要发扬勤奋好学的精神,同样会变得聪明起来. 总之,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把.高尔基曾说过:"天才出于勤奋."卡莱尔也说过:"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只要我们勤奋不懈,勇于探求,那就会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就能在事业上取得巨大的成就.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体会到"勤"的深刻含义,做一个勤奋者. 本文运用分论点方式论述,层次清楚,观点具体,论述总分有致,极有条理.

据说,在非洲的原野上,有一种食虫的花朵,色彩绚丽,芳香异常,许多飞虫抵御不了"诱惑"而葬身其中……

由此,我想到了"自取灭亡"的典型——飞蛾.当自作多情的人们对它大加排斥或深表同情之时,我在想:倘若冥冥之中那扑火而亡的飞蛾,可以自己评价此举功过的话,它真的会后悔吗 在词典中查找"诱惑"一词,不觉暗自思忖:何物能称得上具有"诱惑"力呢 想来必是那美丽而动人的事物:非洲原野上美丽的"食虫花",升腾火焰的璀璨光明……至于"坏的书刊","不良的思想"等与之相比,如牛粪与鲜花,相去甚远;我想神经正常的人,还不至于为之所"惑"吧!而为了追求美丽动人的事物,献上自己的全部乃至生命,又何尝不可呢

人的一生中会面临许多"诱惑":金钱,名誉,地位……试问:这种种"诱惑"真像人们说的那样,如同"洪水猛兽"一般危害无穷吗 追求金钱,有何不可 只要不昧着良心,不违法乱纪!追求名誉,有何可耻 一份荣誉伴一份汗水,没得到的何必心急眼热 追求地位,有何不好 如果才能与德行可以治理一个部门,我们何不施展一下自己的本事

追求爱情,又有什么难于启齿 只要把握好自己的航向,又何尝不会遇到人生海洋中永恒的一盏明灯!人们总是忌讳"诱惑"二字,认为尾随其后的一定是堕落,沉沦,乃至失败,灭亡.殊不知,正是在荣誉的"诱惑"下,世界著名的游泳选手查德威克才创造了横渡海峡的奇迹;也正是在地位的"诱惑"下,林肯才在几次失败后仍不懈努力,于1860年当选为美国总统……美好的"诱惑"是一种力量,一种使人坚持不懈,奋发努力,创造奇迹的力量.金钱,名誉,地位,爱情……在这种种美丽的"诱惑"下,人们哪,你们真的不曾为之所动吗 我想,只是不说或不敢说罢了.

也许有人会问,若如是,又如何去认识和解释我们的民族英雄们在严刑拷打下,在生死关头,毅然拒绝敌人施与的"金钱,地位"的"诱惑"呢 是的,他们放弃了这不义的财,利,而义无反顾献身的却是那更美好,更崇高的"诱惑",那就是真理.

记得小时候,老师常说要学习蜜蜂一无所求,未雨绸缪,不能像蝴蝶那样贪图玩乐,为求得短暂的美丽而消蚀青春.可我觉得:像蝴蝶那样有什么不好 既会玩乐,又忙碌着给花儿传粉,还不懈地追求着美……你难道真的不相信,那艰难蜕变后短暂的美丽是永恒的么为"诱惑"而献身的飞蛾,在火中寻找着永远的光明;非洲原野上的飞虫葬身于追慕的香巢;蝴蝶耗尽青春,却获得了美丽的满足……你能说它们不值得吗

在茫茫的宇宙中,人的生命何等短暂!人们哪,与其费尽心机地去反抗"诱惑",倒不如放下这

议论文先破后立篇二:层进式结构议论文写作指导

2013届高一下学期作文训练一:层进式议论文写作指导(2011-2-28)

李丽 高志杰 韩斌

一、议论文基础知识

一、何谓“议论文”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新闻报刊中的评论、杂文或日常生活中的杂感等,都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二、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议论文的论点是 “要证明什么”,论据是 “用什么来证明”,而论证是 “如何进行证明”的问题。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1、论点(证明什么)

(1)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写议论文,首要的就是确立文章的论点;阅读议论文,首要的就是寻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论点。

(2)一篇文章的论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一个总论点下的几个分论点。如果分论点不止一个,那就需要明确中心论点。这几个分论点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递进的或相反相成的,但它们都应该服从全文的中心论点。

(3)论点的位置:文章的论点可以安排在开头,也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中间或结尾。(受到论证方法的影响)即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任何位置。但高中生进行议论文的写作训练时,我们提倡中心论点应该在文章开头明确提出,并在文章的结尾加以强调;分论点也应在每一段落的开头提出。

(4)论点的呈现方式:有的议论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即可;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写作议论文时,我们主张大家采用第一种方式,应该尽量运用明确且准确的语句鲜明地表现自己的观点。

(5)论点的提出和确立要注意: ①正确性。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这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至是荒谬的,再怎么论证也不能说服人。因此,论点正确是议论文的最起码的要求。

②鲜明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而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

③新颖性。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见解,不是重复他人的老生常谈,也不是无关痛痒、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谈,应该尽可能独到、新颖。当然,所谓“新颖”,是说对同一问题或事件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看待,并非是一意“反弹琵琶”。新颖必须以正确为前提,逆向思维是一柄双刃剑,不能为了求新而使观点有悖于常理。

2、论据(用什么来证明)

(1)论据就是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 (2)论据的类型:

①事实的材料:作为论据的事实材料,可以是具体的事例,概括的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感受。一般表述事实的论据不要过长,也不要过于堆砌。在一个分论点中以100字左右为宜。

②理论的材料:作为论据的理论材料,可以是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名言,民间的谚语和俗语,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 (3)使用论据的要求:

①确凿性。我们必须选择那些确凿的、真实可信的事实(切忌胡编乱造)。引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材料作为论据时,必须注意所引理论本身的精确涵义。

②典型性。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 ③新颖性。尽可能寻找一些新鲜的、能给人以新的感受和启示的论据。这就需要我们多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多关注生活,了解时事。

④论据与论点的统一。议论文重在分析、评论,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服务,因此,两者联系应该紧密一致。避免只举例而不分析、不评论。(使用论据时,最好是概括引用、有选择的引用,重在分析。)

3、论证(如何进行证明)

(1)什么是论证:是指运用论据阐释、证明论点正确的过程。

(2)论证的类型:议论文的种类很多,就其性质可分为立论、驳论、立驳相结合等三种方式。

①立论是以充足的论据正面证明作者自己论点正确的论证方式,它采用的论证方式通常有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类比法、比喻法、因果分析等方法。

②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对方论点(即证明对方观点错误)的论证方式,它的论证方法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过程的荒谬等方法。

③立驳结合的议论文,可先破后立,也可先立后破,在批驳对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然后再用论据证明自己的论点。其论证方法可综合立论和驳论的论证方法来使用。

立论和驳论都是一种证明,无非一个是从正面证明其正确,而另一个是从反面证明其错误。它们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论证方法。 三、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1、归纳法。归纳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它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或分论点,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从而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因为个别中会有一般,一般要靠个别来表现,所以这种论证方法很有说服力,其用途极广。

归纳法一般是先举事例再归纳结论,例如,司马迁在《极任安书》中有一段极为著名的话:?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书修列;不违迁蜀,世传《吕览》;韓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一连举了八个事例,从而得出普遍性结论:“凡垂名后世之人,都是身处逆境、情意郁结的,其情怀发而为言,则成为不朽之作。”这便是典型的归纳论证法。

又如:“的确,无论什么职业,不管什么位臵,每个人都发挥着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哪怕,只是一名普通的清洁工,也能为城市的美化作出巨大的贡献;哪怕只是一名平凡的下水道工人,也可以给居民的生活提供很大的方便。只有每个人都坚守自己的岗位,这个社会机器才能正常运转。反之,则一定会出问题。”

运用归纳法要求必须在深入调查研究,详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进行。要透过现象抓本质,找出许多个别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以推导出一般性结论。事例要真实典型,又要恰当有力,与结论有必然的联系。

2、例证法:列出观点后举出具体实例证明观点的论证方法。例证法在议论文中用得最多最广。因为任何观点不能孤立存在,而事实胜于雄辩,最具说服力,所以例证法是一般议论文都要用到的。

例如:“冲出圈子能开发人的潜能。假想当年没有那只勇敢跳到地上的猿猴,也许我们的社会还停留在远古。假想当年没有爱因斯坦勇敢地对牛顿经典理论质疑,也许我们现在都还不清楚光到底是什么东西。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无限广博的,但圈子是有限的无法承载你的潜能。如果能勇敢地走出圈子,在没有束缚中开发自己的潜能,那也许世界将会因你而精彩!”

例证法和归纳法往往是组合运用的。先提出观点,再举例进行论证,再对观点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一种“①观点——②例子——③观点”的结构。相对于①②而言就是倒证法,相对于②③就是一个归纳的过程。其中的②的部分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运用事实论据的部分。

运用例证法的注意要点:

①事例应当确凿而典型。“确凿”是说:事实本身应当是正确的事实,且应当是准确的。比如哥伦比亚号的失事原因,有人同学说是因为一块抹布,有的说是因为一个螺丝钉,有的说是因为因为一个小数点的计算错误,而事实是:“一块手提箱大的泡沫隔绝材料在航天飞机发射后61秒后脱落,它把哥伦比亚航天飞机的左翼撞了一个大洞。宇航局在航天飞机16天的任务期中没有发现这一损伤,但这一损伤在2月1日航天飞机再进入地球大气层时造成航天飞机解体,航天飞机上的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所以,论据的正确和准确是十分重要的。“典型”是说: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

②例子不要过长,也不要过于堆砌。大家一定不要为了凑字数而拼命地堆砌事例。在一个分论点中以100字左右为宜。过长则有文体不明之嫌,容易写成记叙不像记叙、议论不像议论的文章,影响得分。

③事例的运用有两种方式:

其一,如果运用的是众所周知的例子,可以几个例子列举在一起,构成排比句。例如:“穿梭在历史的长河中,我看到的是无数志士在负重下谱写的辉煌篇章。如果不是背负统一全国的重任,秦始皇怎么可能战胜六国,奠定华夏民族的基石呢?如果不是背负使人民安居乐业的重任,汉武帝刘彻又怎么可能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战胜强大的匈奴呢?如果不是立志恢复故国的重负的驱使,又怎么会有勾践的卧薪尝胆、一举反攻灭吴的历史伟业呢?如果没有报效祖国这一重负的驱使,又怎么会有杜甫忧国忧民的豪言壮语、慷慨诗篇呢?历史上这样的事迹太多,但它们无不向人们显示:只有负重的生命才会造就历史的辉煌。”

“发现是创造的源泉,瓦特因为发现水烧开后能顶起壶盖而发明了蒸汽机,引起第一次工业革命;牛顿因为发现苹果往下掉而提出?万有引力?说,彻底改变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法拉第因为做实验时发现了电流计的微小偏转而提出电磁感应原理,进而引发第二次工业革命。从过去到现在,有很多伟大发明或发现,都是由于一点小小的现象而引发的,而抓住这些小现象深入研究的便是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们。只要你善于抓住小现象发掘下去,就有可能有大的创造之举。”

其二,如果是需要比较详细表述的例子,我们可以只举一个,把它阐述的稍微详细一些。例如:“看看在奥运会上为祖国频添光荣的健儿吧,他们的成绩又何尝不是在负重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呢?还记得刘翔在参加男子110米栏决赛前说的一句话:‘参加决赛的选手都很强,在决赛中,我要和他们拼了!’正是这种激烈竞争的重负,使他坚定地走上赛场,并最终取得了成功。同样,刘翔还要向世人证明?黄种人不是‘东亚病夫’?,他做到了,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黄皮肤飞人。是什么让刘翔有勇往直前的勇气?是全中国人民、所有黄种人的期望。他就是背负着洗去民族耻辱的压力才创造出历史的奇迹。”

“例如日本,在你不住惊叹一个二战战败的小国如何能如此迅速地发展成为引领亚太发展的经济强国之一时,看看她们如何进行儿童教育吧。在我们不停地把孩子们往各种补习班送,填鸭式地灌输他们无法理解的高端知识时,日本的家长们正想尽办法培养孩子们独立、刻苦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对他们将来有利。事实证明,他们是对的,少年夏令营时,日本孩子能独立完成任务,中国的孩子都不能;招聘会上,企业更喜欢勤奋的日本应聘者。我们应当学习他们的教育方式,提高孩子们的精神素质。”

④运用例证法要注意不能只把例子摆在论点后,而不去揭示论点论据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加以充分的分析、说理,就不能把观点阐述清楚,文章就会变得简单化,缺乏内在的逻辑力量。摆出事实后,需要讲道理。

⑤论据与论点的统一。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因此,两者应该联系紧密一致。大家对于引用的论据一定要有所分析,阐明论据与论点的关系。特别是有的时候同一个论据可以有多角度的理解的时候,一定要阐明你要说明的是哪一个角度。

3、演绎法:从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论证方法。演绎论证是一种由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它由一般原理出发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其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须的。演绎法有三段论、假言推理、选言推理等多种形式,但最重要的是三段论。三段论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如大前提“凡金属都可以导电”、小前提“铁是金属”、结论

“所以铁能导电”。

比如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有一段著名的论述:“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这段话中就包含着一个完整的演绎论证。“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是普遍性原理,是论据,是“大前提”;“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是已知的判断,是“小前提”;而“他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则是结论,也是论点。

演绎推理的主要形式是三段论,即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大前提是一般事理;小前提是论证的个别事物;结论就是论点。用演绎法进行论证,必须符合演绎推理的形式。但在写作时,根据文章表达生动简洁的要求,对三段论推理过程的表述可以灵活处理,有时省略大前提,有时省略小前提。比如“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真理,它是不怕批评的”,就省略了大前提。又如,“鲁迅曾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一直往前走。’我们不正该焕发朝气,勇往直前吗?”就省略了小前提。

运用演绎推理,作者所根据的一般原理即大前提必须正确,而且要和结论有必然的联系,不能有丝毫的牵强或脱节,否则会使人对结论的正确性产生怀疑。

4、类比法:通过讲故事、打比方的办法将相类似的两件事进行比较,从而由此及彼,自然地得出新结论的论证方法。

类比论证在议论文中经常使用。它以浅寓深,以近比远,形象鲜明,有很强的说服力。类比论证要求必须用同类事物进行比较,而且要求根据类比对象共有的本质属性来进行推理。要求作者用科学的观点分析研究客观事物,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例如:?没有根系支撑的鲜花结不出丰硕的果实,没有堤坝保护的河流冲不出奔腾的浪花,创新就好比根系和堤坝,只有大胆尝试,开拓进取,才能打开辉煌灿烂的成功大门。”

“创新,使人不拘泥于原有的条条框框,不受传统和旧思想的束缚,让思维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里得以自由发挥,因而能够产生更多的灵感和办法,克服难关,完成新的突破。这就像鱼应在大海里遨游,鸟应在蓝天上飞翔一样,思维需要空间,就必须创新。反之,养在水池里的鱼不会真正明白遨游的乐趣,养在笼子里的鸟也不会理解天空的广博,没有创新精神的人很难实现自我突破取得成功。?

?毛毛虫无视近在咫尺的食物,不肯走出习惯定式的怪圈,只能饿死;而它们只要有一只大胆尝试,便能避免死亡。人类何尝不是如此,只有走出定式的怪圈,才能有新的发现,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腊梅抗击风雪,才绽放出严冬炎热的美丽,毛虫扑撞挣扎,才翩跹出林间花簇中的彩蝶。生命经过苦难的打磨,才能拥有坚毅与不屈。那些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恰恰赋予了生命最深层的内涵。让生命负重,才能绽放出人生的光彩。?

?温火徐炼铸不成绝世宝剑,风调雨顺树不起参天古木;没有大风大浪的熏陶,造就不了合格的舵手;没有奇峰险途,培养不出跋山涉水的脚力。只有在难以承受的重压之下,生命才会迸发出耀眼的火花。负重使生命丰富,使生命坚强,使生命辉煌。?

?高山之巅,古松巍然屹立,那是因为它经历了百年的风吹雨打;瀚海之中,航船乘风破浪,那是因为它经受住了海浪无数次侵袭。人只有借助负重的压力,才会倚世独立,开创一片辉煌。?

5、因果论证法:通过对事理原因或结果的周密分析,从而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合理性的论证方法。也称为分析法。事物都有自己的原因和结果。从结果来找原因,或从原因推导结果,就是找出事物产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和规律,这就起到了证明论点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的作用。

例如:“科技的进步,也需要开拓进取。敢于走出前人的圈子才能创造今日的奇迹,只有不墨守成规的人才能科学进步的方向。哥白尼敢于走出?地心说?的圈子,才发展了他的?日心说?;杨氏走出了牛顿?微粒说?的圈子,而使?波动说?赫然问世;爱因斯坦走出牛顿经典力学的圈

子,今天我们才拥有了更具普遍意义的相对论。因此,可以说,科学的每一次小小进步,都是对前人理论的突破,对前人思想的超越。正是这种敢于超脱的精神促使着人类思想向前延伸,走向更远的境界。相反,满足于现状,就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科学巨人牛顿晚年沉迷于对"神创造世界"的圈子,未能在科学上有进一步的创新,留下了千古遗憾。比尔 盖次说,电脑产品的技术周期永远只有十八个月,十八个月后如果没有创新,就会面临破产。这一清醒的认识足以让我们深思。?

(这一段文字是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事物的原因和结果是相对的。一事物的结果可能又是另一事物的原因。所以对事理原因和结果的分析,可以,根据论证的需要,逐层深入下去。

6、引证法:引用经典作家的言论、科学原理、尽人皆知的常理等作为论据来直接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引用的东西,用来作讲道理的依据。

例如:创新是消除困境的武器,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大学》说:?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江泽民主席也说过:?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可以使一个企业摆脱困境,创新,可以给一个民族注入新鲜的活力。大胆开拓,勇于突破旧观念,开创新的道路,是取得成功的前提。

“我渴望背上旅行包, 与王维共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韵致,与他‘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世界太喧闹了,我想觅一方净土,盖一座静谧的院落,看春来秋往,聆听四季花开的声音。

我渴望与李白举杯邀月‘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听他豪迈的声音穿透山河飞瀑 ,回响震天。‘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随他‘直挂云帆济沧海’,将祖国的名山大河溶入浩瀚胸襟,构筑永不衰竭的文思。”

7、对比法:这是一种常用的、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从而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也称比较法。对比的方式很多,可以是不同性质事物的比较,也可以是相同事物的比较。

对比和类比两种议论方法在议论文中有时是连用的。对比重在对事物间的差异性的揭示,而类比则着重于对事物间共性的展现。 例如:“敢于走出前人的圈子才能创造今日的奇迹,只有不墨守成规的人才能科学进步的方向。哥白尼敢于走出?地心说?的圈子,才发展了他的?日心说?;杨氏走出了牛顿?微粒说?的圈子,而使?波动说?赫然问世;爱因斯坦走出牛顿经典力学的圈子,今天我们才拥有了更具普遍意义的相对论。因此,可以说,科学的每一次小小进步,都是对前人理论的突破,对前人思想的超越。正是这种敢于超越的精神促使着人类思想向前延伸,走向更远的境界。相反,满足于现状,就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科学巨人牛顿晚年沉迷于对‘神创造世界’的圈子,未能在科学上有进一步的创新,留下了千古遗憾。比尔 盖茨说,电脑产品的技术周期永远只有十八个月,十八个月后如果没有创新,就会面临破产。这一清醒的认识足以让我们深思。”

“冲出圈子能够获得更大的机遇。因为圈内尽是一些墨守成规的人,毫无创造性的思想,成天只知循规蹈矩;而圈外的世界却清新明亮,机遇的种子往往在那里发芽。想想50多年前哈佛的一位大学生,勇敢地冲出了圈子,带着人们不解的眼光,他离开了圈子。事实证明他成功了,他改变了这个世界,这个人就是现在的微软总裁比尔〃盖茨。?

“而圈里圈外虽只有一步之遥,可圈里圈外的人却是完全不同的人,圈外人积极进取,敢于创新,圈里人墨守陈规,因循守旧。如何才能走出这个圈,做一个成功的圈外人呢?无疑,首先要从思想上解放自己,摆脱传统束缚,敢于尝试。同样处于内忧外患,日本人?明治维新?,走向富强,中国人?百日维新?,最终走向了衰弱。让我们走出圈子,因为那里的天空更广阔,那里的路更宽广,前途更光明。”

注意这里所说的对比论证法和对比论证结构的区别:对比论证结构是相对于整篇文章的结构而言,而对比论证法是指在对一个分论点进行论证的时候,运用在一个段落中的论证方法。

8、比喻法: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从这个角度讲,议论文中运用比喻,是以具体的事物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地表达出来,借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因而又常借用比喻的方法来进行论证 例如:“走出固有的圈子,做一个成功的人,世界才会因我们而成就更多的奇迹。未来是块画布,只有单一的白色,调色板里只有红黄蓝,如果你明白这些颜色可以调出千变万化的颜色,那你的作品一定不会是单调的色彩……把思想打开,让灵动进来,让幻想开路,用双手耕耘,正如莱特兄弟或者前苏联的天文学家那样,只是想像鸟一样飞,只是想亲吻一下月亮,于是他们走出了人类固有的行动方式,才有了飞机的出现、宇航太空的实现……? 又如:“困于前人的圈子,只会裹足不前,最终衰败没落。从这个意义上讲,前人的经验似乎更像一个蚕茧,我们则是臵身于其中的一个蛹。如果满怀畏惧,不敢突破,结果只是腐烂死亡。” “创新是泉水,滋润迷茫的心灵;创新是明灯,点亮逆境甚至危境中的思想;创新是钥匙,打开通向成功的大门。?

?生活像是一只圆规,以其特定的圆心,固定的半径划出我们生活的范围。我们的脚步就受着这个特定的圆的牵制,但总有那么几个大胆迈开脚步的人,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大胆尝试,或多或少地改变了他们的命运或是更多人的命运。”

9、假设法:以退为进,要打人,先把拳头缩回去,再伸出去,很有力量。 例1:“沉稳从难而来。一个人若没有经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身陷蜜水与襁褓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一遇困境,便心浮气躁,岂能成所谓大事者哉。君不见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没有经历磨难,便无法形成沉稳的性格,也就无法取得辉煌的成就。始皇建秦以来,不居安思危,身陷声色犬马,终心浮气躁,毫无沉稳。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倘若秦王不念纷奢,经历磨难,以求沉稳,则可递三世以至万世而为君。“ 例2:“是的,科学是伟大的,它推动过也仍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必将使人类开创新的辉煌。但是,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科学可以用来解决问题,但它不能解释为何要解决问题。?人类的发展是立体式的,当我们忙于构建科学大厦的时候,人性的殿堂也早已悄然而兴起。当我们为科学大厦的规划绞尽脑汁时,是否考虑到人性殿堂或许根基不稳呢?当我们拥了先进的科技手段时,是否想过科学这把双刃剑可以披荆斩棘也可以大开杀戒呢?当我们抛开林林总总的科技成果不谈时,是否想过到哪里去寻觅人类心灵最终的归宿呢?那些在键盘上能将贝多芬等世界名家的曲子倒背如流的德国绅士们何以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变成了疯狂的野兽?或许在于他们只重视硬件升级而忘掉了软件的设计吧。所以,为了让曾经有过的的悲剧不再上演,人类啊,请不要忘记另一半。”(《不要忘记那一半》)

10、引申法:通过对某一结论的合理引申,使正确的主张得以强调,使错误的观点充分暴露其荒谬性的论证方法。引申法主要用于驳论中。用于反驳对方的论点时,引申常和归谬法结合使用。这种论方法辛辣、有力,又常富于幽默感,具有独特的风格。

例如,“不走寻常路,因为创新才是这个时代的?魂?。只有创新,才会有更多,更大胆的尝试,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就像《萌芽》杂志社,本来是一家因经济不良循环而面临倒闭的杂志社,但他们打造出的?新概念作文?这一全新的作文理念,不仅救活了杂志社,也挖掘出了很多优秀的人才。试想,如果他们只是一味的遵守传统作文的套路,在众多的杂志社中,他们如何崭露头角?如何解决即将关门的危机?这无一不说明,只有创新,才能自救,不被时代淘汰。? 引申要按照事物变化、发展的一般原理进行,而且要适度,以能说明问题、树立论点或驳倒对方论点为限。

11、归谬法:首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从这一论点中加以引申、推论,从而得出极其荒谬可笑的结论来,以驳倒对方论点的一种论证方法

归谬法主要用于驳论文章中。这种论证方法常和泼辣、犀利的语言相配合,产生辛辣、有力而富有于幽默感的表达效果。 例如,《樗斋雅谑》记有一则用归谬法进行论战的故事:“近一友有母丧,偶食红米饭。一腐儒以为非居丧者所宜,诘其故,渭红米喜色也。?友曰:?然则食白米饭者,皆有丧耶?’?这里腐儒

认为红米表示喜庆,居丧者不能吃。反驳者就假定这个论点是对的,加以合理地引申──既然红米表示喜庆,白米则表示死亡,那么,食白米饭的人都是家有丧事了。这个结论的荒谬是不言自明的,对方的论点便也立即被驳倒了。

又如:有一次,国民党的一个地方官僚禁止男女同学同泳,闹得满城风雨。鲁迅先生幽默地说:“同学同游,皮肉偶尔相碰,有碍男女大防。不过禁止以后,男女还是一同生活在天地中间,一同呼吸着天地中间的空气。空气从这个男人的鼻孔吸进去,淆乱乾坤,实在比皮肉相碰还要坏。要彻底划清界限,不如再下一道命令,规定男女老幼,诸色人等,一律戴上防毒面具,既禁空气流通,又防抛头露面……?(《琐忆》) 【说明】

(1)以上所举的论证方法在内涵上并非是截然对立的,它们存在着交叉互溶性。

(2)以上所举的论证方法在写作实践中存在着兼容性。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我们为了增强论证的力度,往往是多种论证方法兼用。多种论证方法的运用,是我们学习议论文写作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今后应加强“议论文语段的训练”,力争在一个语段中能够兼用多种论证方法。这样才能增强论证的力度,说理才有说服力。

(3)论证的要求:

①论证要周密严谨,符合逻辑。(注重论证结构) ②论证要深刻,有力度。(兼用多种论证方法)

③讲究论证的艺术(形象生动)。(语言的诙谐幽默、比喻论证法等) 四、议论文的结构(框架)及论证结构

(一)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框架)由三部分构成:

“引论”——开头(总)——提出问题(提出中心论题或中心论点)

“本论”——主体(分)——分析问题(来自:WWw.HnnscY.com 博文 学习 网:议论文先破后立)(运用论据分层次地论证中心论点) “结论”——结尾(总)——解决问题(归纳总结)

(二)议论文的论证结构(主要是指议论文的“本论”部分的结构方式)

1.层进式结构 2.并列式结构 3.对照式结构

二、层进式结构作文写作指导

一、层进式结构

对“层进式”结构的理解一般有两种,为了更好地进行结构方式的训练,我们这里的层进式只强调其中的一种,即围绕中心论点在文章的本论部分回答三个问题: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办。

当我们面对任何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都会思考下面几个方面:第一,这个问题的内涵是什么;第二,为什么会这样;第三,我们应该怎样做。所以,层进式的作文的本论部分可以分三个分论点展开,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例如面对题目为“责任”的作文,我们很快会想到以下几个分析问题的角度:责任是什么?责任有什么重要性?面对责任我们应该怎么办?把这些问题依次解决,就是层进式。

图释如下(以“责任”为例):

在这里,有几点要注意:

(1)此类结构适合于“概念式”作文题,我们可以从解释这个概念的内涵入手,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顺序依次写来。

(2)如果材料或话题有明确的提示只能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之一来切入,那就不适合用层进式。

(3)层进式作文三个部分的笔墨要大致均衡,其中“是什么”可以稍微略化处理,而“为什么”和“怎么办”应当篇幅相当。

(4)因为层进式不像对照式和并列式那样,分论点有明显的比照性,或格式相同(并列式),或观点相对(对照式),所以不能像对照式和并列式那样一眼就能看清文章的线索和结构,因此有必要强调的是,这时我们更应该在每一个层次的开头明确地把分论点说明,这样可以使文章的脉络更清晰,否则,容易给人以思路混乱的感觉。

二、层进式作文示例: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武汉市鄱阳街有一座建于1917年的6层楼房,该楼的设计者是英国的一家建筑设计事务所。20世纪末,也即那座叫?景明大楼?的楼宇在漫漫岁月中度过了80个春秋后的某一天,它的设计者远隔万里,给这一大楼的业主寄来一份函件。函件告知:景明大楼为本事务所在1917年所设计,设计年限为80年,现已超期服役,敬请业主注意。这件事虽说属于上个世纪,但我认为它说明的道理在哪个世纪都不能缺少,那就是——责任。

请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用层进式结构。

[分析]拿到这样一个题目,我们很快会想到以下几个分析问题的角度:责任是什么?责任有什么重要性?面对责任我们应该怎么办?把这些问题依次解决,就是层进式。

请同学们结合以下范文体会层进式作文结构和多种论证方法的使用:

责任自在勇者心

2005级高二(2)班陈雪莹

?责任?,字面上看,是?职责、义务?的意思,似乎只是个空洞抽象的词语,其实不然。可曾试想,当你撞坏了别人的车子甚至伤及人时,你会怎么做?当你遇到歹徒在伤害他人时,你会怎么做?当你面对生死和国家安危,两者只能选择其一时,你又会怎么做?想着这些问题,你是否感受到?责任?是那么鲜活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责任广泛地存在在我们的生活中,它是严肃的,是需要我们怀着成熟和敬意去面对的;它不是轻松的,需要我们勇敢地去承受。

为什么我们需要责任呢?培根说:?人唯一可以自我夸耀的只有尽职尽责。?每个人生活在自己的天地中都会有他们不同的责任。有人回避它,怨恨它,觉得责任是负担的代名词。他们错了!他们只是一些胆小懦弱的人,没有勇气去面对、承担责任罢了!责任需要勇气,我们只有真正将责任放到肩膀上时,我们才会发现肩负责任重任的你眼界更加高远,头脑更加清醒,双手更加灵活,脚步更加稳健——责任激发了我们的动力,提高了我们的素质,促使我们变得更加成熟、更加优秀。倘若有人不曾受过责任的重压,那他不算活过,起码不算真正有价值地活过!

那么我们怎样来担负责任呢?还记得《项链》中的马蒂尔德夫人吗?当她发现丢失了朋友的项链时,她也曾经惊慌害怕,但是最终,她用自己娇嫩柔弱的身躯依然扛起了还债的重任。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担负责任,必须要去勇敢地面对。只有勇敢地面对责任,勇敢地跨出第一步,才有机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我国老一辈革命家经历了?左倾?、?右倾?等错误所造成的种种苦难,但是最终还是赢得了胜利,建立了一个崭新的中国。这是为什么呢?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能对所犯的错误勇敢地面对,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以此作为转折向正确的方向迈进。善于总结经验教训,这是担负责任的另一重要因素。

做人难,做一个有责任心、负责任的人更难。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勇敢面对、善于承担,人生

路上,我们一定可以风雨无阻,成就自己、成全他人!

挑起属于自己的担子

2005级高二(22)班周静

担子,压在我们的肩上,一日日的承载或许会让我们想到放弃,但请你不要放下,因为那是你的责任。

责任正如那些担子,装载着欢愉泪水和荣誉。更重要的是,那里面满满装着我们的心。从小到大,我们总被一些担子压着。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我们对父母的责任;努力学习是我们对国家也是对自己的未来的责任;保护环境是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在这么多的责任重担面前,请你毅然挑起前行。

责任二字联系起了你我他,也为这个和谐的社会打下了基础。试想一下,当老师不再把教书育人当做自己的责任,当职员不再完成分内的事,当父母不再为自己的子女负责,当人人不再爱这个家园,当世界上没有人肯挑起自己的重担,这个世界会怎么样呢?我们生活的世界不再是天堂。

责任是对内心的审查,是人格的最低体现,也是一个人有无爱心的衡定。它最终会升华一个人的灵魂。一个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人又怎么会为他人负责任呢?一个不肯挑起重担的人,只会形如枯槁的活着,淡漠的看着世界,不肯伸出一双手完成自己份内的事,这样的人又怎么会快乐呢?他抛弃了生活,于是生活也放弃了他。

挑起自己的担子吧,用或羸弱或平稳或强健的肩膀挑起自己的担子吧。一份持续80年的责任让我们看到了那所建筑设计事务所的用心,他们的函件为那份责任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也许我们无法将一份责任持续那么长,但我们可以把责任缩短在生活的每一年,每一月,乃至每一天。看啊,王顺友用马载着他的责任用20年的光阴走了一个人的长征路,百分之百的正确投递率印证了他人生不朽的丰碑。他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榜样。为父母倒一杯茶,为自己加一把油,拾起一个易拉罐,载下一棵小树,给人一个美好的微笑,用心去爱,用心接受他人的爱……这些都是你的责任。

担子依旧压在肩膀上,挑起它一路前行。

责任,从你我开始

2005级高二(4)班文 凡

什么是责任?英国王子查理斯曾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这就是责任。?

一个人从出生开始,责任便与之相伴终生。小到把垃圾丢进垃圾箱,坐公交车不插队,大到为国家守边戌土,这些无一例外都是责任。为了责任,学生扔下玩到高兴之处的游戏;为了责任,战士冒着北国的严寒,迎风站岗;为了责任,武警官兵们冒着生命危险跳进洪水中……

为了责任,我们可以付出很多,但是同时我们也得到了很多。因为,责任是人类社会赖以成长的根基,是人类幸福的保障。

2006年秋季,一场罕见的特大台风将要袭击上海,如不采取紧急措施,造成的损失将是惊人的。危急时刻,面对如此繁重的任务,上海市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各尽其职:气象监测人员及时预报,政府紧急通知动员,消防队员、武警官兵全力转移人民,进行安全防护……正是各单位的密切配合,全体人员的忠于职守,勇于负责,上海市最终在狂风中镇定下来,没有造成巨大的灾难。试想,如果其中有一个环节被疏忽,出了问题,后果都将是不堪设想的。

朋友,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哲人告诉我们,?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责任也正是在这相互尽责中得以实现的。

?我为人人?,说的就是要各尽其责。商人应对消费者负责,医生应对病人负责,战士应对祖国负责,公职人员应对人民尽责……每一个人都把本职工作放在首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否则,忽略本职工作,就有点儿本末倒臵,甚至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河南博爱医院的值班医生在值班期间外出办事,导致病人病情恶化寻医未果而死亡。血的教训时刻警醒着我们:我为人人,就是要各尽其责任。

当一个人为人民尽职尽责时,?人人为我?便会显现在他身上。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外科主任华益尉便是这样一个人。他一生动手术几千例,对患者无一不尽职尽责,以精湛的医术和温暖的笑容挽救无数的生命。当他因患癌症而住院时,来看望他的人络绎不绝,每个人都饱含热泪,医护人员也全都尽心尽力照顾他,胡锦涛总书记也发出?向华益尉同志学习?号召,要求全力救治华益尉同志。正是由于他前期默默地为人人尽责,人人便会真心对他尽责。

还记得那个因一个玩笑而站岗至半夜,在路上哭泣的孩子吗?当别的孩子都早早的回家了,而他却因为他的责任而坚持站岗,那一颗纯洁的心灵向我们昭示着:

责任,从你我开始!

用肩膀挑起大梁

2005级高二(10)班刘园

当年轮碾过岁月的轨道,留下曲曲折折的印迹,当一觉醒来发现我们已脱去稚气,不再?年轻?;当所懂得的道理越来越多,了解的知识越来越细,我们发现会脚步越来越沉重,身荷的责任越来越多。

责任就是屈原满怀悲痛,自沉汨罗,以死殉国;责任就是鲁迅弃医从文,用笔杆挥洒热血,以生命来搏击;责任就是爱因斯坦孜孜不倦,为人类科学事业做出巨大贡献;责任就是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抚养长大;责任就是我们要刻苦学习,积极奋发,为自己,为家人,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责任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丧失了责任感,我们就如同泻了气的皮球,断了线的风筝,是无法飞高飞远的,即使跃向高空也终将落到地上,摔得惨不忍睹。假使这个社会上失去了责任感,那么遍地也许将会是弃婴、乞丐,工厂不能再正常运作,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欲望中,黑暗将笼罩大地,人类也许会回到蛮荒时代……这并不是骇人听闻。责任可以督促我们严于律己,责任可以激励我们奋发图强,责任可以充实我们,让生活多姿多彩,充满意义,责任可以让世界充满爱。

责任就是要求我们要热爱祖国,关爱他人。爱国是有责任感的重要体现,五千年的中国历史中,涌现了多少仁人志士,正是由于他们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才使得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得以传承,今天的辉煌得以实现。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就是首先要做一个爱国的人。关爱他人是责任感的重要内涵,心里时时装着别人,勇敢承担自己的责任,?我为人人?,才能?人人为我?,这样才能建立和谐美好的社会。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就是要做一个关爱他人的人。

当然,对他人负责的先决条件是对自己负责。倘若一个连自己都不能管好的人又如何去对他人负责?而对于我们来说,当前最大的责任就是要好好学习,掌握文化知识,将来才能用自己的所学去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回报祖国。

责任不是一句口号,我们必须付诸于行动,做一个真正的有责任感的人。

担起心中的责任

2005级高二(14)班蔡君

太阳东升西落,从不倦怠;胡杨坚挺沙漠,防沙杜尘;蜜蜂?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是什么让它们卑微的生命变得纯净、肃静和夺目?是责任,是人生的职责和意义所在。

什么是责任?

责任是一种追求,一种态度和一种坚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孔夫子提出的为人的最基本的责任;?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这是屈夫子的责任;?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阕?,这是岳元帅的责任;?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的责任;?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总理的责任。他们的声音不约而同的告诉我:?人一旦有了某种追求,并勇于承担责任,就有了责任感。?

责任,是人生路上的?红绿灯?,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是不竭的?能量饮料?,激励我们披荆斩棘;是一条不变的?准绳?,衡量我们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当众人都在嘲笑诸葛卧龙愚时,只有他自己知道鞠躬尽瘁辅佐幼主是他的责任;在面对熊熊烈火时,布鲁诺固执仰头,宁愿化为灰烬也决不放弃对科学真理的执着追求和作为科学家的责任。是责任,这根坚挺卓绝的支柱,赋予他们执着的勇气和无比的热情。回顾历史,从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革命,再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

议论文先破后立篇三:议论文佳作分析

议论文佳作分析

郑春茂

一、“先破后立式”结构

拿来主义

鲁迅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鲁迅首先是从中国与外国的关系上谈起的,关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首先是交流与否,中国一向奉行“闭关主义”,于是“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接着就都是“送去主义”了。这种交流,不仅指文艺,但包括文艺,而且文章最后落脚在文艺。)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送古董去展览,结果“不知后事如何”;“发扬国光”丢了颜面,注意“捧”字刻画出的嘴脸。)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首次提及论题“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以尼采发疯为例,说明像太阳一样大度无私,终会崩溃;某些人提及的做法只会让后人成为乞丐。)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辨清“抛来”“抛给”“送来”的区别,揭示帝国主义的险恶用心,突出不拿来的弊端,从反面证明拿来主义的必要性。)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正面提出中心论点)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

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拉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把“文化遗产”比作一所大宅子,形象生动地说明“拿来主义”的内涵)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联系现实,指出拿来主义对人提出的要求和拿来主义对文艺的意义。)

【赏析】

对比的鲜明和反衬的强烈,是本文写作上的特点。本文名为《拿来主义》,但一开头却大谈“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好像绕了一个大弯子。其实这正是鲁迅杂文极有章法、极有功力的表现。先“破”字当头,切中时弊地展开对“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的批判,解释“送来”的险恶用心,最后“立”在其中,提出了“拿来主义”的观点。“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是“拿来主义”的对立物,正好和“拿来主义”形成鲜明的对照。它们的弊端越多,毛病越大,越可以反衬出“拿来主义”的必要和可贵。果然,在历数了“送去主义”等的不足取之后,文章急转直下,提出“拿来主义”,便显得顺理成章,很有气势,“拿来主义”的难能可贵也显得十分突出,“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等等,便成了“拿来主义”的很好的铺垫。

二、古代经典史论文赏析(论证的严密性、论点的现实性、论证方法的丰富性)

六国论

苏洵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从“赂秦”的国家来说)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从不赂秦的国家来说,自问自答,逻辑缜密)故曰:弊在赂秦也。(回应开头,重申论点)【提出中心论点后,从两个方面简要地阐释论点,说明“弊在赂秦”的道理,既是对中心论点的阐释,也是提出分论点。】

②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⑴比较诸侯割地赂秦而造成的双方土地得失变化。以双方土地消长的鲜明对比,证实由于“赂”而造成的得失远远超过通过战争而造成的得失,以割地赂秦的事实说明赂秦之害,得出“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的结论。】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⑵写诸侯赂秦的情形和结果,说明赂秦乞和适得其反,只能助长秦国的侵略野心,造成“颠覆”的下场。先对比诸侯祖先得地的艰难和子孙割地的轻易,再写诸侯赂秦求安而不可得,说明“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得出结论:“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⑶引用古人的话为证,形象地说明赂秦的危害。】

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⑴单说齐国灭亡的原因。指出齐国虽然不曾赂秦,但“与嬴而不助五国”,五国灭亡了,齐国也不能独自保全。】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

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⑵合说燕、赵两国灭亡的原因。这两个国家与齐国不同,没有“与嬴而不助五国”,而是“义不赂秦”,敢于用兵抗秦,但终于“战败而亡”。原因不仅在于燕、赵本身的错误,即燕“以荆卿为计”,赵“牧以谗诛”“用武而不终”,还在于“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孤立无援,其灭亡是“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⑶总说六国,提出假设,从反面将论证推进一层。如果韩、魏、楚不赂秦,齐国“不..

附于秦”,燕、赵有正确决策,也有不灭亡的可能。】

④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⑴承接上文进一步从反面假设,提出并力抗秦的主张,指出“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秦国即使想吞并六国也是难以办到的。】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⑵承上转折,又回到史实,抨击六国的政策,以“悲夫”起头,嗟叹六国“有如此之势”,却“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而灭亡。这句话慨叹六国灭亡的可悲结局,揭示“赂秦”的根源在于“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⑶紧承上句作出论断,得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的历史教训。这句话一语双关,似乎是在批评六国的“为国者”,其实是在告诫北宋“为国者”,这就把对历史的评论自然地转到现实上来。】 .........

⑤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讽谏北宋王朝。将六国的情况和北宋的情况作对比:六国只是各踞一方的诸侯,力量虽然比秦弱小,“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而北宋据有一统天下,力量远远强于六国,却“从六国破灭之故事”,这就连六国也不如了。作者语重心长地警告北宋王朝,切勿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这就点明了本文的主旨,即作者的写作意图。】

本文的论证方法有:引证法、例证法、对比论证、假设论证、道理论证。

相关热词搜索:议论文 先破后立 议论文破和立的手法 破立结合的议论文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