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秘密教师随笔
小编语:为你精心整理的童年的秘密教师随笔,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我们博文学习网(www.hnnscy.com)的后续更新吧!
童年的秘密教师随笔篇一:幼儿园读书笔记《童年的秘密》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过“人的一生只有一个童年”,身为一
名人民教师,我们应该怎样为每个孩子仅有的、宝贵的童年负责呢?
读了意大利著名教育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
让我收获颇多。
首先,《童年的秘密》这本书的作者玛利亚蒙台梭利,是享誉全
球的幼儿专家,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学医的女性和第一位医学女博
士。她独创的“蒙氏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的影响
着世界各国,她还反思了成人对儿童的教育,指出儿童的很多问题源
于成人对儿童的错误方式以及对他们产生的压抑,向成人提出了警
示。
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讲到我们成人对儿童缺乏理解,在与儿童打
交道的过程中,成人会慢慢变得自私自利,或者以自我为中心,只会
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这样最终结果只能使他们
之间误会越积越多。儿童并不是什么也不懂,有时候成人应该站在儿
童的角度看待事情,多欣赏儿童,也要对自己的行为多做自我反省。
书里还提到:我们无论多么热爱自己的孩子,从他一出生,我们就本
能的开始对他提防,凭着一种本能的守财欲,我们赶紧保护拥有的每
一件东西,即使是毫无价值的破烂。从孩子一出生起,成人的心理就
被这样一种思想支配,管住这个孩子,不能让他惹麻烦,看住他。在
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
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
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
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拧瓶
盖、吃饭、穿鞋等,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
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
但成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一切事务全部由父母代劳。儿童成长的步
伐需要成人的等待,书中举例:带孩子出去散步的时候,当孩子停下
来的时候,大人也应该停下脚步等待孩子,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
大人往往会因为自己不愿等待,不断的催着孩子往前走。有时候对儿
童的尊重,我们人还是动物做的好,像小象跟着象群走,走累了,停
下来时,大象也会停下来等待。看到这里我想到了曾经看到带着蜗牛
去散步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是让我们知道,尊重儿童成长步伐。
我觉得成人真的应该承认自己的错误,对儿童的成长我们真的不能再
干预太多,有时候成人的“冷眼旁观”,对于儿童未尝不是一种好的
选择。看这本书,解开了心中有些疑惑,更愿意去站在儿童的角度去
看待事情,感觉让自己的理论知识也增加了不少,看来多看书真的还
是有这个必要的。
通过读阅《童年的秘密》这本书,让我颇受感悟,从中认真反思,
自己在教育孩子方便有很多错误的方面。日常生活中运用大人的权力
去抑制了孩子的自发性活动,孩子是独立而特殊的存在,他有权接受
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以及有权享有促进身体、心理、精神道德、智
能的权利。面对孩子的成长,我们应该像蒙台梭利那样,学会观察、
学会引导、学会等待,用“有准备的”适宜环境引导孩子的内在生命
力,并耐心的等待孩子完成其内在的心理变化,而不是用我们成人自
以为是的“对孩子好”去打扰其破茧而出的过程,造成人所皆知的“拔
苗助长”的严重后果。特别是在今天我们国家的教育环境下,为了“不
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除了考试、作业之外还要上各种兴趣
班、补习班、家教等等,试问小小的心灵是否能承受呢?我们是新一
代的家长,我们中间很多人接受过高等教育,反思一下在我们的成长
过程中有多少是父母之命?有多少是自主权利?所以当我们为教师
的时候,我们要给我们的孩子创建一个与他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使他
们的心理生活自然地发展,倾听孩子的心声,把理解和倾听孩子作为
一种职责,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杨琪
2015年9月
童年的秘密教师随笔篇二:《童年的秘密》阅读笔记2
《童年的秘密》阅读笔记2
“现在,我们可以将儿童的心理和生理成长描述为‘灵性实体化’,把它理解为有一种神秘力量在推动婴儿弱小无助的身体,使他成长,教他说话,让他变得更完美。”
为什么人在三岁以前没有长时记忆?因为想让人忘记心理发展蓝图,以免进行复制,这样才能使每个人都成长为有个性的人。 我观察到幼儿大部分时间是不断活动的,有时他也会静静的、出神的思考,但是,他在想什么呢?你问他,他不回答,有时只是笑一笑,非常神秘。
“如果我们把这种对比扩展到生物领域,我们可以说人类与动物的心理差别在于:动物像是批量生产的物品,每个动物个体都拥有其物种所独有的特征;而人类则像是手工产品,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心灵,使自己成为一件艺术作品,但是这需要付出大量辛勤的劳动。在所有效果显现出来之前,人的内心一定在进行某种工作,这种工作不是对之前存在的事物进行简单的模仿,而是积极创作一种新式样。当最终的产品出现的时候,它就成了一件令人惊叹和不可思议的作品。就像一个艺术家保存在他私密画室中的一件杰作,在公之于众之前,他在这件作品中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
人是万物之灵,其它生物没有可比性,每一个人都是精心制作的艺术品。有点唯心主义、有点神秘主义色彩,我信。
这也许是我们对其它物种不太注意观察的结果,如果你是一头猪的话,你也许就会看到每头猪都不一样,他们中也有“四大美女”,
也有“江南四大才子”。
我看的好莱坞电影比较多,美国人分的比较清楚,有时我看一部韩国电影,里面的男人就分不清楚,老是搞混。
“无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态度已经危害到孩子们的精神生活,它导致人们认为婴儿不仅肌体不活跃,而且其自身也是柔弱无助、缺乏活力的,甚至没有自己的精神生活。成年人因此错误地认为,儿童是通过他们的照料和帮助才变得如此充满活力,他们把这种帮助看作一种个人的责任,并把自己想象成为儿童的塑造者和精神生活的建构者。他们猜想自己是通过给予儿童指导和建议,来促进他的情感、智力和意志的发展,是从外部来完成这一创造性工作的。
这个时候,成年人几乎认为自己拥有一种神圣的力量,把自己当成了孩子们的上帝,他们把《创世纪》中的句子用在自己身上:‘我将按照我的形象来创造人。’傲慢自负是人类的原罪,这种取代上帝的企图造成了所有后代的痛苦和不幸。
但是,如果儿童内在已经拥有发展自身个性的方法,如果他拥有一套可以被观察到的发展计划和成长法则,这才必定是真正高明的力量,成年人不合时宜的干涉会阻碍这些神秘力量的实现。自古以来,人类通过干扰这些自然法则,阻碍了儿童的天赐成长计划,其结果就是阻碍了上帝为人类自身发展制定的规划。
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他们没有认识到儿童拥有活跃的精神生活。儿童自己无法证明这一事实,这样一来他们就必须经历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秘密地完善这种内心生活。
儿童就像是一个在黑暗地牢里挣扎着要走向光明的灵魂,它要出生,要成长,它慢慢地但是毫无疑问地给发展迟缓的躯体注入了活力,用意志的声音唤醒躯体。但是,始终有一个拥有强大力量的人站在旁边,等着扑向它,粉碎这个灵魂。
因为没有人期待‘灵性实体化’,或者甚至没有人理解这是怎么回事,所以人们对于‘灵性实体化’没有做任何准备,相反,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无数的障碍。
正在进行实体化的儿童是一个心灵的胚胎,需要有自己特殊的成长环境,就像一个肉体胚胎需要在母亲的子宫生长发育一样,心灵的胚胎也需要外部环境的保护。那是个充满爱的温暖和丰富营养的环境,这个环境中的一切都愿意欢喜地接纳他,不会伤害他。”
“我们应该把儿童这种内心深处的努力看作神圣的事情,应该欢迎他们表现出这种努力,因为正是这段创造性时期决定了一个人未来的个性。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科学地研究儿童的心理需要,为什么要为此准备一个适宜环境的原因。”
一个鸡蛋从外面敲开就成为食物,从里面啄破就成就生命,我们要做的就是提供适宜的温度,然后静静地等待。
童年的秘密教师随笔篇三:童年的秘密(刘莹译版)摘录笔记
童年的秘密(刘莹译版)
【意】蒙台梭利(Montessori,M.)
导言
2015-08-04 16:22:23
人生最重要的阶段不是大学,而是出生后的最初三年,且学到的知识最多、最密集,
前言
2015-08-04 16:23:44
如今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的问题,最有力地证明了“教”并不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不过还是有人错误地坚持认为,儿童是通过成年人的教导和传授才被塑造成人的。
2015-08-04 16:24:31
事实上,以直接教导传授为主的教育往往会阻碍而不是促进儿童的自然发展。由于婴幼儿时期无法用来传授文化知识,所以生命的最初阶段被人们忽视了,但是这些表面上一无所用的时期却是最重要的。因为在那段日子里出现了一种惊人的独特现象:人的心智的产生和行为的发展。儿童将学会独立活动、操作、行走、交谈、思考和按照自己的意愿自我控制。这个过程的发生不是因为成年人的教导,而是儿童自己创造出来的。
第二章 被告席上的成年人
2015-08-05 07:40:58
压抑”一词被弗洛伊德用来描述成年人深层心理失调的根源,其含义不言而喻。 2015-08-05 07:48:08
在与儿童相处过程中,成年人千万不要变得自私自利、自我为中心。如果他们只是从自己的视角来看待与儿童心灵有关的一切,其结果就是不断增加对儿童的误解
2015-08-05 07:49:09
成年人是把自己看作儿童的创造者,并从自己与孩子关系的角度来评判儿童行为的优劣。这种成年人把自己的好恶作为判断儿童行为好坏的标准——他是绝对正确的,是孩子必须效仿的榜样,儿童表现出来的任何与他意愿相偏离的行为都被视为一种罪恶,并迫不及待地要去纠正。如果一个成年人如此行事,即使他坚信自己对儿童充满热情、爱以及为儿童牺牲的精神,他仍会在无意识中压抑儿童自身个性的发展。
第三章 生物学的间奏曲
2015-08-05 07:53:43
胚胎的生长发育是个造物的奇迹,它是多么了不起,因为它是在秘密而孤独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第七章 儿童心理发展
2015-08-06 07:43:03
这些例子应该让我们理解了儿童发展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儿童身上存在着一种生命冲动,它会引导儿童做出一些惊人的举动,如果不依循这份生命冲动行事,就意味着他们会变得无助和无能。成年人在这些不同状态下对儿童没有什么直接影响,但是如果儿童无法根据敏感期的内心指令做事,那么,一个自然的征服世界的机会就丧失了,而且是永远地丧失了。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儿童进行了真正奇迹般的征服行动,正因为我们对眼前这些奇迹熟视无睹,使我们成了麻木的旁观者。
2015-08-06 07:44:18
这个时候,什么都难不住他们,他们对一切都充满活力和热情
2015-08-06 07:44:34
每一分努力的成果都标志着他们能力上的增强,只有当目标实现时才会使他们产生疲倦和麻木的感觉。
2015-08-06 07:45:35
当一种心理激情耗尽时,另一种激情又会点燃,童年就是这样,通过持续不断的一次又一次的征服体验,给儿童带来快乐和幸福。这美丽的心灵之火燃烧不尽,人的精神世界的创造性工作才得以圆满实现。另一方面,当敏感期消失时,智力发展只能通过推理论证过程、自发的努力和辛勤的研究才能实现,而且对工作的厌倦会产生麻木冷淡的情绪,这就是儿童心理和成年人心理的本质区别。儿童有一种特殊的内在活力,能让他以不可思议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征服困难,但是如果在他的敏感期内遇到了障碍,让他过于费力,他就会遭受某种困扰,甚至他的个性会被扭曲。我们对于这种精神折磨还知之甚少,但是大多数成年人都在无意识中背负了这些创伤。
2015-08-06 07:51:35
当婴儿屈起四肢,紧握双拳,抬起头转向正在说话的人,并把目光紧紧盯住这个人的嘴唇时,他就是在表现他所获得的快乐。
2015-08-06 07:52:20
儿童正在经历一段敏感期:神的指令降临在这个无助的生命身上,并以自己的精神来激励他。儿童内心的戏剧化经历是一部爱的戏剧,它在心灵的舞台上悄悄呈现,并时时吸引着儿童,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事实。这些不可思议的活动谦卑而默默地进行着,它们的发生必定会留下高贵的品质,这些品质将伴随孩子终生。 2015-08-06 08:13:14
还有一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一个4个月大的婴儿,目不转睛地盯着一个正在说话的成年人的嘴巴,通过婴儿自己嘴唇的动作,特别是他的脑袋一动不动的神态,这个孩子表现出他被那个说话人的声音吸引住了。6个月的时候婴儿可以发出一些独立的音节,但是在他能够发出这些声音之前,他一直在专心致志地听,并且悄悄地促使语音器官活跃起来,这表明他具备某种能够激发行为的心理原则。这种敏感性的存在可以从观察中发现,而不是在实验中得知。对这么小的孩子做心理实验,会造成他心理能量的过多流失,只会对婴儿心理活动的秘密工作方式产生不正确的认识。
2015-08-06 08:13:35
儿童的心理活动同样一定要用法布尔(Fabre)观察昆虫的方式来做观察。法布尔是把自己隐藏起来,这样,昆虫在自然环境下忙碌工作时,就不会被打扰。我们应该在儿童的感官开始有意识地积累外部世界的映象时就开始观察他,因为从那时起,生命开始依托其所处的环境而自发成长起来。
2015-08-06 08:15:51
一些明显的例子会告诉我们这种观察是多么简单,因为婴儿还不会站立,所以许多人坚持认为应该始终向他伸出援手。婴儿必须从他的周围环境,也就是从天地之间获得最初的可以感觉到的映象,但是大人却不允许他凝望天空,他只能注视着房间的天花板,天花板的颜色和他的床单一样通常是洁白而单调的,然而,他应该有机会去观看那些能够滋养他饥渴心灵的东西。父母们常认为需要用一些东西把婴儿的注意力从单调的环境中转移开来,结果,他们用一个球或其他一些东西捆扎成一串,悬挂在婴儿的头顶上。出于从环境中吸收各种图像的强烈渴望,头部还不会移动的婴儿,就会用眼睛追随着这个摆动的物体,由于他的位置和运动物体的位置是人为摆放的,他的努力就不是自然的而是有害的。
好一点的办法是把婴儿放在一个略微倾斜的平面上,这样他就能看到周围所有的事物了。更好的办法是把孩子带到花园里,他可以在那里看到鸟儿和鲜花,还有轻轻摇曳的各种草木。
婴儿应该在不同时间被放在同一个地方,这样他可以重复地观看同样的东西,学会怎样识别它们以及识别它们所处的相应位置,并学会区别活动的和不活动的物体。
第八章 秩序敏感期
2015-08-06 08:23:04
儿童对找东西不感兴趣,而是对东西各归其位感兴趣。这个小男孩显然认为是教授没有理解这个游戏,如果不是把东西放在它们合适的位置上,这个游戏还有什么意思呢?
2015-08-06 08:26:00
如果游戏的目的就是快乐(而且事实上儿童对重复这种好笑的游戏乐此不疲),那么就必须承认,在儿童生命的某个阶段,他们的快乐就来自于发现东西待在它应该在的地方。“隐藏”对他们来说意味着把东西放在一个隐蔽的地方,再到那个
地方去找,就像他们对自己说的那样:“你看不到它藏在哪儿,但是我知道它在什么地方,闭上眼睛也能找到它。”
这些都表明大自然赋予了儿童一种对秩序的敏感,这是一种内心的感觉,用来区分各种不同东西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这件东西本身。它把相互依存的几个部分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环境,当一个人适应了这样的环境,他就能管理他的行动以达成特定的目标。这样一种环境为和谐生活提供了基础。如果不能有序地排列组合,一堆心理意象的积累有什么用呢?这就像有了家具却没有房子去摆放它们。一个人认识各种物体,但是不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就像一个人生活在他无法摆脱的混乱状态之中。正是在童年时代,人们学习如何在生活之路上指导和控制自己。在敏感期中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第一个刺激与秩序相关,大自然一如既往地给予人类一个指南针,这将使人类能够在这个世界上自我引导。它就像一位老师,通过一张教室布局图,教给他的学生第一个地理概念。大自然还赋予了儿童在头脑中重现成年人讲话声音的能力。人类的智慧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建筑在儿童敏感期的基础上。
第九章 智力发展
2015-08-06 16:43:30
儿童的内在敏感性几乎持续到5岁,这让儿童以一种真正惊人的方式从他所在的环境中积累心理映象——他是一个积极的观察者,他通过感官接收这些图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像一面镜子一样被动。一个真正的观察者的行动来自于内在的冲动,这是一种感觉或一种特殊的体验,因此他接收到的这些映象是有所选择的。詹姆士
第十一章 行走
2015-08-07 07:43:29
儿童行走能力的发展不只是等待它自行到来,而是要通过走路来发展。孩子迈出的第一步让父母感到如此快乐,这是一种征服自然的表现,也是生命从第一年走向第二年的一个规律性标志。学会走路对儿童来说是第二次新生,他终于从一个无助的生命转变为一个有活动能力的生命。儿童努力获得成功是他正常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在他迈出第一步之后还需要不断练习,获得平衡而稳定的步态是一个人持续努力的结果。在练习走路的过程中,儿童被不可避免的冲动驱使,他勇敢地甚至是鲁莽地做出尝试,就像一个真正的战士,他无所畏惧地向着胜利迈开脚步。儿童追求这一目标的强烈渴望,使得成年人在周围设置的安全防护措施实际上成了障碍,即使孩子的腿脚足够健壮有力之后,他们也把孩子关在游戏围栏里或是绑在婴儿车里。
第十二章 手
2015-08-07 07:54:04
学会走路和说话这些复杂的活动,表明儿童已经在运动能力和表达能力上取得了初步胜利
2015-08-07 07:54:14
类所特有的特征,是思想的表达方式,行走就是人和其他所有动物共有的活动。 2015-08-07 07:54:29
动物与植物的区别在于“它能在空间移动”,这种运动是通过特殊器官实现的,比如四肢,行走方式成为动物的一项基本特征。
2015-08-07 07:55:19
相反,与智慧密切相关的特征是语言和手的活动
2015-08-07 07:55:54
我们推断史前人类在某些地方出现,依据就是他们最早用作工具的那些被凿碎并打磨光滑的石头,使用工具的能力标志着地球生物史上的一个新时代。那时人类将要表达的言论通过双手刻画在岩石上,成为人类历史的一种记录。人类独有特征之一就是能自由地使用双手,手臂是人类的智力工具而不只是运动工具,因为它们的运用是为智力服务的。人类不仅表现出比其他生物拥有更高的地位,也显示出人类天性根本上的协调一致。
2015-08-07 07:57:12
合乎逻辑的推论似乎是,如果我们希望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就应该从他最初的表现开始关注他的“智力活动”,即我们应该研究他的语言,以及他如何在劳作中使用他的双手。
2015-08-07 07:57:29
(来自:www.hnnSCY.cOm 博文学习 网:童年的秘密教师随笔)人类本能地认识到语言和肢体动作这两种智力外在表现的重要性,并把它们当作人类的独有特征,但是,他们对这种重要性的认识仅局限于成年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某种象征性行为表现。
2015-08-07 07:58:40
为了发展心智,在儿童的生活环境中必须有实物可听可看,因为他必须通过环境来自我发展,他需要有实物供他操作,为他的活动提供积极动力。但是在家庭环境中这种需要被忽视了,孩子周围环境中的物品都是属于成年人的,注定供成年人使用,而对孩子来说这些物品都是不能动的。什么都不让孩子动,就成了影响儿童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于是,如果孩子成功地抓到某件东西时,就会像一只饥饿的小狗发现一块骨头,并跑到一个角落里去啃咬它,想从无法提供营养的东西里寻觅营养,还要提心吊胆怕有人会来赶他走。
2015-08-07 07:59:29
。儿童会想扫地、洗碗碟或洗衣服、倒水、自己洗澡、自己梳头、自己穿衣服等等,儿童这种自然的趋势一直被称为“模仿”,但是这种表达并不准确。例如,儿童的这种行为与猴子的模仿操作是不同的,儿童的建构性活动有某种心理来源,是一种智力天赋。理解往往先于行动,当一个孩子希望做些事情时,他首先知道那是什么,他曾看到过别人这样做,所以他也渴望自己能这样做,他正是这样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