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随笔读后感
培根随笔读后感篇一:《培根随笔》读后感600字,读书笔记
《培根随笔》读后感600字,读书笔记 《培根随笔》为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本书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等,几乎触及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意义深刻,包含着这位先哲的思想精髓。 这本书中的文章从各种角度论述了他对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许多独到而精辟的见解,使许许多多人从这本书中获得熏陶指导。如:“一个自身无德的人见别人有德必怀嫉妒”。“没有友谊,则世上不过是一片荒野”。“最能保人心神健康的预防药,就是朋友的忠言规谏”。“狡猾就是一种阴险邪恶的聪明。一个狡猾人与一个聪明人之间,却有一种很大的差异,这差异不但是在诚实上,而且是在才能上的。”“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忍。这后一种是较为伟大的一种德性。” 从《培根随笔集》的“论真理”、“论死亡”、“论人的天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爱哲学的培根。从“论高官”、“论王权”、“论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衷于政治,深谙官场运作的培根。从“论爱情”、“论友情”、“论婚姻与独身”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从“论逆境”、“论幸运”、“论残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从“论作伪与掩饰”、“论言谈”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 我最喜欢的就是《论美》,美是一个很广泛的问题,它包含着外在美和自然美。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所以我们不能光注重外在美,也要重视内在美。就如培根所说的:“美人底秋天也是美的”,外在美是不可能永远都有,但是内在美却可以。所以我们要把外在美与内在美结合起来,体现出一个人举止谈吐的高雅,心灵的纯洁。
培根随笔读后感篇二:培根随笔读后感
篇一:培根随笔读后感 在《培根随笔集》这本书语言简洁,短短的一小篇就可以让人受益匪浅,最适合我这种不喜欢读长篇大论而又想得到多点东西的人看了。虽然只是:"论""说""谈"但是,我读起来却觉得有好多地方都不懂啊!可能因为写的都是人生的哲学。所以要很高的悟性吧!但是我还是觉得无论是什么时候都可以读这本书。因为《培根随笔集》深受各国读者欢迎,据说有不少人的性格曾受到这本书的熏陶。即使在多元化的社会生活中,自己没有钱,没有权,只要有文化,有能力,有健康,遭点厄运也无妨。因为厄运当中也蕴含着一份让人亢奋的幸福啊!培根的话语既使人们开阔了眼界,也能使人们顿悟 我挑一篇来说吧!"谈读书"这篇讲的是读书有三个用处:一为怡神旷心,二为增趣添雅,三为长才益智。又说了有些书可以前尝辄止,有些可以囫囵吞枣,但是少量书则须细细品尝,慢慢消化。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精细,伦理使人庄重,逻辑推理使人善辩,正如古人所说的学皆成性!不仅如此,连心智的各种障碍都可以解开。身体健康之百病皆有相宜的调养运动。 我觉得这本书就是要细细品尝,慢慢消化的茶。要读透了才能知道,其中的道理,要喝到最后了,才可以尝到甜头。虽然这只是一本随笔集!但是好比一本史书、诗、数学、物理、伦理、逻辑推理般让你明智、灵透、精细、精细、庄重、善辩。 篇二:培根随笔读后感 对于这一本书,我还很陌生,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一本书,所以这一本书,我是怀着一种好奇的心理去阅读的,而再读过这一本书之后,我从这一本书中获得了很多,其中许多语句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是一本好书,这是我读完之后的感觉。 这一本书所涉及的范围非常的广,语言简洁,而常常有名言警句 是我猛然惊醒,在惊醒过后,往往能够引发我深深的思考,这一本书有这非常多的分类,《论美》,《论善与性善》,《论真理》,《论家庭》,《论友谊》,单看名字就可以看出这一本书所说的内容范围之广,而且这些只是这本书的一部分,还有许多的书目分布在生活的各个角落,在不同的角度给我们不同的警示,所以这本书着实适合我这样的人去阅读,相信不光是我,任何中学生在阅读完这一本书之后,都会受益匪浅,从中能斩获非常多的道理,同时能够下意识地与我们的生活作比较,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查漏补缺的方法,从而让我们干煸一些生活习惯的可能性提到最大,所以,这是一本好书,所以,这一本书可以在几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散发着那特殊的,不可改变的光辉,一直在影响着后人,不曾改变。 总的来说,这一本书读完之后给了我非常多的警示,相信这一本书也会影响的我的生活,让我更加注意生活中的细节,这一本书,也给了我的生活一些指引,虽然在我的一生中,这些道理如九牛一毛,但这一些道理在这个事件所给我的,是我一生都不能忘得,
这是一本非常好的哲理书籍,也是一份我值得回忆的回忆录,这是一本好书,无可争议。 篇三:培根随笔读后感 《培根随笔》为英国17世纪着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着。本书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论美》。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语(转 载 于:wWw.HnnsCY.cOM 博文学习网:培根随笔读后感)言简洁,内涵深刻,充满哲理。“美”本身是个很广泛的话题,本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
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所以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绽放出真正的光辉。 篇四:培根随笔读后感 很多人都喜欢这个伟大的哲学家——培根,但我却不!!我讨厌这个站在贵族立场与男权视角的培根,我讨厌这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我讨厌这个拥有着功利主义思想、深谙于官场运作的培根! 不过,前两天读了《培根随笔》后,我才发现了另一个与我想法完全不同的培根。我看到他对哲学的执着,对政治的热衷,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困难决不轻言放弃、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态度。 我恍然明白:“噢!原来还有这样一个培根!”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论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避开这文章中写的都是美、德兼备的男性帝王不说,这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它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展开评述。“善犹如宝石,以镶嵌自然为美;而善附于美者无疑最美,不过这美者倒不必相貌俊秀,只须气度端庄,仪态宜人。”不错,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内涵,光有外表,只是一个躯壳,行尸走肉,又怎么能算得上是美丽呢?所以,人是因为可爱而美丽,而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 读完这书后,我忽然想起,人是没有十全十美的,而且每个人的理想与信念不同,当然,所追求的事物和追逐的梦想也各不相同,不可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在别人身上,也不能依照自己的喜好来评判他人。况且人是有两面的嘛!应多看看别人的优点,吸取精华之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为将来漫漫人生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本好书可以使人明白一个道理,一本好书可以为人建造一条捷径,一本好书甚至可以改变人一生的命运!如同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不得不肯定,从某一方面来说,这是一本使人上进的好书! 篇五:培根随笔读后感 《培根随笔》是与《海底两万里》一起买的,起初,我对它比对《海底两万里》更没有兴趣,除了看起来古板的书名,还有刚开始翻阅时乏味的内容,都使我不愿再看它第二眼,于是,它被我残忍地扔到了乱七八糟的旧东西里。在上,我了解到这是一本评价极其高的书,看了出于书中的各种真理名言,我便知道了,这是绝对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书。从杂物堆里将被埋几个星期的《培根随笔》翻出来,沉下心,将书翻开。 《培根随笔》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读之犹如聆听高人赐教,受益匪浅".作者弗兰西斯·培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哲学家和文学家,被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竭力倡导"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
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论美》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语言简洁,内涵深刻,充满哲理,重点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貌与美的德行结合,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一个打扮华贵的人的美是供人欣赏,转眼便是过眼云烟;而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永垂不朽的。 《培根随笔》的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读着它,就像听一位睿智的老人侃侃而谈,使人受益匪浅。 篇六:培根随笔读后感 《培根随笔》为英国着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哲学家的弗兰西
斯·培根所着。《培根随笔》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思想家》、《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 》、《论友谊 》等多篇随笔。 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 你把快乐 告诉一个朋友 ,你将得到 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
忧愁。”这说明 了朋友是我 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 ,可以为我们的生活 增添色彩。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 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 人的命运 ,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在《论猜疑》中,培根说道:“当你产生了猜疑时,你最好还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于外。这样,当这种猜疑有道理时,你已经预先作了准备而不爱其害。当这种猜测疑无道理时,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误会 了好人。可见在人生 中猜疑,是人的思想在做乱。 在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是《论美》篇。这是一篇关于“美”之作,语言简洁,内涵土独特,充满哲理 性。“美”本身是个很广泛的问题,本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人生观问题。世界 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 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 的美。美德 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 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 ,而忽略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 的修养 而不配得到赞美。所以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每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论嫉妒》中,我也领会不少彼此越了解,嫉妒心将占据越高。人可以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绝不能容下让身边人的种种上
升的趋势。一个循序渐进地高升的人也不会招来嫉妒。因为这种人的提升被看作是正当的。 嫉妒在人的生涯中是毕竟的道路,同情 心总是医治嫉妒的一味良药。
培根随笔读后感篇三:培根随笔读后感
培根随笔 读后感
——读弗朗西斯?培根《论父母与子女》有感
《培根随笔》是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学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所著。本书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父母与子女》,《论友谊》等多篇随笔。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论父母与子女》。
父母的欢乐藏而不露,他们的悲哀与恐惧也是这样。欢乐他们没办法说,悲哀和恐惧则不肯说。孩子使他们的辛苦变甜,也使他们的不幸更苦。
父母疼爱孩子时往往厚此薄彼,有时候却很偏心眼。尤其是母亲。正如所罗门所言“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叫母亲担忧。”小孩比较多的家庭,老大老二深受器重,老小深受宠爱,居中的几个好像被父母遗忘,然而事实证明他们最有出息。
“作为成年人,绝不应在一家的兄弟之间挑动竞争,以至积隙成仇,使兄弟直到成年,依然不和。”读到这里我想起了《三国演义》上的一段故事,世人都称曹操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曹操的儿子和后代也继承了他的才智。最著名的其中三个儿子是:曹丕,曹彰,曹植。曹丕,在政治方面很出色,曹操生前指定的继承人。他不仅政治能力强,也很喜欢做诗。此人野心很大,与他父亲十分相似,在父亲死后,继承皇位。曹丕做了皇帝之后,想要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出来就得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做出了一首千古传诵的《七步诗》,即:“煮豆燃斗茸,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人以茸豆相煎为比喻来控诉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迫害。曹丕的这种做法的确卑鄙,虽然他也能吟诗做赋,但与其三弟曹植的文学天赋相比还是略逊一凑,从而心生妒忌,以至最后下毒手。这种做法有背于培根父母与子女论中的精神,家庭成员之间应当相互谅解,而不是同室操戈。
父母总是喜欢按照自己的喜爱来决定孩子以后的道路。但是也应该考虑到孩子的爱好。如果孩子的爱好很突出,那就不要横加干涉。有句格言讲得很好:“选择最好的,习惯会使它变得轻松愉快。”
推荐大家认真去阅读培根随笔,读完之后会觉得受益匪浅。
培根随笔 读后感
培根随笔中《论父母与子女》的读后感
1.培根随笔简介
2.父母的欢乐与悲伤
3.父母对待家中所有孩子的不同态度
4.兄弟之争
5.关于孩子兴趣爱好的选择
论父母与子女
父母的愉悦是内敛的,他们的忧愁与恐惧也是如此。他们的欢愉难以用言语表达,而他们的忧惧他们又不愿意说出来。子女使艰苦变得更加甜蜜,但是也会使不幸变得更加酸楚。子女给人生增加了忧虑,但却减轻了对死亡的记忆。通过生殖而繁衍后代不绝对是动物的共性,但是名声、德望与丰功伟绩却是人类所特有的。而往往伟大的事业出自无子女的人,这种情形确实广为存在。这些人是在他们躯体的影像无从表现之后努力想表现他们的精神影像的。所以说,没有后代子孙的人反而是最关心后代子孙的人。成家立业的人对于他们的子女是最为放纵的,这是因为他们不仅把子女看做是他们家族的延续,而且也看做是他们事业的延续;因此,他们对待自己的子女与自己所创造的事物持有相同的看法。
父母对于儿女的关爱程度通常是不一样的,有时候甚至是不合理的。对于母亲来说更是如此。就像所罗门所说的那样:“聪慧的孩子让父亲欢愉,愚蠢的孩子让母亲蒙羞。”我们时常会见到,在儿女满堂的大家庭中,通常是一两个长子长女受到偏爱,而最小的孩子大都得到过多的宠溺和纵容,居于中间的几名则像是被遗忘了一般,但往往他们却是最优秀、最出众的。
父母在应给儿子的金钱上吝啬,是一种有害的错误;这使得他们变得卑贱、使他们学会投机取巧、使他们与下流人为伍、使他们到了富有的时候容易贪欲无度。因此为父母者若对他们的子女在管理上严格,而在钱包上宽松,那么结果是最好的。人们(父母,师父,仆役皆然)有一种不聪明的习惯,就是当兄弟们在童年的时候,在他们之间养成一种竞争的意识。其结果是往往在他们成人的时候,兄弟不和,并且扰乱家庭。意大利人在自己的子女及侄甥或近亲之间没有什么分别,只要他们是本家人,即使并非自己亲生,也丝毫不介意。说真的,在自然界也是如此。我们有时看见侄子像伯父或叔父或某位近亲,而不像自己的父亲。为父母者应当及时为他们的子女选择他们认为自己的子女应当从事的职业及发展前途,因为在那个时候子女们最易训导;同时为父母者也不可过于重视子女的倾向,以为他们自己心中所认为最好的,我们也会喜欢。如果子女的所好和能力是超群的,那么最好不要拂逆他;但是就一般而言,下面这句话是有益的:“选择最好的职业或人生道路,习惯会使它变得合适而且容易的”。兄弟中作为幼弟的人多半会取得成就,而长兄辈被剥夺或削除继承权的事,则很少或是从未发生过。
相关热词搜索:培根 读后感 随笔 培根随笔读后感1000 傅雷家书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