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教案ppt
初三化学教案ppt篇一:初中化学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A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化学,认识到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进一步认识自然、适应自然、保护自然,认识到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2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激发学生亲近、热爱f
教师准备:1的相关素材及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的Internet超级链接)2试管、烧杯、玻棒、白纸(用NaOH溶液、酚酞试液、澄清的石灰水、稀盐酸等。
http://218.62.43.28/52chem/Article_Class2.asp?ClassID=12
2、有关“新型材料及化学工艺”的网上资源:
.cn/441hxycl/441.htm
3、有关“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网上资源:
.cn/411hjbh/411.htm
4、“生活中的化学”网上资源: http://lusen19.nease.net/ /subject/chemistry/ 5、“趣味化学常识”网上资源:
http://lusen19.nease.net/
http://218.62.43.28/52chem/Article_Class2.asp?ClassID=11
6、其它途径:学校、社区、工厂??的图书室、资料室、档案室等。
执教:湖北省枝江市马店四中
【点评】
本课题是九年级学生系统地学习化学的第一课。段的魅力,“视频导入”抓住了学生眼球,拓展了求知的视野。
力,通过互动实践的探究突出化学学科的特点。能较好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如此坚持下去,资源共享展示等环节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让学生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更可贵的是运用唯物辩证法、探究中学。
点评:湖北省枝江市教学研究室 易章和
B案)
、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
4、 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化学。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知道“化学是什么”。
【教学准备】实验准备
AgNO3溶液HCl溶液NaOH溶液酚酞CuSO4溶液 试管架
大试管3支小烧杯事先用酚酞写好“化学大世界”的白纸并晾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魔术激趣
请三名学生分别上台表演:
甲:(展示A、B两种无色液体)请大家猜测:如果把这两种液体混合在一起会有什么现象呢?
(在同学们各抒己见后)
甲:[向盛有A液体(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加B液体(AgNO3溶液)。]
(在同学们惊讶的目光中)
甲:我表演的节目叫:“清水变牛奶”,可是不能喝!
乙:这有什么稀奇,我也会表演(展示C、D把它们混在一起会有什么现象呢?
(在同学们各抒己见后)
乙:[向盛有C液体(NaOH溶液)的烧杯内,逐滴滴入D]
(在同学们期待的目光中)
乙:我的节目叫“花开花落知多少”。
丙:我是一个制造商,产品是什么呢?(展示蓝色的EF液体)。
丙:[向盛有E液体(CuSO4F液体(NaOH溶液),倒出试管]
师:谢谢三位同学的精彩表演,这些有趣的现象都与化学密切相关。
二、动画展示
)说出你所知道的化学家。
(2)列举生活、生产与化学有关的现象或事例。
(3)展示带来的相关资料和实物。
3、预测如果没有化学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让学生在假设中体验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五、图片展示
1、 西班牙西北部海岸被污染的海滩。
2、 泰国首都曼谷拥挤的汽车排气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
3、 堆积如山的工业有害废物。
4、 工业废料“红尘”滚滚。
5、 资料“绿色化学”。
6、 天更蓝、水更清、花更艳,化学使世界更加绚丽多彩。(一组图画)
六、探究小结
学生看后发表自己的观点,谈谈对化学的新认识。
通过化学对环境的危害让学生认识到:未来化学将是朝着“绿色化学”的方向发展;同时树立社会责任感,立志学好化学造福人类。
七、课堂整理
1、 学完本课题我知道。
2、 初谈学习化学的方法。
八、课后补偿
1中。
2、点击网站/chinese
【背景资料】
1、.cn 2、.cn
4、http://www.newssc.vrg
王玉蓉
【点评】
在学生的表演中,既突出了化学学科的特点,又寓意着“化学探猜测----设计----实践----结论----反思”,同时暗喻了 显示了化学另一面,很自然地向学生呼唤出“绿色
新的学习评价实践和新的教育评价观的具体体现,这种作法是值点评:枝江市教学研究室 易章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2、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
初三化学教案ppt篇二:人教版初中化学教学案例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原子的构成;
2、知道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3、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去探究客观规律;
2、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情感目标:1、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2、通过了解我国在测定相对原子质量方面的成绩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教学难点】原子的构成
【教学准备】课前准备与教材相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电解水的过程。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课件知道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是不可分的。
二、 教学新知
1、原子的发现史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原子发现史。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研究微观粒子的想象过程及实验验证。学生能通过卢瑟福的散射实验知道原子内有一个很大的空间,并能够知道原子内有一个核心(来自:WWw.HnnscY.com 博文 学习 网:初三化学教案ppt)。
2、原子的构成
活动一、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原子结构示意图
教师提出问题:1、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
2、你能否用语言简单的描述一下?
目的:学生看到了微观的原子结构,能形象、直观的知道原子是一个什么样的构成。
活动二、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教材中的表格4-1
教师提出问题:
1、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是什么关系?
2、构成原子的粒子他们的电性怎样?
3、构成原子的粒子质量是什么样的呢?
4、原子的质量主要是由谁决定的呢?
目的: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并用语言描述出原子的构成。
电子(-)质子质量的1/1836
原子质子(+) 1.6726 ×10-27
原子核 中子(不显电性)1.6749 ×10-27
原子的质量主要决定于质子和中子
活动三、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教材中表格4-2
教师提出问题:
1、
2、
3、 原子种类不同那么就什么不同? 质子数和什么数相等,与什么不等? 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吗?
目的:学生进行分析总结能够得出原子结构中出现的一些规律。
1、原子种类不同,质子数也不同
2、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氢原子中没有中子 ( 即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含有中子)
活动四、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原子与地球的体积比
目的:让学生感受原子体积的小及原子核更小。并转换问题引出原子的质量。 活动五、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氢原子、氧原子的实际质量
老师让学生到黑板把氢原子和氧原子的实际质量用科学记数法转换小数表示法 目的:让学生感受原子质量在使用和书写时的不方面,科学家们便引用了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3、相对原子质量概念
活动六、教师播放课件展示相对原子质量概念
目的:让学生熟悉、掌握相对原子质量概念
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活动七、教师播放课件展示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公式
教师让学生根据公式计算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并与表4-2的中子数与质子数相比会有什么发现?
学生计算比较,得出: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目的:学生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并灵活的运用。感受相对原子质量的使用方便。且从原子的构成中总结出重要的规律——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活动八、 教师指导学生查找相对原子质量,书后附录II中查找。
目的:学生能灵活使用附录II——相对原子质量表
活动九、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资料 (张青莲教授对相对原子质量作出的贡献) 目的:学生感受民族爱国主义教育。
三、 课后小结
活动十、 播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目的: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 课题1原子的构成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构成 电子(-)
原子质子(+)
中子(不显电性)
2、原子不显电性: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二、相对原子质量
1、概念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初三化学教案ppt篇三:最新版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整套教案
九年级化学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材分析:
在小学自然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化学知识,现在作为一门独立的“化学”猝然客人类似学习,大家会提出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绪言从大家的亲身感受,提出了很多饶有趣味,并带有一定想象力的问题,指出这些并非都是一些美好的愿望,它们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从而引导大家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科学,它们的任务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化学学科和现代科技成果,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注重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教学思路:
教材创设了一些情景,从殷实的史实出发,展示了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我们要仔细地阅读认真的品味,初步从化学、技术、社会这三者的密切关系中领悟化学学习的价值,建立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责任感。
中考分析:
本课题重点引入了什么是化学,为什么学化学,这是学习化学必须弄清楚的最基本知识,并贯穿了学习的全过程,是中考必考的重点。中考热点为化学研究的对象、作用及发展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教材分析:
“化学使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走进化学实验室” 本单元由“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三个课题组成。其中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活动,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身体验、广泛交流,从一些生活或中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事实、现象和问题出发、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有关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结合具体试验,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初步学会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重点难点:
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进行化学实验基 了解化学的学科特点和一些基本概念,
本操作练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的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思路:
教材已开始就从具体的实验中纳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教材从生活中提炼出两个探究活动,还安排了三项基本试验操作,我们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
和试验操作练习,并通过探究活动和合作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初步认识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和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成功后的喜悦,从而产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可望了解化学的情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善于合作等优良品德。
通过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中和熄灭后三个阶段的观察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初步学会观察、记录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学会结论推理的方法,学会实验原理步骤等的图示方法。同过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和仪器洗涤的基本操作练习,学会化学试验基本操作技能,学会实验设计,填写实验报告。
中考分析:
从今年各地中考考卷来看,都把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科学探究的方法、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作为重要内容来考察,2008年中考次部分内容共14分,占总分的20%。考查的方法是将具体的实验与活动探究相结合,使学生从重获取化学知识。试题灵活多样,既考查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方面的熏陶。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引言] 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板书]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1-1] 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1-2] 首先展示胆矾晶体 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
[提问] 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板书] 一、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1. 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演示[实验1—3] 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
演示[实验1—4]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
[提问]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板书] (二)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讨论]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
[练习]口答课本第10页1、2。
[引入]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我们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板书] 二、 物质的性质
(一)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讲解] 例如,我们刚刚做的实验3、4中,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这里物质表现出的性质都是化学性质。 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例子。
蜡烛(纸张、木材等)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
[小结] 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
相关热词搜索:教案 初三化学 ppt 初三化学ppt课件下载 初三化学上册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