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化学教案 > 正文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教案

发布时间:2025-01-21 09:28:03 影响了:

以下是博文学习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鲁教版八年级化学教案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教案篇一:鲁教版初三化学教案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

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数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这样几个基本环节。

2.重视化学实验,掌握化学实验的方法

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单元教材地位 本单元作为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内容,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对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形成化学科学的价值观、物质构成的粒子观。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手段,明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利用化学反应得到有用的物质或获取能量是人类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认识学会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善于合作的优良品质,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 单元目标 本单元主要内容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体验化学的奇妙,初步形成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化学与人类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知道化学研究的主要任务;理解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第二部分: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第三部分:初步学会某些基本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初步认识化学的一些基本观念。 重点:

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掌握有关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及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 难点:

学会观察和描述物质变化的现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探究实验的设计,准确使用常见的化学仪器。

学法建议

1.重视科学探究,掌握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3.注重比较,认清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本单元涉及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通过比较,认清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会判断哪些变化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单元教学

计划 节次 教学时数 主要知识点 探究活动

第1节 2 化学改变了社会;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概念;利用化学反应的目的;绿色化学观念;分子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元素。 观察化学改变了社会的事实;思考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第2节 2 科学探究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从实例中归纳科学探究要素;探究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反思探究过程。

第3节 3 化学实验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实验室安全规则;实验操作基本方法。 取用药品,对物质加热、称量,仪器的连接与洗涤。 复习、测试 2 见单元备课(下)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感受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②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③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物质发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②通过生产、生活实际感受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体会化学的魅力。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相关知识 ?小学自然: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又会发生很多变化。

?小学中所学到的关于塑料、纤维、钢铁、食品、药品等物质的知识。 ?小学中所学到的关于植物生长和动物的生命活动现象。 重点 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难点 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方法、技巧 与规律小结

?树立信心,要充分认识化学的重要性。

?加强记忆:要学好化学,记忆是关键。学习时不能仅满足听懂,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同时通过勤复习、勤记忆更进一步加深理解。

?注重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思维误区

本节常出现的思维误区是:

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有无新物质生成”而不是发生的现象。

组成与构成不同: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等微粒构成,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本节知识结构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课 题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课型 新 授

第 1 课时

标 1.了解化学对生活、生产、科研等方面的重要性;知道化学有助于人类认识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认识化学有助于促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联系实际体会化学科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认识化学科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学情分析 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对课本中的插图充满了好奇,对学习化学充满了憧憬,怀有一种非常美好的情感。他们对学习化学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特点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也心存疑惑,教师要注意引导。

学生对天然材料和人工制造材料的辨别、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可能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关注学习方法。

重 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

难 点

键 点 抓住化学变化的特征去判断,不能根据化学变化的现象判断。

教学媒体

化学教育的多媒体素材,木头、纸、石头、塑料、橡胶、纤维等; 演示实验 :镁条、酒精灯、火柴、坩埚钳、石棉网、试管、试管架、胶头滴管、镊子、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稀盐酸 、锌粒、硫酸铜溶液。

教学方法 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板书 设 计

第一节 奇妙的化学

一、奇妙的化学

1.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料、棉花等 2.人工制造材料(化学制品)如:塑料、玻璃、纤维等。 二、观察化学变化

1.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物质的燃烧,粮食酿酒,食物腐烂等。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矿石粉碎,冰雪熔化等形状、状态发生的变化。

观察实验一~实验四:

现象:

3.化学变化的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4.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

5.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

本质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联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教 学 过 程

知 识 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天然材料

如:木材、棉花、石料、石油、羊毛等

2.化学制品

如:塑料、玻璃、橡胶、不锈钢等

(三大合成材料: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结论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第一课时)

了解:天然材料与人工制造材料

结论: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物品,绝大多数是人造材料,它们都属于化学制品。

衣服(纯棉的除外)、汽车的零部件、化肥、农药、除草剂、各种塑料制品都是化学制品。逐一说明 土坯、茅草房→玻璃、砖瓦房→钢筋水泥混凝土塑钢和新型建筑涂料等构成的楼房

结论: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活动探索等都与化学密切相关。

活动天地P2

观察教室:

哪些材料是天然的?哪些材料是人工制造的?

观察P3页彩图并思考:

化学制品的广泛存在与应用。

假想:

如果你来到一座与世隔绝、没有化学制品的荒岛上,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举例说明:

房屋建筑材料的变迁?

观察P4页彩图:了解沙子、石油、煤炭的部分用途。 二、观察化学变化 1.化学变化 (化学反应) 2.物理变化

3.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4.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的现象

5.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 结论:都有新物质生成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如:物质的燃烧,粮食酿酒,食物腐烂,金属生锈,金属的冶炼等。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如:矿石粉碎,冰雪熔化等。 物理变化一般是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 1.点燃镁条——发光、放热

2.氢氧化钠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3.锌粒与盐酸反应——冒气泡

4.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发光、放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 本质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联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分析P5彩图中的三种变化的共同点。

活动天地P5

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P5并总结 1~4

(注意观察化学现象的方法:仪器、物质在反应前后的颜色、状态、反应中的现象等)

判断:

某一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交流共享P6 1、2 比较、分析、举例 拓宽了解

理解:一定、不一定的含义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2 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为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将继续发挥它的伟大作用。

2.了解:化学变化的能量观——化学变化会放出或消耗能量;化学研究的目的观——利用化学反应可获得新物质或能量;化学的科学价值观——化学科学的两面性;绿色化学观。

3.了解化学研究的范畴。

4.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学情分析

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比较抽象,而建立对微观世界的想象力是化学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最特征

的思维方式。教材在第一节就引入分子、原子的知识,目的是“先入为主”,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开始就建立这种思维方式。

重 点

物质的组成与构成;化学的概念

难 点

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关 键 点

采用对比的方法、模拟化的方法,利用影视资料,把不可见的变为可见的,把静态的变为动态的。

教学媒体

有关物质组成与构成的视频资料;元素周期表

教学方法

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讨论法、对比探究法

板书 设 计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一、奇妙的化学 1.天然材料

2.人工制造材料(化学制品) 二、观察化学变化

1.化学变化(化学反应) 2.物理变化: 3.化学变化的特征

4.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的现象 5.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

6.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常表现为热能、光能、电能等能量的放出或吸收

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获得有用的物质或能量 7.绿色化学:化学对环境的承诺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

1.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等小微粒(微观)

水:H2O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氢气:H2 氧气:O2

铁:Fe铁是由铁原子构成。 2.物质的组成——元素(宏观)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铁是由铁元素组成。

组成与构成的区别:

3.化学: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教 学 过 程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并举两例 2.化学变化的特征 3.两种变化的关系 思考并回答 二、

6.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 7.绿色化学 (新授)

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常伴随热、光、电等能量的放出或吸收。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获得有用的物质或能量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教案篇二: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案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一、基础知识梳理: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3.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4.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

5.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联系:

(二)科学探究的途径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 、 、、 、 。

(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药品的使用原则

(1)“三不”原则:不能 ;

不能 去闻药品的气味;

不能 。 (2)节约原则: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

药品;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

液体取 mL,固体只需。

(3)处理原则: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 ,要放在 。

2.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块状:用 夹取,放入平放的 ,再将容器慢慢直立(横放竖),使块状物轻轻

滑落至底部,可防止打破容器底。

②粉末:先使试管,把盛有药品的(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部。

(2)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较多量:倾倒法,瓶塞 ,标签,瓶口与容器口紧挨。

②较少量:用 滴加,注意要“垂直悬空”。

③一定量的液体:所用仪器: 和

(3)取用一定量的药品

①液体用:a.量筒应放,先向量筒内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时,停止倾倒,

改用滴加药液至所需刻度线;

b.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 保持水平,若视线偏高(俯视),读数偏;若

视线偏低(仰视),读数偏;

②固体用 :a.将游码拨零,调节天平平衡;b.称量物放盘,砝码放 盘。

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应放在纸片上(有腐蚀性或易潮解的药品应放在 );

砝码要从 到 加,用镊子拨动游码;

称量物的质量= 的质量+的质量。

3.物质的加热

⑴酒精灯的使用

①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和 三部分, 温度最高,给物质加热,应

用加热。

②灯壶内的酒精量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③点燃时应用 ,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禁止用一个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

精灯,以免引起火灾;

④熄灭时必须用盖灭,不可用 吹灭。

⑵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

可以加热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仪器:。

⑶ 固体的加热

试管口要 ,防止 ,

引起试管炸裂;

⑷液体的加热

①加热前,先把玻璃容器外壁的水 ,以免炸裂试管;

②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4.气密性检查:步骤:①连好仪器。②将导管一端插入 中。③用 紧握容器外壁。

判断:若有产生,或松手后在导气管末端形成 ,则说明不漏气。

5.仪器洗涤:(1)洗涤方法:①在试管或烧瓶内,注入一半水,振荡。②用试管刷转动或上

下移动。(2)洗净标志:内壁附着的水既不,也不 ,形成一层水膜。

二、典例探究

例1.(2010.兰州)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樟脑球在衣柜中渐渐消失

B.吃进的食物一段时间后被消化了

C.给电熨斗通电产生热能

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白色晶体

例2.(2010.泰州市)掌握化学实验中常(来自:WWw.HnnscY.com 博文 学习 网:鲁教版八年级化学教案)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

究。

(1)请从下列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序号填空

ABC DE FG HI

①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②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

③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 ;

④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

⑤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 ;

⑥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2)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若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按下图放置,其中

正确的一项是。(填序号)

例3.(2010

·娄底)学习化学的一个重

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例4.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12.6g(1g以下用游码)样品,称量后发观砝码和游码的位置放颠

倒了,则他实际称量的样品质量是多少克?

例5.(2009.杭州)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放平且面对刻度线,如果仰视凹液面最低

处,读数为17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1毫升。则该同学实际倒

出的液体体积为()

A. 小于6毫升 B. 等于6毫升

C. 大于6毫升 D. 无法判断

例6. 【实验探究题】

蜡烛燃烧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了以下假设:

(1)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2)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3)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

(填序号),但是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

是 。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

烟不是 。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

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是为假设 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因

为 。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知道了:

我还有以下疑问: 。

四. 课堂检测(100分)

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下列事实与化学无关的

是()

A.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 B.日环食、日偏食的产生

C.开发新能源,研制新材料 D.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

2.判断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A.产生耀眼的白光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白色固体 D.镁带消失

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4. 某学生俯视量筒内液体读数为20ml,则实际液体体积为 ( )

A. 大于20ml B. 小于20ml

C. 等于20ml D.无法判断.

5. 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2.5g食盐用于实验,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左边,接下来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增加砝码 B.减少砝码

C.添加食盐 D..减少食盐

6. 正确量取18mL水,应选用的仪器是( )

① 5mL量筒 ②20mL量筒 ③50mL量筒 ④ 胶头滴管

A.①④ B. ②④ C. ③④ D.④

7.某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如下探究,请填写如下内容: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一小块,把它投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 层,

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石蜡燃烧后产物为

(4)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该同学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 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 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第一单元测试题

( 50分钟 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序号填入下面相应的空格内)

1. 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湿衣服晾晒后变干B.牛奶变酸 C.冰雪融化D.轮胎爆裂

2. 小新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黑色物质的成因

3. 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残缺的盐酸。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浓盐酸,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

A.猜想假设 B.查阅资料 C.进行试验 D.交流讨论

4. “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污染。下列做法中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

A.实验中未说明药品用量时,取用较多量药品进行实验

B.实验室将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C.对废旧电池作深埋处理,消除其污染

D.化工生产中使原料尽可能地转化为产品

5. 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检查装置气密性 往试管中加入锌粒加热液体 固体药品的取用

ABC D

6. 下列仪器中,能够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

A.量筒B.燃烧匙C.烧杯D.试管

7.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A.为了节约药品,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B.酒精灯打翻着火,立即离开

C.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用水冲洗 D.有腐蚀性的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重

8. 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5.3g(1g以下用游码)药品,称量后发现误将砝码和药品在托盘上的位置颠倒了。请分析该同学称得药品的质量是( )

A.5.6g B.4.7g C.5g D.5.3g

9. 实验室加热150 mL液体,可以可以使用的仪器是 ()

A.①③④⑥B.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⑤D.②③⑤⑥

10.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教案篇三:[鲁教版]化学八年级全册五四制氧气同步教案

第三节 氧气

★ 教学目标

1、 初步学会制取氧气的方法。 2、 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 3、 学习探究气体性质的方法。

4、 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制法 教学难点:有关氧气性质的实验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对象分析 ★实验用品 ★ 教学过程

探究目标:1、探究最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明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提出问题:1、如何选择最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依据是什么?

2、如何收集一瓶氧气?

3、如何检验一瓶氧气已收集满?

收集资料:1、回顾一下,写出你所知道的制氧气的一种方法。

2、自然界中氧气的主要来源 情境创设:下列谜语是什么物质呢?

无影无形摸不着,火焰见它跳的高。 呼吸作用它参加,动物生长离不了。

你一定猜到了是氧气。氧气如此重要,你一定想自己动手制取氧气吧?

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

1

2

分析归纳: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中,加入二氧化锰(或沸石),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那么二

氧化锰(或沸石)在此实验中起什么作用呢?

交流与反思: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O2 :

反应物 ,状态,条件, 收集方法 , 。

知识应用:1、常温下,某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收集该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向上排空气法(B)排水法

(C)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D)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2、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产生氧气,分液漏斗可以通过调节活塞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根据下图所示回答问题:

(1)分液漏斗中放入的物质是 ,锥形瓶中放入的物质是 ;

(2)写出该方法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 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择装置

(填字母);

(3)某同学在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始用B装置收集氧气,过一段时间后,用带火

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原因是 。

探究课题:氧气的性质

探究目标:1、探究氧气的物理性质 2、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3

提出问题:1、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为什么应瓶口向上放在桌面上?

2、 中鱼儿能生存,说明水中氧气的溶解性是不溶于水还是不易溶于水?

3、 如何证明一瓶气体是氧气?

收集资料:1、抢救病人的时候要用到氧气,说明氧气具有 性质。

2、家里生炉子时,用扇子煽,炉火越扇越旺,说明氧气具 有性质。

做出假设: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 的气体。 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

4

分析归纳:1、你认识了氧气的那些物理性质?

2、你认为氧气的化学性质怎样呢?

交流与反思:1、我知道的氧气的物理性质有 、 、、 、 等。

2、碳、蜡烛等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铁丝这种物质在空气中

而在氧气中 。由此得出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 的气体。

5

相关热词搜索:八年级 教版 化学教案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化学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视频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