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历史教案 > 正文
 

世界历史教案

发布时间:2025-01-21 09:22:42 影响了:

以下是博文学习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世界历史教案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世界历史教案篇一: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教案

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

第一课人类的形成教案

教学目标:使学生大致了解人类形成的历史,包括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等相关史实。

教学重点: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面来的。

教学过程:

一:用《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设计提问:人类是如何形成的?

生讨论,师提问,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师浅析并板书:

A、“人类的出现”

生阅读课文,师提问并板书人类起源发展过程的三个基本阶段。

①猿类 ②正在形成中的人 ③完全形成的人类

B人类进化史

① 提问《圣经》中说上帝制造

世界历史教案

了人,人类的出现果真如此吗?由此引导学生看书、议论,营造热烈、探究式的课堂气氛。

② 在学生议论中,师出示有关图片和实物资料,从而最终得出结论。、

(板书)人类由古猿进货而来,而集体生产劳动实践,是从猿到人转化过程中的决定因素。

C、讨论课本中“动脑筋”,明确:(板书)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D:关于人种问题:

①提问:是什么原因形成世界黄、白、黑三大人种?、

生:讨论、阅读

明确:(板书)原因:环境变化而逐步形成的。

②提问:人种在体质和智力上有无优劣之分?

讨论后明确:各人种在体质和智力上并无优劣之分

E氏族社会

① 提问:人类最初经历的是什么社会?原始人类为什么过群居生活?、 引导学生看书作答,也为下面讨论“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等问题做准备。 ② 讲述氏族社会产生时,应积极引导学生从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婚姻关系的变化角度去分析氏族社会产生的原因。

③ 讨论《活动与探究》

④ 原始社会的解体

讨论:a原始社会是怎样解体的?

B为什么说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讨论后。师明确结论

二、师总结全文,明确要点,布置作业。

对九年级上册第一课世界历史教案的评价

咸安区凤凰中学:孙学诗

综合来看,此份教案有以下的优点:

1、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突出,准确。

2、通过提问,图片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较好地突破了重点、难点,对有些问题的突破有创新。如:人种有无优劣之分?奴隶社会为什么说比原始社会进步等。

4、 始终不忘历史唯物主义教育,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因。

5、 板书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综合来看,此份教案有待提高之处有:

1、还可以再精炼一些。

2、还可结合考古材料,加深学生的理解。

世界历史教案篇二:世界历史教案

世界历史教案

主备:文永宝辅备:

第五单元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

第13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火车,富尔顿发明轮船等基本史实,掌握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的基本线索。

2、 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提高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重点:蒸汽机的改进;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难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具:图片、投影

教学过程:

一、 珍妮机的发明与应用

1、 背景:18世纪中期,英国的手工生产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飞梭的发明刺激了对棉纱的需求,迫切要求纺纱速度的提高。

2、 1764年,英国纺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手摇纺纱机——珍妮

机,大大提高了纺线的功效。

3、1768年英国钟表匠阿科克莱特制造出水力纺纱机

4、1779年纺纱工人克隆普顿发明了骡机。

5、 1785年,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织布效力提高了40倍。

二、蒸汽机的改进和铁路运输的出现

1.背景:机器动力是水力,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不能广泛的使用机器。

2.1782年,瓦特改良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人类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

3.1814年,英国工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到19世纪70年代,英国铁路网基本建成。

4.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造出第一艘轮船“克莱蒙特”号。

三、工业革命的扩展和影响

1、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个新的工业部门——机器制造业诞生。用机器制造机器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2、从19世纪初起,工业革命逐步从英国向法、德、美等国扩展。

3、工业革命的影响:

(1)、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人类生活的中心由农业和农村向着工业和城市的方向转变。

(2)、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3)、工业革命后,产生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无产阶级开始里自觉地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四、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 工业革命首先在哪个国家发生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

2.在英国工业革命中,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早产生于

A.毛纺织业B.棉纺织业 C.冶金业 D.机器制造业

3.“蒸汽时代”到来的标志

A.珍妮机的发明 B.蒸汽机的发明

C、火车机车的发明D.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发明

4.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是

A.18世纪60年代 B. 19世纪60年代

C. 18世纪上半期 D. 19世纪上半期

5.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首先发生于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6.“旅行者号”机车的发明者是

A. 珍妮B. 哈格里夫斯 C. 瓦特 D.史蒂芬孙

第14课 资本主义的殖民掠夺与扩张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资本主义的殖民掠夺、扩张以及殖民地的反抗情况,主要内衣包括“三角贸易”的原因、内容及影响;英国殖民者对印度的掠夺及造成的后果;拉丁美洲人民反抗斗争的经过和结果。

2、通过对资本主义殖民扩张方式和扩张状况的学习,培养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三角贸易”内容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经过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地图中提起信息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历史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三角贸易的内容与后果。

2、英国殖民者对印度的殖民掠夺和印度民族独立运动。 教学难点:

三角贸易的内容与后果。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具:图片、投影

教学过程:

一、罪恶的“三角贸易”。

1、背景

(1) 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的葡萄牙、西班牙、英、法等国相继走上殖民扩张道路。

(2) 欧洲殖民者强占印第安人的土地,建立种植园。由于大批当地印第安人遭到屠杀,导致美洲殖民者的种植园劳动力紧缺。

(3) 为补充劳动力,种植园主开始买进非洲黑人,作为奴隶在园中劳动。欧洲人看到从非洲运黑人到美洲出卖有利可图,纷纷加入罪恶的黑奴易行列。

2、经过

(1) 最先进行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人,但英国人后来居上,成为“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

(2) 奴隶贸易路线: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屠

杀印第安人,并且把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

又把美洲的金银和工业原料运回欧洲。这

就是“罪恶”的“三角贸易”。(引导学生

看三角贸易图,让学生弄清楚“出程”、“中

程”和“归程”的航线和贸易对象,并画

出“三角贸易”示意图。)

3、影响

(1) 给非洲的危害:三百多年的“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力,造成农业生产的落后,长期贫困。

(2) 给美洲的影响:使美洲的种植园主获得了廉价劳动力,促进了美洲种植园经济的发展;

(3) 给欧洲的影响:使欧洲奴隶贩子大发横财,把从黑奴身上赚来的血腥钱投资于工商业,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二、英国殖民者对印度的掠夺

1. “日不落帝国”的建立

(1)17世纪以后,英国相继打败其他殖民国家西班牙、荷兰、法国。

(2)到18世纪中后期,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

2. 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

(1) 负责在印度进行殖民活动的机构:英国东印度公司

(2) 英国对印度殖民活动的特点是:沿海占领据点→内地扩张→抢掠财富

3、英国对印度殖民掠夺所带来的影响:

(1) 给英国的影响:促进了国内工业生产,开辟了巨大的国外市场,促进英国迅速成长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2) 给印度的影响:印度逐步变为英国的殖民地和巨大的商品市场,印度人民从此陷入贫困。

三、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丁美洲的独立浪潮

1、背景

(1)新航路开辟以后,西班牙和葡萄牙侵入拉丁美洲,西班牙殖民者在这里建立了广阔的殖民地。

(2)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在拉丁美洲开采金银,经营种植园,役使印第安人和黑人劳动。

(3)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国独立战争开始,欧洲大陆上法国大革命如火如荼地进行,受它们的影响,拉丁美洲兴起了争取独立的运动。

2、经过

(1)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

(2)参加者:拉丁美洲的印第安人、黑人和土生白人。

(3)领导者:玻利瓦尔,圣马丁。

(4)大致过程

①1816年及其以后的十年间,玻利瓦尔(被授予“南美解放者的光荣称号。)率领起义军队,不屈不挠,英勇作战,由北向南,转战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等地,横扫南美大陆上的西班牙军队。②圣马丁在南美洲率领起义军由南向北,英勇打击西班牙殖民军队,解放了阿根廷和智利等地。

3、结果

世界历史教案篇三:世界史教学案

第七单元 两 极 格 局 下 的 世 界

一、知识结构图表

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基础

两极格局的形成

形成

概念:

重新确定战后欧亚政治版图

对德:

内容 对德日法西斯进行处理

对日:

建立联合国(时间、地点、主要机构、宗旨、评价) 评价

原因:

经过 结果:

二 战 后 的 主 资 本 主 义 国 家

积极作用:评价

消极作用:

年代初,恢复到战前水平;五六十年代发展迅速;

联邦德国迅速崛起(原因:政治改革、非军事化、美国扶植、宏观管理、西

重视科教、较高的劳动者素质等);

1967年成立欧共体;70年代,逐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美、欧、日三足鼎

原因:

速发展

表现:

社会主义运动发展迅速,超出一国范围,形成社会主义阵营。

苏联

建立原因:

东欧人民民主

国家的建立和

巩固措施:照搬苏联模式,有积极作

巩固

用,但埋下了隐患。 亚洲人民民主国家的成长:越南民主共和国、蒙古人民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相继建立。

战后初期

表现

措施

战 后的 社 会 主 义 国 家美 苏 争 霸

评价:

政治上:

结果失败,究其原因是一 , 二缺乏

50至80年代改革

结果:

表现:结果:大多数国家的改革成效不大。

中国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建设 ,取得了

原因:

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

表 现

年代至80年代初

缓和事例:

紧张事例:

原因:特征:

原因:

美苏争霸

80年代

特征:

苏联

表现 美国

原因:苏联 与美国

加剧了苏联的,激化了苏联的 。 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美国 。

引起了世界局势动荡,同时使世界格局向发展。

总体特征:二战后亚洲各国纷纷摆脱了殖民统治,走上了结合国情独立发展 民族经济的道路,但各地发展的速度很不平衡。

韩国、新加坡: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后发展高亚东亚和 技术产业,发展外向型经济。七八十年代经济高速 洲东南亚 增长,实现了工业化。 经表 80年代,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经济持续发展。 济 南亚:印度推行国营经济与私营经济共同发展的政策,取得了巨 的

大成就,但存在着许多问题,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发现 展

特点:是石油工业发展迅速,产油国日益富裕;经 西亚

济发展极不平衡。 地区

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增加石油收入; 措施:利用

改变单一经济结构,发展石油化工及其石油财 展本国经济 他工业;

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粮食自给率。

影响:西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也导致了西亚地区局势的动荡。

二、阶段特征: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高速发展并进入滞胀阶段 (2)社会主义曲折发展

(3)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和第三世界兴起

(4)国际政治格局形成以美苏两极对峙为核心的国际关系新格局

三、经典试题:

1、与雅尔塔体系形成无关的是 (99全国高考题)

A、西欧国家的普遍落 B、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C、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D、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大国 2、 本世纪40年代末,南斯拉夫、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改革的共同点是 A、起因于国内爆发政治危机 B、为了避免社会主义阵营发生分歧 C、放松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D、迫于国内外压力半途而废

3、 二战后,联合国的成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2002年全国高考文综题)

A、联合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宣告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的国际组织 B、《联合国家宣言》提出了成立联合国的构想

C、联合国大会是惟一有权采取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行动的机构 D、除政治外,联合国的活动范围还涉及经济、文化等领域

4、美国提出“欧洲复兴计划”的根本目的是 (98年全国卷)

A、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 B、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政策 C、向苏联和东欧地区进行经济渗透 D、帮助西欧经济复兴

5、对20世纪60~80年代美苏关系的概括,较为全面的是 (97年全国卷) A、苏联不断加强对外扩张,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B、美苏对峙,互有攻防,双方争夺世界霸权 C、美国采取强硬政策遏制和反苏联的全球扩张 D、美苏争夺全球战略优势,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6、概括20世纪60年代前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东亚、东南亚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概况的特点。同期的中国与此相比有何缺陷?这些缺陷在后来是如何弥补的?(2000年3+X高考“社会科学综合测试题) 7、 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二战后,日本教育开始实行9年免费义务教育制度。日本政府1957年提出 《科学技术振兴教育方案》,1958年决定按“充实基础学力,提高科学技术教育”的方针改革中小学课程。60年代开始强调产学研相结合,由各大企业集团对大学提供资助,大学则为工业界培养人才。1967年这一做法扩大到了农业、商业和水产业。1961年决定增加理工科大学数量,扩大招

生,1962年创办高等专科学校。1965-1970年培养出19万工科中级技术人员。研究生教育也在发展,1957年获理工农医专业博士学位的占博士总数的88%。 —据刘天纯的《日本改革史纲》

材料二:二战后日本大力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特别上购买技术专利权。到1972年共买进专利1. 7万项,耗资31亿美元。1981年日本政府提出了“技术立国”的口号。的开发科技方面,50年代用于引进外国技术的费用占科研总经费的45%左右,60年代降至24%,70年代再降至10%,对外国技术的领带明显降低。—据刘天纯的《日本改革史纲》

材料三:二战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单位:亿美元)

—摘自《国外经济统计资料(1949-1976)》 根据材料回答:

(1)战后日本教育、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各有什么特点?

(2)战后日本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是什么?教育、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什么? 8、 读以下材料 (2000年高考全国卷)

材料一:自朝鲜战争起,美国的全球扩张和争霸进一步加强,海外军事开支和各种

“援助“名目繁多。这些开支50年代平均每年53亿美元,60年代平均每年近60亿美元,70年代前3年平均达71亿美元。

—据《世界经济统计简编(1978)》

材料二:1950年-1975年间,美国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3.8 %,英、法、联邦德国

5.4 %,日本为12.4 %。1951年-1977年,美国工业劳动产生率平均增长3.2 %,日本为8.8 %,联邦德国为4.4 %,法国为4.3 %。 —《世界经济史》(宋则行、樊亢)

第七单元 两 极 格 局 下 的 世 界 单 元 训 练

一、选择题

1、二战后世界经济发生的主要变化是①国际金融体系和贸易体系的形成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空前发展③形成了以美苏冷战为特征的两极格局④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 A、①②B、 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对二战后初期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叙述不正确的是

A、西欧国家普遍衰落B、美国工业总产值开始跃居世界第一

C、苏联影响大增,成为政治军事大国 D、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制度建立 3、“二战”后,美国全球扩张政策不包括下列哪个选项:

A、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冷战”B、在亚洲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控制和操纵联合国 4、美国“金元外交”与“马歇尔计划”所起作用的不同点是:

A、增强了美国对其它国家的支配B、稳定了资本主义秩序 C、帮助欧洲恢复了经济 D、加深了美日之间的矛盾

5、杜鲁门声称: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其含义不包括: A、 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B、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C、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D、都是为了美国的国家利益 6、20世纪50至70年代西欧各国为维持经济的相对稳定和持续发展而采取的经济政策包括①不同程度地推行国有化政策②广泛推行社会福利制度③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④大力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我们应该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把握中美关系,既要认识到两国关系的曲折性,又要看到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以及两国关系在当今世界的重要地位和影响。据此回答下列4-6题: 7、面对中国政府对美国出兵朝鲜的一再警告,美国统治者认为:“如果中国人进入朝鲜,他们简直是自投死路”。这句话表明:

A、 美国准备入侵中国 B、美国低估中国人民的决心和力量 C、美国引诱中国出兵 D、美国以联合国军名义吓唬中国 8、促使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主要原因是 A、 为了便美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B、美国人民要求改善同中国的关系 C、美国政府认识到孤立中国的政策失策

D、美国认为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 9、当前中美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意识形态问题B、台湾问题C、人权问题 D、贸易问题 10、二战后初期,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不包括

A、 高度集中的体制弊端日益严重 B、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有增无减 C、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坏D、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大量渗透。 11、欧亚社会主义阵营形成时,其中各国都

A、 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B、已建立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 C、面临恢复和发展经济的任务 D、已完成农村中的社会主义改造

12、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与东欧国家进行改革的共同原因主要是:

A、苏联模式弊端日益暴露 B、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影响

C、稳定东欧、苏联的局势 D、苏共二十大打破了斯大林大林的个人崇拜

相关热词搜索:世界 历史教案 世界历史下册教案 高中历史教案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