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以下是博文学习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冀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冀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篇一:冀教版五至二十二课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基础知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及其内容,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开国大典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西藏的和平解放。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特别是对开国大典的了解,真正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特殊意义,培养学生比较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过去学习过的知识的回忆,帮助理解本课的内容。
通过向学生播放有关开国大典的影视作品或纪实片,增强直观教学的效果,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本课内容。
对于本课中一些难于理解的内容,可以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采用教师分析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讲述,使学生认识:这是一次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盛会,胜利的盛会。《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会议对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结束,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通过对西藏和平解放的讲述,使学生认识:这标志着祖国大陆的完全解放。解放军进藏,有力地维护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教学重点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及其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讲述法、纵向联系法、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媒体
投影仪、视频、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新课导入】
自然导入法。
从这一节开始学习的是中国现代史的内容,从中国现代史的历史分期来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中国历史进入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根据历史发展的情况,新中国成立至今五十多年的历史可分为四个历史阶段:
1949年10月至1956年底,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阶段;
1957年1月至1966年5月,为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为“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976年10月之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本节讲述的是第一阶段的历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转折和过渡时期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板书)
首先我们要学习的是第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板书)
【讲授新课】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发布后,人民解放军打响了进军全国的隆隆炮声,与此同时,筹建新中国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板书)
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请同学们想一下,新政协是针对什么来说的?
生:旧政协。
师:旧政协是指哪一次政协?其内容是什么?
生:1946年初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内容是商讨抗战后和平建国问题。尽管也通过了一些决议,但由于蒋介石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政协决议被撕毁,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师:我们来看一下周恩来是怎样阐述人民政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新旧政协的本质区别的,借此可以
把前边学过的知识再回忆一次。1949午9月7日周恩来在《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的讲话中指出:“政协是沿用了旧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名称,但以它的组织和性质来说,所以能够发展成为今天这样的会,决不是发源于旧的政协。”接着,他阐述了人民政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新旧政协的本质区别。周恩来指出:“从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有了共产党,有了第—次国共合作,有了大革命运动.经过了四个革命阶段即北伐战争、土地革命、八年抗战和最近三年来的人民解放战争,才形成今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样的组织,可以说这是一百多年来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牺牲奋斗的果实,也可以说是三十年来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获得胜利的集中表现。假如没有一百多年来革命运动的历史积累。尤其是三十多年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便不可能有今天这样济济一堂的政治协商会议。所以,这个会议可以说是新民主主义运动的一次总结??肯定地说,这一组织便是中国共产党过去所主张的民族民主统一战线的形式。它绝对不同于旧的政治协商会议,旧的政治协商会议已经让国民党反动派破坏了。可是大家都熟悉这一组织形式,所以我们沿用了这个名称,而增加了新的内容。”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看书的内容复述一遍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生:(复述)1949午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大会还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
师:1949年9月2l口下午7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出席会议的代表共662人,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以及诲外华侨等45个单位和特邀代表。人民政协代表的广泛性,充分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意志和要求。会议宣布,人民政协暂时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大会全体代表推选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宋庆龄等89人组成主席团负责主持会议。
大会第一天,人民政协筹备会主任、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致开幕词,他庄严宣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我们的朋友遍于全世界。”毛泽东振奋人心的发言,令代表们激动不已,掌声经久不息。
会议历时10天,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以及决定定北京为国都,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公元纪年,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五星红旗为国旗。尤其是《共同纲领》的制定,意义重大。它是一部人民民主的建国纲领,是新中国的临时大宪章,“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端重要的文献”。
9月30日晚,毛泽东主持会议闭幕仪式。大会在宣言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已宣告成立,中国人民业已有了自己的中央政府。这个政府将遵照《共同纲领》在全中国境内实施人民民主专政。它将指挥人民解放军将革命战争进行到底,消灭残余敌军,解放全国领土,完成统一中国的伟大事业。它将领导全国人民克服一切困难,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扫除旧中国所留下来的贫困和愚昧,逐步地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它将保卫人民的利益,镇压一切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它将
加强人民的陆海空军,巩固国防,保卫领土主权完整,反对任何帝国主义同家的侵略。
至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完成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同的光荣历史使命后胜利闭幕。到此,我们可以把新政协的内容总结一下了。
1.《共同纲领》(国名、国家性质、施政方针)(板书)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板书)
3.确定国旗、国歌、国都、纪年方法(板书)
4.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板书)
现在请同学们把在课前收集到的关于国旗、国歌、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知识讲一下。
生:(讲述)
师:(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国旗的颜色为红色,象征革命;旗面左上方缀着五颗黄色五角星,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五角星环拱于大五角星之右,并各有一个角尖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象征小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和全国人民对党的衷心拥护。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定五星红旗为国旗,并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红地五星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的大团结。
国歌是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它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作为代国歌;1978年集体填入新词,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定为正式国歌。1982年12月4日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定,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撤消1978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定。
国徽:国徽呈圆形。国徽中心为红地上的金色天安门城楼,城楼正上方的4颗金色小五角星呈半弧形状,环拱一颗大五角星。国徽四周由金色麦稻穗组成正圆形环,麦稻秆的交叉处为圆形齿轮;齿轮中心交结着红色绶带,分向左右结住麦秆下垂,井把齿轮分成上下两部分。红色和金色融合在一起,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和庄严。国徽图案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尊严。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天安门广场的南部。根据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决议兴建,同日下午举行奠基典礼。1952年8月1日正式动工兴建。1958年4月建成,同年5月1日揭幕。纪念碑正面向着天安门。重60吨,高14.7米,上面雕刻着毛泽东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镏金大字。碑身背面是毛泽东撰、周恩来书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纪念碑用17000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碑身为紫灰色的花岗石,浮雕和栏杆为
汉白玉,两层月台面铺着青色花岗石,周围的甬路为橙黄色花岗石。石料来自北京房山和山东泰安,其中碑心石出自青岛浮山。碑基占地3000平方米,高达37.94米,比天安门高4.24米。从地面开始有双重月台,底层是海棠形。承托碑身的是大小两层须弥座。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以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小碑座的四周,刻着以牡丹、荷花、菊花等组成的8个大花圈。碑顶为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绿顶式碑帽,碑身成方形。有8幅汉白玉浮雕,镶嵌在大碑座四周。从东面起,浮雕的主题按着历史顺序排列,分别为:“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在“胜利渡长江”两旁,另有两幅装饰性浮雕,主题为:“支援前线”“欢迎人民解放军”。浮雕每块高2米,十块合在一起长达40.68米,共有170个人物,概括地表现了中国100多年来的革命历史。
二、开国大典(板书)
师:(引导学生看教材上有关开国大典的插图,或者播放电影《开国大典》的片断,使同学们了解实况)
1949年10月1日下午2点55分,毛泽东和一代开国元勋们经新华门来到天安门,从西头马道登上天安门城楼。在金水桥之南大约50米处的以华北军区军乐队为主组成的联合军乐队奏响了《东方红》乐曲,广场上人群欢声雷动。
3时整,盛大而隆重的开国大典开始。参加这次典礼的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首都各工厂、各大专院校、各机关的代表,有市民、近郊农民和城防部队等等,共约30万人。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委员就位。当林伯渠宣布“请毛主席升国旗”时,毛泽东神情庄重,用力按动了通往电动旗杆的电钮??第一面耀眼夺目的五星红旗顺着旗杆,冉冉升起。这时,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这54门礼炮象征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中的54个民族;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个春秋。参加大会的30万人肃立致敬,指挥员行举手礼,注视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庄严而美丽的五星红旗徐徐上升。在这庄严、热烈的时刻,毛泽东用响亮的声音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向4.75亿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接着,阅兵式开始。阅兵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乘坐敞篷轿车,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军乐的奏鸣中,由聂荣臻陪同,出东三座门,沿着东长安街、东单广场,直到外国领使馆聚集的东交民巷,顺序检阅肃立严整的三军部队。朱德总司令检阅完部队驱车回到天安门城楼后,宣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坚决执行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的一切命令,迅速肃清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残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时肃清土匪及其他一切反革命匪徒,镇压他们的一切反抗和捣乱行为。阅兵式共用了2个多小时,受阅部队的人员总计有1.6万多名。
接下来是群众游行。走在游行队伍最前面的是工人,京郊农民紧随其后。后面是机关干部、青年学生的游行队伍。
冀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篇二:最新冀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
八年级上册生物学
阜城县码头镇中学
王
素
芬
第三单元 植物的生活与栽培
第一章 种子的萌发与播种育苗
一、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 举例说出种子的结构
2. 说出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在种子萌发中的作用
3. 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4. 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
技能性目标
1、
2、 尝试解剖、观察种子的结构 运用一定的生物实验器材探究种子的萌发条件
情感性目标
1、
2、
二、 体验自主探究获得知识的乐趣 认同事物运动的观点 知识网络
结构完整外界条件 适量水份
非休眠期充足空气
寿限之内
种子 萌发 幼苗适宜温度
(结构)
第一节种子萌发的过程
课前准备
提前一昼夜浸泡豆种子,若无菜豆,也可以用大豆、豌豆、花生等种子代替。
教学过程
身边事
本节课有种子长成幼苗的现象入手,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研究的主题。教师可以根据司机情况,利用身边事例进行形象的引入,例如
可以列举春播、秋播等农村学生比较常见的,而且都比较熟悉的生产实际,也可以从学生种植花草种子的亲身经历引出。
探究竟
“探究竟”针对本节课的主题安排了两个活动,分别学习和认识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
大家谈
两个问题分别是针对两个学习活动提出来的,建议分别与活动的总结和整合结合起来。
知识链
“知识链”的内容是对“探究竟”的总结和扩展,一共分为三个自然段,即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第一个探究活动的总结,第二部分是对第二个探究竟活动的总结,解答时要分别结合“大家谈”的问题。第三部分有关种子休眠问题。
实际用
“实际用”是联系本节课知识内容,针对播种中的实际问题提出的。课堂上处理这个问题时,最好也引导学生自己得出。
第二节 种子萌发的条件
教学过程
身边事
本节课“身边事”关键都是要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件出发,引导学生对种子萌发的好奇心。
探究竟
这是一节典型的探究课,需要学生提出假设并完成实验。学生提出种子萌发的条件可能有很多,教师要引导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排除一些,对于一些不以确定是否为种子萌发必要条件的,可以由每组选择设计并完成实验验证。
大家谈
典型探究课的最后总结整合尤其重要,处理得当,不但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而且还可以使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并能激发创新的火花。
知识链
知识链总结都是根据“探究竟”活动总结出来的,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对于确定的结论,比如适量的水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最好能让学生进一步解释,而且指出缺少水和水分过多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
实际用
本节“实际用”中的内容主要是探究结果的延伸。处理时可以从“知识链”中总结的知识延伸,由学生根据日常见闻举例,解释一些现象,或提出自己更好的处理方式。
第二章 根的吸收作用于水肥管理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区别跟尖的四部分结构,举例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2、分析根主要靠哪部分生长
3、说出根吸收水的主要器官和部位
4、得出细胞吸失水的原因,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应用
5、举例说出氮、磷、钾等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6、分析不同肥料的特点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技能性目标
1、尝试探究根生长的方向
2、尝试探究根是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
3、运用简单的材料和用
具,分析细胞吸失水的原理4、尝试探究某种无机盐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性目标
1、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乐趣
二、知识网络 水份
吸失水原因
无机盐的作用
根 尖无土栽培
结
构
第一节根的生长
课前准备
小麦或其他植物幼苗的幼根、根尖的永久切片、萌发的菜豆种子、钢笔、显微镜。
教学过程
冀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篇三:2.10.2《近代文化教育的起步》教案 (冀教版八年级上)
第10课近代文化教育的起步
课程标准
已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以《申报》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学习目标和要求
了解京师大学堂创办的背景、课程设置及其培养目标的变化情况,认识北京大学在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史中的地位以及对近代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京师大学堂是本课的重点
2、难点:废科举、兴学堂。
学法指导
读课文概括本课主要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几个问题:、 、。介绍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人们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变化。
2、掌握本课知识点:
一、京师大学堂
1、创办 时期,成为 的硕果。1912年,改名为 。
2、地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新式学堂的代表,它的创立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二、废科举兴学堂
原因: 经过: 年,清政府颁布 ,建立起包括 新式教育体制。这是 。 年,清政府宣布 在中国历史上宣告终结。
影响:
三、《申报》的创办
1、创办:
2、创办特色:
练习检测
1、为什么说北京大学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2、议一议:为什么说科举考试成为读书人的思想桎梏?
3、想一想:废除科举制为什么受到读书人的反对?
4、科举制的废除对于新式学堂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相关热词搜索:教版 八年级上册 历史教案 冀教版八下历史教案 冀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