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置换美术教案
巧置换美术教案篇一:最新版河北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1课:巧置换
问题提出
作品传达了怎样的主题?
教学目的
1、 能利用置换的方法,创作出新的视觉形象。
2、学生经历图片欣赏、分析、“同题异构”的竞赛活动,发展创造力;形成设计的意识,并进行表现创作。
3、在美术的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
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在假期搜集了一些有趣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师:图片欣赏完了,我发现好多同学都笑了,谁能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
师:原来这些图片都是由两种不同形象的局部组合而成的,我们就是我们在四年级学的 “物象重组”。
二、探究新知:
1、请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作品传达了怎样的主题,是怎样将事物巧妙的进行置换的?这样的置换在表达主题上有什么特别之处?(深化主题,使创作的结果更具意义)。
2、命题创作练习:
(1)、放:有一个事物发散开来,比一比谁的想法更多。
(2)、收:将同学们的想法进行比较看看哪个想法对主题的传达效果更好。
3、进行“同题异构”的方法开展想像。
三、创作表现:
独立完成,在表现上以手绘为主,还可利用实物照片、图片进行拼贴完成。
四、成果展示:
展示作品开展自评互评活动。
五、知识拓展:
欣赏大师的招贴置换作品,拓展学生的思路。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置换的方法,创作出新的视觉形象。
教学难点:在美术的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
总结反思
学生通过经历图片欣赏、分析、“同题异构”的竞赛活动,发展了创造力;形成了设计的意识,并进行了较好的表现创作。
在美术的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了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
第2课:自画漫画像、
问题提出
漫画肖像和我们平时画的人像有什么区别?
教学目的
1、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为自己创作一幅有趣的漫画像,学习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提高想象了和创造力。
2、学生经历观察、比较、讨论、创作等过程,学习漫画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增强了对漫画艺术的了解。
3、增进对漫画艺术的了解与热爱。
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教师请学生欣赏一些不同风格的漫画肖像作品,建立初步感知,激发兴趣。
二、探究体验:
分析漫画的表现手法:
教师请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分析图片:
1、漫画肖像和我们平时画的人像有什么区别?
2、漫画肖像有那些艺术表现手法?
3、漫画肖像主要是抓住了人物的哪些特征进行夸张变形的?
教师小结:漫画肖像具有幽默、诙谐的特点;是运用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突出了人物的形象和神态特征。
4、抓自己的突出特征。
5、结合欣赏教材爱因斯坦漫画像“漫画”过程图示,引导学生了解既要夸张人物外形特征,又要对人物的神态进行夸张。
6、教师自画漫画像,解决夸张变形问题。
教师便讲解边在黑板上进行夸张变现,使学生创作时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三、学生实践:
教师指导,引导帮助学生抓自己最主要的特征。
四、成果展示:
对于优秀作品及时展示。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为自己创作一幅有趣的漫画像。
教学难点:学习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结反思
学生经历了观察、比较、讨论、创作等过程,学习了漫画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增强了对漫画艺术的了解与热爱。学习效果不错。
第3课:漫画与生活
问题提出
漫画的功能有哪些?
教学目的
1、了解漫画的不同特点、功能和种类,学习如何选材立意以及漫画表现手法等。
2、通过漫画创作,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3、学生经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欣赏、讨论等学习过程,了解漫画的基本知识和表现方法。
4、增加审美情趣,提高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质;能体会艺术来源于生活的道理。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欣赏图片
二、探究体验:
1、结合漫画作品与课本解释漫画:漫画是一种来自于生活的艺术,漫画家在生活中观察体味,寻找要表现的内容,并以幽默夸张、寓意、讽刺等手法进行表现。
2、漫画的功能有哪些?课本的图片都运用了哪些表现方法,你还知道哪些表现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课本图片,向学生做系统的介绍漫画知识。
(1)、 立意:
结合课本图片边举例边分析,漫画来源于生活。
如何立意:正确、明确、深刻。
(2)、漫画的功能有讽刺、歌颂、传播、娱乐等功能。
表现手法:
教师提示学生一幅画往往是由几种表现手法构成。
(3)、 文字作用:使画面主题更明确、深刻。
教师小结:
对于“无题”漫画进行分析:换面一斤把意思表达清楚了,不设题目反而含蓄幽默。
三、学生创作:
教师辅导注意学生的差异性,表现形式多样。
四、成果展示:
采取班级画展形式展示,评价重点落在构思和表现手法上。
板书设计:
3、漫画与生活
表现形式:单幅 表现手法:讽刺、歌颂、娱乐、 组成部分:漫画
多幅 宣传、夸张、巧合 文字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漫画的不同特点、功能和种类,以及漫画的基本知识和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如何选材立意以及漫画表现手法等。
总结反思
在本节课中,学生经历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欣赏、讨论等学习过程,了解了漫画的不同特点、功能和种类,以及漫画的基本知识和表现方法。通过漫画创作,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了审美素质。
第4课:身边的风景
问题提出
这些画面中用线条表现了什么?
教学目的
1、掌握基本的写生方法,形成正确的写生习惯;学习表现景物的构图规律和用线方法。
2、进一步加深对线条美的理解,提高发现美的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艺术。
过程设计
一、组织教学:
安定学生情绪、检查学具。
二、引入课题:
1、请学生看书p8——9页后回答教师问题:
(1)、这些画面中用线条表现了什么?
(2)、你能说说画家是如何用线条表现事物特征的吗?
2、学生回答。
三、新授:
(一)、讲解线条的造型作用:
1、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讲台上摆放一把方凳后,提出游戏规则:
那位学生能不画椅子,最后还要把小老鼠画出来?
2、请几位学生同时在黑板上把自己想到的方法画出来。
3、探索问题 :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黑板上的学生作品,分析那位同学的思路符合游戏要求。
4、教师演示:
播放课件。
5、多媒体展示绘画作品,学生欣赏。
四、学生自由创作:
到生活中去观察、体味,选取美好而富有生活趣味的场景画下来。
五、作品展示,师生点评。
六、小结:
线条的造型作用。
七、课后拓展:
仔细观察周围环境,表现同一风景的早晨和傍晚。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用线条记录对景物的主观感受,线条的造型功能。
教学难点:学习构图规律和用线方法,线条表达情感的作用。。
巧置换美术教案篇二:。9册美术教案
《美术》九册教案
1课 巧置换
教材分析:
教材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形成创新意识方面,给学生和老师提供了发挥个性、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的平台。教材主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创作,在创作的同时形成创新的意识。本课的《巧置换》是将事物的因果、角色等进行对换,或保留图形的基本特征,将物体中的一部分用其他类似的形状所替换的异常组合形式,从而达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要求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创意活动,更强调理性的思考,使创作的结果更具意义。
学情分析:
我区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思维,眼界狭窄。本课的关键是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触类旁通,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 能利用置换的方法,创作出新的视觉形象。
2. 在美术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绘画工具 计算机设备 等
教学过程:
引导:
围绕教材《我们一味向地球索取》的作品,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1、作品表达了什么?
2、作品应用了什么方法?
3、你的感受是什么?
置换练习:
作品中树叶和工厂,还可以用哪些事物置换?树叶还可以换成地球、海洋、一滴水等等,工厂可以替换成枯竭的树根、一个动物的骨骼等等,总之,放手让学生大胆地进行物象的置换,不必拘泥。
欣赏多媒体课件: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
课堂创作:
创作可独立完成,在表现形式上可以以手绘为主,还可以利用实物照片、图片进行拼贴完成。有条件和有能力的同学还可借助电脑进行创作。在学生进行创作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特别是对那些较好的想法教师要予以鼓励和肯定。
辅导中注意,不同事物,相同形象的置换;不同事物,性质相近的置换;利用借喻的手法置换。总之,有趣而且有想法。
课堂辅导:
方法,技术,表达形式的辅导。
课堂评价:
展示作品,引发思考。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反思与拓展:
查漏补缺,总结经验。对于好的,引人深思的作品,开展主题讨论,进行升华和学生思维,思想,艺术表达的提升。
第二课 自画漫画像
教材分析:漫画作为一种有趣的艺术表现形式,深受儿童的喜爱。要抓住对象外形的主要特征和性格特征。”漫画”不等于“丑化”夸张变形后的形象既要给人以艺术的美感,又有漫画的趣味。
教学目标:
1、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为自己创作一幅有趣的漫画像。
2、学习漫画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3、增进对漫画艺术的了解与喜爱。
教学重点:能根据自己的面部特征给自己画一幅漫画像。
教学难点:根据自己的面部特征,能对自己的脸形、五官、表情进行夸张变化。 教学过程
一、录音导入、激发兴趣(约3分钟)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师谈话:同学们,老师收到漫画俱乐部寄来的一封信和一盒磁带, 信封里装着一叠漫画像,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大家想不想知道?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录音吧。
2、师放录音:小朋友,你们好,我们是漫画俱乐部的学生,听说小朋友特别聪明可爱,我们很愿意与你们交朋友,我们已把自己的漫画像寄给你们了,请你们也画好自己的漫画像寄给我们,让我们心连心,手拉手,成为好朋友,好吗?
3、师提问:同学们听明白了吗?录音带里讲了什么事情?那么,同学们想不想跟漫画俱乐部的学生交朋友呢?
二、欣赏作品、初步感知(约5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教师提供的漫画头像作品,让学生感知漫画头像的有趣、滑稽,从而初步了解漫画像的特点。)
1、师谈话:让我们来看看漫画俱乐部的小朋友长得怎么样?谁能说说他们的脸部特征?
2、师出示漫画像作品,学生欣赏。(出示贴有6幅漫画像的心形纸)
3、师问:看了这些人的自画漫画像,你们有什么想法?(古里古怪、滑稽、有趣、可笑等)
4、师设问:那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画呢?等我们学了这节课的内容就会知道了。
5、揭示课题:漫画俱乐部的小朋友寄来了自画像,要我们也寄自己的漫画像给他们。那么,漫画像到底怎么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自画漫画像。
三、板演试画、再次感知(约14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三位学生板演试画,对脸型、五官、表情等进行夸张变化指导,让学生掌握漫画像的特点,学会画漫画像,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1、师:我们先找一个有特征的同学来画画看好不好?谁愿意上来当模特?(一生上台当模特)
2、观察模特脸部特征。师设问:怎么画呢?马上可以画吗?(板书:观察)从那几方面去观察呢?(板书:五官、脸型、表情、发型)谁能将他的脸型、五官作一番适当的描绘或比喻?(如:方的脸,脸如一轮明月等)
3、师:谁能根据同学们找出的特征给这位同学画一幅漫画像?(一生板演试画)
4、画好后师提问:大家认为他画的头像有没有可以修改的地方?谁来重画?(一生再画一幅)
5、师设问:同学们觉得他画的有趣么?突出了台上同学的特征了么?他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板书:夸张)谁能把他再加以夸张呢?(请一生再次板演一幅)
6、比较三幅漫画像,哪一幅最有趣?为什么?
7、小结:师:谁来说说画漫画像的全过程?(完善板书)教师概括:我们画漫画像就是要抓住一个人的面部特征,并加以大胆的夸张,脸胖的让他更胖,瘦的更瘦,嘴小的让他更小,这样才有趣、滑稽。
8、回答刚才留下的问题:为什么要这样画?
四、学生练习、掌握技能(约15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对镜自找面部特征,再小组交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脸部特征,然后运用夸张的手法来画,从而使学生掌握自画漫画像的技法)
1、学生对镜找脸部特征。
2、小组交流,全班反馈。
3、请学生说特征,讲哪些方面可以进行夸张,怎样夸张?
4、学生练习。画好后把作品贴到黑板上的心型纸上,说明要把最有趣的作品寄给漫画俱乐部。(师在黑板上贴上一张剪成心形的纸)
五、讲评作业、深化感知(约3分钟)
1、师提问:哪些作品画得最有趣?为什么?(好的作品贴到大的心形纸上)
2、师:下课后请同学们修改一下或重画一张,我们把最优秀的最有趣的漫画像寄给漫画俱乐部的小朋友。
第三课 漫画与生活
教材分析:
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学习本课。漫画创作来源于生活,只要平时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就会发现许多创作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分析,了解漫画不同的功能、表现形式和内容,重点学习如何选材、立意以及表现手法等漫画技巧。
教学目标:
1.了解漫画不同的特点、功能和种类,学习如何选材立意以及漫画表现手法等
2.通过漫画创作,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3.增加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质;能体会艺术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重点:在漫画头像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漫画语言,学习简单的漫画创作手法。 难点:用漫画语言来表达。学习简单的漫画创作手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激趣导入。
(1)出示一漫画图片:试添题目。
(漫画《画画》,学生看看想想,加上题目并说原因?)
(2)与我们平时的画比有什么不同?
(小结:漫画用夸张、变形等方法来表现生活中的某些现状,用讽刺、幽默的手段来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3)揭题。
2.欣赏,进一步理解漫画与生活的关系。
(1)出示《到此一游》,想一想,给它加个题目并说理。
(2)出示漫画《苦恼的双休日》,仔细观察,体会其意。
2.交流、分析。
(1)你喜爱的漫画形象是谁?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夸张他这一点?
(2)交流看法。
(小结:漫画的形象夸张、造型简练,能表达一定的思想。)
(3)大家熟悉的三毛形象,是我国著名的漫画大师张乐平爷爷创作的。大师的经验:漫画来自于生活。
3.学习实践。
(1)出示儿童喜爱的“三毛”,观察并考虑:人物形象的特点?这样画的表现目的?
(2)让学生也动笔试试,学画三毛,并且鼓励有能力的学生来创作新时代的三毛形象。
4.作业反馈,小结创作心得。
(学生小组交流自己刚才的创作,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小结:夸张与变形都是为自己的要表现的思想服务。
5.寻找创作题材。
(1)漫画源于生活,我们身边有哪些情节或感受可以用漫画形式表现呢?
(2)思考、交流,启发思维。
6.学生创作教师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分层教学)
为创作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一些四格漫画的前一、两幅,让他们用自己的想法来接着创作结果。
7.作业展示。
8.课外延伸。
介绍我国的漫画大师丰子恺。
介绍其他漫画类型。
第四课 身边的风景
教材分析:
通过风景写生,引导学生去留意观察、细心体味、亲身感受“身边的风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艺术,从而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提高线描绘画技巧和写生能力。 教学目标:
1、掌握基本的写生方法,形成正确的写生习惯;学习表现景物的构图规律和用线方法。
2、进一步加深对线条美的理解,提高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艺术。
教学重点:
掌握基本的写生方法,提高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 移步换景
通过学生熟悉的景色,通过教师的引导发现。打开另一番天地。
二、 范画讲析
《山村新居》以及学生作品的讲析,使学生了解线的魅力,学习表现景物的构图,以及线描的疏密美。
三、 学生写生
四、 教师指导
五、 课堂总结
巧置换美术教案篇三:巧置换
巧置换
教学目标:
1、能利用置换的方法,创作出新的视觉形象。
2、学生经历图片欣赏、分析、“同题异构”的竞赛活动,发展创造力;形成设计的意识,并进行表现创作。
3、在美术的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 重点:能利用置换的方法,创作出新的视觉形象。
难点:创造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新形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在假期搜集了一些有趣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师:图片欣赏完了,我发现好多同学都笑了,谁能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
二、师:原来这些图片都是由两种不同形象的局部组合而成的,我(转 载 于:wWw.HnnsCY.cOM 博文学习网:巧置换美术教案)们就是我们在四年级学的 “物象重组.” 探究新知:
1、请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作品传达了怎样的主题,是怎样将事物巧妙的进行置换的?这样的置换在表达主题上有什么特别之处?(深化主题,使创作的结果更具意义)。
2、命题创作练习:
A放:有一个事物发散开来,比一比谁的想法更多。
B收:将同学们的想法进行比较看看哪个想法对主题的传达效果更好。
3、进行“同题异构”的方法开展想像
三、创作表现:
独立完成,在表现上以手绘为主,还可利用实物照片、图片进行拼贴完成。
四、成果展示:
展示作品开展自评互评活动
五、知识拓展:
欣赏大师的招贴置换作品,拓展学生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