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数学教案 > 正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2025-01-21 06:26:55 影响了:

小编语:为你精心整理的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我们博文学习网(www.hnnscy.com)的后续更新吧!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篇一:2014-2015学年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2014-2015学年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时、分、秒》

第1课时《时、分、秒》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分析:

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 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 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

七、六、五、四、三、二、一!

2. 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1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

.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

(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①课件出示。

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③课件出示。

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时55分57秒) ④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

2

⑤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4)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

①1分钟有多长?

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

课件验证。

②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

③1分钟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长呢?

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

⑤1秒钟能做哪些事?

学生畅谈,课件出示。

一秒钟,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28米;

一秒钟,蜂鸟振翅55次;

1秒钟,地球绕太阳转动29.8千米,从太阳接收486亿千瓦的能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行220千米,宇宙空间里有79个星体发生爆炸结束其“生命”。

⑥感受几秒

师吟诵《明日歌》。猜一猜,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

计时验证。

师吟诵《长歌行》。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估的?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课本第6页第2题。

2.课本第6页第1题。

3

3

.课本第6页第3题。

4.课本第7页第7题。

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

1.课件播放《长歌行》,说说你从中知道什么。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不象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因而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来解决“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及“分与秒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首先通过让学生拍手、数数、写字、画画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秒钟、1分钟的长短,在体验1分钟时还让学生体验同样是1分钟做不同事情时的不同感受。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意识。

4、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事情所需时间,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在估测其他事情时可借鉴作比较。当然,除了在学习秒的认识是可以这样做,建立其他数学概念也可运用这样一些做法。

第2课时 《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4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

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教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1)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

方法(2)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

60秒=1分(10个1=1个10)

60分=1时(10个10=1个100)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3、教学例2:

(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5页“做一做”。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

(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

3、竞赛:

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计算,用家到学

5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篇二: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

数学广角——集合

新区一小 何芸娜 【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圈里各部分的意义。

2.会读集合圈中的信息,会按条件填写集合圈。

3.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会读集合圈中的信息,会按条件填写集合圈。

2.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PPT课件 姓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脑筋急转弯”游戏引入问题

1、从左边数,第三排第4位小朋友站起来,从右边数,第5位小朋友站起来,你们发现了什么?你们猜这排小朋友一共有几人? (强调站起来的小朋友数了两次,重复了两次)

2、房间里有两个爸爸,两个儿子,但是只有三个人,这是怎么回事?(强调爸爸身份的双重性--身份“重复”了)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些重复的数量,用一种新的方式表示它们(出示课题:数学广角——集合) 二、新授

例题:下表是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

问: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 生:有17人,9+8=17(人)

引导学生观察名单,看自己准备的姓名卡片,发现“重复”人名。 师:哪三个人?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清楚地看出有三人重复呢? 学生思考,教师引导用连线的方法表示,不会找漏掉。 师:现在老师给大家介绍连线的方法。(出示课件)

跳绳: 杨明

踢毽:

陈东

刘红

李芳

王爱华

马超

丁旭

赵军

于丽 周晓

杨明 朱小东 李芳 陶伟 卢强

用表格整理出来:

师:(活动)四人小组,把手上的名片摆一摆,把只参加跳绳的放一边,两项都参加的放一边,只参加踢毽的学生放一边。思考:我们能不能用两个圈清楚的表示这三部分的关系呢?小组讨论。

师出示课件,这些都是跳绳组的,我用一个圈圈起来,遮掉只跳绳的,问这些都是踢毽组的,我再用一个圈圈起来,这个时候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个圈中间相交了。中间的三个人圈了两次。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参加跳绳的比赛的学生看作一个整体,叫做一个集合,把参加踢毽比赛的学生看做一个整体,也是一个集合,我们常用这种方法,直观的把集合中的具体事物表示出来,这种图我们把它叫做“维恩图”也叫做“文氏图”。 介绍维恩图。课件出示。

师:中间重叠部分表示什么?整个图表示什么? (指名说一说每部分表示的是什么,同桌互说。)

跳绳组 踢毽组

两项都参加的

师:参加跳绳和踢毽的同学一共有几人?

参加跳绳的学生有9人,参加踢毽的学生有8人,两项有17人,既参加跳绳又参加踢毽的学生有3人,有3人重复,有几人参加比赛呢?

生:14人,17-3=14(人)(重点介绍) 师引导出公式:参加人数=项目人数和-重复人数 生:6 + 3 + 5 = 14(人)

师:只参加跳绳的学生有几人?只参加踢毽的学生有几人? 生:6人,9-3=6(人) 5人,8-3=5(人) 师引导出公式:只参加一项人数=项目人数-重复人数

师小结:在计算总人数时,要记得找出重复的人数,计算时,要把重复的人数减去。 三、做一做 1、教材P105 1,2

1题,引导学生交集部分表示什么,圈圈每一部分的含义是什么,观察动物,填一填,教师点名板演,找典型更正。

2题,引导学生找出重复人数,根据重复人数算出上榜人数。(点名学生说一说他是怎么算的) 生:数出来的,去除重复人数。 师鼓励,总结重复人数要去除。

3、思考题(难度提升题,此题根据时间可选讲或留课后作业) 1、三年级(1)班的部分同学参加“运动会”,其中参加跳绳比赛的有22人,参加跑步比赛的有28人,两项都参加的有10人,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

参加人数=项目人数和-重复人数

① 12+13=25(人) ② 25-5=20(人)

答:共有20人参加比赛

2、根据学校要求,每班要选拔9人参加跳绳,8人参加踢毽子比赛,你觉得三(3)班可能会选拔多少人? 判断:

1.参赛的同学最多有17人。( √)2.参赛的同学最少有 8人。 ( × ) (课件演示最少人数)

重合1人,参赛的同学有几人?依次推下去,学生数,重合8人参赛的同学有9人。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们都有什么收获,说说你今天都学到了些什么? 【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集合 9+8=17(人) 17-3=14(人) 参加人数=项目人数和-重复人数

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篇三:三年级上册数学《0乘5等于?》教学设计

0×5=?(乘数中有0的乘法)

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一规律。 2、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

重点: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难点:学习并掌握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具准备:材料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设疑导入、提出猜想

1、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让我们先来做做热身运动。拿出作业纸,完成第一题。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生独立完成) 20×3= 0+5= 60÷3= 5-0=

800÷2= 7-0= 4×70= 0+0=

集体对照。

师:同学们真能干,算得又对又快!

2、师:在计算0+5=5时,你们是怎么想的?谁愿意来说一说?(指名说)

生:0表示没有,所以0+5还是等于5。

师:你真能干!连一年级时学的知识还记得这么清楚。

3、师:在加法、减法中,我们已经认识了0。那在乘法里,你

知道0×5=?吗?

请多名学生回答。师:认为0×5=0的请举手。

4、师:老师心里有一个疑问,想请教一下你们,为什么你们都认为0×5应该等于0而不是等于5呢?

二、探究新知(一)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1、师:谁愿意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生1: 0×5表示5个0相加。师板书:表示5个0相加 师:5个0相加用加法算式怎么表示?生1:0+0+0+0+0=0 师:你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

(2)生:0×5表示0个5。师板书:0个5

谁能举个例子。(0个5就是连1个5都没有)

能说得具体一点?(生试着举例。)

师:老师帮你一下。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

师生共同完成:伸出一只手,再伸一只手,收回一只手,再收一只手。

师:在刚才的游戏中,伸出一只手,一共有几个手指头?(5个)表示几个5?(1个5)再伸一只手,有几个手指头呢?(10个)表示几个5相加?(2个5)收回两只手,现在还有几个手指头?(0个)现在有几个5呢?(0个5)

师:是的,无论是5个0,还是0个5,最后的结果都是0。 (3)0×5=0,那5×0呢?(0)

3、下面,请你来算一算。

0×3= 7×0= 0×26=

4、师:像这样,一个乘数是0的乘法算式你会编吗?(生试编算式)师随机板书。

5、0×0=0吗?(等于0)为什么?(0个0还是0)

6、师: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师板书。

师:这是一个伟大的发现,老师真佩服你!一起来读一读。

7、师:这节课,我们就要用这个知识来学习乘数中有0的乘法。师板书课题。

三、探究新知(二)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1、师:0真是一个神奇的数字。看,它给我们出了什么难题。 出示:130×5=

师:你能解决这个难题吗?(能)有勇气!

2、师:拿出作业纸,在作业纸上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 生独立完成,师随机抽选。

3、展示台。130×5=650(竖式略)

师:这是谁的作业?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生讲解) 师:和他一样方法的同学请举手。

4、师:你们真了不起!还有其他方法吗?老师这里还有一种方法。来看看!

师边讲解边列竖式。

130先写下130,再写下×5,5写在十位上,和3对齐。

× 5十位上,3×5=15,满十向百位上进一,写下5。 650百位上,1×5=5,再加1等于6。

最后,把个位上的0落下来,写上。

5、师:和前一道竖式比较一下,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算吗?(第一道乘3次,第二道乘2次,比较简便)

师:你真会观察,能发现这么有价值的信息。

师:为什么0×5不用计算,而是直接把0落下来呢?(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师:你真了不起,能马上运用我们刚刚所学的知识。

师:0不落下,行不?(不行)为什么?(没有0的话就是错的)是的,0还起到了占位的作用。

5、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竖式时,同学们可以像老师这样,末尾的0先不用放进去乘,最后添上就行。

6、师:明白了吗?把这一种方法在自己的作业纸上写一写吧! 好了吗?来说一说吧,你们说,老师把它写到黑板上。

7、师:看到同学们这么能干,老师想带你们去智慧岛闯闯关,有没有信心通过?(有)

先看第一关:列竖式计算。

240×3=1200×4=21000×3=

生独立完成,集体对照、讲评、订正。通关者奖励自己一颗五角星。

师:如果21后面有4个0、5个0,你还会算吗?

四、探索新知(三)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1、师:现在调皮的0跑到了哪里去了?(三位数的中间)这样的难题你还能解吗?出示:402×3= 302×6=

生独立完成。对照、讲评。

师:看来,这样的难题也难不住你们!

2、师:仔细观察这2道乘法算式,第一个乘数的中间都有0,为什么第一道积的中间有0,第二道积的中间却没有0呢?(进位与不进位)

师:真会动脑筋!

3、师:下面,让我们去智慧岛闯闯第二关。

拿出作业纸,第二关:列竖式计算。

804×2=607×8=3002×3=

生独立完成,集体对照、讲评、订正。

恭喜你们,顺利地通过了前两关。

五、小练习 但是,如果想成为智慧宝宝,还必须通过第三关。 勇闯第三关:在圆圈里填上“>”、“<”或“=”

生独立完成,交流方法。

师:说说你是怎么解决的?

方法一:先计算,再比较。

还有其他方法吗?(观察比较。观察不出,再计算。) 师:是的,这是一种好办法。

六、课堂总结

相关热词搜索:上册 数学 教案设计 新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