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物理教案 > 正文
 

新编实用物理教案

发布时间:2024-12-22 12:18:21 影响了:

新编实用物理教案篇一:新编基础物理学第二版第五章习题解答

习题五

?25-1 有一弹簧振子,振幅A?2.0?10m,周期T?1.0s,初相??3?.试写出它的振动位4

移、速度和加速度方程。

解:振动方程为

x?Acos(?t??)?Acos(

代入有关数据得2?t??) T

x?0.02cos(2?t?

振子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是 3?)(m) 4

v?dx3???0.04?sin(2?t?)(m?s?1) dt4

d2x3?a?2??0.08?2cos(2?t?)(m?s?2) dt4

5-2一弹簧振子的质量为0.500kg,当以35.0cm的振幅振动时,振子每0.500s重复一次运动.求振子的振动周期T、频率ν、角频率ω、弹簧的倔强系数k、物体运动的最大速率vmax、和弹簧给物体的最大作用力Fmax.

s 解:由题意可知T?0.500;

z 所以频率 v?1/T?2.00H;

角频率 ??2?v=4?=12.6(rad?s?1);

倔强系数 k?m?2?0.500?12.62?79.4(N?m?1);

最大速率 vmax?A??0.35?12.6?4.41(m?s)

最大作用力 Fmax?mamax?mA??0.500?0.35?12.6?27.8(N)

5-3质量为2kg的质点,按方程x?0.2cos(5t?

(1)t?0时,作用于质点的力的大小;

(2)作用于质点的力的最大值和此时质点的位置. 22?1?6)(m)沿着x轴振动.求:

解:(1)跟据牛顿第二定律

?d2xf?m2??m?2x,x?0.2cos(5t?)(m) 6dt

将t?0代入上式中,得:

f?5.0N

(2)由f??m?2x可知,当x??A??0.2m时,质点受力最大,为f?10.0N

5-4在某港口海潮引起海洋的水平面以涨落高度d(从最高水平到最低水平)做简谐运动,周期为12.5h.求水从最高处下降了d/4高度需要多少时间?

解:从最高水平到最低水平为2倍的振幅,由题可得旋转矢量图,

从解图5-4中可见

??arccos(d/4?)? d/23

解图5-4 t????/3??12.5?2.08(h) ?2?/T2?

?25-5一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弹簧振子,其振幅A?2.0?10m,周期T?0.5s,当t?0时,

则:

(1)物体在正方向端点;

(2)物体在平衡位置,向负方向运动;

(3)物体在x?1.0?10m处,向负方向运动;

(4)物体在x??1.0?10m处,向负方向运动.

求以上各种情况的振动方程。

解:设所求振动方程为 ?2?2

x?Acos(2?t??)?0.02cos(4?t??) T

由旋转矢量图解图5-5可求出初相位

?1?0,?2??/2,?3??/3,?4?2?/3

(1)x?0.02cos4?t(m)

(2)x?0.02cos(4?t?

(3)x?0.02cos(4?t??2解图

5-5 )(m) )(m) ?

3

(4)x?0.02cos(4?t?2?)(m) 3

5-6在一轻弹簧下端悬挂m0?100g砝码时,弹簧伸长8cm.现在这根弹簧下端悬挂

?1构成弹簧振子.将物体从平衡位置向下拉动4cm,并给以向上的21cm?sm?250g的物体,

的初速度(令这时t?0).选x轴向下为正,求振动方程.

解:弹簧的劲度系数

k?m0g/?l

该弹簧与物体m构成弹簧振子,起振后将做简谐运动,可设其振动方程为

x?Acos(?t??) 角频率为??k/m代入数据后求得

??7rad?s?1

以平衡位置为原点建立坐标,则

x0?0.04m,v0??0.21m?s?1

由A?

A?0.05m 据???cos?1x0得 A

???0.64rad

由于v0?0,应取??0.64rad,于是,所求方程为

x?0.05cos(7t?0.64)(m)

5-7 某质点振动的x-t曲线如题图5-7所示.求:

(1)质点的振动方程;

(2)质点从t?0的位置到达P点相应位置所需的最短时间.

解:()设所求方程为:1x?Acos(?t??0)

从图中可见,t?0,x0?A/2,v0?0

由旋转矢量法可知;?0??

又?t?1s,?t?

??3 ?3??2??5?

6

题图5-7 5??t?)(m)63

(2)?P点的相位为0故:x?0.1cos(

??tp??0?5??tp??0tp?0.4s 63

即质点到达P点相应状态所要的最短时间为0.4s

?25-8有一弹簧,当下面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时,伸长量为9.8?10m.若使弹簧上下振动,

且规定向下为正方向.

?2(1)当t?0时,物体在平衡位置上方8.0?10m,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求振动方程.

?1(2) 当t?0时,物体在平衡位置并以0.6m?s的速度向上运动,求振动方程.

解:设所求振动方程为

x?Acos(?t??) 其中角频率??k/m?mg/m??lg,代入数据得 ?l

??10rad?s?1

(1) 以平衡位置为原点建立坐标,根据题意有

x0??0.08m,v0?0

据A?

A?0.08m 据???cos?1x0得????,由于v0=0,不妨取???于是,所求方程为 A

x1?0.08cos(10t??)(m)

(2) 以平衡位置为原点建立坐标,根据题意有

x0?0,v0??0.6m?s?1

据A?

A?0.06m 据???cos?1x0??得???,由于v0?0,应取??,于是,所求方程为 22A

x2?0.06cos(10t?)(m) 2?

5-9 一质点沿x 轴做简谐运动,振动方程为x?4?10cos(2?t??2?

3)(m),求:从t?0时

刻起到质点位置在x??2cm处,且向x轴正方向运动时的最短时间.

解: 依题意有旋转矢量图(解图5-9),从图中可得到

????

?????t?2?(t0?0)

故所求时间为

t0?

??1?s ?2解图5-9

5-10两个物体做同方向、同频率、同振幅的简谐运动,在振动过程中,每当第一个物体经过位移为A/2的位置向平衡位置运动时,第二个物体也经过此位置,但向远离平衡位置的方向运动,试利用旋转矢量法求它们的相位差.

解:由于x10?A/2、v10?0可求得

?1??/4 由于x20?A/2、v20?0可求得

?2???/4

如解图5-10所示,相位差 解图5-10

????1??2??/2

5-11一简谐运动的振动曲线如题图5-11所示,求振动方程.

题图5-11

新编实用物理教案篇二: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材(新编)

第六章 机械功和机械能

初高中知识对接

一、本章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的知识

(1)知识点:功、功率、机械功原理、机械效率、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能的概念、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主要能力要求:能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

本章在高中阶段将要学习的知识

(1)知识点:功、功率、动能、动能定理、重力势能、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改变的联系、弹性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功和能的关系。

(2)主要能力要求:

①善于在读题后形成物体的运动情景并用图示意。

②能熟练应用动能定理解题

③能熟练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

二、知识对接:

1、功:在初中只要求计算力F和物体移动距离S方向相同时所做的功,在高中教材中拓宽到物体受到的力F与发生的位移S互成角度时功的计算。

2、功率:在初中“功率”概念的基础上,导出公式P=FV,并提出瞬时功率的概念。

23、动能:在初中只需知道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在高中则给出了计算物体动能大小的公式:EK = mv/2 。

4、重力势能:与动能一样,在高中教材中给出了计算物体重力势能的公式EP = mgh。

5、弹性势能:与初中要求的一样。

6、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初中教材中所讲“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的基础上,提出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7、功和能的关系:在初中讲了“能”的概念和“能的转化”基础之上,总结了功和能的关系。

二、例题引路

三、衔接训练

(初升高)高一物理衔接班第7讲——功

一、学习目标:

1. 知道功的定义,理解功的两个要素。

2. 掌握功的公式及单位,并能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3. 知道功是标量,理解正功和负功的含义。

二、学习要点:

1. 功的概念的理解。2. 功的计算方法。

三、课程精讲:

思考1:初中我们学过的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思考2:举几个例子说明力对物体做了功。

判断:在下列图片所示的情景中,人是否对物体做了功?如果是,请说明理由。

小结: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一)功的概念:

(1)功的定义:物体受力的作用,并沿力的方向发生一段位移,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

力对物体做功是和一定的运动过程有关的。功是一个过程量,功所描述的是力对空间的积累效应。

(2)功的两个要素: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发生的位移。

两个要素对于功而言缺一不可,因为有力不一定有位移;有位移也不一定有力。

特别说明:力是在位移方向上的力;位移是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如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运动,重力和弹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垂直,这两个力并不做功。

题型1:功的概念的理解:

例1. 下面列举的情况中所做的功不为零的是( )。

A. 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在头上方停留3s,运动员对杠铃做的功

B. 木块在粗糙水平面上滑动,支持力对木块做的功

C. 一个人用力推一个笨重的物体,但没推动,人的推力对物体做的功

D. 自由落体运动中,重力对物体做的功

(二)功的计算:

1. 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该怎样计算功呢?

问题一:物体m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水平向前行驶的位移为L,如图所示,求力F对物体m所做的功。 解:力和位移的方向一致,这时功等于力F跟物体m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W=FL。

如果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一致,则功等于力的大小与位移大小之积。

如果物体m在力的作用下位移增加了△L,那么力F所做的功相应地增加:

△W=F△L。

2. 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成某一角度,该怎样计算功呢?

问题二:物体m在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向前行驶的距离为l,求力F对物体m所做的功。

解:由于物体所受的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α,可根据力F的作用效果把F沿两个方向分解,即跟位移方向一致的分力F1,跟位移方向垂直的分力F2,如图所示:

F1=FcosαF2=Fsinα

根据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可知:分力F1对物体m所做的功等于F1l. 而分力F2的方向跟位移的方向垂直,物体m在F2的方向上没有发生位移,所以分力F2所做的功等于零。

故力F所做的功W=W1+W2=W1=F1l=Flcosα。

说明:

1、在计算功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①式中F一定是恒力,若是变力,中学阶段一般不用上式求功。②式中的

l是力的作用点的位移,也是物体对地的位移,α是F方向与位移l方向的夹

角。③力对物体做的功只与F、l、α三者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等因素无

关。④功的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

2、功的正负:

力对物体做正功还是负功,由F和l方向间的夹角大小来决定。

根据W?Flcos?知:

(1)当0°≤??90?时,cos??0,则W?0,此

时力F对物体做正功。

(2)当??90?时,cos??0,则W=0,即力对物体不做功。

(3)当90????180?时,cos??0,则W?0,此时力F对物体做负功,也叫物体克服力F做功。 题型2:功的正负的判断:

例2. 如图所示,B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向左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A、B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力,则下列对力做功的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 A、B都克服摩擦力做功

B. A、B间弹力对A、B都不做功

C. 摩擦力对B做负功,对A不做功

D. 弹力对A不做功,对B做正功

变式1:一个力对物体做了负功,说明( )。

A. 这个力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B. 这个力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C. 这个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的夹角??90?

D. 这个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的夹角??90?

题型3:功的计算问题

例3. 如图所示,一个人用与水平方向成60°角的力F=40N拉一个木箱,在水平地面

上沿直线匀速前进了8m,求:

(1)拉力F对木箱所做的功。(2)摩擦力对木箱所做的功。

(3)外力对木箱所做的总功。

分析:木箱受到重力、支持力、拉力和摩擦力(如图)的作用,其中重力和支持力的

方向与位移方向垂直,所以不做功,只有拉力和摩擦力对木箱做功。由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摩擦力与拉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摩擦力做负功,拉力做正功。

解:根据功的公式W?Fscos?,可得

(1)拉力F对木箱所做的功为

1W1?Fscos60??40?8?J?1.6?102J 2

(2)摩擦力f对木箱所做的功为

W2?fscos180??(Fcos60?)scos180?

1?40??8?(?1)J??1.6?102J 2

(3)外力对木箱做的总功为

W?W1?W2?1.6?102J?(?1.6?102J)?0

变式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现使斜面水平向左匀速移动距离l。试求:

(1)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物体与斜面相对静止);

(2)斜面对物体的弹力做的功;

(3)重力对物体做的功。

解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物体相对斜面静止,相对地面水平向左匀速

移动l,物体受到重力mg、摩擦力Ff和支持力FN的作用,这些力均是恒力,故可

用W?Fl?cos?计算各力做的功。

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可得Ff?mgsin?,FN?mgcos?。

(1)WFf?Ff?lcos(180???)??mglsin??cos?;

(2)WFN?FN?lcos(90???)?mglsin??cos?;

(3)WG?mglcos90??0。

变式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于倾角为α的斜面上,当斜面受力后,物体随斜面一起沿水平方向匀速向右移动距离l,在这过程中物体所受各力对物体做的功分别是多少?物体所受斜面的力做的功是多少?合外力做的功是多少?

解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重力G,支持力FN和摩擦力Ff这三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各力均为恒力,由物体受力分析图可得各力的大小分别为:

G?mg,FN?mgcos?,Ff?mgsin?。

物体的位移方向水平向右,与重力G的夹角为

根据公式W?Flcos?可得 ??;与支持力FN的夹角为??;与摩擦力Ff的夹角为α。22

WG?G?lcos

WFN??0。 2mglsin2?????FN?lcos?????mgcos??l?(?sin?)?mglsin?cos???。

22??

WFf?Ff?lcos??mgsin??lcos??mglsin

2?。 2WFN?WFf?0或FN与Ff的合力与G等大反向,所以斜面对物体做的功为0。

因为物体平衡,F合?0,故W总?0。

?mglsin2??mglsin2?W

总?W

G?W

FN?WFf?0????0,即??22??

合力对物体做功为0。

(三)摩擦力做功特点的讨论:

1. 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都可以对物体不做功。

2. 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都可以对物体做负功。

3. 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都可以对物体做正功。

例题:质量为M的长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如图所示),一个

质量为m的滑块以某一速度沿木板表面从A点滑至B点,在木板上前进

了L,而木板前进了s。若滑块与木板间的(转载于:www.hNNsCy.coM 博 文 学 习 网:新编实用物理教案)动摩擦因数为μ,问:

(1)摩擦力对滑块所做功多大?(2)摩擦力对木板所做功多大?

解析:(1)滑块受力情况如图甲所示,摩擦力对滑块所做的功为:

Wm???mg(s?L)。

(2)木板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摩擦力对木板所做的功为:

WM??mg?s。

四、知识提炼导图:

五、目标期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刻理解功的概念,在具体的情景中判断功的正负,并熟练地进行功的计算。

六、下讲预告:

重力势能和动能

【同步练习】(答题时间:45分钟)

1. 下列有关功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F越大,做的功越多B. 位移越大,力对物体做的功越多

C. 摩擦力一定对物体做负功

D.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乘积越大,力对物体做的功越多

2. 一个力对物体做了负功,说明( )。

A. 这个力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B. 这个力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C. 这个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的夹角α>90°D. 这个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的夹角α<90°

3. 关于摩擦力和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静摩擦力总是做正功,滑动摩擦力总是做负功

B. 静摩擦力对物体不一定做功,滑动摩擦力对物体一定做功

C. 静摩擦力对物体一定做功,滑动摩擦力对物体可能不做功

D. 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都可能对物体不做功

4. 下列哪些情况中力做的功为零?( )

A. 向上抛出一物体,上升过程中,重力对物体做的功

B. 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卫星受到的引力对卫星所做的功

C. 汽车加速前进时,车厢底部对货物的支持力对货物所做的功

D. 汽车加速前进时,车厢底部摩擦力对货物所做的功

5. 下列关于作用力、反作用力做功的问题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作用力做功,反作用力也必定做功B. 作用力做正功,反作用力一定做负功

C. 作用力做功的数值一定等于反作用力做功的数值

D. 单纯根据作用力的做功情况不能判断反作用力的做功情况

6. 如图所示,物体A、B质量相同,与地面的动

摩擦因数也相同,在力F作用下一起沿水平地面向

右运动的位移为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摩擦力对A、B做的功一样多

B. A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比B多

C. F对A做的功与A对B做的功相同

D. A所受的合外力对A做的功与B所受的合外力对B做的功相同

7. 如图所示,物体沿弧形轨道滑下后进入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传送带以图示

方向匀速运转,则传送带对物体做功的情况可能是( )。

A. 始终不做功 B. 先做负功后做正功

C. 先做正功后不做功 D. 先做负功后不做功

8. 如图所示,一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面由A点滑到B点,摩擦力做功为W1;若物体从A'点沿两斜面滑到B'点,摩擦力做的总功为W2,已知物体与各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则( )。

A. W1?W2 B. W1?W2 C. W1?W2 D. 都有可能

7. 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将开关S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将_______,电压表的示数将__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

8、 如图所示的电路,R1?40?,R2?60?。电流表A1的示数是0.2A,由此可知电压表的示数是

___________V,电流表A2的示数是___________A。

9、 如图所示电路,闭合S,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变

化情况是( )

A. 电流表示数将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将变大

B. 电流表示数将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将变大

C. 电流表示数将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将变小

D. 电流表示数将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将变小

10、 某同学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甲、乙两种导体的电阻后,得出如图所示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R甲?R乙

B. R乙?R甲

C. R甲?R乙

新编实用物理教案篇三:物理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科任教师:边士明(2013年2月26日)

新的学期开始,在新的一年又有新的的教学工作,面对当前使用的新教材,作为教师必须对教材熟悉,并且要有计划,有目的去实施。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教九年级一个班,这个班的学生都是原来班级的学生,本班有28人,男生有8人,女生有20人。从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分析来看,学生的成绩分配不均匀,基本上都不及格。主要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再加上试卷题目偏难,计算题学生几乎很多学生都不会做。根据这一点本学期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教学,做到课堂讲解和课堂练习相结合,让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都应用,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二、本学期教材特点

初中九年级物理课程的特点,一是强调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二是从学生兴趣,认识规律和探究的方法出发设计教材的结构;三是书中的包含许多开放性的问题和实践性课题;四是充分体现STS的思想,注意人人文精神的渗透;五是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六是形式生动活泼。

三、教材分析

新编物理课程本学期教第二部分:无处不的能量。本部分共有三章。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本章学习的内容包括:功的原理、机械、功率、动能和势能、机械能及其转化。

本章力图体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实出以下特点:

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教材通过大量的生活事例引入功的概念,使学生理解它,描述的是力的另一种效果,帮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建立功的概念。功率则是利用类比的方法,通过速度使学生建立功率的概念,教材利用大量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具体的探究和实验活动,充分体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功的概念建立来源于生活实例,从实例中分析、概括出它们的共同特征,抽象出具体的概念——功。探究斜面的机械的机械效率也是非常实用和实际的问题,从物理学的角度引导学生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并逐步引导学生思考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体现物理在生活中的价值。动能和热能是利用身边的器材来进行探究的,使学生感到亲切、实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突出实验的作用。本章教材一如既往,仍然注重突出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尽量安排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动手操作的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要观察演示实验和自己亲身探究中,经过观察、体验的过程,从中获得最直接的、生动的实验事实,为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打好基础。

4、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功和机械功的知识跟社会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是本章教材的一个特点。

本章共需要7 课时,主要教具有滚摆、斜面等。

第十六章“热和能”在学习了机械能的基础上,把对能量的研究拓展到内能。先介绍分子动理论,并用物质微观结构的结构的知识来解释观现象,为从分子结构观点理解物体内能的本质打下基础。接着讲述内能的概念和内能的改变。然后从内能的改变引入热量、比热容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讲内能的利用,介绍内燃机的基本工作原理。使全章知识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本章一共有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热机、能量守恒定律五节内容。其中内能和比热容是本章重点内容,而比热容还是本章的难点。本章共需要8课时,主要教具温度计、酒精灯等等。

第十七章“能量与可持续发展”。本章首先简单介绍了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的各种能源,之后着重介绍了“核能”和“太阳能”,并简单介绍了人类历史不断进行着的“能源革命”,以及能源的大量使用给人类带来的不幸问题,最后介绍了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本章共需要4课时,主要教具有挂图等。

四、教学目标

九年级课程总目标,1、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2、注重科学探究;3、加强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重视人文精神的渗透;4、改进评价体系。

课程的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及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及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知道功率的概念;

?通过实例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能用实例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及识别扩散现象;

?了解内能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原理及知道能量守恒定律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通过观察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通过实验,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利用挂图或模型讲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通过学生自己做小实验,发现各种现象的内在联系,体会各种形式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 ?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判断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说法是否正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在实验中培养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尊重实验结果的科学态度;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科学世界现代汽车”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通过学生自己做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学生讨论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太阳能有优点和利用的有限性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创造欲望;

?通过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有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通过了解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认识科技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提高节能意识和环

保意识,并在个人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

五、教学措施

本学期由于九年级要参加中招考试,除了要完成第二部分教学外,还要对初中物理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具体做法如下:以课本为主结合课外辅导资料及课外练习为辅,做到教师一边讲解,学生一边练习,起到口和手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在复习八年级内容时进行一次八年级内容的测试。然后接着复习九年级物理知识的复习,复习主要以课本为主,用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去熟悉它、理解它、应用它而达到目的。复习完九年级也要进行一次测试,测试完评议,指出不足,加强不足之处的复习。然后就综合测试,多做练习这样才能使学生学过的知识不会遗去,新的知识又加以强化,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去迎接中招考试。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北寨中学

科任教师:边士明

(2012年2月26日)

相关热词搜索:新编 实用 物理教案 新编物理基础下册答案 新编物理学第二版答案 新编人教版一年级教案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