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物理教案 > 正文
 

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案摩擦力

发布时间:2024-12-22 02:29:51 影响了:

博文学习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案摩擦力,提供全面的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案摩擦力信息,希望对您有用!

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案摩擦力篇一:高一物理摩擦力教学设计(新课标)

第4.3节

【教学设计思想】

摩擦力

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景,引出生活难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去解决问题,使

学生对本节课产生极大的兴趣,

【教材分析】

教材出处: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

摩擦力是力学中的三大性质力之一,是高中力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正确认识摩擦力对整个力学知识框架的搭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摩擦力这节课中,重点是研究滑动摩擦力,要求会计算其大小和判断其方向;难点是静摩擦力,尤其是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教师要试图将学生初中学过的相关概念与本节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学中要力图从两种摩擦力的区别与联系出发,让学生从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范围及其计算来理解两种摩擦力的异同,通过探究实验去加深巩固。本节课也是一节科学探究课,教材从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引入,以探究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两种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关系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教材的编写突出了这一点。在通过实验得出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生产中的摩擦现象,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学情分析】

学习者是高中一年级学生,目前还没有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相关知识,只是在初中阶段简单的了解了一下摩擦力的性质。所以在讲述新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要让他们在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学习新课程,避免跨越式教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静摩擦、滑动摩擦力,和它们的产生条件及其作用效果,会判断它们的方向。

2.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单地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 3.能运用滑动摩擦力公式来计算滑动摩擦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3.让学生参与和亲身体会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实验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参与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1.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3.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 难点: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大小的简单计算。

三、教学方法

分析归纳、实验探究、体会参与、练习巩固

四、教具准备

木板、弹簧秤、物块、毛巾、泡沫板

五、教学过程

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案摩擦力篇二:高一物理摩擦力教学设计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3节 摩擦力

授课教师:赵志富

授课时间:2012年11月23日

【教材分析】

高中物理的难点在于受力分析,受力分析的难点在于摩擦力的分析。摩擦力是力学中的三大性质力之一,正确认识摩擦力对后面知识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摩擦力这节课中,重点是研究滑动摩擦力,要求会计算其大小和判断其方向,难点是静摩擦力,尤其是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教师要试图将学生初中学过的相关概念与本节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学中要力图从两种摩擦力的区别与联系出发,让学生从产生的条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范围及其计算来理解两种摩擦力的异同。通过探究实验去加深巩固。

同时这是一节科学探究课,教材从生活中的趣味物理现象现象引入,以探究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两种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同时,这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生产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教材的编写突出了这一点。在通过实验得出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生产中的摩擦现象,并通过网站知识与现代科技联系很密切的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案摩擦力

·认识静摩擦力的规律,知道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

·能根据静摩擦力的规律,能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知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认识滑动摩擦力的规律;

·知道动摩擦因素与哪些因素有关,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比滚动摩擦力; ·会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单的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的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生参与比赛等形式,激发兴趣提高探究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在研究问题时,要培养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的思维方法。 ·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能说明生活、生产中采用应用摩擦力的实例,发展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 ·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难点:

·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静摩擦力大小的简单计算。 【教学课时】 2课时 【实验器材准备】

小球、弹簧测力计、毛巾、筷子、身边的物体(例如:矿泉水瓶,黑板擦、钢笔、橡皮,讲桌等物体),长木板(带滑轮)。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分析归纳、观察提问、讨论分析、应用举例、练习巩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附下表)

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案摩擦力篇三: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

第三章第3节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摩擦力教案

1.认识静摩擦、滑动摩擦力,和它们的产生条作及其作用效果,会判断它们的方向。

2.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单地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

3.能运用滑动摩擦力公式来计算滑动摩擦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3.让学生参与和亲身体会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实验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参与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1.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3.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

难点: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大小的简单计算。

三、教学方法

分析归纳、实验探究、体会参与、练习巩固

四、教具准备

弹珠、杯子、筷子、弹簧秤、木块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小游戏:两位学生比赛用筷子夹杯子里的弹珠,看谁在规定时间里夹得多。 说明用筷子夹住弹珠时因为筷子和弹珠之间有摩擦力的存在,所以才能把弹珠夹

起来。让其中一位同学用一双铁制的比较光滑的筷子再做一次,让他说明不同的筷子夹东西时难易程度。引入摩擦力的定义。

(二)新课教学

一.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定义

通过对生活中的两张图片和课本57页中图3.1.1分析说明什么是静摩擦力,什么是滑动摩擦力,并给出定义。

分析:①.桌子在推力作用下相对地面静止,但在沿这个力的方向上有相对运动趋势,就是因为桌子跟地板之间发生了摩擦。这个摩擦力和推力都作用在桌子上,他们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彼此平衡,因此桌子保持不动,这时发生的摩擦叫静摩擦力。②.继续增大推力直到箱子开始运动,一旦物体之间发生了相对运动物体就受滑动摩擦力。

结论:①.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②.两个物体之间发生了相对运动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

最后用图3.3.1和图3.3.6点明摩擦力的种类。

二.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利用图3.3.1中的甲图和乙图分析对比说明产生摩擦力的条件。

结论: ①静摩擦力产生条件是粗糙,有弹力,有相对运动的趋势。②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是粗糙,有弹力,有相对运动。

三.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有了上面的分析,顺理成章引导学生直接得出两种摩擦力的方向。

结论:①与接触面平行,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②与接触面平行,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四.摩擦力的大小

1.静摩擦力的大小

课本57页中的演示实验,在从零开始不断增大弹簧秤的拉力,要求学生观察拉力的变化(保持木块的静止)。引导学生用二力平衡知识可以得到:小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也是从零开始不断增大。

继续实验,要求学生观察木块的运动情况,可以得到:物体刚开始运动时所受到的静摩擦力就是最大静摩擦力。

结论:0<F≤Fm ,Fm为最大静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要求学生猜一猜,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拿出尺子夹在书中合上课本,体会用手抽出尺子时的用力;然后在合上的课本用另外一只手对课本施加一个压力,再一次体会用手抽出尺子时的用力。

实验结论:通过其它因素不变情况下只改变压力,得到摩擦力与压力有关。 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F=μFN,μ是比例常数,没有单

位,叫动摩擦因数,μ的大小跟两接触物体的材料及接触面的情况。

3.滑动摩擦力公式的应用

例题:(课本59页)

小结解题过程:①根据题意,画受力分析图;

②强调审题时注意关键词;

③列方程,代数据,得结果。

五.摩擦力的作用效果

说明静摩擦力阻碍相对运动趋势;滑运动摩擦力阻碍相对运动。

强调阻碍与阻止的区别;相对运动与运动的区别。

(三)课堂小结

课后习题第3题

相关热词搜索:摩擦力 高一 人教版 物理教案 物理 人教版 摩擦力 人教版 摩擦力教案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