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物理教案 > 正文
 

固体物理教案下载

发布时间:2025-01-21 09:36:10 影响了:

以下是博文学习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固体物理教案下载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固体物理教案下载篇一:固体物理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1908 总学分:3学分

固体物理

(Solid-State Physics)

课程性质:学科大类基础课

适用专业:应用物理学专业

学时分配:课程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课学时:46学时(含演示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上机学时:0学时;习题课学时:2学时。

先行、后续课程情况:先行课:高等数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后续课:量子力学,原子物理。

教 材:《固体物理学》,黄昆,韩汝琦,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固体物理学》,陆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固体物理基础》,阎守胜,北京大学出版社

《固体物理简明教程》,蒋平,徐至中,复旦大学出版社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固体物理学是应用物理和物理类各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是继四大力学之后的一门基础且关键的课程,它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固体的结构及组成粒子(原子、离子、电子等)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阐明固体的性能和用途,尤其以固态电子论和固体的能带理论为主要内容。

通过固体物理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理解晶体结构的基本描述,固体电子论和能带理论,以及实际晶体中的缺陷、杂质、表面和界面对材料性质的影响等,掌握周期性结构的固体材料的常规性质和研究方法,了解固体物理领域的一些新进展,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好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分三级:掌握、理解、了解。

掌握:属于较高要求。对于要求掌握的内容(包括定理、定律、原理等的内容、物理意义及适用条件)都应比较透彻明了,并能熟练地用以分析和计算有关问题,对于能由基本定律导出的定理要求会推导。

理解:属于一般要求。对于要求理解的内容(包括定理、定律、原理等的内容、物理意义及适用条件)都应明了,并能用以分析和计算有关问题。对于能由

基本定律导出的定理不要求会推导。

了解:属于较低要求。对于要求了解的内容,应该知道所涉及问题的现象和有关实验,并能对它们进行定性解释,还应知道与问题直接有关的物理量和公式等的物理意义。

三、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了解固体的分类和固体物理学的研究内容;了解固体物理学的发展历史;了解固体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晶体结构

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1)理解空间点阵和布拉菲格子的概念、密堆积和配位数的概念、倒格子的概念、X射线衍射分析晶体结构的方法、原子散射因子和几何结构因子的概念 。(2)掌握确定晶向指数和米勒指数的方法;掌握晶面间距的计算方法。(3)了解晶格对称性、晶体表面的几何结构、非晶态材料的结构和准晶态。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空间点阵和布拉菲格子的概念、密堆积和配位数的概念、倒格子的概念。难点:布拉菲格子的概念、倒格子的概念。

3. 实验:无实验要求。

4. 上机:无上机安排。

5. 习题课安排:本章无习题课安排。

第二章. 固体的结合

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1)理解离子性结合、金属性结合 。(2)掌握共价结合。(3)了解范德瓦尔斯结合和元素和化合物晶体结合的规律性。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离子性结合、金属性结合、共价结合。难点:离子性结合、金属性结合、共价结合。

3. 实验:无实验要求。

4. 上机:无上机安排。

5. 习题课安排:本章无习题课安排。

第三章. 晶格振动与晶体的热学性质

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1)理解晶格振动的量子化和声子的概念、长波近似的概念、固体比热的概念。

(2)掌握一维单原子链的振动的规律、一维双原子链的振动的规律。(3)了解三维晶格的振动的规律、确定振动谱的实验方法。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一维单原子链的振动的规律、一维双原子链的振动的规律、晶格振动的量子化和声子的概念、长波近似的概念、固体比热的概念。难点:一维双原子链的振动的规律、晶格振动的量子化和声子的概念、长波近似的概念、固体比热的概念。

3. 实验:无实验要求。

4. 上机:无上机安排。

5. 习题课安排:一节习题课,主要对(前三章)复习总结。

第四章:能带理论

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1)理解克龙尼克-潘纳模型、简并微扰法 散射波较强的情况、简并微扰法 散射波较强的情况、晶体中电子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三维情况的布洛赫定理、布里渊区的概念、能态密度和费米面的概念、紧束缚近似方法 。

(2)掌握布洛赫定理、金属、半导体和绝缘体区别的规律。(3)了解金属的能带结构、半导体的能带结构、晶体能带结构对称性的规律、研究能带结构的实验方法。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布洛赫定理、金属、半导体和绝缘体区别的规律、克龙尼克-潘纳模型、简并微扰法。难点:布洛赫定理、金属、半导体和绝缘体区别的规律、克龙尼克-潘纳模型、简并微扰法。

3. 实验:无实验要求。

4. 上机:无上机安排。

5. 习题课安排:无习题课安排。

第五章:晶体中电子在电场和磁场中运动

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1)理解准经典运动、恒定电场作用下电子的运动、恒定磁场作用下电子的运动。(2)掌握确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能带论解释。(3)了解回旋共振。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能带论解释。难点:导体、

绝缘体和半导体的能带论解释、恒定电场作用下电子的运动、恒定磁场作用下电子的运动。

3. 实验:无实验要求。

4. 上机:无上机安排。

5. 习题课安排:本章无习题课安排。

第六章. 金属电子论

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1)理解电子气的费米能量和热容量的概念、电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的规律、功函数和接触电势差的概念。(2)掌握费米统计和波尔兹曼方程。(3)了解金属的经典电子气理论、电子气的基态性质。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费米统计、波尔兹曼方程、电子气的费米能量和热容量的概念、功函数和接触电势差的概念。难点: 费米统计、波尔兹曼方程、电子气的费米能量和热容量的概念。

3. 实验:无实验要求。

4. 上机:无上机安排。

5. 习题课安排:本章无习题课安排。

第七章:半导体电子论

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1)理解半导体的基本能带结构、半导体中的杂质、半导体中的电子和费米统计分布、电导和霍尔效应。(2)掌握PN结、金属—绝缘体—半导体系统和MOS反型层。(3)了解非平衡载流子、异质结、非晶态半导体。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半导体的基本能带结构、半导体中的杂质、PN结、金属—绝缘体—半导体系统和MOS反型层。难点:半导体的基本能带结构、半导体中的杂质、半导体中的电子和费米统计分布、电导和霍尔效应、PN结、金属—绝缘体—半导体系统和MOS反型层。

3. 实验:无实验要求。

4. 上机:无上机安排。

5. 习题课安排:一节习题课,四、五、六、七章复习总结。

第八章. 固体的磁性

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1)理解原子的磁性、固体的磁性、铁磁性和分子场理论 。(2)掌握电子泡利自璇顺磁性和朗道抗磁性。(3)了解自发磁化的局域电子模型、自璇波、磁畴、反铁磁性和亚铁磁性。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电子泡利自璇顺磁性和朗道抗磁性。难点(来自:WWw.HnnscY.com 博文 学习 网:固体物理教案下载):电子泡利自璇顺磁性和朗道抗磁性。

3. 实验:无实验要求。

4. 上机:无上机安排。

5. 习题课安排:本章无习题课安排。

第九章. 固体中的光吸收

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1)理解固体中的光吸收过程。(2)掌握无。(3)了解固体光学常数间的基本关系、半导体的带间光吸收、激光子吸收、自由载流子光吸收。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固体中的光吸收过程。难点:固体中的光吸收过程。

3. 实验:无实验要求。

4. 上机:无上机安排。

5. 习题课安排:本章无习题课安排。

第十章 超导电的基本现象和基本规律

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1)理解超导转变和热力学、第二类超导体。(2)掌握什么是超导体及其基本电磁学性质。(3)了解伦敦电磁学方程、金兹堡—朗道方程、单粒子隧道效应和约瑟夫森效应。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超导体及其基本电磁学性质。难点:超导体的基本电磁学性质。

3. 实验:无实验要求。

4. 上机:无上机安排。

5. 习题课安排:本章无习题课安排。

第十一章固体中的元激发

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1)理解(2)掌握(3)了解元激发、声子、准电子和等离激元。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无。难点:元激发概念、声子概念。

3. 实验:无实验要求。

固体物理教案下载篇二:固体物理教案第4次课

第 课

教学目的:掌握晶向、晶列的基本概念;掌握密勒指数的意义及表示;掌握倒格矢的定义,掌握倒格子与正格子之间的关系;掌握倒格子与晶格的几何关系;了解具有晶格周期性的傅立叶展开。

教学内容: 1.3 晶向 晶面和它们的标志

1.4倒格子

重点难点:晶向、晶列及密勒指数;倒格子与正格子之间的关系;具有晶格周期性的傅立叶展开

1.3 晶向 晶面和它们的标志

布拉伐格子的特点 —— 所有格点周围的情况都是一样的

1 晶体的晶列

在布拉伐格子中作一簇平行的直线,这些平行直线可以将所有的格点包括无遗。这些平行直线称为晶体的晶列。

特点:在一个平面里,相邻晶列之间的距离相等。

2 晶向

(1)晶向: 每一簇晶列定义了一个方向,称为晶向。

(2)晶向的标志

原胞是最小的晶格重复单元,格点只在原胞的顶角上。 ???a取某一原子为原点O,1,a2,a3为原胞的三个基矢。如图XCH_001_045_2所示。 沿???

晶向到最近的一个的A的位矢为l1a1?l2a2?l3a3 , l1,l2,l3是整数,则晶向就用l1,l2,l3来表示。

晶向指数: [l1l2l3]

图XCH_001_045_02中OA晶列的晶向指数 [311]。

图XCH_001_045中OA晶列的晶向指数[230] 。

—— 对于单胞,也有类似的晶向指数。

带轴是一些特殊的晶列。

(3)简单立方晶格的晶向标志

——如图XCH_001_018所示,立方边OA的晶向,立方边共有6个不同的晶向:

[100],[00],[010],[00],[001],[00]。涉及负值,头上加一横表示。

—— 面对角线OB的晶向[110],面对角线晶向共有12个,如图XCH_001_019所示 —— 体对角线OC的晶向[111],体对角线晶向共有8个,如图XCH_001_020所示

由于立方晶格的对称性,以上3组晶向是等效的,可以表示为:<100>,<110>,<111>。 3 晶面的标志

晶体的晶面:在布拉伐格子中作一簇平行的平面,这些相互平行、等间距的平面可以将所有的格点包括无遗,这些相互平行的平面称为晶体的晶面。

如图XCH_001_042_01_02所示的是同一个格子,两组不同的晶面族。

???选取某一格点为原点O,原胞的三个基矢a1,a2,a3为坐标系的三个轴(这三个轴

不一定相互正交)。

(1)晶格中一簇的晶面不仅平行,并且等距;

(2)一簇晶面必包含了所有格点而无遗漏;

(3)在三个基矢末端的格点必分别落在该簇的不同晶面上。

???设a1,a2,a3的末端上的格点分别在离原点的距离为h1d,h2d,h3d的晶面上,h1,h2,h3都是整数。如图XCH_001_021_14_15所示。

—— 最靠近原点的晶面在坐标轴上的截距为:a1a2a3 ,,h1h2h3

—— 同族的其他晶面的截距为这组最小截距的整数倍

——h1,h2,h3的倒数是晶面族中最靠近原点的晶面的截距(用天然长度单位表示) —— 用(h1h2h3)标记这一个晶面系。称为密勒指数

—— 以单胞的基矢(晶轴)为参考系,所得出的晶列指数和晶面密勒指数,有着重要的意义

4 立方晶格的几种主要晶面标记

如对于立方晶系 ——(100) 、(110)、(111)。如图XCH_001_046_01_06所示。

立方晶格中与(100) 、(110)、(111)面等效的晶面数分别为:3个、6个和4个。

{100}:(100),(001),(010) —— 如图XCH_001_021_12所示

{110}:(110),(011),(101),(110),(011),(101)—— 图XCH_001_021_11所示 {111}:(111),(111),(111),(111)—— 如图XCH_001_045_13所示

符号相反的晶面指数只是在区别晶体的外表面时才有意义, 在晶体内部这些面都是等效的

1.4 倒格子

—— 由于晶格具有周期性,一些物理量具有周期性,如势能函数:

VA(x)?VA'(x?l1a1?l2a2?l3a3)

—— 如图XCH_001_024所示,A和A’两

点势能相同。

—— 势能函数是以a1,a2,a3为周期的三

维周期函数。

引入倒格子,可以将三维周期性函数展开

为傅里叶级数。

1 倒格子的定义

根据基矢定义三个新的矢量: b1?2?a2?a3a3?a1a?a; b2?2?;b3?2?12—— 倒格子基矢量 a1?a2?a3a1?a2?a3a1?a2?a3

—— 以b1,b2,b3为基矢,可以构成一个倒格子

倒格子每个格点的位置:Gn1n2n3?n1b1?n2b2?n3b3 —— 倒格子矢量,或倒格矢。 容易验证倒格子基矢与正格子基矢满足:

??

2?(i?j)—— i,j?1,2,3 ai?bj?2??ij???0(i?j)

固体物理教案下载篇三:1-5(黄昆-固体物理)-教案

1.5 晶体的宏观对称性

1.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讲解简单晶体的对称操作,使学生理解晶体的宏观对称性及对称素。理解群的基本概念. 2.教学重点:简单晶体的对称操作。 3.教学难点:群的基本概念。 4.讲授时间:90分钟。 5.讲授方式:PPT文档。 6.作业:学生课后复习。

晶体在几何外形上表现出明显的对称性,同时这些对称性性质也在物理性质上得以体现。

例: 介电常数可以表示为一个二阶张量:???(?,??x,y,z) 电位移分量与电场强度的关系:D??

????

?

E?

可以证明对于立方对称的晶体:?????0???,对角张量 所以:D??0E,介电常数可以看作一个简单的标量。

在六角对称的晶体中,如果将坐标轴选取在六角轴和垂直于六角轴的平面内, ??//?

介电常数具有如下形式: ?0

?0?

0??0? ????

?

?

??0

对于平行轴(六角轴)的分量:D//??//E//

对于垂直于轴(垂直于六角轴的平面)的分量:D????E?

正是由于六角晶体的各向异性,而具有光的折射现象。而立方晶体的光学性质则是各向同性的。原子的周期性排列形成晶格,不同的晶格表现出不同的宏观对称性,怎样描述晶体的宏

观对称性?

概括晶体宏观对称性的系统方法就是考察晶体在正交变换的不变性。 在三维情况下,正交变换表示为:

?x?x?

?/

??

y??y??

?z/

??z???

/

??a

11

?????a12??a??13

a12a22a13

a13??x?

???a23?y

??a33????z??

矩阵{aij},i,j?1,2,3 是正交矩阵。

如图XCH001_062所示,绕z轴转θ角的正交矩阵为:

?cos??

?sin??0?

?sin?cos?0

0??0? 1??

??1

?

中心反演的正交矩阵: ?0

?0?

0?10

0??0? ?1??

一个变换为空间转动,矩阵行列式等于+1;

变换为空间转动加中心反演,矩阵行列式等于-1。

一个物体在某一个正交变换下保持不变,称之为物体的一个对称操作,物体的对称操作越多,其对称性越高。

一些晶体的对称操作

(1) 立方体的对称操作

如图XCH001_026_01所示的立方体有如下对称操作:

1) 绕三个立方轴转动:

?

2,?,

3?2

,共有9个对称操作;

2) 绕6条面对角线轴转动?,共有6个对称操作;

2?4?

,3) 绕4个立方体对角线轴转动 ,共有8个对称操作;

3

3

?1?

4) 正交变换?0

?0?

010

0??

0?也是一个对称操作; 1??

5) 以上24个对称操作加中心反演仍是对称操作,因而立方体的对称操作共有48个。

标记如图XCH001_056所示。

的对称操作 (2) 正四面体

四个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四个顶角上,显然正四面体的对称操作包含在立方体操作之中。 如图XCH001_027所示。

1) 绕三个立方轴转动:π,共有3个对称操作;

2?4?

,2) 绕4个立方体对角线轴转动 ,共有8个对称操作;

3

3

?1

?

3) 正交变换?0

?0?

010

0??

0?也是一个对称操作; 1??

4) 绕三个立方轴转动:

?

2

,

3?2

,加上中心反演,共有6个对称操作;

5) 绕6条面对角线轴转动π,加上中心反演,共有6个对称操作;

因此正四面体的对称操作共有24个。

(3) 正六面柱的对称操作

如图XCH001_028所示的正六面柱具有如下对称操作:

?2?4?5?

1) 绕中心轴线转动: , ,共有5个对称操作; ,?,,

3

3

3

3

2) 绕对棱中点连线转动π,共有3个对称操作; 3) 绕相对面中心连线转动π,共有3个对称操作; ?1

?

4) 正交变换?0

?0?

010

0??

0?也是一个对称操作; 1??

5) 以上12个对称操作加中心反演仍是对称操作

因此正六面柱的对称操作共有24个。

对称素

为简洁明了地概括一个物体的对称性,不去一一列举所有的对称操作,而是描述它所具有的“对称素”。对称素就是一个物体的旋转轴,以及旋转-反演轴。

一个物体绕某一个转轴转动2π/n,以及其倍数不变时,称该轴为物体n重旋转轴,计为n。

一个物体绕某一个转轴转动2π/n加上中心反演的联合操作,以及其联合操作的倍数不变时,称该轴为物体n重旋转-反演轴轴,计为 。

立方体和正四面体的对称素

(1) 立方体

?3?

立方轴 (,?,) 重轴,计为4;同时也是4重旋转-反演轴,计为4;

2

2

面对角线(?)为2重轴,计为2;同时也是2重旋转-反演轴,计为2;体对角线轴 ((2) 正四面体

立方轴是4重旋转-反演轴,但不是4重轴; 面对角线是2重旋转-反演轴,但不是2重轴; 体对角线轴是3重轴,但不是3重旋转-反演轴。

2?3,4?3

) 为3重轴,计为3;同时也是3重旋转-反演轴,计为3;

对称素2的含义

对称素2的含义:先绕轴转动π,再作中心反演,如图XCH001_029所示。A''点实际上是A点在通过中心垂直于转轴的平面M的镜像,表明对称素2存在一个对称面M。所以称对称素2为镜面,用表示。

对称操作群

一个物体的全部对称操作构成一个对称操作群

群的基本知识

群代表一组“元素”的集合,G≡{E,A,B,C,D??}这些“元素”被赋予一定的“乘法法则”,满足下列性质:

1) 集合G中任意两个元素的“乘积”仍为集合内的元素,即,若 A, B ∈ G, 则AB=C ∈

相关热词搜索:固体 下载 物理教案 固体物理pdf下载 固体物理电子书下载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