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物理教案 > 正文
 

东芝杯物理教案

发布时间:2024-12-22 02:23:26 影响了:

以下是博文学习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东芝杯物理教案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东芝杯物理教案篇一:东芝杯教案

椭圆的轨迹探究

【教材】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

【教学对象】高二年级学生

【授课人】何璐

一、【教材分析】 《椭圆》安排在圆锥曲线之首,是学生对新的知识的首次接触,从知识上说,它是运用坐标法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的又一次实际演练,同时它也是进一步研究椭圆几何性质的基础;

从方法上说,它为后面研究双曲线、抛物线提供了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所以说,无论从教材内容,还是从教学方法上都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学好本章内容的关键。

二、【学情分析】

①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和圆的方程及其性质、对解析几何有一定的了解,已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高二学生正值身心发展的鼎盛时期,思维活跃,他们乐于探索、敢于探究。但学习解析几何时间还不长、逻辑思维能力感性强,不够严密。

③同时他们课程多课余时间少,学习结果大多依赖于对课堂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准确熟练地记忆和理解定义。

◎能力目标:通过画椭圆等自主实践探究椭圆定义的过程,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培养沟通合作的学习能力;通过由具体、发散到抽象、集中的思考过程,培养学生用整理、归纳的方法有效地处理信息的数学思维。

◎情感目标:在教学中充分揭示“数”与“形”的内在联系,体会形数美的统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重点难点】

※重点:椭圆的定义

※难点:椭圆定义的探究过程,以及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五、【教法学法】

教法:自主探究法。即“创设问题——启发讨论——探索结果”及“直接观察——归纳抽象——总结规律”的一种研究性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来自:WWw.HnnscY.com 博文 学习 网:东芝杯物理教案)察和对比分析、启发学生思考和概括问题等教学互动活动,突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学习和因材施教的原则

学法:“学生自主实验法”我采用了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得果实,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实现知识的建

构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

六、【教学准备】

将学生分为三组,并分发坐标纸板(已画好坐标轴)细绳(10厘米)和图钉等教学工具。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九、【教学过程】

东芝杯物理教案篇二:第二届东芝杯教案 陕西师大物理教案-光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光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教学设计

【课题】光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教材】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2

第五章第二节

【教材分析】

鲁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物理教材选修3-2,贯彻落实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对选修3系列的设计要求,即侧重“让学生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的基本内容,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较为深入地认识物理学在技术中的应用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将内容划分为电磁感应、交变电流和传感器三个二级主题。物理课程理念要求课程内容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传感器作为信息采集的重要元件,在自动控制和信息处理技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因此,传感器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传感器的学习需要电磁学知识为基础,鲁科版教材将其放在电磁学部分的最后较为合适。教材对传感器部分采取的是“从一般到特殊”的编写思路。第一节“揭开传感器神秘的‘面纱’”从总体上介绍了什么是传感器、传感器的分类以及传感器的一般结构,使学生初步建立起对传感器的整体认识;第二节“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一般结构的框架下,具体分析了光电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两种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第三节“大显身手的传感器”介绍了传感器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内容分析】

“光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第二节的第一课时,其内容包括相互紧密联系层层深入的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光电传感器的一个具体应用——光电报警装置为载体给出光电传感器的一般结构;第二部分,实验探究光电传感器的核心部件——光敏电阻的特性并简单介绍光电传感器中其它元件;第三部分,分析光电传感器的原理。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对“传感器”这部分的要求是“知道非电学量转换为电学量的技术意义;通过实验知道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列举传感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活动建议提出“利用传感器制作简单的自控装置”。因此,本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应是: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了解光敏电阻的特性,知道把非电学量转换成电学量的途径和方法,进而掌握光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在学生活动中,利用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收集处理信息、交流评估等手段,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课后活动要求学生利用传感器制作简单的自控装置。除了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光电传感器的原理外,还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其它传感器原理的兴趣。 【学生分析】

传感器已经应用到生活和生产的方方面面,如生活中的电视遥控接收器、电冰箱、声控电灯、光控电灯、电饭锅、话筒等;工业生产用的红外探测仪、自动报警器、恒温烘箱、光电计数器、涂料添加器等都用到了传感器。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传感器已有一些浅显的认识。但是这些传感器是如何工作的,学生还不是完全了解。

高二学生对新奇的物理现象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物理的兴趣中心已由了解怎样改变物理现象发展到进一步探求物理现象变化的原因,探究它的物理实质上,面对种类繁多的传感器,学生会产生探究其工作原理的欲望。因此,教学中创设有趣的物理情境,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学生学习了电磁学知识,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经过努力完全能够学习并掌握这节课的内容,但高中学生知识储备及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在光敏电阻特性研究部分不宜涉及过深,应依据上节课所讲的传感器的一般结构,将重点放在光电传感器原理的整体把握上,以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电传感器的概念和干簧管的工作原理; 2.知道光敏电阻的特性;

3. 掌握光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光敏电阻特性”的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2.通过探究活动,学习收集和处理实验信息的一般方法;

3.通过交流活动,形成相互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发展学生信息交

流和评估的能力;

4.通过对光电传感器原理的探究,学习从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2.通过动手实验,使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其团队合作精神

和创新意识;

3.通过对音乐水杯的分析与研究,关注物理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体 会物理学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光敏电阻的特性; 2.光电传感器的原理。 【教学难点】 光敏电阻的特性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启发引导、实验探究、讲授—演播 【学习方法】 教师引导下的自主探究、交流合作,逻辑推理 【教学器材】

教具:自制音乐水杯一个、白纸一张。

学具:各小组每小组多用表一只、光敏电阻一个、不同亮度的手电筒三个,

透光程度不同的薄膜三张。

东芝杯物理教案篇三:东芝杯获奖教案

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师范专业 理科大学生教学技能创新实践大赛

参赛教案

教材: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51页至153页 授课对象:八年级(上)的学生

参赛选手: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林佳佳 选手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

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

【课题】 15.2.1 平方差公式

【教材】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51页至153页. 【课时安排】 1个课时. 【教学对象】 八年级(上)学生.【授课教师】 华南师范大学 林佳佳.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本质,即结构的不变性,字母的可变性; (2)达到正用公式的水平,形成正向产生式:

“﹙□+△﹚﹙□– △﹚”→“□2 – △2”.

?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经历公式的独立建构过程,构建以数的眼光看式子的数学素养;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为学生提供运用平方差公式来研究等周问题的探究空间。 ? 情感态度价值观

纠正片面观点: ?数学只是一些枯燥的公式、规定,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学了数学没有用!?体会数学源于实际,高于实际,运用于实际的科学价值与文化价值。

【教学重点】 1.平方差公式的本质的理解与运用;2.数学是什么。 【教学难点】 平方差公式的本质,即结构的不变性,字母的可变性。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讨论交流。【教学手段】计算机、PPT、flash。 【教学过程设计】

二、教学过程设计

相关热词搜索:东芝 物理教案 东芝杯物理讲课视频 东芝杯化学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