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正文
 

小学生学中庸教学设计及评课稿

发布时间:2024-12-22 11:55:32 影响了:

小学生学中庸教学设计及评课稿篇一:中庸之道教学设计

中庸之道教学设计

浙江省舟山中学 陈茉

教学目标:

掌握重点词语过、不及、犹、比、贼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中庸的内涵(教学重点);区分中庸与好好先生(教学难点);形成运用中庸的意识(教学重点)。

一.导入

朗读清代学者李密庵的四句诗:“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

请用自己的话说一下这四句诗蕴含的道理?

二.【带领学生全面解读中庸的内涵】

(一)

1.结合注释和翻译自由朗读全文,并给每一章标上序号。

2.给中庸下一个定义,请填空:中庸是儒家的处世原则。

【生齐读第2章】

3.解释过,不及,愈,犹。

4.用已学课文内容解读过犹不及和中庸。

?.教师举例:《荷塘月色》中作者抒发情感是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这就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有节制,不走极端的情感抒发。

?。学生品评《拿来主义》节选部分,从中分别找出过,不及,中庸的做法,并讨论分析。

【PPT: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得了一所大宅子,……那么,怎么办呢……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他占有,挑选。】 (二)

1.齐读朗读第3和第5章,讨论如何才能做到无过无不及的中庸。(以什么标

准做到中庸?)

2.为什么要做事要符合道义?

3.为什么要按照礼仪办事?

4.解读“亦不可行也”。

5.完善中庸的定义:中庸是儒家折中、适当、不走极端的处世原则。

【明确:遵循义按照礼】(板书“义礼”)

(三)

1.按照义和礼,做到了适度,最终的结果是什么?【结合注释自读第5章】

2.解读和。

3.再次完善中庸的定义:中庸是儒家按照义和礼,做事适度不走极端从而 的处世原则。

三.【带领学生区分中庸与乡原】

1.齐读第7、8章。读完后给一些时间四人小组谈论三个问题:好好先生是什么样的人,孔子的态度,产生这种态度的原因。

2.为什么好好先生是道德的破坏者?

小结:乡原是好好先生,什么都好,什么都对,不遵循义礼,毫无原则。中庸者则是遵循义礼,辨别是非,有原则的,对好人喜爱,对坏人厌恶,所有孔子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乡原这个好好先生同中庸者是站在对立面,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而中庸更不是不分是非的好好先生。

3.自由朗读第9章,看这一章列举的几类被厌恶的对象。

四.运用中庸。

(一)带领学生领会中庸在古时的实际运用

1.中庸这一处世原则果然是高到了极点,齐读第1章。

百姓中很少有这样的人了,主要是因为当时礼崩乐坏,社会混乱。在中庸者不多的情况下,探讨孔子所说的我们应该和什么样的人交往。

2.齐读第4章。解读与狂狷者交往的原因。

3.中庸这一思想在孔子那里的运用。

(二)带领学生探求中庸的现代意义

探讨并请说说现代哪些方面能够运用中庸,或者已经在用了?【按照屏幕所给思路分条陈述中庸这一思想的现代意义。】

五.结束

学生齐读屏幕上的两段话作为结束:“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人类如果想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发展下去,必须汲取中国孔子思想中的智慧。”

板书设计

中庸之道

指导思想——适度

行为准则——义礼

理想目标——和谐

小学生学中庸教学设计及评课稿篇二:中庸之道教案及反思

中庸之道教案

史存敏

教学目标:

1(转 载 于:wWw.HnnsCY.cOM 博文学习网:小学生学中庸教学设计及评课稿)、掌握“鲜、与、狷、和、同、贼”在文中的含义,积累“过犹不及、和而不同、义之与比”等词语。

2、理解“中庸之道”“和而不同”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

3、探讨“中庸之道”“和而不同”对现代社会的积极意义。

教学过程

师:孔子曾为后人描述了这样一种人生轨迹:“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 《论语 · 为政》 )。(投影)

那什么叫“不惑” ?(停顿)

于丹曾解释说,不惑就是“人能够自觉按照中庸的理念去思考、行事”(投影,同时板书中庸),智慧通达是为不惑 。

那什么又叫作中庸呢?同学们对这个词有什么样的理解,可以各抒己见。 生:??(喊学生回答频率可以稍微快些)

师:简略复述学生回答,检出对于中庸理解有偏差的(如圆滑和稀泥骑墙)---那常常是我们生活当中所认为的中庸,但真的是如此么,为了解开这个疑惑让我们进入《中庸之道》这一课。

1、投影一

第 1 章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6.29) 师:要求一个学生来读一遍.

生读。师:应该以怎样的口吻来读。

生:遗憾、赞叹。

师:这句话表达什么呢?

生:中庸是一种道德。

师:而 且是最高的道德,字面上的解释,中和可常行的,也就是说这种道德可以在平常的生活时间中建立起来,虽然平常却是道之所在,所以孔子才有:中庸之为德也,其 至矣乎的赞叹这就是最高处所,此最高处所并不在另一个世界或超越这个世界,就在平常的生活中。宋代程颢兄弟把中庸抬到了一种高度,说:“不偏之谓中,不易 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投影)

那么中庸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投影二

第 2 章 子贡问: “师与商也孰贤?”子曰: “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 “然则师愈与?”子曰: “过犹不及。 ” (11.16) 学生诵读此章,掌握“愈”等重点词语。

师:比如做菜时盐放多一些好呢还是少放一些好呢?

生:一样的

师:用本章的一个成语来说便是----“过犹不及”(板书)释义:过头与做的不够是一样的。

我们做人就是既不要过头也不要做得不够,就像子张应该退一点,而子夏应该再进一些,这就是中庸了。但是正如我们课本p68上的一个问题:过犹不及=折中主义(板书)?(黄金分割点的例子或秤砣的例子,凡事除以2就是折中主义) 什么是折中主义(可以查字典)它把各种不同的观点无原则地拼凑在一起,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固定的立场,只把各种不同的思潮、理论,无原则地、机械地拼凑在一起的思维方式.

用我们俗话来说这些人就是所谓和稀泥骑墙派好好先生。不过,孔子对这种人有另一个称谓,叫做----“乡愿”(板书)

投影三

第8章 子曰: “乡原,德之贼也。 ” (17.13)

贼释义(板书),破坏者,民贼,国贼。原为愿。

什么样的人是乡愿呢?孟子对此有很准确的解释“阉然媚于世也者”,所以媚世之人为乡愿,媚世之人为德之贼。媚世媚俗之人八面玲珑,左右逢源,好好先生自然是很受欢迎的。

第7章 子贡问曰: “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 “未可也。 ”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 “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 (13.24)

诵读第七章。此章表达了什么意思?(孔子认可怎样的人?为什么孔子认可的人还有人“恶之”呢?因为他讲原则,这就是做到了中庸了)

明确:所以中庸并不是什么不讲是非的好好先生(乡原) ,也不是无原则的随意称赞与憎恶(正如第七章所说的投影),譬如: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 ‘何以报德?以直(解释)报怨,以德报德。 ’ ” (14.34) “子曰: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 (4.3)等,所以仁者君子并不是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样,像木头人一样,是好好先生,实际上,仁者君子是有很高的道德修养的,但道德修养是以明是非,辨善恶为基础的,绝不是好坏不分的,因此,君子也必然有所憎恶。

投影第九章

子贡曰: “君子亦有恶乎?”子曰: “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曰: “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 (17.24)诵读第九章。

在这一章中孔子和子贡列举了他们憎恶的各种人,归根到底其实只有一种人----便是不分善恶的不辨是非的人。这种人是不符合社会常道的,我们做人要“符合常道,合情合理”(板书)道即是原则,君子仁者是有原则的:中庸非折中,中庸有原则。

那么中庸的原则是什么呢?请同学在剩下的章节中找一找哪几章体现了中庸的原则。

投影四

第3章 子曰: “君子之于天下也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 (4.10)

第5章 有子曰: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 (1.12)

解释义“之与比”,与义比也,比者依也。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投影)

除了义,还有什么原则么?

答:礼。

诵读第五章。礼的作用是---节(节制),也就是用来规范人的行为的,是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和标准。

义和礼便是中庸的原则,但凡事都要做到符合礼义是非常难的,孔子自己也说“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现实情况经常是:“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

中庸的境界我们很难达到,但我们可以接近,可以试图去做到,现在请大家分析剩下的两张,通过讨论的方式,也可以联系实际,说说我们如何做到或者接近中庸。

投影五:

第4章 子曰: “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13.21)

第6章 子曰: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13.23) 无论学生提到哪一句,下列词句需要解释:中行,与,狂,狷,和,同。 区别和与同:

和:事物通过变革达到实质上的统一或谐调的状态。

同:掩盖或否定事物的矛盾,只求表面上的整齐一致。

小学生学中庸教学设计及评课稿篇三:中庸 第二则教学设计

《中庸》第二则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庸》是表达的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

2.接龙背诵《中庸》第二则

3.体验《中庸》的思想精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过渡语:我们这一节课继续学习代表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的著作《中庸》。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中庸》是表达的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

2.接龙背诵《中庸》第二则

3.体验《中庸》的思想精髓

过渡语:同学们,有了目标才有努力的方向,让我们朝着目标出发吧。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学案“自主学习”部分的要求,逐步完成。

二、先学环节

(一)自学指导

根据学习要求,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请举手示意。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声音洪亮,把语句读流畅,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在文中用“——”划出。

过渡语:同学们,老师看到你们自学的都很认真,但结果如何呢?让我们一起检测一下吧!

(二)自学检测

学生朗读检查

我的疑惑:

三、后教环节

(一)出示学习任务和指导

1.小组内交流文章的大体意思

2.从这篇短文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

(二)预设生成和点拨

【译文】

仲尼说:“君子中庸,小人违背中庸。君于之所以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适中,无过无不及;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肆无忌惮,专走极端。”

孔子说:“中庸大概是最高的德行了吧!大家缺乏它已经很久了!

1

孔子说:“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原因,我知道了:聪明的人自以为是,认识过了头;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它。中庸之道不能弘扬的原因,我知道了:贤能的人做得太过分:不贤的人根本做不到。就像人们每天都要吃喝,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品尝滋味。”

【读解】

提高自觉性是推行中庸之道至关重要的一环。

四、训练环节

背诵短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 2 中庸

相关热词搜索:中庸 教学设计 小学生 评课 国学中庸教学设计 中庸第一章教学设计 中庸率性修道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