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十册语文教案
博文学习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第十册语文教案,提供全面的人教版第十册语文教案信息,希望对您有用!
人教版第十册语文教案篇一:北京版第十册语文教案doc
1. 桂林山水
第(1)课时 累计(1)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学会本课6个生字。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及认读2个字。
2.边读边想象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6个生字。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 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桂林山水风光无限,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欣赏桂林的山水。
板书:桂林山水
二、学习字词
1.范读课文,说说桂林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3.检查预习
⑴字音:波 bō
⑵多音字:卷 佛 倒 蒙
⑶部首:攀(手)泰(水)
字形:攀、筏、泰、澜、
⑷形近字辨析:
漓峦泰障筏
璃恋秦漳伐
⑸解字词:
波澜壮阔:澜:大波浪。比喻声势雄伟或规模宏大
无暇:瑕:玉上的斑点。完美无瑕:比喻没有缺点或污点。 峰峦雄伟:峦:连着的山。山连绵不断,高大雄伟。 连绵不断:绵:延续不断。
屏障:象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兀立:直立。
嶙峋: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
三、初读课文
1.课文读正确流利
2.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感知全文
1.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要游览桂林,请用文中一句话回答。
2.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作者欣赏天下第一的桂林山水后有怎样的感想?
4.首尾两个自然段有什么
关系?又各有怎样的作用?
五、作业:听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1、桂林山水
漓峦泰障筏
璃恋秦漳伐
教学小记:
精品课:
1、桂林山水
第(2)课时 累计(2)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边读边想象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
2.背诵课文。
3.产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受到热爱祖国美
丽山河的情感熏陶。
教材分析:《桂林山水》是一篇讲读课文,它抓住桂林山水的特
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
山水的美景,抒发了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对祖
国壮丽山河的挚爱之情。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种独特的美是本
课的教学重点。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
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
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
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
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针对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桂林,对桂林的景观缺乏形
象认识,形成具体可感形象有一定困难的实际情况,
指导学生上网浏览相关网站有关桂林的图片、视频文
件、文字说明等内容,帮助学生建构起桂林山水特点
的形象化认识。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具体写出了漓
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和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
点,这篇课文要求学生要充分发挥想象力,从而能够
使学生产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
学生分析:学生在学习第九册的各篇课文时,他们的想象力就得
到了培养和锻炼,因此学生有想像的能力和基础,同
时,有不少学生可能已经去过桂林,这些学生的发言
和录像都可能调动学生们的想象力。但有感情地朗读
写景的文章,对学生来说恐怕有一定难度,还需教师
指导。
教学重点:通过边读边想象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象,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文章中5个比喻句的理解与想象
教 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游览的桂林山水就像在画中游览的一样,景色美不胜收,风光无限美好。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学习文章二、三自然段。
1.默读全文,边读边想象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象,桂林的山和水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2.汇报,深入理解,感情朗读。
水
⑴比较下面两句话,说说那句话好,为什么?
A: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B: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请你读出你眼中漓江水的美。
⑵比较下面两句话,说说那句话好,为什么?
A: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漓江的水真清啊,请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B: 漓江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请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⑶认识感叹句的作用,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山
出示:省略号的地方,你想用怎样的方式表达你的想象?为什么?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可以用笔画,可以说出自己的想象。
读出你想象中桂林的山的美丽。
3.体会写法,指导背诵。
(1) 默读2、3自然段,
是否在作者眼里,漓江的水比大海和西湖都美?桂林的山比泰山和香山美?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 出示“真”能不能
用括号中的替换,为什么?
A: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漓江的水真(很)清啊,请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十分)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B: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很)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十分)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⑶ 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三、交流资料,升华感情。
指导选做题:办图片展
板书设计: 1.桂林山 水 奇 静 秀 清 险 绿 甲 天 下
教学小记:
1、 桂林山水
第(3)课时 累计(3)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完成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重点: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难点:熟悉课文内容。
教 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朗读:
教师: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
简单回忆,述说感受,激发情感。
教师:
那么现在就请你找到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部分,把它读一读,看谁读得最棒。
学生
1、以小组为单位,四人互读。
2、互相提出优点和不足。
3、再读选出读得最好的同学。
教师:
谁愿意读一读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谈一谈你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指名在全班读,集体评议)
教师适时点拨写法,让学生领悟。
二、体会写作方法。
教师:
文章是怎样安排材料的?
学生
1、轻声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桂林山水的美写具体的?
2、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教师帮助总结。
(1全篇条理清楚。 2先写特点,再加上想象,用比喻的方法写具体)
三、指导仿句。
1、早上的空气真清新啊,( )。
2、夜空的星星可真多啊,()。
3、今天的天气可真热啊,( )。
人教版第十册语文教案篇二: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全册教案
1、草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能力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1、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
2、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目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草原的风光美,摘录写得美的句子。
背诵课文第一段。
教学重难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前交流: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
3、出示课题,感情读题。
4、教师导言: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通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
3、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
┌风光美
美│
└人情美
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
1、简介作者:作为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
2、有感情地范读。
3、学生自由练读。
4、句子感悟: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重点指导)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①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②有感情朗读,读出“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
(2)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
想象:作者会高歌一曲什么?谁愿意上来高歌一曲?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1)出示图片:理解“一碧千里”。
(2)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1)演示“绿色渲染”“墨线勾勒”。
(2)图片展示,感情朗读,体会“柔美”的感觉。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请你学着这样的说法,用上“既??又??既??又”说一句话。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句子比较:
①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②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通过句子比较,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
(2)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
5、有感情朗读: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
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
6、熟读成诵: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段。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2、将课文第一自然段背诵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深入学习课文
教学目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一、复习导入,重温“风光美”。
1、出示课题。
2、播放歌曲《(转载于:www.hNNsCy.coM 博 文 学 习 网:人教版第十册语文教案)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草原风光(图片滚动)。
3、引导在图片欣赏中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之美。
导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走了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还是草原??”
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重点理解“洒脱”:
(1)可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
(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3)感受洒脱: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
(4)表现洒脱:你能否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来。
三、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
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
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根据学生回答,提炼板书:迎接相见款待联欢话别
4、咱们试试看,在它们前面加上一些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
(1)出示词语:激情 盛情 尽情 深情 热情
(2)你能否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
5、交流小结: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
热情迎接:
(1)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
(2)出示(理解“襟飘带舞”──师讲述:看,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方的客人,那五彩缤纷的蒙古族服装随风飘动,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3)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的热情?
(4)指名读──齐读(光是一个或是几个人的热情还不足以体现)。 激情相见:
人教版第十册语文教案篇三:五年级语文第十册教案
语文第十册全册备课
一、课题名称:小语高年级体验性习作的研究
二、完成时间:3年
成果形式:方案、论文、课堂教学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第三学段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由此可见,《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方面重视的是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的交融。众所周知,习作教学包括“有写作动机”,“有东西可写”,“能够写出来”。三个重要层面,简言之,即:“想写”、“写什么”和“怎么写”。其中“想写”和“写什么”联系密切。如果学生没有写作动机,不想写,就不会积极主动地获取材料,就不会“有东西可写”。如果前两个层面的问题解决不了,那么第三个层面“能够写出来”就无从谈起。可见,学习动机关键。为了解决高年级的学生“想写”、“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为此,我们进行“体验性习作的研究”。
《小语高年级体验性习作的研究》旨在改变目前阅读教学与学生习作脱节的现象,实现语文教学中真正意义上的“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从阅读中学习表达”;旨在改变目前习作指导课,评改课上教师流于形式,畏手畏脚,机械呆板的老套路。实现习作课上学生想写、爱写、有的写,进而在习作实践的体验中探寻习作规律,达到会写。
四、操作设计:
所谓“体验性习作”,就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体验,从阅读中学习表达的过程,在习作指导课上教师根据课内外不同的习作内容和要求,巧妙的创生文本,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习作思维,使学生设身处地的体验,认识感受过程。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从而解决学生“想写”、“写什么”的问题,在学生习作过程中,给足习作时间,体验自主习作的过程。在习作评改课上,让高年级学生体验以自主评改,生生互改为主,教师相机提升的过程。循序渐进的探寻习作规律,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小语高年级体验性习作的研究》旨在改变目前阅读教学与学生习作脱节的现象,实现语文教学中真正意义上的“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从阅读中学习表达”;旨在改变目前习作指导课,评改课上教师流于形式,畏手畏脚,机械呆板的老套路。实现习作课上学生想写、爱写、有的写,进而在习作实践的体验中探寻习作规律,达到会写。模式如下:
(1)创设情景 激发思维
(2)给足时间 自主习作
(3)自主评改 相机提升
五、课题研究目标:着眼于发现和发展学生读写的潜能,激励和促进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构建多元化,多样化的阅读和写作的课堂体系。
六、研究方案的主要内容介绍:
实验的前期准备和实验时期第一阶段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形成对实验的共识。
(二)制定实验方案。
(三)选定实验教师。
(四)培训实验人员,学习理论,搜集资料。
(五)调查测试及其他准备。
(六)构建《小语高年级体验性习作的研究方案》的框架。
第二阶段
(一)试用方案1、试用方案。2、反馈方案的试用情况。3、对方案的试用结果进行分析、
整理有关材料。
(二)对方案进行修改,不断完善。
第三阶段
(一)对实验教师宣讲修改方案。
(二)再次试用方案。
(三)对相关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四)形成《小语高年级体验性习作的研究方案》
(五)对学生通过此项研究的发展情况加以客观地分析,写出论文。
对本学科课程标准的理解: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与学生都是平等交流的主体。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成功的喜悦,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这意味着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扮演的是主持人、演员、裁判员、教练员的角色。
课程标准“强化”过程和方法,就是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把视角中心转到学生身上。让学生真正成为主动发展中的人。而发展中的人,需要教师格外的关注,应当允许其差异发展,张扬个性,展示生机。面对发展中的人,教学应分外珍视他们对材料的多元反应,珍视他们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面对发展中的人,教师不再是以现成的答案框定学生思路,不再是以现成的教案圈定预设的线路,而是以学定教,合作探究;面对发展中的人,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要注重价值观的引导和智慧的启迪;面对发展中的人,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学生看作是可以无限开发和整合的资源库。面对发展中的人,教师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全身心地真情投入,需要在完善教学活动和完善个性两方面共同努力。教师与学生不单是学习的伙伴,还是主动学习的参与者,更是学习的组织者。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分8个单元,共选编了32篇课文。其中16篇精读课文,16篇略读课文,还有
8个语文实践活动,课后还有6篇选读课文和6个语文趣味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在语文活动中巩固汉语拼备。
2、认识常用汉字256个。其中139个字能正确书写(含7个多音字),能在具体语言环境
中理解字义,比较正确地运用;172个字能正确认读(含7个多音字)。
3、硬笔书写楷书,做到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
的优美。
4、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200字。
6、能借助字典、词典阅读,理解生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能初步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7、能联系上下文和良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8、能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会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9、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体会其
表达作用。
10、阅读叙事性作品,能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悲哀,在交流和讨论中,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11、阅读诗歌,能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
12、注意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语句;注意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积累语言材料。
13、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15篇(段)。
14、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
15、学习测览,扩大知识面,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初步整理信息。
16、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初步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大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17、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18、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19、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20、学写常见的应用文。
21、能根据表达需要,比较正确地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22、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
整洁。
23、课内习作每学期8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300字的习作。
24、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能尊重、理解对方。
25、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26、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27、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28、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29、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积极参加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运用语言,学会与他人合作。
过程方法:
1、在随文识字中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运用适合自己记住生字的方法,(如:利用字典,字理识字等等)独立识字。
2、能利用自己掌握的阅读方法(默读方法,体会关键词,诵读感悟等等),对课文进行理解,感悟。尝试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共同营造情感氛围,在融洽的情景
中体验真情实感。
3、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体会。鼓励学生多角度思维,并能发表不同见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4、参与语文实践活动,以演课本剧为主要形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让学生尝试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与大家分享.并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6、作文密切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日记的形式,促进学生多积累写作素材。
7、能初步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参加有趣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习合作。在家庭、学校生活中,初步学习运用语文
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
情感态度:
受到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的教育,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和祖国历史的辉煌,产生民族自豪感;受到爱岗敬业、对工作认真负责、严于律己、自尊自强、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的教育;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信任、帮助及和谐相处的美好,以及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产生热爱祖国
传统文化的思想情感;懂得为达到目标,要有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登攀的精神;懂得在困难面前,要摆正心态勇往直前;懂得孝顺父母;感受到善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通过反复实验进行验证的科学态度,以及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产生学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学会部首查字法,能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字义。
2、学会预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不懂的地方能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丰富语言的积累,发展语言和思维。
3、凭借课文提供的情境,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
4、留心周围事物,勤于动手动脑,增强习作自信心。
5、引导学生开发潜能,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运用理解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能提出不懂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提高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
4、留心周围事物,勤于动手动脑,增强习作自信心
相关热词搜索:人教版 语文教案 第十册 人教版语文第十册封面 人教版音乐教案十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