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正文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发布时间:2025-01-21 09:30:11 影响了:

博文学习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提供全面的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信息,希望对您有用!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一: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3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教 案

(2014学年第上学期)

友谊第二小学(淘气堡) 学科 语 文

教者

课 题:1拐弯处的回头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历懂课文,理解父亲表示爱的方式,感受文中、生活中的亲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主动认识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

1. 联系生活经历理解课文,读懂文中同学所说的话,感受理解文中、生活中的父亲表达爱的方式。 2. 学会书写13个生字。

3. 积累并在口语、习作中运用“半信半疑”“不约而同”等词语。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板书文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交流认识的生字和多音字。 2. 同桌互读课文,纠正读音、语气、停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联系生活实际,读懂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标记出文中关键的词句。

2.联系上下文利用语境理解、联系生活经历利用情境理解。 3.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的句子。 4.延伸课文,适当拓展。 5.梳理情感,整合全文。

四、再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板书设计:弟弟:受伤 生气 伤心委屈 爸爸:简单说几局拐弯儿处回头 就走了 瞟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积累内化:

1、自选词语学生独立完成。

2、在课文中找出表示“看”和时间很短的词。 二、迁移练习: 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 三、实践活动: 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听。 教学反思:

课 题:2母亲的帐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彼得的可爱和母爱的伟大。 2.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读了这篇课文的想法和感受。 3.认识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彼得的可爱和母爱的伟大。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想。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课,板书问题。 二、读书指导。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子音,读通读顺。 2.指名读文,正音,检查读顺情况。 3.学生互相说说读完课文后大致的感受。 三、默读课文,合作探究。

1. 抓住重点,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互相讨论对小彼得和母亲的理解。 2. 体验角色,引导学生互相讨论。体会小彼得的内心世界。

3.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情感。 4. 适当扩展:

妈妈的帐单是可以用金钱来兑换的吗?将来你怎样换妈妈的帐单? 板书设计:小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帐单 报酬 高兴 妈妈给小彼得开了一份帐单 羞愧 无私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积累内化。

1. 完成课后“练”的内容 2. 独立完成“字选词语”。 3. 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迁移练习。

1、读生字卡片,认识文后11个生字。 2、指导写字。 3、实践活动。 三、作业

写一篇日记(结合课文) 教学反思:

课 题:快乐读书屋 一天气预报 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领悟内容,体验诗歌表达的亲情。 2.认识10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

1.根据诗歌的特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感受生活中的这些不易察觉但无处不在的感人亲情。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一:直接导入新棵,板书文题。

二、读阅读提示,体会“亲情”表现在家庭的方方面面

三、练习朗读诗歌。 1.注意读音。 2.注意停顿。 四、朗读比赛。 五、扩展练习。

1.想象一下爸爸出差回来全家人团聚的场面 2.读《阅读》的相关篇目。 教学反思:

课 题: 看不见得爱

教学目标:1.读通顺课文,体会文中妈妈的爱。 2.认识11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回答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问题。 二、通读全文。

1. 这篇文章比较长,保证学生通读全文,字字读对,句句读通。 2. 同桌相互检查,评价自读。 三、话题讨论。

课题《看不见的爱》怎么理解?

1. 潜心读书,抓住文中的重点词来理解。 2. 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 步骤:

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归纳要点—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四、体验爱心,快乐阅读。

有了对课文的理解,再读课文时,把对母爱的感受、体会表达出来。 五、小结 教学反思:

课 题:能说会写 转述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二: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学期全套教学设计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课 题:1拐弯处的回头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历懂课文,理解父亲表示爱的方式,感受文中、生活中的亲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主动认识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

1. 联系生活经历理解课文,读懂文中同学所说的话,感受理解文中、生活中的父亲表达爱的方式。

2. 学会书写13个生字。

3. 积累并在口语、习作中运用“半信半疑”“不约而同”等词语。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板书文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交流认识的生字和多音字。

2. 同桌互读课文,纠正读音、语气、停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联系生活实际,读懂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标记出文中关键的词句。

2.联系上下文利用语境理解、联系生活经历利用情境理解。

3.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的句子。

4.延伸课文,适当拓展。

5.梳理情感,整合全文。

四、再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板书设计:弟弟:受伤 生气 伤心委屈

爸爸:简单说几局拐弯儿处回头

就走了 瞟

第二课时

日 期:

教学流程:

一、积累内化:

1、自选词语学生独立完成。

2、在课文中找出表示“看”和时间很短的词。

二、迁移练习:

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

三、实践活动:

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听。

教学反思:

课 题:2母亲的帐单

时 间: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彼得的可爱和母爱的伟大。

2.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读了这篇课文的想法和感受。

3.认识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彼得的可爱和母爱的

伟大。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想。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课,板书问题。

二、读书指导。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子音,读通读顺。

2.指名读文,正音,检查读顺情况。

3.学生互相说说读完课文后大致的感受。

三、默读课文,合作探究。

1. 抓住重点,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互相讨论对小彼得和母亲的理解。

2. 体验角色,引导学生互相讨论。

体会小彼得的内心世界。

3.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情感。

4. 适当扩展:

妈妈的帐单是可以用金钱来兑换的吗?

将来你怎样换妈妈的帐单?

板书设计:小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帐单 报酬 高兴

妈妈给小彼得开了一份帐单 羞愧 无私

第二课时

日 期:

教学流程:

一、积累内化。

1. 完成课后“练”的内容

2. 独立完成“字选词语”。

3. 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迁移练习。

1、读生字卡片,认识文后11个生字。

2、指导写字。

3、实践活动。

三、作业

写一篇日记(结合课文)

教学反思:

课 题:快乐读书屋 一天气预报

时 间:

教学目标:1.在朗读中领悟内容,体验诗歌表达的亲情。

2.认识10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1.根据诗歌的特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感受生活中的这些不易察觉但无处不在的感人亲情。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一:直接导入新棵,板书文题。

二、读阅读提示,体会“亲情”表现在家庭的方方面面

三、练习朗读诗歌。

1.注意读音。

2.注意停顿。

四、朗读比赛。

五、扩展练习。

1.想象一下爸爸出差回来全家人团聚的场面

2.读《阅读》的相关篇目。

教学反思:

课 题: 看不见得爱

时 间:

教学目标:1.读通顺课文,体会文中妈妈的爱。

2.认识11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回答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问题。

二、通读全文。

1. 这篇文章比较长,保证学生通读全文,字字读对,句句读通。

2. 同桌相互检查,评价自读。

三、话题讨论。

课题《看不见的爱》怎么理解?

1. 潜心读书,抓住文中的重点词来理解。

2. 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

步骤:

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归纳要点—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四、体验爱心,快乐阅读。

有了对课文的理解,再读课文时,把对母爱的感受、体会表达出来。

五、小结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三:教科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1拐弯儿处的回头

教材简析

《拐弯儿处的回头》是一篇带有浓浓父子情的文章,它让学生感悟到父爱很平凡,就是生活中的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眼神,只要引领学生潜心读文,用心触摸文字背后的心跳和灵魂,就能有个性化感悟,体会到父爱平凡中蕴涵着的伟大。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提倡多元解读,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感受,发展创新思维,从多个角度解读文本,丰富阅读感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历读懂课文,理解父爱的方式,感受文中、生活中的亲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

教学重、难点

联系生活经历理解课文,感受、理解文中、生活中的父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课件配乐:爱的协奏曲,同时辅以父亲与孩子的画面。)

1.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个人总是默默地站在不远处支持着我们。也许他并没有事无巨细地帮我们,但他关注的目光,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其实就是一种力量。这个至关重要的人,就是我们的父亲。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与父亲有关。

2.(板书:拐弯儿处的回头)齐读课题。

(一节课开始的导语,虽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但精心设计能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概括内容

1.想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吗?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手中的文章,读完后想一想:你能不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2.指1~2名学生说。

边说边引导学生评价,注意引导从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评价。教师适当予以示范。

预设:弟弟的脚被石头划破了,包扎后被几个同学送回家。在家附近的巷口,碰见了爸爸。爸爸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说了几句。弟弟大发牢骚。但一个同学告诉他,爸爸肯定会在拐弯儿处回头,果真,爸爸在拐弯儿处回头了,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阅读教学要重视提高学生对文章整体把握的能力。通过自读自悟,获得初步感受,并提出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这一步是精读的准备,也是个性化阅读的实践。)

三、再读课文,交流体验

1.大家已经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父亲这一回头,打动了在场所有的人。那么当你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是否也被感动了呢?让我们再来默读全文,在最打动你的地方做上小记号。

2.谁愿意和大家交流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引导学生读,之后,指名谈谈“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

出示:爸爸依然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回头??可是,当爸爸走到拐弯儿处的刹那,却不经意似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儿处。

生再读之后谈感受。

(1)这段文字还打动了谁?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生再谈感受。

(2)把你的感受送到文字中,再读。

(3)老师这里还有一段话,(课件出示:爸爸依然一步一步向前走去,没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回头。可是,当爸爸走到拐弯儿处的刹那间,却不经意似的回过头来,很快地看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儿处。)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读)你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找到“好像”被省略了,省略号变成了句号,还有“瞟”改成了看。

你觉得这样改写行不行?为什么?同桌先讨论一下。

引导学生体会到“好像”是弟弟的一种猜测,失去它就变成了肯定语气。省略号说明弟弟心里还想了很多,这里没有写出来,在读的时候注意拖音和停顿。“瞟”有掩饰的“看”,不像看那么直接,更突出了父爱的含蓄。指导朗读。

(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感受,有利于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有助于从多个角度解读文本,丰富阅读感受。)

四、联系实际,升华情感

1.同学们谈了真实的体会。是呀,世界上爸爸对孩子的爱有千万种。有的是直接坦白,恨不得把“爸爸爱你”这样的话挂在嘴边;有的是平淡含蓄,点滴之中露真情;或者还有许多其他的形式。你认为这里爸爸对儿子的爱是属于哪一种呢?

2.联系生活实际谈看法。(注意引导从一个动作,一个神情,一句话入手来谈)

3.这份淡淡的、含蓄的父爱,如果不用心去体会,是很难感受到的。让我们用心去读,用心去体会——:“爸爸依然??”引读。

(以情感共鸣为切入点,让学生与作者所创作的情景氛围交互融合,相互渲染,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入情入境,深入体会

1.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不经意的回头,却改变了弟弟的心情与看法。这样的改变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身临其境就更好了。我建议,我们进行一个小小的课本剧表演好吗?在这个活动中,我来扮演爸爸,同学们来扮演弟弟。(随机问几名同学)你是谁?(我是弟弟)你们大家都是谁?我是谁?你们应该称呼我为?(弟弟,爸爸)

2.请看大屏幕,要做的准备工作都在这里呢?(课件出示要求:默读全文,想想爸爸回头的前后你都有那些感受,是怎样变化的?

场景1:受伤的弟弟在回家的途中遇见了亲爱的爸爸!此时弟弟??;

场景2:看到受伤的弟弟,爸爸却只是简单说了几句,竟自己走了,此时弟弟?? 场景3:终于,在拐弯儿处,弟弟看到了爸爸的回头,此时弟弟??

3.“弟弟”们,你们之间也要交流交流,真的理解了吗?一会儿,我们可要对话的呀! 预设1:

师:孩子!当受伤的你在被同学护送回家的途中遇见了我这个爸爸,你心里是怎样想的?你是从哪句话里体会出这种心理的?

生:想得到你的关心。“他哭丧着脸,跷起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满以为会得到一点儿同情与怜爱。”

师:让我们共同来体会一下这句话。(课件出示,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里的神态、动作、心理描写。)这段话写得多么生动、形象呀!这种写法真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用上这样的写法,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生:轻声读,再次体会写法。

预设2:

师:面对你跷起的伤脚,我只是简单说了几句,便自己走了——此时你觉得?? 生:觉得很委屈,很伤心,很生气,觉得你一点也不关心我。

师:于是你——

生:大发牢骚。

师:你会怎样发牢骚呢?看看谁的语言最符合弟弟当时的心情?

生:表达不满。

预设3:

师:孩子,本来你有满腹牢骚,可是终于,在拐弯儿处,你看到了我的回头!此时你又—— 生:被打动了。

师: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虽然这一切只发生在??眼里还闪着泪光。”(课件出示这句话)

师:这是怎样的泪光?

生:高兴的、感动的、激动的、幸福的??

师:那就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这句话吧(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不仅要读进去,还要读出来。通过演示、朗读、体会,使课堂闪光,使学生顿悟,使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实现自我建构。)

六、延伸课文,适当拓展

1.此时此刻,闪着泪光的你想对我说点什么?

2.就是这一回头,这一瞬间的动作,使你们竟如此动情,因为这个动作凝结着深深的父爱呀。就让我们再来读读第4自然段,表达出此刻你心中的感受吧。(齐读)

3.此时此刻你还想对你周围的小伙伴说点什么吗?或者还有许多小朋友因为感受不到爸爸那含蓄的父爱而苦恼,你们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呢?

4.这含蓄深沉的父爱感动了你、我、他,也感动了作者,所以作者在结尾也深情地说——一名同学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5.如果把这拐弯儿处的回头浓缩成一个词语,你会用什么词?“父爱”(板书)

(通过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所要表达的感情,包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本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七、深情总结,回归生活

父爱,它是那样深沉,那样含蓄,需要我们去——发现和体会。一个会发现爱、会感受爱的人,是快乐的,是感恩的,更是幸福的。就如作者和弟弟,就在父亲的一个动作中发现了父爱。这篇文章是否也勾起了你对父爱的回忆呢?你的爸爸,他的一个动作,一句话语,甚至是一个表情,??是否也让你深深地感动了呢?不妨在课后,仿照本文的写法,把你感受到的父爱用笔写下来,你们说好吗?

(紧紧围绕文本主题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从多角度、有创意的讨论、交流到有创造性的写,一气呵成,求异阶段与求同阶段,水乳交融,使学生的情感在求异中发展,在求同中升华。) 板书设计

1拐弯儿处的回头

看似平凡蕴涵伟大

父爱

第2课时

一、回顾课文

1.请大家默读课文,说说“拐弯儿处的回头”——父亲这一简单朴实的动作,让我们感悟到了什么?

2.教师总结:有一种爱,它是无言的,是严肃的,在当时往往无法细诉,然而,它让你在以

后的日子里越体会越有味道,一生一世忘不了,它就是那宽广无边的父爱。

二、识字训练

1.我们在读懂课文的同时又认识了几个字,请看大屏幕(出示要求认识和会写的字),同桌以互评互帮的形式认读、巩固、检查生字。

2.展示识字成果。

(以字卡的形式)

三、写字训练

(一)看。

1.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按结构进行分类。

2.同桌之间交流分类结果,并说明理由。

3.总结:

左右结构:拐、划、扎、碰、疑、终、郊

左中右结构:附

上下结构:弯、委、寻

半包围结构:屈

独体字:父

(二)写。

1.征求学生意见,有针对性地指导。

预设:

碰:石字旁靠左,稍瘦小,偏低,口字稍小,右侧点低撇高,上横稍短下横稍长,中间结构均匀,力求做到规范、端正。

疑:这个字字形较复杂,左右结构,左上角匕字稍高,左下角矢字右捺变点,右侧结构稍大,笔画舒展,要注意笔画之间的避让,尽量做到整体结构和谐美观。

弯:上下结构,上宽下窄,上扁下大,上半部分是“亦”字的变体,下半部分是由3笔组成,“横折”“横”“竖折折钩”。

2.拿出写字本,按要求书写。

(三)评。

1.组织全班同学借助投影评议部分学生写字的优缺点。

2.教师对有问题的字给予纠正,并做进一步指导;学生练习书写。

(四)改。

1.学生对照优秀作业订正自己的写字作业。引导学生自主检查,自主修改。

2.同桌交换作业,互批互改。

四、课堂总结

通过阅读课文,我们领略了父爱的深沉与伟大,书写生字让我们感受到了汉字的形体美,让我们今后多读书、多观察,用心去发现爱、感受爱,享受人世间无限的爱。

(黑龙江省黑河市实验小学贾慧玲武荣)2母亲的账单

教材简析

《母亲的账单》是本单元的主体课文,是亲情教育的好教材。课文讲述了儿子小彼得开了一份账单,向妈妈索要报酬。母亲给了小彼得60芬尼的报酬,也开了一份账单,小彼得看到母亲的账单后,十分羞愧,他感受到了妈妈无私的爱。课文从“账单”入手,以“账单”为线索,巧妙地将两位主人公结合在一起,并分别展示出他们各自不同的内心世界,突出了爱的主题,歌颂了母爱的无私、无价。

设计理念

在反复诵读文本、对比两份账单中进行朗读训练;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母爱的无私、无价;

在有感情地朗读中让学生懂得亲人之间的爱是弥足珍贵的,是不求回报的。

教学目标

1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无私、无价,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报答母爱。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认识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一、巧设悬念,激发兴趣

1 板书“0>60”。

2 质疑:看到这个特殊的算式,你有什么疑问?

3 (在算式下方打一个问号)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藏在《母亲的账单》这篇课文里。只要同学们把课文读懂了,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4 板书课题,写到账字时停下来,对学生说,这个账字是一个贝字旁,说明和什么有关?(和金钱有关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地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不认识的字可查字典,也可问同学、老师,把句子读通顺。

2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3 小组内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4 指名说说主要内容。

三、研读课文,深入感悟

1 指名读课文。

2 指名读彼得和彼得母亲的两份账单,课件出示这两份账单。

彼得的账单〖〗母亲的账单母亲欠她儿子彼得如下款项:

为取回生活用品20芬尼

为把信件送往邮局10芬尼

为在花园里帮助大人干活20芬尼

为他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10芬尼

共计:60芬尼〖〗彼得欠他母亲如下款项:

为在她家里的10年幸福生活0芬尼

为他10年中的吃喝0芬尼

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0芬尼

为他一直有个慈爱的母亲0芬尼

共计:0芬尼3 读读彼得写给妈妈的账单,想想他为什么会开出这样一个账单。 4 品读妈妈的账单,体会情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读母亲的账单,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结合自己的妈妈,想象一下10年来妈妈是怎样照顾小彼得的。(学生自由发言) 5 对比着读两份账单,引导学生体会两份账单的不同。

(1)内容不同:一份是母亲欠他儿子彼得的账单,一份是彼得欠他母亲的账单。

(2)时间不同:妈妈为彼得付出了10年的辛苦劳动,而彼得的付出是一天或两天。

(3)报酬不同:妈妈为彼得付出了很多,却分文不取,而彼得向妈妈索取60芬尼。 6 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小彼得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默读,用笔圈出描写小彼得动作的词。

相关热词搜索:上册 小学三年级 教科 语文教案 教科版三下册语文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语文教案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