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教版第十一册语文教案
以下是博文学习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人教版第十一册语文教案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人教版第十一册语文教案篇一:人教版第十一册语文全册教案
1山中访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俯身凝望、津津有味、别有深意”等词
2.有感情地朗
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感情。
4.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学习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充满诗意的画面。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
(1)自由地读读这句话,感受话中所包蕴着的情意、创设悬念,揭示课题
1、同学们平时都有哪些朋友?会去探访你的好朋友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跟朋友有关的特殊的文章,文中的作者要探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
3、出示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
4、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探访他的好朋友。
二、读通课文,掌握字词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并多读几遍。读通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2、交流生字词的读法,汇报好词,集体品读。
清爽 吟诵 唱和 陡峭 挺拔 精致 奥秘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 别有深意
3、谁来简单地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学习“出门”,感受心情
1、作者轻装上路,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当时的心情。(心情好;高兴)
2、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心情很好?
出了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与心情。
(2)理解“与微风撞了个满怀”的写法及所包含的韵味。
(3)带着轻松愉悦激动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1)读读这句话,从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的好心情?
“满怀”是什么意思?与上一句的“满怀”意思一样吗?平时还可以说什么东西是满怀的?用“满怀______”练习说话。
(2)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朗读这句话。
四、再读课文捕获感知
1、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出门访友。请同学们再自由地、放声地读读全文,想想作者去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他是如何看待这些朋友的?
2、交流讨论。(友好的;他们是真朋挚友;作者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在与他的朋友在交流;他们之间感情很真挚??)
五、精读课文,感悟深情
1请同学们再一次跟随着作者去探访他的那些特殊的朋友。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到文章的最后,想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这些朋友有深厚的感情,可以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的旁边。、
2、交流同学们划出的句子。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1)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想象并说说这座古桥的模样。出示古桥图片,思考:作者面对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桥他联想到了什么?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形象地写出石桥的古老沧桑,暗示了古桥所发挥的作用,指出了作者对于古桥的一片情深)
(2)读读句子,请想象一下,这座古桥在几百年的历程之中,他驮过了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经发生过了哪些事?
(3)谈谈你对“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这句话的理解。
(4)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师生共读。
六、抄写词语,自主背诵
1、抄写含有要写的字的词语。
2、有能力的同学将第三自然段熟读
第二课时
一、回顾“朋友”,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去访问了他的一个老朋友,那座古老的石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入深山去探望我们那些特殊的朋友!
二、朋友相见,感受情意
1、除了“古桥”这位老朋友以外,还探访了哪些好朋友呢?他们之间情谊如何,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知的?请你们拿起书本,快速地浏览一遍。
2、交流探究,品评赏读
有侧重地品析下列语句。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1)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用朗读来加深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
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1)默读,想象作者描写的情景。
(2)同桌互读,交流对这段话的体会。
(3)指名汇报对这段话的理解。(丰富的想象;写出了融入大自然的感受)
(4)带着自己的体会多读几遍。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1)指哪些朋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
(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
(2)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播放磁带,通过声响带给学生最真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朗读感悟。)
(3)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
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意读某一位朋友的话,指学生作答。
(4)有感情地朗读整段话:同桌对读,师生轮读。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我听见时间的隆隆回声。
(1)细读,思考:作者看到落花与落叶联想到了什么?
(2)引导讨论:作者从落花、落叶、石头中体会到了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1)默读,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交流。
(2)雨大吗?下雨时的情景什么样子?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电闪雷鸣、瓢泼大雨等)
(3)如何理解“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4)齐读一遍。
↘作别朋友,临行寄语
①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交流发现。(作者在山中呆了整整一天;首尾呼应等。)
②带着“好心情”,有感情地读课文。
三、升华感情,背诵结课
1、通读全文,交流: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2、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板书设计:
1山中访友
古桥
树林(鸟儿 露珠 树)好风景
山中(山泉 溪流 瀑布 悬崖 白云 云雀) 好记忆
捡落花—拾落叶—捧石头—看雷雨区
2 山 雨
教学目的: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感情。
2、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有关雨的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们喜欢下雨吗?(多个学生说)
看来大家对雨有着不同的看法,今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场奇妙的雨——山雨(板书)
二、打开书,自己读读阅读提示,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三、初读感知。
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这场山雨,用你喜欢的阅读方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把这场山雨介绍给我们的,主要介绍了山雨的哪两个方面?
四、自主学习。
1、(课件出示雨前景象)请看!你能用文中的语句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景象吗?学生朗读一段。
听了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抓住词、读体会)让我们一起用读书声请出山雨,让他悄然无声地来到、让大家都无法发觉。(学生读)
2、(自学雨中)
听了你们的朗读,我已经感受到了山雨飘然而至,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走进雨中,你可以去听听山雨的声音,也可以去欣赏雨中的颜色,通过朗读把你听到的声音或者欣赏到的颜色美美地展现出来。
3、小组交流。(把你听到的山雨的声音或欣赏到的颜色在小组里读一读,再说说你的感受。)
4、集体汇报。说到哪句点哪句。
(1)沙啦啦,沙啦啦??
1)(谈感受)当你听到山雨的声音,心情怎样?
2)这么动听的雨声我们一起去听听吧!(点课件)
3)和着山雨的声音,我们一个大组,一个大组接力读读吧!(在雨声中再读一读)
(2)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1)(几个学生谈感受),
2)听,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点课件)我能感受到这山雨是无字的歌谣,那样动听,你能感受到那是怎样的歌谣?(学生说)说到神奇,问,他会是怎样神奇呢?
3)是的,的确是——的歌谣。把你们感受到的歌谣读给同桌听听吧!谁来试着读读?(可以请同学老师一起读)听了他的朗读,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好。再请,不好,示范读)
4)喜欢这无字歌谣的孩子一起来读一读。
(3)雨声里,山中的没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有幻想的色彩。
小学人教版第十一册语文教案篇二:第十一册语文教案
1、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要求掌握的生字,能正确理解下列词语:欢呼、欢跃、肃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场面。
3、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观察《开国大典》等电影,以使学生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激发学生热爱新中国的感情。
2、在理解重点词句意思,充分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所蕴涵的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体会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按课文叙述顺序分段并列出段落提纲。
2、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表现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成立感到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教学方法:
快速阅读法、深入理解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读文,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
2.了解课文大意,能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
3.初步感受典礼的隆重、盛大和群众兴奋、激动的心情。
教学准备
写有词语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
1. (出示课题:开国大典)读一读,你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把你所了解的告诉大家,若不明白,把你的疑问提出来。
2.理解课题。先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讲解,然后再由教师归纳出以下几点:
开国,创建国家;大典,重大典礼。“开国大典”就是创建国家时举行的重大典礼。
“开国大典”指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举行的盛大典礼。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时间:1949年10月1日。
地点:北京。
参加成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工人、农民、商 人员、城防部队、外国来宾。
参加人数:30万人。
大典内容:集会、阅兵、群众游行。
二、自学课文
1.初读课文,你觉得该完成哪些要求? (指名说)
2.出示自学要求:
(1)划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把课文一句一句地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划出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用“——”)
3.学生自学,并拿起笔来圈圈划划。
三、检查,反馈学习情况
1.通过自学,你完成这些学习任务了吗?对照自学要求,一项项讨论。(指名说)
(1)挑几个容易写错的词写一写,再默写下列词:
诞生 协商 瞻仰 检阅 率领 排山倒海 吹拂
(互相检查、批改;纠正错别字: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2)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
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军队。
观礼台:被邀请参观典礼的看台。
擎:举。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肃立:恭敬、庄严地立着。
瞻仰:恭敬地看。
(3)提出较难读的句、段,(指名读)同桌比读。
2.你还读懂了什么呢?
(1)文中解释课题的是哪句话?
(2)还读懂了什么? (指名继续说)
①从参加的人及人数,看出什么?读一读。(隆重、盛大)
②会场的布置觉得怎样?读一读。(庄重、肃穆)
③群众老远赶来,那么早赶来,说明什么?读一读。(热情高涨、激动、兴奋)
3.指导学生分段。(板书:会场一一大典一一阅兵一一游行一←-散会)
(1)看板书,对照课文,老师为什么这样写? (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2)按以上顺序分段。(板书:1~4, 5~10, 11~13,14,15)
分段时,文中有些句子已经帮我们起到了提示作用,你找到了吗? (指名说)
(3)分别概括出各个段落的段意。
第一段(第1~4自然段) 写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
第二段(第5~10自然段) 主要写了三件事:第一件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第二件是庄严的五星红旗升起来了;第三件是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宣布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第三段(第11~13自然段) 写了阅兵式的盛况,群众看到检阅部队后的激动情景。
第四段(第14自然段) 写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队伍游行的情况。
第五段(第15自然段) 写散会的情况。
(4)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大意。(自由说,指名说〉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起天安门广场举行典礼。下午三点整,典礼开始,首先奏国歌,接着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然后,升国旗。升旗以后,毛泽东宣读了中
央人民政府公告。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受检阅的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骑兵,还有人民空军的飞机。阅兵式之后,开始了群众游行。直到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天安门广场。四、课堂小结
1、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从文中了解了什么呢?(指名说)
2、小结:这样隆重、盛大的开国大典,你想不想参加?好,下堂课,让我们也跟随群众的队伍,走进会场,去感受那隆重、热烈的气氛。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进一步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
2、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较深刻的句子。
3、学习课文用词准确、多处运用比喻的特点。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一些词语,同桌互相批阅。
2.上节课我们已经理清了文章的顺序及文章描写的场面,谁能说一下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介绍了哪些场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极书:典礼前、典礼中、典礼后;会场场面、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二、新授
(一)研读第一部分。
文章通过对一个个场面的描写,写出了大典进行的过程、当时的氛围,更突出了人们的心情。这一节课我们重点体会当时参加开国大典的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我们先看典礼前这一部分。
1.小声读“会场场面”这一部分,边读边画出描写场面的语句,同时思考从这些语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明确:从人数、主席台的布置、群众队伍感受到场面的盛大和隆重。
(板书:盛大和隆重)
4.在这样盛大和隆重的场面中来参加典礼的人们心情怎样?轻声读课文第4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表现人们心情的语句。
5.学生交流,明确:兴奋、急切的心情。(板书)
6.出示“他们清早到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哪个词语最能表达人们急切的心情? (直奔)
7.指导朗读:如果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能强调“直奔”这两个字,会更好地表达出人们的心情。
8.学生朗读。
(二)研读第二部分一一“宣告成立”场面。
1.典礼在观众们急切的期盼中开始了。下面我们看“宣告成立”这个场面。
(1)当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人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大声读第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表现人们心情的语句。
(2)交流。(兴奋、高兴的心情) (板书)
语句“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排山倒海什么意思?为什么爆发出排山倒海的掌声? (热爱毛主席)为什么这样热爱毛主席?
(3)教师讲授:毛主席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他是人民群众心目中最敬爱的领袖。
(4)这一段哪些语句还表现了人们对毛主席的热爱?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5)指导朗读。这一段朗读时强调哪些词语能把人们兴奋的心情表现出来? (“排山倒海”“一齐投向”)
2.当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时候,人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1)大声读第6、7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表现心情的语句。
(2)学生交流。(兴奋、激动的心情)
(3)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要表达出当时人们的心情,老师读,同学们仔细听,看老师的朗读有什么特点。
(4)学生:强调了“雄伟”“'欢呼”“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欢跃”这些词语。
(5)这些语句怎么表达出这种兴奋、激动的心情? 幻灯出示句子A:
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二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平时形容声音大用“洪亮”的声音,这儿为什么说“雄伟”的声音? (雄伟:雄壮、伟大。这个声音宣告了一个国家成立,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出示句子B:
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①“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什么意思? (全中国)为什么作者不直接说“传到全中国”? (这样既表达了全中国的意思,又使句式富于变化,语言整齐有力)
②“欢跃”什么意思? (欢喜得跃动起来)表现了什么? (高兴的程度)
(6)学生朗读,强调分析的这些词语。
(7)思考讨论:人们为什么这样兴奋、激动?
3.教师小结: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帝国主义列强纷纷踏入中国,八国联军火烧了圆明园,使这个世界最大的博物馆毁灭于熊熊的大火之中。日本帝国主义又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当时的南京血流成河,尸骨累累,其状惨不忍睹。真是“长夜难眠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距”啊!在这民族危亡的时刻,中同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八年抗战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四年国内革命战争推翻了蒋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国,“雄鸡一唱天下白”,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不再受欺凌压迫,当家做了主人。他们怎能不高兴呢?
4.通过讨论我们深刻地理解了当时人们的心情,带着这种兴奋、激动,
再来齐读课文。
(三)总结研读方法。
1.前两个场面我们怎么学的?教师总结。
(1)朗读课文
(2)划出表现人们心情的语句,仔细品味。
(3)有感情地朗读,表达人们的心情。
2.下面同学们就按照这个方法来学习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场面。(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我研读)
三、交流,反馈学习情况
首先告诉老师和同学你选择的是什么场面,然后说说这些场面表现了人们什么心情。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一)升国旗场面
敬仰国旗,这些语句通过什么来写出敬仰之情? (人物动作:肃立、抬头、瞻仰)瞻仰什么意思?人们为什么这样敬仰国旗? (是用鲜血染成的)
(二)阅兵式场面
1.描写心情:激动、兴奋、自豪。(板书)
2.从哪些词语中表现人们激动的心情? (1)抛、盖过
(2)两个半小时、不断地、喊哑了、拍麻了
3.朗读。(带着激动、兴奋的情感读)
4.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也是怀着激动兴奋的心情的,齐读第12自然段,思考:从作者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5.学生交流:
场面壮观(开头是??接着是??接着是..?. )
威武雄壮(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表演精彩(整整齐齐地前进、马腿的动作完
全一致)
6.教师小结:
看,我们的队伍多么威武雄壮。就是这样一支队伍,在抗日战争中,奋勇杀敌,赶走了帝国主义列强;就是这样一支队伍,在国内革命战争中浴血 奋战,推翻了蒋家王朝,用生命和热血换来了新中国成立。人们看到他们的精彩表演怎能不激动、兴奋、自豪呢?
7.再来读第13自然段,读出人们激动、兴奋、自豪的心情
(三)群众游行场面
1.读课文。(默读或指名读)
2.说出这段的主要内容。
3.画出文中描写阅兵式后,傍晚时天安门广场景色的句子。说说这样 描写的作用。("天安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 天空。天上是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是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让学生反复读这儿句话,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写作特点。这样生动 的描写,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之中,从侧面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人的无比幸福的心情)
(四)散场的场面
1.指名读课文第五段。
2.说说"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这话的意思。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这是人民群众心里的光明)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从一个个振奋人心的场面中体会出了参加开国大典时人们激动、兴奋、自豪的心情,以后我们写重大仪式时,也可以借助于场面的描写来表现仪式的盛大和人们的心情。同学们,现在距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已经59年了,59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政治、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再一次向全世界证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有一首歌充分表达了我们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它就是《红旗飘飘》。让我们在《红旗飘飘》这首歌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3、课后习题1-3题
板书设计:
数量多
之前——人 范围广
情绪高
庄严宣告
升国旗
1开国大典 之时—— 宣读公告
阅兵式
群众游行
之后——散会
教学反思:
小学人教版第十一册语文教案篇三: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案
第 一 组
本组共有三篇精读课文和一个“积累·运用”。
本组课文内容侧重于反映祖国山河的壮丽,赞美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学时应 引导学生在进行语文实践的过程中,感受祖国山河的美,祖国语言的美,并初步 领悟怎样做人,怎样生活。
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已经具有初步的独立阅读能力。教学本组课文,要更 加放手,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研究、探索。教师要注意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并 在重点、难点上给学生一些必要点拨。
本组教学时间可安排10课时。其中,精读课文一般可各用2课时;“积累·运 用”中的“读读背背”与“阅读”可用1课时,“习作”可用3课时(包括讲评)。
1桂林山水
一、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漓江、无瑕、翡翠、峰峦、屏障、 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连绵不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第二、三自然段,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
2.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影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 景象。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训练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展开合理想象。
2.了解和想象桂林山水独特的美,体会文中的中心思想。
三、教学准备:
有关桂林山水的风景录像、课文朗读磁带、挂图、生字词卡片、课件、电脑。
四、 教学时间:
二课时。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如果有人来到湖南,问我们这里有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你准备怎样介绍? 你们去过哪些名山大川?你们听说过桂林吗?桂林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 山水比你们刚说的那些名山大川更有一份独特的美。所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 天下”。“甲”是什么意思?(板书:甲)“甲”是第一位的,超过其他的。桂 林山水天下第一。今天,咱们一起同作者去游览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美。 (板书课题:1 桂林山水)
二、 听录音范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卡片。
注意区分:瑕——暇 峦——恋 绵——棉
(2)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观赏:观看欣赏。
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
屏障:像屏风那样起阻隔、遮挡作用的物体。
无暇:指玉纯净,没有斑点。
波澜壮阔:本课指大海波涛滚滚,景象非常壮观。
危峰兀立:指高峰耸立。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拔地而起:从地面高出。本课指桂林的山不是逐渐高上去的,而是仿佛从地面突 然高出来似的。
奇峰罗列:指罕见的、特殊的山峰到处分布陈列。
水平如镜:水面平静明亮,像一面镜子。
三、 整体感知课文。
1.图文结合,粗知主要内容。
(1)自由看图读课文,说说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汇报:
第一自然段:写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
第二自然段:写桂林的水美。
第三自然段:写桂林的山美。
第四自然段:总起来描写桂林山水。
(2)教师予以肯定。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呢?
(先总写桂林山水,再分写水的特点和山的特点,最后再总写桂林的山水。) 教师板书:
总 山水 山
分
水
总山水
2.讲读第一自然段。
(1)桂林山水自古就有什么美称?
(“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甲天下
(2)你对这句话怎样理解?
(3)指导朗读,注意突出“甲”字。
四、 看图学文,体会“水”的特点,感受美。
1.抓重点句,找出特点。
(1)看图读文,请你说说漓江的水是什么样的?从哪句话最能感受到?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静 清 绿
(2)教师引导:在文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漓江水的这三个特点的呢?
2.体会水的特点,学习作者的写法。
(1)出示句子: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 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同学们,假如把句子换个说法。请同学们读读,比一比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出示句子:
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学生自由汇报。
(3)你们说得真棒。的确这句话具体写出了漓江水的特点,让我们能够真 切地体会到漓江水的美。要是我把这句话再换个说法,哪句写得好?为什么?
出示句子:
漓江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绿德仿佛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学生自由汇报。
(4)教师肯定学生说法并引导:同学们真会读书,作者利用感叹句,表达 了对漓江的赞美之情。如果我再把原句换个说法,哪句好?为什么?
出示句子: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江 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绿得很,仿佛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学生自由汇报。
(5)教师肯定学生说法,总结:是啊,第一句利用排比句形式,采用了感
相关热词搜索:人教版 语文教案 小学 第十一册 人教版第十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