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小编语:为你精心整理的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我们博文学习网(www.hnnscy.com)的后续更新吧!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一: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目录
1 文言文两则 ........................................................................................... 2
2 匆匆 ....................................................................................................... 5
3 桃花心木 ............................................................................................... 8
4* 顶碗少年 ............................................................................................. 10
5* 手指 ..................................................................................................... 12
口语交际?习作一 ............................................................................... 13
回顾?拓展一 ....................................................................................... 15
6 北京的春节 ......................................................................................... 17
7* 藏戏 ..................................................................................................... 20
8* 各具特色的民居 ................................................................................ 22
9* 和田的维吾尔人 ................................................................................ 24
口语交际?习作二 ............................................................................... 26
回顾?拓展二 ....................................................................................... 29
10 十六年前的回忆 .............................................................................. 31
11* 灯光 ................................................................................................... 33
12 为人民服务....................................................................................... 34
13* 一夜的工作....................................................................................... 36
口语交际?习作三 ............................................................................... 38
回顾?拓展三 ....................................................................................... 40
14 卖火柴的小女孩 .............................................................................. 42
15 凡卡 ................................................................................................... 47
16* 《鲁滨孙漂流记》 .......................................................................... 50
17* 《汤姆?索亚历险记》 ..................................................................... 52
口语交际?习作四 ............................................................................... 54
回顾?拓展四 ....................................................................................... 57
18 跨越百年的美丽 .............................................................................. 60
19* 千年梦圆在今朝 .............................................................................. 63
20 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 65
21* 我最好的老师................................................................................... 68
口语交际·习作五 ............................................................................ 70
回顾·拓展五..................................................................................... 74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 ............................................................ 76
成长足迹 ............................................................................................. 83
依依惜别 ............................................................................................. 85
古诗文学习 ......................................................................................... 91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计划 .................................................... 93
第一单元
一、单元教材分析
生活中平凡的故事常常给我们很多启迪,阅读它们,感悟它们,能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足迹更踏实,步伐更稳健。本组教材就是围绕“人生感悟”这一专题编写的。
本单元选编的5篇课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文言文两则》通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林清玄的散文《桃花心木》通过作者与种树人的交谈,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经受生活的考验,学会独立自主。赵丽宏的散文《顶碗少年》,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丰子恺先生的散文《手指》更是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描写了五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各有长短,阐明“团结有力量”的道理。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2、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1、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感悟。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获得人生的启发。
1 文言文两则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教学难点】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初步了解孔子、孟子的生平。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读“单元导语”
1.了解单元学习重点。
2.提示学期学习重点。
二、导入,读懂题目
1.浅析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
2.导入新课,明确学习任务。
3.析题(出示课件:简介孟子)
三、初读课文,读正确流利
1.自由朗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读,简单评价。
3.这样吧,你们看一下注释。这篇课文的注释很多,一下子记不住。你可以按照序号,把注释的内容简单地标记在课文中相应的字词旁边。然后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对照注释想想这些字、词、句子的意思。知道意思了,可能读起来就顺了。大家开始做这个工作:标记注释,理解字、词、句。开始吧,给大家10
分钟时间。(学生自由读。)
4.读古文讲究断句。原来古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我们的课文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加上了标点。读课文时,有标点的地方当然需要停顿,但在一些句子中,根据它的意思,那些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需要拖个长声。这样读,你自己比较好理解,听的人也容易听懂。大家拿出笔来,听我读一遍,注意听我读到哪里没有标点却拖长了字音,你就在哪里画一条斜线。(板书画斜线“/”)为了大家便于听和画,我读得慢一些,拖音也放长些。明白吗?
(1)老师范读。语速较慢,生边听边记。
(2)下面各自按照画出的斜线朗读一次,拖音的地方,可以夸张些。(生练读。)
3.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后还要摇头晃脑,甚至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
四、结合注释,理解内容
1. 我问几个问题行吗?第一个问题:“弈秋”是什么意思?讲详细点。很会下棋到什么程度?
2.哪句话说了这个意思?读出来。
3. 第二个问题:
4.第三个问题比较难答,他这两个学生表现怎么样?一个一个说。我这里有几个字不明白,想请教你们,能帮帮我吗?
5.第四个问题:
6.最后一个问题:造成他们学习结果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分析的?先把有关的原句读出来。大家一起读,我看你们的想法一致不一致。“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谁能直接用自己的话把它解释出来?
五、领悟道理,练习背诵
1.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二:鄂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材教法分析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在承接前几册的编排体例和呈现方式的基础上,体现出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更加鲜明的时代气息。其选文和语文活动设计,以培养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的现代意识、创新精神为核心,更具典范性、启发性和开发性。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习得学习方法,获得思想启迪,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为了帮助广大教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特点,立足教材,有效的使用教材,更好的指导学生学法,现就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主要特点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做出简要的分析,供教师们教学时参考。
第一部分教材解读
一、教材的编写理念
整体构建,注重体验,强化探究,主动发展。
二、教材的基本结构
以话题组织单元,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文、诗词诵读和语文乐园四个部分。
导语是单元的目标;话题是单元的灵魂;课文是单元的主体;诗词诵读是单元的拓展;语文乐园是单元的综合实践。
三、教材的主要特色
(一)从课程目标上看,体现了年段性和过渡性。
教材借助“单元导语”、“理解·运用”、“诗词诵读”、“口语交际”、“习作”和“探究与实践“等板块的设计,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学法指导系统,起到导学、导思、导练的指导作用,既总结、复习了前面已经学过的知识与技能,又学习新的知识点与能力点,同时为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的学习做好相应的准备,体现了课程目标的年段性和过渡性。
(二)从教材编排的内容和形式上看,突出了整合性和实用性。
教材的八个单元以一种文化的、开放的、整合的文本特质展现在学生面前,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了内涵丰富、情韵浓郁的范例。从教材编排的内容和形式看,既突出了三维目标的整合:按话题分单元编排,将不同体裁、不同风格、不同表达方式文章,有机整合让学生更多地关注和思考课文内容,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又突出了教与学的实用性:导学和练习系统更加完善。本册教材中每个单元都设置了一篇自读课文,指导学生从整体出发,学方法用方法,此类课文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然后根据单元知识中进行归纳总结,将导学、导练的功能进一步加强,导思、导学和导练贯穿于每个单元的始终,凸显语文学习的重点,课后练习紧扣文本,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和学习表达的结合上,学有所得。
(三)从教材选文来看,关注儿童生活,体现典范性、文学性。
本册教材在选文上关注了儿童所关注的,努力开发单元话题,精心选编了一批文质兼美,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与儿童心理、生活息息相关的文章,同时每个单元中的课文在内容和形式上风格比较统一,特色比较鲜明,联系比较密切,体现出选文的典范性、文学性等特点,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启迪和教育。
四、教材知识与技能要点列表。
【单元导语中涉及到】:
1、学习联系上下文及生活经验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
2、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3、领悟文本内容和情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个性化阅读理解;
4、学习抓住事物特点,生动、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方法,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学习对艺术作品生动描绘的方法,体会艺术表现的思想感情,感受艺术魅力;
6、了解观察和描述景物、表达感情的方法,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欣赏大自然的魅力;
7、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对人物做出自己的评价,从中获得有益的启迪;
8、 学习整体把握单元内容,结合时代背景和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学习多角度阅读,与同学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探究性学习。
【全册教材中基本知识要点】
字:
1、学会208个生字;
2、区别平舌音、翘舌音;形近字、形声字。
词语:
1、了解歇后语的语言形式并积累(语乐一);
2、了解一词多解,知道不同的语境中词语的含义不同(语乐二);
3、积累来自历史故事中的成语(语乐三);
4、感受修饰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语乐四);
5、积累与艺术有关的四字词语(语乐五),学习通过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记住词语中关键字的写法与意思,并积累词语(语乐七);
6、积累赞美某些作品或事物的词语,引导学习用相反意思的词语或创设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方法(语乐八);
7、复习并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再用带点的词语写句子(第3、11、14课);
8、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学习作者准确运用词语表达感情的方法(语乐四、第6、7、15、16、17、22课);
9、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第5课),理解词语的含义(第4课)。
句子:
1、学习破折号(第1课)、顿号与逗号(语乐一)、分号与句号(语乐二)的用法;
2、体会课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第8、18、23、24课);
3、积累名言警句(各语文乐园);
4、了解反问句的表达方式及效果(语乐三),体会句式不同、修饰限制不同,表达效果不同[语乐五(递进关系句式),语乐六(排比修辞手法),语乐七(对比手法)]。
段:
1指导学生学会根据语言文字和生活积累,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变“话”为“画”(第17课、语乐八);
2、背诵喜欢的课文部分(第5、13、16、17、23);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第2、21课);
3、体会课文段落的内容和意境,学习写法(第13课);
4、体会表达方式并仿写(第2课);
篇:
1、强化默读、浏览等朗读方法(第6、8、10、11、12、14,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第9、15课);
2、背诵课文(第4、7课),复述课文(第3、9、19课),表演课本剧(第9、19课);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4、学习了解说明文的特点,了解说明的顺序和方法,掌握阅读说明的规律;学习对艺术作品生动描绘的方法;揣摩文章表达顺序;学习说明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学习用典型事例描写人物的方法,了解每一件事的不同叙述方式;
5、收集课文描述的艺术作品的相关资料;课外阅读与课文有关的章节(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了解鲁迅其人其事来阅读鲁迅的作品。
习作:
1课后小练笔:
描写与课文相关的片段(第3课);仿写句式句段(第8、16课);结合有关内容,指定文体练笔(第10课);结合课文展开想象练写片断(第12、13课);根据课文内容拓展练笔(第18课);根据课文内容写感受(第21课);
2单元作文:
本册教材在写作的文体上,不仅训练学生写人、写事、状物,而且把看图作文、话题作文和想象作文引入习作训练之中,对学生写作方法的感悟、习得和运用上,提高了要求,加强了训练。
3话题作文:《最美的风景》(语乐一),《大人的烦恼》(语乐三),《全球将停水一个月》(语乐六);
4记叙文:《我的偶像》(语乐二),《惊喜的发现》(语乐四),《我的六年级》(语乐八); 5看图作文:原题《生机》(语乐五)
6读后感:《读-----有感》(语乐七)。
第二部分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分析及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本学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是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阶段,既要总结、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点与能力点,又要传授新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还要为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的学习做好相应的准备。因此,我们必须对照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及小学阶段的目标,认真反思整个小学阶段的教学,深入分析教学中的得与失,清醒的认识自己的语文教学,做出具有前瞻性的教学规划,达到小学阶段的终极目标。
一、关于阅读教学
(一)教学目标分析:
1、复习总结小学阶段所要达到的阅读目标。
2、知识与技能目标:继续重视默读、浏览训练,提高默读速度和阅读效率;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强调独立阅读、探究性阅读,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判断;阅读叙事性作品,能简单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阅读诗歌,能大体把握诗意;重视语感训练和语言积累,激励、监督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小学阶段要背诵优秀诗文160首(篇)(含教材中古诗词96首),课外阅读不少于140万字,六年级全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0万字,背诵古诗文不少于30首(篇)。
(二)教学建议:
1、立足教材,强化文本意识。
以人为本,立足教材,用教材教的理念已引起了大家广泛的关注。教师应紧扣文本,抓住文本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语、主旨句、过渡句段等内容的理解,深入挖掘作者的写作意图,正确理解文本的主旨。
⑴立足教材,要充分重视“读”的功效。
张若田先生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的形式很多,有朗读、默读、精读、泛读、跳读等等,不论哪种形式的“读”,其目的都是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获得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将默读、浏览与其它相关读法有机结合,指导学生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学习课文。如:初读课文阶段,就可用默读、浏览、轻声读相结合的形式,大致了解课文内容;研读课文阶段,多采用范读、评
读、引读和分角色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语言,领悟文章包含的思想感情;在总结阶段,采用自由读或表演读的形式,选取富于激情的核心句段,启发学生齐声诵读,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文章的风采神韵。
⑵立足教材,要引导学生深入对话。
阅读就是“对话”,包含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及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作者的对话、学生与编者的对话。指导怎样学生有效对话呢?
有效对话,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多问为什么?例如与文本对话时思考:文章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中有哪些语言含义深刻?你理解了哪些?还有哪些不理解?
与作者对话时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为什么采取这样的写作方法?如《雪》鲁迅先生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为什么要将南方的雪与北方的雪进行对比?
与编者对话时思考:为什么将这一篇课文组织在这一个单元?为什么要设计这道题?写作中“想一想”和“试一试”有什么区别?编者的意图是什么?
有效对话,还要保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对话的问题有思考价值。
⑶立足教材,要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相关练习,深入挖掘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要尽可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不要担心“浪费”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也绝不能用没有实效的讨论代替学生阅读与思考。
⑷立足教材,要创造性的运用教材。
“立足教材”并不是不是“惟教材”,以教材为惟一的“孤本”和“圣经”,教材怎么说,教师就怎么讲,而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教材视为“范本”或“凭借”,以教材为载体,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从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维度去考虑发挥教材对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最大功效,使教材成为知识之“舟”,能力之“桥”,心灵洗礼之“池”。这种理念下的教学,学生获得的就不仅仅是知识,同时获得(来自:www.hnnSCY.cOm 博文学习 网: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潜能的激发、方法的领悟、思维的启迪、智慧的生成、情感的熏陶等。如学习第七单元“智慧和勇气”时,可以指导学生收集阅读与课文相关的章节和资料,或学习第一单元“成长的快乐”时,可以补充有关有关名人成长的故事等等超越教材内容的篇章,补充延伸学习内容;还可以在领会教材整体编写体例的基础上,超越教材对教材进行加工整理,调整单元顺序,选择最适合自己教学需要的顺序,如学习第四单元“观察与发现”时,可以先学习“语文乐园”中学法指导的短文“说明的顺序和方法”,再学习课文《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指导学生总结规律与方法,然后运用规律与方法自学课文《如果人类也有尾巴》,进一步比较总结课文异同归纳总结说明的顺序与方法,最后学习课文《奇妙的田螺》;也可以超越教材的束缚,修改或补充课后练习。如教材中每个“单元导语”或课后练习都暗示甚至规定了对文章的理解、鉴赏等等,教师要在达到三维目标的前提下,跳出束缚深挖教材内涵,设计出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练习。
而教师们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如何依据教材特点与学生需求在教好的基础上努力做到“用教材教”呢?下面提出几条策略以作进一步的探讨:
(1)以教材为事实材料,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阅读。
为了使学生在初中阶段有比较好的阅读基础和能力,教师应坚持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探究性阅读,主要是在对语境的深刻了解,对文句之间关系的把握,以及对文本字里行间蕴涵意义的揣摩基础上,教师在点拨指导的过程中,适时穿插引入课内外相关的课程资源启发学生开展探究性阅读,理解作者创作意图和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长此以往,必将为学生以后的创造性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2)以教材为范例,让学生学习语言,发现和感悟表达方法.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兼而有之的学科。领悟语言文字,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是语
文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如果生硬讲解“你觉得作者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就会索然无味,学生也不一定就能记住并学以致用。这时的教学处理和教学板块设计就要和学生的需求挂起钩来,结合课后的“理解·运用”,课文的精彩句段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精妙,品味语言,再依托“语文乐园”,总结语言的表达规律,创设训练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学文过程中“不着痕迹”地发现和悟得作者的表达方法,能够学以致用。
(3)以教材为心灵读本,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提升精神。
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人生真谛,人品精华,人情意蕴,人世沧桑??在小学阅读教材中,属于文学或准文学性质的文质兼美的课文占教材总量的50%以上。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使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心灵生长发生意义关联,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学习中主动追求人生经验与意义建构,那么在语文学习中,学生获得除了一定的知识技能而外,还会获得健康、美好的情感熏陶,思辩、灵动的智慧启迪,以及乐观向上的理想追寻等等。
(4)以教材为信息渠道,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及综合、概括能力。
我们知道,针对信息化社会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传播手段多样化的特点,加强信息搜集和利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从小到大具有较强大的信息意识,搜集和处理概括、综合表达与传递信息的能力,也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使命。
2、把握特点,建立整体阅读意识。
教师应本着“授之以渔”的原则,依据本册教材特点,建立整体阅读意识,紧紧围绕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全面展开教学,为学生进入初中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整体阅读教学理念认为,教学不应只是针对某一篇文章而言,应将一篇文章、一个单元、一册教材、一个学习阶段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建立一个层次分明的阅读教学体系:
第一层:建构以单篇课文为对象的整体阅读系统,这是整体阅读教学的起点和基础。要让学生懂得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将课文中的字词句段看作是整体的一部分,从整体中去理解部分,养成整体感知的习惯,为下一个层次的整体阅读教学做好准备。
第二层:建构以单元为核心的课内整体阅读系统。根据单元重难点,选择最能体现单元目标和特色的典型文章精讲(可以不拘泥于教材固有顺序),引导学生认识规律;对该单元的其他篇目,引导学生自己学习交流讨论,然后结合该单元的全部选文进行异同比较,最后根据单元知识重难点进行归纳总结。
第三层:建构以单册教材为依据的课堂内外整体阅读系统。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将课内外阅读连成一个整体,围绕课内阅读展开课外阅读。一般说来,课外阅读是在为学生提供课外读本(例如各版本教材配备的相应的“自读课本”就是很好的课外阅读读本)、开列课外阅读书目(根据学生年段阅读特点进行筛选)、开设课外选修课三个方面,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有效延伸。
第四层:建构以整个学习阶段阅读教材为依据的校内外整体阅读系统。要求语文教学与整个社会文化背景和整个社会生活相联系,并将其渗透到一切需要思维、需要语言文字的地方,把学生的生活实践与教材要求的学习内容联系起来,统一在教材的目标要求之下,开展语文学习。
需要强调的是:这四个层面是建立在字词句篇基础上的整体阅读,其本意是用“整体直觉”的传统方式取代语文教学情境中学生的“肢解分析”。突出主干,突出对文章、单元、某一单册、单一学习阶阅读教学的整合。
如何实施整体性阅读,有效培养学生的整体感悟和把握能力呢?首先,要从整体(整篇课文、整个单元、整册教材甚至整个学段),从大处着眼,小处突破。其次,要探索创新阅读教学策略,努力增强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如,指导学生学习第五单元的课文《二泉映月》时,先看看它在单元之中是第几篇课文,再想想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什么然后深入学习思考课文;再如,指导学生阅读一整本书时,要教会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先从读封面开始,了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三: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第三单元 教材内容概说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我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被捕后倍受酷刑,但面对敌人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解放战争时期的郝副营长在一次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壮烈牺牲;开国总理周恩来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虽然没有具体介绍张思德的事迹,但通过查找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战士张思德打仗、纺线、烧炭,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为救战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因此,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围绕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与信念,加强各篇课文教学之间的联系,还可以尝试进行单元整组教学。
紧扣单元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的是“我的理想”,希望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并将自己的理想和革命先驱的理想联系起来。回顾?拓展安排的是交流课文的写法,阅读、积累一些革命诗歌,并在课外阅读一些革命题材的名著。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2、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1、本组教材不仅内容感人,写法上也很有特点,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去发现。
2、本组课文距离学生生活都比较远,因此课前应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并在重点、难点上给以必要的点拨,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尽可能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放手让他们讨论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
五、课时计划
《十六年前的回忆》2课时,〈〈灯光〉〉1课时,《为人民服务》2课时,《一夜的工作》1课时,语文园地三4课时,共计10课时。
10 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读记记“含糊、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制服、宪兵、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强调整体感知课文。本课的教学应强调从整体着眼,使学生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
2. 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引导学生体会按时间顺序表达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22)
一、创设情境,导入单元学习
你是否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第三组课文为我们展现的就是一幅幅难忘的历史画面,带我们一起去缅怀革命先辈。
二、了解背景,简介李大钊
1、了解背景: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请同学们结合题目,看看注释,再读读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一些什么?
(1)课文的作者是李星华,她是李大钊的女儿,文章是1943年写的,回忆了十六年前的一些事情。
(2)李大钊的被难日是1927年4月28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3)理解“被难日”,在课文中就是指李大钊被杀害的日子。
2、简介李大钊。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者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他领导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运动,被军阀张作霖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三、默读课文,理清写作顺序和课文结构
1、标注自然段。(共32个自然段)
2、默读2—32自然段并思考:作者回忆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情?分别是哪些自然段写到的?可以小组讨论。
3、小组通过交流讨论,理清写作顺序和课文结构,融入重点片段的朗读感悟。建议2—32自然段分为四个部分:
(1)2—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被捕前);
(2)8—1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的经过(被捕时);
(3)18—29自然段:写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法庭上);
(4)30—32自然段: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非常悲痛(被害后)。
四、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朗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遇到不理解的词语,通过看注释、查词典等方式弄懂。
2、词语学习。
(1)交流自己已懂的词语。如:
军阀:指当时拥有自己的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课文中的张作霖就是当时北方北洋奉系军阀的首领。
宪兵:旧时国家的政治军事警察。
(2)认读生字新词,把生字和下面的词语抄写两遍。
书籍、含糊、尖锐、抽屉、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严峻、残暴、匪徒、拘留、窝头、乱蓬蓬。
第 二 课 时(23)
一、听写新词,对照课文,检查改错
二、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三、品读重点语句,感受李大钊的人物形象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重点读读描写李大钊的语句,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勾画出来,然后和同学交流交流自己的体会。如:
1、被捕前:不顾局势严重,坚决留在北京。
(1)局势严重:从父亲早出晚归,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父亲烧了一些书籍和文件,工友阎振三被抓等方面都可以感受到。
(2)坚决不离开北京:从第七自然段父亲的话中的两个反问句可以体会到。
引导学生体会父亲把革命工作看得比自己的安全和生命更重要,体现了一个革命者的坚决无私和大无畏精神。
(3)有感情朗读第7自然段父亲说的话。
2、被捕时:与敌人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在:
(1)第8自然段写到“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纷乱的喊叫”,敌人还没进屋就先放枪,而且是纷乱的喊叫,可以看出敌人是虚张声势。而“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父亲的“不慌不忙”与敌人的来势汹汹形成了鲜明对比。
(2)来的人“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把手枪,枪口对准父亲和我”,仅仅是父亲和我两个人,敌人却如此兴师动众,也是鲜明的对比。
(3)那些便衣、侦探的态度也和父亲形成了鲜明对比。对方是“粗暴的吼声”“满脸横肉”“冷笑着”。而第17自然段里写到,“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这也是鲜明的对比。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到李大钊作为革命者的镇定从容和大无畏精神。在此基础上有感情朗读8—17自然段。
四、体会李大钊家人的悲痛和首尾呼应写法的好处
1、体会李大钊被害后家人的悲痛。自由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谈谈自己的感受。
2、体会首尾照应写法的好处。现在我们把第1自然段和最后3个自然段连起来读读,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
(1)这是首尾呼应的写法。
(2)这样写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五、了解李大钊墓碑上的评价,引导课外阅读
1、李大钊的墓碑上刻着中共中央这样的评价(齐读)──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2、引导课外阅读:在为革命胜利的斗争中,还有很多像李大钊一样的革命先辈。我们深情缅怀他们,我们的民族为他们而骄傲!下课后,同学们可以结合第65页“课外书屋”的提示,去阅读一两本革命题材的小说。
【板书设计】
10 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坚决地说 忠于革命
被捕时:不慌不忙 视死如归
被捕后:瞅了瞅 没说 坚贞不屈
【教学反思】
11* 灯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读记记“战地、围歼、茂密、突击、歼灭、注视、漆黑、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用较快的速度阅读,引导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之后,教师可以提覆盖全文的问题,让学生自读自悟课文中的一些细节。作适当点拨引导,加深学生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数】一课时(24)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整体感知
1、导语:《灯光》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是谁写的呢?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2、通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认识生词。
二、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2、学生自读往事这部分内容,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座互相说一说。再请几个学生在全班说说,然后组织学生评议。
三、精读往事部分内容
1、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
第一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第二句: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第三句: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第四句: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第五句: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3、学生就这些重点句子自读思考,互相讨论。
(1)“我”为什么看到天安门广场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郝副营长注视着那幅图,在默默地沉思什么?
(3)郝副营长“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
(4)课文的题目是“灯光”,你觉得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吗?
4、重点讨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充分发言,积极讨论。)
5、有感情地朗读回忆往事的这部分内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2为人民服务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彻底、鸿毛、送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了解演讲稿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4.初步掌握围绕主要观点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教学时数】二课时
相关热词搜索:下册 小学六年级 语文教案 小学六年级科学教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