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试卷分析 > 历史试卷分析 > 正文
 

2016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分析及复习建议

发布时间:2025-01-22 14:49:44 影响了:

2016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分析及复习建议篇一:2016年高考试题(历史)江苏卷及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历史试题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

A.家族和睦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

2.《史记》记载:“秦王发图,图穷匕首见??(荆轲)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铜柱。”山东嘉祥武氏祠的汉代画像石《荆轲刺秦王》(下图)再现了这一场景。《史记》记载和这块画像石在( )

A.描绘上是一致的

B.形式上是一致的

C.风格上是一致的

D.主题上是一致的

3.《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这里“水车”的使用( )

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 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

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 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

4.“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

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 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

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 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

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6.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在这种思想的“组合”过程中,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是( ) ..

A.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 B.基督教平等思想

C.《礼记·礼运》中“大同”思想D.“中体西用”思想

7.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

啻十之五。”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 )

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 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 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

8.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 )

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

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

9.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

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

2016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分析及复习建议

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10.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 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 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

11.1938年1月,国民政府为管理全国经济事务,将实业部改组为经济部,其职权范围包括了战时主要生产领域和商业领域,下属机构众多。经济部的设立( )

A.适应了战争持久化的需要 B.标志着工作重心转向经济领域

C.提高了后方百姓生活水平 D.导致抗战时期行政效率的低下

12.对于即将参加的某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定下的外交基调是:争取越南南北以北纬16度线为界实现停战,促使法军撤出,反对美国干涉。这次国际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13.右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B.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

C.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 D.工作的场景展现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

14.雅典将领阿里斯蒂德被公民大会陶片放逐后,仅过了两年多就被召回,因为波斯大军入侵,需要他参与作战。打败波斯后,他得以重新任职,而指挥战争获得胜利的功臣地米斯托克利却被陶片放逐。由此可见( )

A.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 B.陶片放逐法是对将领去留的表决

C.直接民主导致了雅典的派系纷争 D.主权在民容易导致城邦内部混乱

15.某学者认为: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对神表现出尊敬的态度。他们嘲笑六天创造世界的观念,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是人类水久居住的场所。“他们”是( )

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 B.宗教改革的发起者

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D.进化理论的倡导者

16.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三个国会建设方案。

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体现了( )

A.选举是民主原则的基本体现B.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

C.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机制D.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

17.下图是19世纪英国国民总收入来源示意图。

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A.19世纪英国农业、林业和渔业处于稳定增长阶段

B.第二产业收入的增长与其发展的阶段特征不相符

C.第三产业收入的增长并未体现工业化阶段的特征

D.经济收入与国民经济在结构的变化上呈现出一致

18.近代某画家的油画中这样描绘:画面中央矗立着天主教堂,它的塔尖直指天空:画面下方是一群卑微的人,正在河边工作;右边是幽静的小镇和高高的拱桥;天上的云彩和落日似乎在保佑着教堂和小镇。这一切让人显得格外渺小。有学者认为,该画充满对自然的赞美,富有宗教神秘感。据此判断这幅画属于( )

A.现实主义流派 B.浪漫主义流派C.印象主义流派D.现代主义流派

19.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B.农业正在进行集体化

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D.农庄没有土地所有权

20.1987年,英、法、意等12国签署了单一欧洲文件,一致同意制定共同的生产标准,消除资本流动的障碍,寻求统一的税率,相互承认别国颁发的专业和商业执照,遵守共同的劳动权利宪章。各国将共同创建一个“没有国界的欧洲”。该文件的签署( )

A.启动了欧洲经济的多领域合作 B.为欧盟成立奠定基础

C.表明了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实现 D.为欧元发行扫清障碍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60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其中第21题~第23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4题为选做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21.(12分)历代王朝的商业政策蕴含着一以贯之的经济思想,也会因时代变化而作出调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但文、景时期,抑商政策中之“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的规定一直未取消。

材料二 在西汉中前期,出现了“用贫求富”的热潮。求富最有效的途径是经商。经商也有经商的学问,商人们把“求利”看做是人生的主要追求目标,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说法。为了求利而总结的经验,有“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还有“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等。——以上材料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汉文帝“惠商”政策的做法和成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国至汉文帝统治前“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及其经济后果。(6分)

(2)据材料二,概述西汉中前期的“求富”观念。(3分)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抑商”和“惠商”的关系。(3分)

22.(15分)新文化运动中的思想先驱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尖锐地批评了传统儒学的有关内容,但是他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学。中国的文化、社会和历史,是一个较之传统儒家意义更为广大的传统。在对待这个大传统的态度问题上,新文化运动没有“全部摒弃”“彻底否定”的看法。陈独秀认为,中国文明,包括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实际上与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相联系相一致。上海某报批评北京大学设立“元曲”的课目,指元曲为“亡国之音”,认为不当讲授。陈独秀反对这一看法。他还公开承认,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过于急切,是对传统语言文字用了“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 ——摘编自李良玉《思想启蒙与文化重建》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都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这个勇猛的、也是简单而绝对的批判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虽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形式主义的偏向。——摘编自李新《中华民国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原因。(6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23.(13分)1946年,美国和苏联两国外交官向各自政府提交了研究报告,对政府的外交政策以及两国间的“冷战”产生了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凯南向美国政府提交了8000字的“长电报”。电文中认为,克里姆林宫对世界事务的认知根源于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为了求得安全,他们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而是要将对手置于死地。凯南还将苏联描绘为一个专制传统早已与意识形态强制相整合的国家,因而它认为外部世界是敌对的。美国必须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的首位。 ——摘编自周建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逻辑》等 材料二 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写了一篇名为《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的报告。报告认为,战后美国争霸世界的动因是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扩张。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竞争对手被削弱的时机,其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家,加强了在世界的经济地位。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

——摘编自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凯南“长电报”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电报”中提到的美苏已由战时盟友

2016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分析及复习建议篇二:2016年高考试题(历史)江苏卷 解析

绝密★启封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试题解析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

A.家族和睦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

【答案】

D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宗法制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宗法制的特点和影响。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有这几个方面:(1)宗法制影响了后世人们对列祖列宗的崇拜。(2)后世的百家姓系列丛书、家族家谱的修订、各地宗祠家庙的建立以及民间存在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祭祖扫墓等社会风俗,都是宗法制的历史遗存。(3)当今,其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等思想,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4)但它过分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使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

2.《史记》记载:“秦王发图,图穷匕首见??(荆轲)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铜柱。”山东嘉祥武氏祠的汉代画像石《荆轲刺秦王》(下图)再现了这一场景。《史记》记载和这块画像石在( )

A.描绘上是一致的

B.形式上是一致的

C.风格上是一致的

D.主题上是一致的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史记》的记载和汉画像石的描绘不完全一致,《史记》的记载相对比较详细,而汉画像石只是描述荆轲刺秦王的瞬间,故A项错误;《史记》是通过文献记载,汉代画像石是通过图像形式表述,描绘形式不一致,故B项错误;《史记》站在官方立场,汉代画像石从民间立场,风格不一致,故C项错误;

两则史料都是描述荆轲刺秦王的史实,内容一致,故D项正确。

【考点定位】史学研究?史料解读?史料的使用

【名师点睛】史料根据使用价值又可分为第一手资料(原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间接资料)。在历史资料研究中,无论是文字的、实物的资料,凡是有当事人或亲历者根据亲身经历写成或叙述的资料都可成为第一手资料。高考中常出现的传说、竹枝词和话本等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史料价值但使用时须用其他史料印证。

3.《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这里“水车”的使用( )

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 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

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 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

【答案】

B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农业经济和灌溉工具?翻车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以及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题能力。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为突出特征。复习时候要掌握古代水利灌溉工具,从水利工程:战国出现了都江堰,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等和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的翻车,唐朝创制筒车,宋朝出现水力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等角度掌握。

4.“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

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 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

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 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说明采用密封考试形式,有利于考试的公平公正性,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取士科目数量减少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中说明对进士科的重视,不是尊贵,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录取人数变化,故D项错误。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汉代元政治制度演变?宋代科举制度

【名师点睛】从宋代开始,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从隋唐开科取士之后,徇私舞弊现象越来越严重。对此,宋代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措施,主要是糊名和誊录制度的建立。糊名,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又称"弥封"或"封弥"。宋太宗时,根据陈靖的建议,对殿试实行糊名制。后来,宋仁宗下诏省试、州试均实行糊名制。但是,糊名之后,还可以认识字画。根据袁州人李夷宾建议,将考生的试卷另行誊录。考官评阅试卷时,不仅不知道考生的姓名,连考生的字迹也无从辨认。这种制度,对于防止主考官徇情取舍的确产生了很大的效力。

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答案】

C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演变?明清之际儒学?李贽思想

【名师点睛】本题通过史料形式考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更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制度的主张。所提出的一些主张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传统思想的范畴,只是儒家思想在新时期的发展,仍然属于封建思想的范畴,因此不能等同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6.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在这种思想的“组合”过程中,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是( ) ..

A.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 B.基督教平等思想

C.《礼记·礼运》中“大同”思想D.“中体西用”思想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天朝田亩制度》主张体现以平均地产为核心的平均主义思想,故A项“有影响”,不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吸取基督教的思想,故B项“有影响”,不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中“拜上帝教”是吸收儒家大同思想,故C项“有影响”,不符合题意;“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派思想主张,故D项“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符合题意。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

【名师点睛】本题从《天朝田亩制度》角度考查太平天国的思想。以洪秀全为教主的拜上帝会的创立,其主要思想理论来源是梁阿发编写的通俗布道书《劝世良言》。它并没有全面、系统地介绍基督教教义,而又不时援引中国传统观点来印证《圣经》。拜上帝教的思想来源于三个部分:1.中国儒教教义。 2.中国农民的大同思想。3.西方基督教教义。

7.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 )

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 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 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

【答案】

B

【考点定位】晚清中国经济结果变动?外国经济侵略?影响

【名师点睛】在高考复习中,关于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一要掌握一条主线、两个重点。一条主线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和曲折发展轨迹:产生——初步发展——短暂的春天——曲折发展——萎缩。注意分析每一阶段的背景、特点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两个重点:一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二是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二要掌握重点概念,如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三要注意洋务派的主观目的和客观结果是不一致的。四要注意活学巧记:如民族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一个根源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二种压迫:一是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外国资本主义利用其雄厚的资本、强大的技术优势和在华特权,压制民族工业的发展,二是受封建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三个不足: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8.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 )

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

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维新变法时期报纸比较多,除了《国闻报》,还有《时务报》等,故A项错误;材料中

“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的信息说明维新派目的是传播国外新思想,故B项正确;材清政府对维新派活动是限制的,故C项错误;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国内采访偏重于北方各省,从创办的地点到稿件的来源来看,是在北方,但维新思想的传播,通过报刊对南方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尤其是湖南以谭嗣同为首的,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故D项错误。学优高考网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维新思想?报纸影响

【名师点睛】复习中要掌握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为主线的思想解放潮流的线索: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是向西方学习。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师夷长技”,处于“器物层面”;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仿行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制度,处于“制度层面”;资产阶级激进派则掀起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处于“思想层面”。“向西方学习”屡次碰壁,先进的中国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

9.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

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答案】A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1900列强侵华?《马关条约》

【名师点睛】会区分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的区别,商品输出,主要是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各种特权,

2016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分析及复习建议篇三:2016年高考试题(江苏卷)——历史(含答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试题类型: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江苏卷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 题,每题3 分,共计6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 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A.家族和睦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D.宗法观念

2 .《史记》记载:“秦王发图,图穷匕首见??(荆轲)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铜柱。”山东嘉祥武氏祠的汉代画像石《荆轲刺秦王》(下图)再现了这一场景。《史记》记载和这块画像石在

A.描绘上是一致的B.形式上是一致的

C.风格上是一致的D.主题上是一致的

3 .《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这里“水车”的使用

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

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

4 .“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

科举相比,宋代

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

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 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

5 .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6.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在这种思想的“组合”过程中,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是 ..

A.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B.基督教平等思想

C.《礼记·礼运》中“大同”思想D.“中体西用”思想

7 .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

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

8 .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 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

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

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

9 .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10.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

11.1938年1月,国民政府为管理全国经济事务,将实业部改组为经济部,其职权范围包括了战时主要生产领域和商业领域,下属机构众多。经济部的设立

A.适应了战争持久化的需要B.标志着工作重心转向经济领域

C.提高了后方百姓生活水平D.导致抗战时期行政效率的低下

12.对于即将参加的某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定下的外交基调是:争取越南南北以北纬16度线为界实现停战,促使法军撤出,反对美国干涉。这次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

C.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1 3.右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

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

B.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

C.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

D.工作的场景展现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

14.雅典将领阿里斯蒂德被公民大会陶片放逐后,仅过了两年多就被召回,因为波斯大军入侵,需要他参与作战。打败波斯后,他得以重新任职,而指挥战争获得胜利的功臣地米斯托克利却被陶片放逐。由此可见

A.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

B.陶片放逐法是对将领去留的表决

C.直接民主导致了雅典的派系纷争

D.主权在民容易导致城邦内部混乱

15.某学者认为: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对神表现出尊敬的态度。他们嘲笑六天创造世界的观念,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是人类永久居住的场所。“他们”是

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

B.宗教改革的发起者

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D.进化理论的倡导者

16.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三个国会建设方案。

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体现了

A.选举是民主原则的基本体现 B.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

C.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机制D.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

1 7.下图是19世纪英国国民总收入来源示意图。

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19世纪英国农业、林业和渔业处于稳定增长阶段

B.第二产业收入的增长与其发展的阶段特征不相符

C.第三产业收入的增长并未体现工业化阶段的特征

D.经济收入与国民经济在结构的变化上呈现出一致

18.近代某画家的油画中这样描绘:画面中央矗立着天主教堂,它的塔尖直指天空;画面下方是一群卑微的人,正在河边工作;右边是幽静的小镇和高高的拱桥;天上的云彩和落日似乎在保佑着教堂和小镇。这一切让人显得格外渺小。有学者认为,该画充满对自然的赞美,富有宗教神秘感。据此判断这幅画属于

A.现实主义流派 B.浪漫主义流派

C.印象主义流派D.现代主义流派

19.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B.农业正在进行集体化

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D.农庄没有土地所有权

20.1987年,英、法、意等12国签署了单一欧洲文件,一致同意制定共同的生产标准,消除资本流动的障碍,寻求统一的税率,相互承认别国颁发的专业和商业执照,遵守共同的劳动权利宪章。各国将共同创建一个“没有国界的欧洲”。该文件的签署

A.启动了欧洲经济的多领域合作B.为欧盟成立奠定基础

C.表明了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实现D.为欧元发行扫清障碍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 题,满分60 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 其中第21 题 ~ 第23 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24 题为选做题,包括 A、B、C、D 四小题,请选 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21.(12分) 历代王朝的商业政策蕴含着一以贯之的经济思想,也会因时代变化而作出调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但文、景时期,抑商政策中之“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的规定一直未取消。

材料二在西汉中前期,出现了“用贫求富”的热潮。求富最有效的途径是经商。经商也有经商的学问,商人们把“求利”看做是人生的主要追求目标,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说法。为了求利而总结的经验,有“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还有“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等。

——以上材料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指出汉文帝“惠商”政策的做法和成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国至汉文帝统治前“抑商”

政策的主要目的及其经济后果。 (6分)

( 2)据材料二,概述西汉中前期的“求富”观念。 (3分)

(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抑商”和“惠商”的关系。 (3分)

2 2.(15分)新文化运动中的思想先驱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尖锐地批评了传统儒学的有关内容,但是他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学。中国的文化、社会和历史,是一个较之传统儒家意义更为广大的传统。在对待这个大传统的态度问题上,新文化运动没有“全部摒弃冶“彻底否定冶的看法。陈独秀认为,中国文明,包括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实际上与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相联系相一致。上海某报批评北京大学设立“元曲”的课目,指元曲为“亡国之音”,认为不当讲授。陈独秀反对这一看法。他还公开承认,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过于急切,是对传统语言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