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试卷分析
高中历史试卷分析篇一: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苟锋
一 试题评价
高一历史期中试卷紧扣教材及学考考点,试题难易接近于学考题难度,选择题分布较合理,但第三,四单元的选择题较少,涵盖了必修三前四单元大部分知识点。侧重考察学生的识记以及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归纳、分析及应用能力。通过测试本试卷的及格率为百分之二十五左右。
二 试卷分析(抽两个考场缺考3人共57份样卷)
题型与得分情况 得分情况 失分原因
较低7、14、17、24题,其中第7基础知识不够扎实;题出错的达到33人,14题出错的选择题25小题共50知识的联系比较迁达到37人,17题 出错人数达到分;最高分44 分,移能力差,部分题分43人,24人出错人数达到40人。最低分6分 析题干时理解不到较好1、2、3、4、8、9、15、18、位 21、22题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最高13分,最低1分,平均分固,对教材知识不熟
26题,19分 7.63,得分率是百分之四十点一悉,不能正确分析概
六 括史料,不会从材料
里提炼有效信息
审题不准,不能找到
非选关键词句和做题的最高9分,最低0分,平均分4.79,择题27题,13分 突破口,知识迁移能得分率百分之三十六点八 共40力欠缺,知识体系混分 乱
部分学生基础知识
掌握不牢固,答题过最高14分,最低2分,平均分程中答案俗语太多,28题,18分 9.35,得分率是百分之五十一点不能准确答出历史九 专业术语和标准知
识点
三 突出问题
1在平时历史学习中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行动上不落实,导致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2材料理解偏差,审题不准,不能找到关键词句和做题的突破口,知识迁移能力欠缺,知识体系混乱
3 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答题过程中答案俗语太多,不能准确答出历史专业术语和标准知识点
四 整改措施
1针对思想不重视的学生,多和学生谈心,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对于基础知识不牢固的现状,必须要在平时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牢记基础史实,并学会应用。引导学生学会积累知识,运用与拓展知识。每堂课的小结部分再强调重难点,让学生学会总结。
2加强课后的复习,向学生提出复习要求,这包括课堂上的要求以及课堂作业的要求。每一单元学完之后,出一些测试题,多多锻炼学生的卷面答题能力。
3针对学生归纳概括运用能力不强知识迁移能力不强的问题,为此在复习时注重基础史实记忆的同时,也要注重适当试题的训练,特别是要进行解题方法的指导,学会审题与答题,引导学生找到材料题中的关键字词句和突破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然后加以练习题的训练。
高中历史试卷分析篇二:高二历史试卷分析
高二历史试卷分析(2012-10-19)
樊金峰
一、试题概况:
本次历史统考试题题量适中,对所学知识的覆盖面较大,题型和卷面设计基本与高考接轨,注重对基础知识、主干知识与能力要求相结合
试卷的整体难度不大,所以学生的适应度也比较好。
二、试题分析:
(一)客观题
存在的问题有
1、由抽样来看,其中第二、三单元内容错的比较多,占三分之一,可见二、三单元的知识掌握不是太好,
3、同时第23和30题错得也很离谱,23题是教材中的原文内容,30题在考前一天做过,错的比率都在50%,可见教材是多么的不熟悉,
(二)主观题存在的问题
1、第41题:
(1)基础知识掌握太差,无从下手或东拉西扯。
(2)应变能力差,考前的一套试卷,我们也做了一道相同的题目,只是样子变了,做练习时是表格材料,考试时是图形材料,一个柱状图,一个扇形图,
2、第42题:
(1)阅读能力差,对所给材料读不懂。例如,第5小问: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结果都答地位和作用,学生回答得很不理想
(2)没有把材料与课本相关内容结合。如:第二小问:提炼材料五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只要教材中“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的背景”答上即可。
3、第43题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知识落实不到位。其实本题考的都是课本的基本知识,
(2)审题不细致。
(3)概念不清,一知半解。
(4)行文答卷欠规范,缺乏答题技巧。主要表现在:
一是答案的组织缺乏层次性,答案要点让人分辨不清;
二是答案远远超过题目要求,在一点上答了很多内容,而其它要点则不答; 三是不分点作答,前后内容不对应。
四是书写欠规范,答案显得杂乱无章,卷面拥挤,欠整洁,影响了评分效果。
三、应对措施
1、夯实基础,重视知识。对知识的记忆是基础的基础,教学中要重视识记重要的史实、概念和结论,能够再认、再现历史的发展进程。文科生普遍基础较差,教学中要强调记笔记、看书,适当地加强试题训练。
2、注重对主干知识的归纳整理。平时教学中注意对知识的比较归纳。加强学生纵横思维能力的培养。
3、加强训练,重视对作业、试题的评讲。学生做题特别是考试题,肯定都是经过思考了的,老师再评讲,往往与学生思考的对比是特别强烈的,这样很有利于学生答题能力的提高。
高中历史试卷分析篇三:高一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分析
高二 杨强
一、试卷的结构特点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选择题占48分,非选择题占52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来自:www.hnnSCY.cOm 博文学习 网:高中历史试卷分析)内容覆盖了历史必修的3本教材和4本选修教材的内容,总体难度适中。体现历史新课程的理念,重视历史教学三维目标的考查,代表着高中课改的价值取向,对云浮市历史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在就这次的期末考试作如下分析。
我校高二学生的历史成绩平均为42.3分,低于全市重点中学平均水平。其中,历史单科最高分为76分。这次市统考的历史试题总体上比较难、导向作用较好,是一套命题质量教高的历史学科检测试题。
二、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1、基础知识较差,对历史事件发展细致过程或对一些历史现象评价的细节尚未掌握。如对教材不熟练,对时间、事件、表现的记忆不准确;对教材中重点知识、关键性字词掌握不好;对知识结构缺乏整体架构,专题知识梳理不清;对历史的空间概念、地理概念有较大漏洞,导致历史事实混淆,乱答错答。
2、审题不清,时间、概念混淆,对同性质或相近似的历史事件的异同比较训练不足。审题中抓不住关键性字词,阅读材料,理解、归纳能力欠缺,不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导致理解偏差,答非所问。地域概念、空间概念、阅读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缺失。
3、解题技巧有待提高。表现为文字表达不够严谨、书写不规范、不准确,说大白话,表述口语化或编故事,逻辑混乱,不会使用历史专业语言或术语答题,关键字词写成错别字。
5、 比较、分析与综合能力比较弱。思路混乱,答题缺乏逻辑性。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学会横向及纵向比较数据的方法。有的学生不懂对历史的背影材料进行分析,无法找出背影材料和题目的联系;回答问题时不懂运用相关历史材料去分析问题,造成理论与实际相脱节。 三、对教学的讨论与建议
1、注意对考点纵向梳理,横向联系。因为纵向梳理可以重点突出专题的阶段性历史特征,而横向联系则可理清并形成有关特征的背景和影响,各阶段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一般规律和历史启示,以便形成历史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复习中注意从新课标专题角度重新整合历史专题复习,强化对主干知识细节的把握,注意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特质的抽象训练和比较分析训练。要关心时事,把握热点,古为今用也是学习历史的一个基本目的,当今世界和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可能在历史考题中体现出来。
2.加强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将基本史实和基本观点有效结合,力争能促进短时记忆效果的实现。跟踪检查,增强记忆效果。通过课后作业、抽查等方式,注重提高对知识的记忆效果,不断反复跟进督促,效果应有很大改观的。
3.教学重、难点分析应加重学生参与的力度,在培养对问题分析能力的同时,能有效及时地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偏向及思考方式的偏差。
4.对试题的解答,除加强对答题格式的规范外,更应该加强对解题方式的引导。首先要学会读题审题,注意问题的细节,把握问题的时空界限、方向和侧 重点;其次,学会读懂材料,有效把握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其主题意旨,能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有全面和清晰的认识;第三,在具体解答上,应注重尽量用教材中的内容或观点来表达,对于需要概括提炼的,力争做到简洁、精确、逻辑合理等;最后,学会查漏补缺,对于审题不表,理解模糊的问题应重新加以审视,尽力做到不遗漏每一个问题,不留下任何一个空白,将能做到的力争做到最好 5.鼓励士气,增进信心。上述目标的实现还须学生们在提高学习兴趣、增强信心的基础上来实现,因此应经常鼓励,在严格要求过程中应看到学生的进步,及时表扬他们的长处和优势,以利于提高整体水平和效果。
20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