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试卷分析 > 历史试卷分析 > 正文
 

云南省九年级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发布时间:2025-01-22 14:45:52 影响了:

以下是博文学习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云南省九年级中考历史试卷分析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云南省九年级中考历史试卷分析篇一:2014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2014 年 安 徽 中 考 历 史 试 卷 分 析 全椒县教育局教研室 郑国玉全椒襄河中学 杨 俊

2014年安徽中考历史试卷,以《课程标准》为基础,紧扣《考试纲要》,凸显“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特征。试卷图文并茂,文字浅显易懂,难度较去年稍大,关注时局,试题灵活新颖,体现了历史开卷考试的特点。

一、题型与题量,试题板块分布,分值比例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1)今年中考试题型和2013年一样,仍是五大题,即 单选题、组合列举、辨析改错、材料解析、活动探究题;(2)安徽史与去年一样是

3分。(3)组合列举题与去年相比题型和分值都没有变化,但难度提升,其中第12题第(3)小题属于超纲。从阅卷和查分结果来看答对的同学较少。(4)辨析改错题和去年比没有区别,题型、分值、难度基本相当。(5)材料解析题和活动探究题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但探究题第2小题“对比两幅地图,提取两个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难度太大,初中阶段学生难以完成。本小题分值也较大,8分。从阅卷和查分结果来看大多数同学只得了3分左右,部分同学一字未写,还有部分同学虽然写了也是不能扣题,最终一分未得。整套试卷既具有全面性,又有一定的针对性,试题难度呈梯度分布,选择题第1和2题,组合列举题第12题的第3小题,活动探究题第2小题,这13分是拉开学生分数的重要环节,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各有所得。学生得分较去年普遍降低。

由上表可以看出,对古代史的符合内容考查的较少,重点突出对近现代历史的考查,“薄古厚今”,突显了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从分值比例看,中国历史44分,世界历史26分,比例是3:2。突出了“重中国史轻外国史”。

二、试题特点

稳中有变,反映新课改。如选择题的第5题是漫画,第7题是示意图,延 续 2013年的对图片的解读能力的考查,重视对中国、世界近现代史的考查。试题紧扣考纲,注重课本知识的迁移,以历史资料为载体,设计新的历史情境,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渗透学生对价值观的判断。如选择题第3题,以古诗文考查科举制度有关知识,材料解析题第16题以《苏联兴亡史》,邓小平南巡讲话,考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经济和国家建设方面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的探索。

继续延续安徽历史试卷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特点。今年中考题有漫画, 有地图,示意图,图表等,充分体现历史资料的丰富性。试题知识点分布合理,符合中学历史教学实际。试题涉及世界史内容减少,中国史内容增加,做到了突 出重点。

重视学科知识的渗透,关注家乡,关注经济、外交、文化发展。选择题第 六题是新中国外交成就,组合列举第11题考查中国古代医学成就,第十三题考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辉煌成就。

史论结合,注重能力考查。引用大量史料,如第十六题引用《苏联兴亡史》, 邓小平南巡讲话有关内容,材料是教材中没有的,突出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历史基本技能实际运用。拓展延伸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应遵循哪些原则,突出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理解现实问题的能力。。

从试题内容的难易程度看,难易适中,少数题目难度较大。选择题、组合 列举题和辨析改错题所考查的内容基本属于识记层次和在此基础上的简单运用层次;材料解析和活动与探究,所考查的内容属于理解层次,有一定的难度。考查的内容既有对知识点的考查,也注意到了线和面的结合,点多面广,而且重点突出。除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更注意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描述能力,彰显了历史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培养目标。如选择题的第1、2、3、5、7、10小题和活动探究题第17题的第(2)小题,考查了学生分析文字材料,识图解表的能力和利用这些直观形象的材料学习历史知识的技能。至于理解层次的材料题和探究题,虽有一定的难度,但也最具开放性和灵活性,最能展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体现人文精神。

三、学生答卷情况及出现的问题

改完中考试卷和其他老师交流,总体感觉今年的试题,学生的辨别改错和 组合列举做的不错,重灾区在选择题的第1、2题,组合列举题第12题的第3小题,活动与探究题的第(2)问。

选择题第1题考查中国古代帝王的年号、庙号、谥号问题,这个问题在初 中课本上没有提及,考纲也没有做要求,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知道的也是知之不深,所以无法解答,我以为是超纲了。第二题考的是初秋战国时间分段,题目本身不难,但提问者问的很拗口,许多学生看了不知道要问什么,导致出错率较高。其他选择题学生做的还不错。

组合列举题题第12题第(3)小题,1935年意大利军队侵略矛头直指非洲 的( ),答案是“埃塞俄比亚”,现在人教版教材上没有这的内容,学生无法作答,从查分看得分率较低。

活动探究题第(2)问,“对比两幅地图,提取两个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这个题目难度较大,从阅卷情况来看得分很低,好多同学干脆就没做。我以为超过初中学生的答题能力。从查分情况来看学生得分很低。

综上所述,学生失分原因主要有;

(1)学生审题不清。主要表现在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

(2)粗心,写错

云南省九年级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别字。主要表现在组合列举题。

(3)基础不扎实,问题没有搞清,高透。

(4)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有欠缺。主要体现在活动探究题。

今后教学需改进之处:注重历史知识基础知识的积累,平时要求学生记忆,适时进行抽查或检测,提升学生身体能力,减少错别字;提高学生信心,平时形成认真的习惯,如规定时间记内容,规定时间完成作业;书写规范;转变思想,中考开卷,平时闭卷,历史也要背也要记;抓基础,高要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等。

云南省九年级中考历史试卷分析篇二:2015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2015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今年历史考试卷,以《课程标准》为基础,紧扣《考试纲要》,凸显“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特征。试卷图文并茂,文字浅显易懂,难度适中,关注时局,试题灵活新颖。

一、题型

今年中考试题型和往年一样,仍是五大题,即从单选题、组合列举、辨析改错、材料解析、活动探究题;

二、试题特点

试题紧扣考纲,注重课本知识的迁移,以历史资料为载体,设计新的历史情境,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渗透学生对知识的判断。如选择题第5题,穿越时空,来到宋朝,不可能经历的事情,给了宋朝的赵州桥、唐朝的金刚经,、宋朝的《清明上河图》以及元朝的《窦娥冤》。继续延续历史试卷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特点。今年中考题有历史人物图片,有建筑,有条形图等,充分体现历史资料的丰富性。试题知识点分布合理,符合中学历史教学实际。史论结合,注重能力考查。引用大量史料,如第28题材料一、聚焦丝绸之路经济带,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材料

二、习近平总书记说“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大政方针……材料是教材中没有的,突出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历史基本技能实际运用,关注时事。从试题内容的难易程度看,难易适中。选择题、组合列举题和辨析改错题所考查的内容基本属于识记层次和在此基础上的简单运用层次;材料解析和活动与探究,所考查的内容属于理解层次,有一定的难度。考查的内容既有对知识点的考查,也注意到了线和面的结合,点多面广,而且重点突出。除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更注意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描述能力,彰显了历史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培养目标。如选择题的第4小题和材料解析题第24题考查了学生分析文字材料,识图解表的能力和利用这些直观形象的材料学习历史知识的技能。至于理解层次的材料题和探究题,虽有一定的难度,但也最具开放性和灵活性,最能展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体现人文精神。今年中考的试题依然延续的一个特点是,把握时代的脉搏,紧跟热点问题。当今政治格局、经济趋势、当今世

界的主题是什么,丝绸之路经济带,抗日战争胜利多少周年等。

今后教学需改进之处:注重历史知识基础知识的积累,平时要求学生记忆,适时进行抽查或检测,提升学生能力,减少错别字;提高学生信心,平时形成认真的习惯,如规定时间记内容,规定时间完成作业;书写规范;抓基础,高要求等。

刘晓伟2015年10月15

云南省九年级中考历史试卷分析篇三:2015年云南中考历史试卷

机密

2015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题卷

(全卷两个大题,共29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1所示为我国云南某少数民族的干栏式建筑。相似建筑曾发现于

图1

A. 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

2.下列属于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而采取的措施是

A. 统一文字B.统一度量衡C.建立皇帝制度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唐朝的“开放”是全面的开放,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下列能说明唐朝选官制度开放的是

A. 接待遣唐使 B.统治者都善于纳谏 C.实行科举制 D. 长安是座国际大都市

4.南宋时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这表明宋代

A.经济重心南移 B.南方社会动荡C.市民文化生活丰富 D. 政府财政收入依靠北方

5.历史文物可以帮助我们获取历史信息。图2所示为清政府颁赐的用于确定达赖、班禅继承人的“金奔巴瓶”,该文物可以见证清朝加强了对下列哪一地区的管辖?

??????????????????????????????????????????????????????

图2 掣签所用的金奔巴瓶

A. 新疆B.西藏 C.黑龙江 D.台湾

6.驳斥放弃新疆,力主收复失地,制定“先北后南”和“缓进速战”方针,挥师入疆的是

A. 林则徐B.曾国藩 C.左宗棠D.李鸿章 7.

点在于学习西方的

A.思想文化 B.军事技术C.教育制度 D.政治制度来源学&科&网Z&X&X&K]

8.如果开展一个以模拟“重走长征路”为主题的活动,在活动中再现历史场景时不应包括

A.会师井冈山B.四渡赤水 C.强渡大渡河 D.翻越大雪山

9.与“毛泽东”“弥天大勇”“身系天下之安危”“赴蒋介石的‘鸿门宴’”等信息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 北伐战争 B.西安事变C.重庆谈判D.挺进大别山

10.严复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物进化论观点的译著是

A.《申报》 B.《天演论》 C.《新青年》 D.《海国图志》

11.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使大量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C. 废除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消灭了资产阶级

D. 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12.新中国成立时,“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一落后局面的改变开始于

A. “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运动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3.导致图3中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14.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 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15.相对于我国大陆地区来讲,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特别”是指

A. 政治上不受中央政府管辖 B.与葡萄牙仍有紧密的政治联系

C.澳门成为经济特区,原经济地位不变 D.澳门享有高度自治权,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16.我国基础教育事业进入“依法治教”新阶段的标志是

A.“863”计划的实施

B.“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

D.“百家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

17.在经历了中世纪漫漫长夜之后,欧洲进入到文艺复兴时期,它是近代社会到来的曙光。这一“曙光”最早出现在来源学科网

A.英国 B.西班牙 C.法国D.意大利

18.“船舱难以忍受的拥挤,令人窒息的闷热,生病的奴隶被抛进海里淹死……”材料反映的是

A. “三角贸易” B. 攻占巴士底狱C. 新航路的开辟D. 俄国农奴制改革

19. 她是印度人民的英雄,她英勇抗击英国殖民者,她的英名万古流芳。这里的“她”是

A.玻利瓦尔 B.章西女王C.哥伦布 D.克莱武

20.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在音乐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被后世尊为“乐圣”和“交响乐之王”。他的代表作是

A. 《神曲》 B. 《国际歌》 C.《向日葵》 D.《英雄交响曲》

21.胡佛在其美国总统竞选辞中称:他会使家家锅里有一只鸡,家家有一辆车。但他的诺言在1929年被无情地粉碎了。“粉碎”其诺言的是

??????????????????????????????????????????????????????

A. 美国内战的爆发B. 经济大危机的发生

C. 十月革命的冲击D. “三国同盟”的建立

22.执政于20世纪50—60年代,试图克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而进行改革的苏联领导人是

A. 列宁 B. 斯大林 C.赫鲁晓夫D.戈尔巴乔夫

23.某位同学在学校历史时制作了下表。根据表格内容判断,他所探究的主题是

A.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奋起 B.两极格局的形成

C. 非洲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D.“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

24.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是

A.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B.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25.1969年,美国宇航局阿姆斯特朗在登上月球时说:“对于一个人来说,这不过是小小的一步,但对人类来说却是巨大的一跃。”这“巨大的一跃”发生的背景是

A. 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4分,共50分。)

26.(10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

材料二 来源学|科|网Z|X|X|K]

岷江上游地势陡峻,流至成都平原,水流突然减速,挟带的大量泥沙因沉积而淤塞河道。每逢雨季,江水泛滥成灾;雨季过后,又缺水干旱。李冰在岷江中游江水从山区转入平原的灌县一带,建筑阻水堤坝,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蓄水用于灌溉,外江泄洪排水,调节水量。……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材料三

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最后,盛极一时的拜占庭帝国湮灭于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之中。

阿拉伯充分利用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地理优势,广泛吸纳两河流域、印度、希腊、罗马和中国等地先进的文化成果,与本民族的文化成就相结合,并加以创新和发展,形成了辉煌的文化成就。同时,阿拉伯民族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也作出了卓越贡献。

(1)材料一中的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人类早期文明的四个区域,请写出字母A和C所代表的区域文明的名称。(2分)

(2)材料二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哪一水利工程?根据材料说出该工程的建成主要解决了什么问题?(4分)

(3)列举一例阿拉伯人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也作出了卓越贡献”的史实,并谈谈从材料三中得到的启示。(4分)

(1)A:古代埃及文明;C:古代印度文明(2分)

(2)都江堰。(2分)防洪和灌溉。(2分)

(3)改进并传播阿拉伯数字。(其他史实,符合题意也可给分。2分)启示: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不吸收先进文化,将走向衰亡;只有充分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并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加以改造和创新,才能推动其文化的不断发展。(答出其中一点即可,2分)

27.(14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相关热词搜索:云南省 中考 试卷 九年级 分析 九年级历史中考试题 九年级历史期末试卷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