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试卷分析 > 历史试卷分析 > 正文
 

年天津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发布时间:2025-01-22 15:07:44 影响了:

小编语:为你精心整理的年天津高考历史试卷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我们博文学习网(www.hnnscy.com)的后续更新吧!

年天津高考历史试卷分析篇一:2015年天津高考政治试卷分析

2015年天津高考政治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

2015年天津高考政治试卷的结构与往年基本相同,由客观题与主观题构成。客观题十一道,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哲学四个模块,共计44分;主观题有三道大题,共计56分。试卷的整体难易程度与2014年持平,处于中等水平。

二、考点分析

(一)客观题方面:

1、第一题主要考察必修2《政治生活》中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执政方式和执政理念等知识,属于简单题。

2、第二题主要分别考察必修2《政治生活》中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中关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相关知识(依法治国)。属于中等难度题,要注意对选项中关键字的甄别。

3、第三题主要考察必修2《政治生活》中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相关知识。属于容易题。

4、第四题主要考察必修1《经济生活》中企业的经营战略与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属于偏难题。

5、第五题主要考察必修1《经济生活》中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中关于国家财政作用、地位的相关知识。属于简单题。

6、第六题主要考察必修1《经济生活》中第四单元关于国家宏观调控和科学发展观的知识。属于简单题。

7、第七题主要考察必修4《哲学生活》中第二单元与第三单元的知识,分别为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及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8、第八题主要考察必修1《经济生活》中关于企业的经营及必修4《哲学生活》中关于人生价值的知识。

9、第九题主要考察必修4《哲学生活》中第二单元中关于认识和意识的性质的知识。

10、第十题主要考察必修3《文化生活》中第一单元关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的知识。

11、第十一题主要考察必修3《文化生活》中第二单元关于大众传媒对文化的影响。

(二)主观题

1、第一大题:主要考察就业、发展生产力、国家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等知识。第一问:主要考察必修一中关于就业的必要性及其与生产、消费、社会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国家宏观调控的知识。

第二问: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题难度中等。本题知识限定范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三个最重要环节,可以据此回忆三个重要环节:市场体系、市场主体、宏观调控。本题属于措施类试题,要从三个环节角度分析如何促进就业。我们就可以从劳动者、企业的角度,各类市场的完善以及国家运用多种手段加强宏观调控。

第三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审题,根据设问确定知识限定范围是社会历史

观的知识(必修四第四单元),可以据此回忆课本相关理论,比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等知识、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等知识。

2、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审题,设问的知识方向是对政府工作的积极影响,据此回忆课本相关知识。考点:(必修2第二单元)政府的职能、宗旨、原则、威信、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科学民主决策等知识。

3、第三大题属于综合性题,主要考察必修3《文化生活》中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态度及财政、整体和部分、传统文化的继承等知识。

2015年天津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

2015年天津高考历史试卷的结构与往年基本相同,由客观题与主观题构成。客观题十一道,涉及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和选修四个模块,共计44分;主观题有三道大题,共计56分。试卷的整体难易程度与2014年持平,处于中等水平。

二、考点分析

(一)客观题

1、 该题主要考察古代进行农业生产的犁耕工具,属于必修2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农业。

2、 题中材料描述了秦汉时期军过大事是先由群臣商议,上后宰相上奏皇帝,皇帝最后做出裁决。这种商议的做法有利于集思广益,减少决策的失误。主要考察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属于容易题。

3、 根据题中材料“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可知,维多里诺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人的价值。这是人文主义教育理念的反映。主要考察人文主义精神的知识,属于必修三第二单元的内容。

4、 该题主要考察必修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中英国的海外贸易情况。属于容易题。

5、 题中材料表述了陕、甘、蒙等地的皮毛被贩运到天津制成了皮制品销售到内地。这正是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的表现。本题主要考察必修二第三单元中近代中国经济的变动等相关知识。

6、 题干中的关键词“实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使广大贫农分到了土地,其实质是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该题主要考察土地革命的性质和根本目的。属于容易题。

7、 该题以图的形式呈现,主要考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和美国合作抗日。该题难度处于中等。

8、 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其目的是是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

工出口产品。该题答案在必修二第四单元第三课中有原话表述,属于容易题。

9、 题中所述“年轻时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应该是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期间,允许把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该题考点集中在必修二第四单元和第七单元。

10、 该题通过两张照片的对比,说明中国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国际影响力增强。该题比较简单。

11、 一战初期,日本参战,其主要目的是趁机占领德国原来在中国山东和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日本趁英国、法国忙于战争之机,加大对他们殖民地的经济渗透,扩充自己的实力。材料中日本的声明和演说只是为了其掩盖参战意图。该题主要考察选修战争史,列强之间矛盾。

(二)主观题

12、

(1)该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对古代中国和古罗马在几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发展轨迹,归纳出两者文化发展的共性。属于偏难题。

(2)古代中国和罗马各个时期历史特征非常相似, 两者历史都呈现了政治统一和分散交替而行的轨迹,变化节奏非常相似。理论的认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素养。能够从个别事件中概括出普遍规律。古代中国和罗马各时期的相似性表明人类历史发展是有共同性。

(3)本小问考查学生概括材料和分析历史原因的能力。主要考察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关于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通过对比最后一个时期可以发现,中国最终从分裂走向了统一,而西罗马最终灭亡,欧洲走向分散。中国出现这一走向的主要原因题目要求从制度层面进行分析。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促进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为中国最终统一提供了制度保障。

13、

(1)根据材料中“双方在各自应处的座位、方向、次序等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可知,中英双方争执的内容是座位次序之争。清廷官员要求自己的座位安排在会见大厅的北面(上席),这反映了清廷官员 以天朝上国自居。英国则坚持将自己的座位置于大厅北面主席的突出位置是因为英国当时在进行工业革命,国力空前强盛,所以英国态度坚硬。主要考察晚清的社会现状及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

(2)当时的西方主要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他们积极输出资本,瓜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而当时的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是因为实力对比悬殊,所以中国在外交上才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主要考察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的原因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这也是梅汝璈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敢于斗争的主要原因。考点: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4)外交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各国外交都受该国政治、经济制度以及国内政策和需要的制约。综合国力是一国外交的基础和后盾。影响国家外交地位的变化的因素主要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变化,还有国际环境、

对世界的贡献等因素的影响。

14、

(1)根据材料一可知,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两方面的品质:一是注重自我修养,二是具有经世济民情怀。主要考察孔子的政治思想。

(2)根据材料二可知,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为社会现实服务,经世致用。顾炎武对理学的空谈义理进行批判,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主要考察必修三第一单元中顾炎武的文化思想。

(3)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孔子和顾炎武两位思想家都强调个人应该具有经世济民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作为当代青年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肩负起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任。主要考察,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年天津高考历史试卷分析篇二:2012年高考天津卷历史学科试卷分析

2012年高考天津卷历史学科试卷分析(转)

本试卷从试卷结构、知识点分布、给分点的设计、阅读量、答案要求等方面与往年没有大的变化。选择题共11道题,每题4分,共44分。主观题3道,共56分。

中国古代史涉及的知识点有:元代的对外贸易、清代的军机处、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西汉董仲舒的思想特征和影响、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与原因、金代的漕运,共计29分。

中国近现代史涉及的知识点有:戊戌变法时期国人天朝观念的转变问题、新中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问题、中美关系问题、澳门回归与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的完成、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开埠通商及天津的近代化问题,共计33分。世界古代史涉及的知识点是罗马法问题,共计4分。

世界近现代史涉及的知识点有:英国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大西洋宪章、经济全球化及全球性的文化渗透问题、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垄断组织的出现、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经济与政治以及对外关系的发展特点(或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的出现,新老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共计34分。

2012年试题所涉及的知识点都是重点内容,没有偏题怪题。分数布局合理,学科思维能力考察有效到位。试卷阅读量近2300字

年天津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答案设计近600字,阅读量适中。

今年历史试卷的特点:

简洁明快,设问有效。近几年来,由于高考考察的重点从知识型向能力型的转变,在试题的呈现方式上,出现了“无材料不成题”的现象,容易导致试卷冗长,设问指向不明确。天津近几年历史试题从总体上看,基本保持了简洁明快的特点,今年更加明显并成熟。从设问上看也更加科学有效。试卷的这一特点很重要,直接关系到试卷的有效性和预设功能的达成。同时也体现着命题人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既考察了考生学科的思维能力和必要的学科素养,又不拐弯抹角难为考生,试题文字语言的学科性、科学性、指向性、有效性明显。

天津地方史的特色明显。近几年来历史试卷几乎都涉及天津地方史的内容。今年的试题不论从试题立意、命题角度、材料选取、设问和答案的设计,都表明是一道非常不错的试题。特别是《1936年天津城区示意图》的选用,试题内容和图能够有机结合,体现了命题人的独到视角和匠心。

试卷的分值布局较合理。

2009年,中古史16分。中国近现代史42分。世界古代史4分。世界近现代史38分。

2010年,中古史20分。中国近现代史36分,世界古代史4分。世界近现代史40分。

2011年,中古史28分。中国近现代史37分,世界古代史3分。世界近现代史32分。

2012年,中古史29分。中国近现代史33分,世界古代史4分。世界近现代史34分。

4、高考试题重点考察考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功能进一步明确。2012年历史试卷,就整体来看,从有效信息的提取到背景知识的联系;从原因背景的分析到进程结果的概括;从特点性质的总结到意义影响的阐述;从材料的甄选到相关结论的得出;从史实的概括性描述到其内在规律的挖掘和把握,2012年试题几乎都进行了有意和有效设计,考试说明中要求的各项能力和学科素养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和体现。

年天津高考历史试卷分析篇三:2012—2014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2012——2014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一、高考历史各部分分值及考点分析:

上表是我对于近三年高考趋势的部分总结,高考历史分为中国史和世界史两部分,中国史和世界史各占大约一半的比率,中国史分数比前些年有所下降,其中中国古代史大约占30%左右,且处于上升阶段;中国近代史约占20%左右,中国现代史10%,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国近现代的经济发展等,较前些年相比中国共产党的成分减少代之以经济的发展,但在以后的复习中更不能放松对这一方面的复习,更应注重历史考查与现实政治的关系;而世界古代史所占较少,三年选择只考查了罗马法,所以如民主制度一样几年未出现的考点就有可能成为红色警报区,在复习中应更加注重;世界近代史20%,世界现代史占10%。在中国史和世界史中经济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多。且在复习中应将中国与世界相结合,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应该在世界中展望中国,并且以中国的发展探究世界。

二、2012——2014年天津高考历史特色分析:

这一部分我将以高考试题的具体题型和解析方式的分析近三年历史高考特色,下面我就选择和主观题分别进行。

在进行分析之前要强调历史信息本身就有纷繁复杂的特点,所以在阅读历史材料时首先要做的是提取有效信息,即对于解决设问有用的信息或是材料的关键词等。

一)选择题:

1、试题难度有所加大,更加注重历史课本的细节如细致知识点、图片、地图等;凸显每一个知识点、每一课、每一个单元之间的联系。

如以下题目:

1)?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政府的大力推广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本题的有效信息是划线,考查的是课本细致知识点,首先要注重在元代到明代以后与棉纺织有关的一切信息,以中国古代纺织原料的变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对古代手工业技术进步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区别棉花种植的不断扩大与棉花能够成为主要的?纺织原料?的原因的不同。A、C、D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棉花种植的扩大。但是,棉花能够逐渐成为主要的?纺织原料?,前提条件还是棉纺织技术的改进,故选B项,这道题涉及的知识点是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

2)右图为《岛夷志略》片段。从其内容判断,该著作的出现应不晚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本题的有效信息是划线,考查的是图片与课本地图相结

合,以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管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

生获取图片信息和运用历史知识说明现实问题的能力。本题一

定要抓住图片中?万里石塘?这一关键信息,联系教材中元朝

行省图中的信息进行对比,就可以得出结论:?万里石塘?即

元朝所管辖的南海地区,故选C项。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仔细阅读教材的图片信息,并注意其中的独特之处。

2、以图表、图片、漫画为题目的有效信息,如:

1)右图中A、B、C、D四条曲线代表的是四个国家的世界制造业产值,这四个国家分别是

A.中国、英国、美国、德国

B.中国、英国、德国、美国

C.英国、德国、中国、美国

D.中国、美国、英国、德国

本题的有效信息折线图考查的是课本知识的立体展现,以四个国家的发展状况和所对应的时间为考查的信息,根据折线的高低确定各自所代表的国家,做类似题目要首先确定横坐标合纵坐标分别代表什么,然后可以采取数学上做辅助线的方法,在特别的时间点做一条虚线,看它所对应的折现的发展高度或是在折现的转折点处做虚线,看它所对应的时间来判断。本题中A由开始最高在1800年开始下降最后最低所以为中国,B在1800年上升,在1880年下降,所以为英国,C、D在1860年后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且C高于D所以分别为美、德,这是此类题型的解题方式。这一题型也是比较类选择的例证,找出比较双方的不同,在分析各自的设问来完成对比类题型。

2)下列各图中,最能反映中国古代皇权的发展趋势的是

本题的有效信息折线图考查的是课本知识的立体展现,但是本题不同于上题,是对历史现象或是历史事物总体发展趋势的展现。做类似的题目时要首先明白事物的发展趋势,再分析折线图的符合度。本题考查的是君主专制的发展趋势,一直处于上升期,清代的军机处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选择B。图表类试题除了折线图之外出现较多的还有圆饼图和柱状图,只不过在提取信息是将折线状况换成饼状大小或是柱状高低。

3)右图为一幅反映1956—1966年间某一历史运动的漫画。作者是邳县八集公社农民朱会然,邓拓闻讯后题诗一首《大豆过江》:?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出自豆类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这一历史运动给我们的教训是()

A.上层建筑改革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B.生产关系的调整应该适应生产力水平

C.经济政策要与广大人民的愿望相一致

D.经济政策的制定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本题的有效信息划线和漫画,作此类型题目时首先应正确而且全面的分析漫画的信息再将漫画信息与材料的限定信息相结合,最后分析出考查的是哪一知识点。本题考查的大豆过江发生于1956—1966年的农民公社,所以考查的知识点是大跃进运动,选项中符合的只有D。

3、注重概念考查,如:2014年选择第1题,注重君主专制的概念,争权正是君主专制加强的一种表现。

1)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里,许多皇帝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的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了权力的学科网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学科网

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利受到制约

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分析,在皇帝没有能力掌握大权的情况下,由能够相信的人掌握权力,实质是君主专制的表现,故答案为C

。根据所知识,整个中国封建社

会,一直实行的是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体制,在古代中国,不存在君主专制受到制约的问题,只不过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将君主用其他人称代替而已。所以做此类试题时应分析考查的是哪一知识点,它的概念是什么,在出现变体时要提取它的深层规律。

我们来分析下一个类似题目

2)下列对启蒙思想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批判现存社会,提出新社会的设想

B.批判专制主义,提倡自由与平等

C.批判教权主义,提倡个人的自由

D.否定封建王权,提倡权利的制约与平衡

【解题思路】B、C、D三项也都是启蒙思想的内容,但都是从一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阐释的。A项中的"现存社会"和"新社会"就包括了B、C、D三项内容。 此题刚好又为我们提出了高考常见的一类题型“以偏概全”

4、天津市高考试题逐渐简洁、明快,设问有效,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换。考查学生对于材料的全面分析,容易出现出现“以偏概全”的误区。如下列各题:

1)(2013年选择地3题)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他主张实行的政体是

A.民主共和 B.贵族共和C.君主立宪 D.君主专制

本题以孟德斯鸠的政治主张为切入点,有效信息为划线内容,旨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语义信息孟德斯鸠不赞同一个人或是少数人以及全体人掌握政权,故C项正确。或是以?;?确定材料的结构为并列,所以不可单选其一。做类似题型时要注重对材料信息进行全面分析,不可以局部代替政体或是断章取义。

2)(08全国卷Ⅱ,22)韩国建立后,仿效欧美政治体制,经济发展迟缓。20世纪60年代初,军人集团执掌政权,实行威权政治,经济高速发展。进入90年代后,韩国确立了政党政治。这反映出在韩国

A.只有威权政治才能干预经济

相关热词搜索:高考 天津 试卷 分析 历史 2016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2016年天津高考试卷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