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试卷分析 > 历史试卷分析 > 正文
 

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卷分析

发布时间:2025-01-22 15:07:45 影响了:

博文学习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卷分析,提供全面的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卷分析信息,希望对您有用!

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卷分析篇一:扬州市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卷

扬州市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卷

高 二 历 史 试 题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一部分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右图是从网络上下载的《分封制度示意图》,此图反映的信息中,错

误的是

A.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宗法等级

B.贵族的大小宗关系是相对而言的

C.贵族地位的传承执行长子继承制

D.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两者紧密联系

2.从汉代内外朝制度、隋唐三省六部制、明内阁到清军机处,中国古代

君主专制制度演变的基本趋势不包括

A.集体议事,集思广益,力求减少决策失误

B.分散、削弱乃至取消相权,不断加强皇权

C.起用亲信,形成以皇帝为主宰的决策核心

D.军政要务决策的主观性、独断性日益加强

3.有同学借助文献记载研究下图所示的地方行政制度,请你帮他筛选一下,哪一条与之无

关?

A.“孝文帝以所封悼惠王子分齐为王,??子贤为菑川王,子雄渠为胶东王”

B.“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

C.“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注:指中书省)互为表里。”

D.“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4.“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

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而亦人人有服官之权之所以兑现于实也。”“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

堂。”以上材料说明科举制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盘旋的原因之一,主要理由是它

A.提供了阶层流动可能,使官僚政治获得了弹性

B.促进社会上重学风气形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C.根绝了结党营私之弊,有助于官场风气的好转

D.结束了世卿世禄制度,开始依品德、才能选官

5.中国古代的族规、家法繁多,有些族规头一条就规定:圣谕当遵,有的则强调要“急完

粮”,孔氏族规中规定:“忤逆父母,凌辱尊长及纵容妻妾辱骂祖父母、父母,一经闻四祠,

笞责三十。甚,革胙除派。至大反常,处死,不必禀呈,致累官长。”这段材料说明当时

A.宗法制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全面实施B.封建政府对地方的统治已经失控

C.宗族成为专制统治得力的基层组织D.基于契约关系的公民社会迅速发展

6.1840年7月,中英第一次厦门之战,清军士兵被打死了9名,下面是其中部分人的档案

资料,由此可以看出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有

①军队编制承袭古代社会样式,不适应近代战争需要。

②武器非常落后,基本上还停留在冷兵器时代。

③年龄不一,说明军中没有正常的兵役制度,影响战斗力。

④绝大多数缺乏父亲的记载,极有可能因父死补兵缺,说明没有近代征兵制度。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太平天国在中国近代史上演出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悲喜剧,历来评价莫衷一是,下列评价

中,错误的是

A.马克思:欧洲的反动分子??看见这样的字样: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

B.梁启超:所谓太平天国,所谓四海兄弟,??皆不过外面之假名。

C.孙中山:洪氏之覆灭,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

D.陈旭麓:拜上帝教没有从天上搬来一套新的生产方式。

8.英国公使欧格讷注意到,北京的“大臣们??坚持必须让李鸿章特使采取主动,而大臣

们将批准他所作出的任何决定。” 到了向日本割让台湾的时候,朝廷又命李鸿章的儿子李经

方前去办理。李“对此非常生气和吃惊,这表明北京感兴趣的是把人们对条约的全部憎恨都

加在他和他的亲属身上。”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清政府中枢迫于压力,力图推卸责任 B.满清政府依赖和信任李鸿章家族

C.太平天国运动后,汉族官僚把持朝政 D.甲午中日战争中李鸿章名望上升

9.张鸣在《辛亥,摇晃的中国》一书中写道:“从近代革命史角度,辛亥革命算是一场动荡

和破坏比较小的革命。立宪派的高度参与,极大地降低了破坏的程度,而革命党人,也在刻

意减少革命带来的动荡。”作者意在

A.揭露辛亥革命失败根源——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性

B.控诉立宪派混入革命阵营内部破坏革命的罪恶行径

C.肯定辛亥革命以相对平和的方式实现社会革新进步

D.赞扬辛亥革命采用温和改良方式埋葬封建制度

10.“世上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这样,一致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

想。??这种社会和思想的酝酿,引发了(民国八年)一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对该文

中“全国性运动”描述错误的是

A.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高峰 B.学生为先锋,具有广泛群众性

C.体现出强烈的爱国救亡意识 D.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局面

11.1927年3月24日下午3时半,美英帝国主义下令停泊在下关江面的军舰对南京萨家湾

一带开炮轰击,至5时始停。共产国际执委会发表声明称:“美英帝国主义的所作所为‘仅

仅是因为中国革命最近的胜利威胁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声明中所说的“革命”是指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国民革命 D.土地革命

12.左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1927年的低点缘于国民革命的失败和国民党的屠杀

B.1927-1928年的缓慢上升缘于武装斗争和革命重心转移

C.1928年以后的迅速上升缘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D.1934年以后的迅速减少缘于“左”倾错误的冲击

13.右图为1944年日本侵略者发布的有关蒋介石的宣传画,图中

伤痕累累、接近瘫痪的蒋介石正向英美乞援,口中念念有词道:“请

借给我军费吧,你的请求我全都听见了。”日本作此宣传的最主要

目的是

A.揭露防御阶段中国正面战场的挫败,振奋日军士气

B.抹黑重庆国民政府,攻击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C.反映英美侵略野心,积极推动中日之间的和解

D.反映国共内战,揭示当时中国复杂尖锐的社会矛盾

14.下列图表说明,20世纪50年代以来,宁夏回族自

治区和西藏自治区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发

生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②改革开放的推进

③内地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口援建④三大改造的逐步开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十五周年庆祝活动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届政府就职活动上,不可

能发生的事情是

A.香港特首梁振英向胡锦涛主席宣誓就职B.胡锦涛主席检阅解放军驻港部队

C.梁振英强调港府将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D.直升机悬挂国旗、区旗飞过广场

16.2013年5月,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出席中国·扬州两岸素食文化暨绿色生活

名品博览会。星云大师多次往返海峡两岸,参加重大佛事活动,宣传佛教文化。他曾说过:

“两岸一家,本来同手足一体,我在台湾说过,台湾没有台湾人,台湾很多中国人嘛,你说

台湾哪一个不是中国人?”在这段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哪些有利于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

①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 ②两岸人员往来、交流日益频繁

③大陆和台湾在经济上的互补性 ④两岸有文化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7.有人认为美国的对华政策经历了扶蒋压共、扶蒋反共到与蒋拉开距离但继续反共和“防

止中共成为苏联附庸”的过程,正是美国的这种反华政策逐渐升级,才迫使新中国制定了

“ ”的对外政策。按照此人的逻辑,横线上应填的是

A.不结盟B.一边倒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8.20世纪70年代我国实施“一条线”外交战略:即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联合西方

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国际统一战线,下列属于这一战略在“文革”

期间表现的有

①周恩来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 ②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③周恩来和田中角荣签署联合声明 ④中美建交后邓小平访美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②③④

1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是“全方位”,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大旗,

为此采取了下列哪些措施、策略?

①多边外交都以联合国为中心展开 ②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③努力为现代化建设营造

和平环境 ④践行不结盟原则,加入第三世界国家组成的不结盟运动

A.①②③④ B.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③

20.近年来,美国加速重返亚太,中国外交面临新挑战。2013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

平访问俄罗斯,双方发表公告称:“把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升至新阶段,将此作为本国

外交的优先方向。??双方在涉及对方主权、领土完整、安全等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坚定支

持。”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不包括

A.维护国家利益是外交的基本出发点B.外交活动受国际关系格局变迁的影响

C.我国开展超越意识形态的务实外交D.中俄谋求建立盟友关系应对时局变化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小题12分,合计60分。)

21.(12分)近现代以来,中国经历了复杂的探索历程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

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

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要议会民主政治,就必须要有法制的传统。而要有法制传统,又必须要有个人权利

意识。而要有个人权利意识,又必须要有市场经济的发达。而市场经济的发达,又必须要有

中产阶级社会。??中国的情况是怎样的?就是在一个高度专制传统的农业社会上面,安放

着一个高度西化的政治系统,社会系统和政治系统两者之间无法有机的结合。

——萧功秦《中国近代以来的六次政治选择》

材料三 避免了在处理党派关系问题上选举民主的“票决”可能带来的弊端,而且政治协商

还从处理各政党之间关系的方式和方法,进一步拓展为各界代表人士广泛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的途径和渠道,??成为体现我国广泛人民民主的又一重要形式,即协商民主形式。

——何群《试论政治协商制度及协商民主方式的优越性》

材料四 细究中国社会这些年来政治体制的每一变迁,无一不是由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技术进

步所推动。没有社会分化与社会转型,没有经济社会发展所形成的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没有

技术进步出现的互联网络与信息化,中国社会在政治体制领域的这些变化,放在30年前,

甚至15年前都是不可想象的。——辛鸣《推动中国政改的四大力量》

请回答:

(1)民国初年,革命党人作了宪政设计的伟大尝试,以限制袁世凯独裁,捍卫民主共和制

度,请根据材料一概述其设计的内容。(2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议会民主政治在中国难以实施的原因(3分)

(3)新中国建立后逐渐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请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

这一制度。(2分)

(4)有人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所需的条件已经成熟,

但也有人认为仍需假以时日,力求稳健扎实。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同意哪一观

点并说明理由。(要求:论点明确,言之有据。)(5分)

22.(12分)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北魏社会政治盛衰的一大关键。从多元的视野重新审视北

魏孝文帝的改革,其价值与意义的判断,人言言殊,莫衷一是。

材料一 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安世乃上疏曰:臣闻??盖欲使土不旷功,民罔游

力,雄擅之家,不独膏腴之美;单陋之夫,亦有顷亩之分。所以恤彼贫微,抑兹贪欲,同富

约之不均,一齐民于编户。??知劳逸之难均,分民土以齐之??太和十四年,王畿之内,

颇为少雨,关外诸方??一岁未收,未为大损。 ——《魏书》 材料二 孝文帝只追求与汉文化相吻合,而忘掉了自己国家政权存在的基础,它对于中国历

史进程宏观而言,无论怎样肯定都不为过。但对于北魏王朝、拓跋鲜卑前途命运而言,则怎

样贬斥之也合情合理。 ——周建江《太和十五年:北魏政治文化变革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魏实施均田制的原因。(2分)“齐民于编户”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3分)这会使北魏人民生活方式发生怎样的变化?(2分)材料中反映的均田制实施效果

如何?(1分)

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卷分析篇二:2015-2016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质检考试历史试卷

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卷分析篇三: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题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相同之处是:

A.性质相同 B.领导者相同

C.任务相同 D.结果相同

2.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国家控制了一切经济命脉

B.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了资本主义,发展了商品生产

D.无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3.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的叙述,不确切的是:

A.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B.同苏联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基本适应

C.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后来越来越阻碍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

D.使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坏和践踏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对以后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回答4~7题。

4.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性质的是:①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②对德国军备严格限制;③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④以“委任统治”形式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一战”后构筑的凡尔赛体系:①确立了英法在欧洲的主导地位;②改变了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③解决了美英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④建立了资本主义战后的新秩序。其中:

A.①②③④均正确

B.①②③④均不正确

C.①②④正确,③不正确

D.①④正确,②③不正确

6.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使帝国主义在东西方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调整,国际关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决定因素是:

A.列强实力对比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B.列强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体系都比较满意

C.两种制度的矛盾尚未激化

D.帝国主义国家都致力于恢复经济

7.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形成后,法国元帅福煦曾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这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义大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依然存在

B.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终将激化

C.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却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

D.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8.《和平大使》—书中评述说:“英国的根本利益在于防止德国的崩溃,只要德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欧洲就能或多或少地保持均势。”英国在下列哪些事件中的态度体现了上述原则:①巴黎和会;②对德赔款问题;③洛迦诺会议;④华盛顿会议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如果在1930年从中国洛阳出发,前往美国、加拿大、苏联,沿途看到的不会是

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卷分析

A.中国:“白骨遍田野”,“千里无人烟”

B.美国:经济繁荣,工业生产高涨

C.加拿大:人民要求脱离英国的呼声高涨

D.苏联:机器轰隆,但人们衣着较单调

10.关于苏俄新经济政策与美国罗斯福新政相似之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都是在经济出现危机的情况下推行的

B.都注意利用不同经济制度的长处

C.都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D.都随着经济状况的好转很快被取消

11.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制造“九一八”事变的背景是:①经济危机造成日本国内各种矛盾激化;②国民政府坚

持内战给日本帝国主义可乘之机;③德国法西斯与日本帝国主义遥相呼应;④英法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战”后,西亚产油国同发展中国家的广大产油国一起,同西方石油垄断资本进行了长期的斗争,据此回答12、13题。

12.西亚各国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根本目的是:

A.提高石油价格

B.逐渐控制本国的石油工业

C.发展本国经济

D.打破西方石油垄断资本的操纵,改变旧的国际经济秩序

13.引发“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的直接导火线是

A.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激化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减弱

C.中东国家大幅提高石油价格

D.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

两极格局结束后,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但新的世界格局的确立仍需时日。据此回答14—16题。

14.雅尔塔体系与前两个体系比较,其相同点错误的表述是

A.都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B.都通过签订条约而确定

C.都是当时各国实力对比的结果

D.都为战争所打破

15.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根源在于

A.两极格局的崩溃

B.新的政治军事大国的出现

C.第三世界的崛起

D.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16.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进一步加强了全球战略攻势,一方面积极推动北约东扩,另一方面加强与日本的战略合作,其目的是:①压缩俄罗斯的势力空间;②向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施压;③推动全球一体化进程;④加速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形成。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001年7月17日,举世关注的印巴峰会终因双方在克什米尔和所谓“越境恐怖主义”问题上的分歧不欢而散。回答17、18题。

17.克什米尔问题起源于:

A.印度历史上两大宗教间的矛盾

B.克什米尔地区的人口和资源

C.英国对印度的长期殖民统治

D.英国《蒙巴顿方案》对印巴边界的划分

18.克什米尔冲突之所以在国际社会引起广泛关注,是因为:①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②发展经济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障;③和平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④维护和平才能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战后,以原子能利用、电子计算机和航天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再一次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据此回答19、20题。

19.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不同之处是依靠:

A.提高劳动强度

B.降低体育劳动强度

C.改进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

D.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0.第三次科技革命表明:

A.科技水平、劳动者素质、管理水平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B.农业、采矿业发展了,整个经济必然快速发展

C.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机遇越来越小

D.世界各国经济独立发展的趋势日趋明显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巴黎和会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坚持要求萨尔盆地归并法国。对此,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你可以把德国的殖民地剥夺,把它的军队减到仅够警察的力量,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结果还是平等的……为了(防止德国报复)这些理由,所以我们坚决反对超出必要的范围把德国人民从德国的统治下割给别国。”

——《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巴黎和会上,法国要求向德国索取的赔款总额,比整个法国的财产还多得多。美国坚决反对这种无限勒索、杀鸡取蛋的做法,主张既要维持德国经济于一定水平之上,又要索取适量的赔款。

——《历史教学》

材料三 当威尔逊将其“十四点”计划带到巴黎兜售时,劳合〃乔治讽刺地说:“这位充满理想主义的总统真把自己当作一个传教士,他的任务是拯救欧洲困苦的异教徒。”克里孟梭说:“威尔逊说起话来像个基督耶酥,做起事来,却像个劳合〃乔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劳合·乔治对克里孟梭的要求表示反对的实质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

(2)结合材料分析美国反对法国的赔款要求的原因有哪些?

(3)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克里孟梭的话?结合材料一、二加以说明。

(4)结合上述材料一、二、三,分析巴黎和会期间英、法、美三国矛盾斗争的特点。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材料二 有一幅漫画,图中的赫鲁晓夫和肯尼迪正在起劲地扳手腕,他们的另一只手分别摁向控制对方导弹的按钮,赫鲁晓夫满头大汗……

材料三 尼克松说:“……如果某个核大国威胁我们盟国的自由,我们将提供保护。在涉及其他方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但我们指望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力的主要责任。”他还说:“过去25年,已经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

请回答:

(1)杜鲁门说的“转折点”意味着什么?尼克松所说的“巨大变化”又指什么?

(2)材料2中,赫鲁晓夫和肯尼迪正起劲地扳手腕,说明了什么?他们的另一只手分别摁向控制对方导弹的按钮,反映了什么?赫鲁晓夫头上的汗滴又说明了什么?

(3)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的不同点和本质上的相同点。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

23.有观点认为:“美国经济的发展得益于两次社会革命、两次科技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试结合史实论证这一观点。除上述因素外,促使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还有哪些?

24.读图回答:

(1)航线①为

(2)国际贸易的品种、数量和地区范围都大大发展的时期始于:

A.15世纪至16世纪 B.13世纪

C.12世纪 D.14世纪

(3)欧洲人在15-16世纪开辟了新航线,试综合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条件。

(4)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20世纪80、90年代以来,世界上的亚太地区、欧洲和北美地区均出现了一些大的区域性经济集团,请你各举一例,并谈谈你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之间的认识。

新航路的开辟

期末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D 4.D 5.C 6.A 7.C 8.A 9.B 10.D 11.A 12.D 13.C 14.D 15.D 16.A

17.D 18.B 19.C 20.A

二、材料解析题

21.(1)不愿意德国过分削弱和法国过于强大,这是英国传统的欧洲大陆势力均衡政策。双方最后妥协,法国取得萨尔煤矿开采权,萨尔区由国际联盟控制15年。(3分)

(2)经济崩溃的德国无力偿还美国的战债和投资,同时法国的强大不利于美国的世界霸权计划。(2分)

(3)美国总统威尔逊打着和平旗号,实质上和劳合·乔治一样想控制欧洲,英、美都不愿过分削弱德国,使法国强大。(3分)

(4)英美联合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的计划,英、法联合反对美国插手欧洲事务。(2分)

22.(1)“二战”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霸权地位确立,从战时的美苏同盟关系转变为美苏对立。巨大变化:日本、欧共体崛起,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有所下降,世界霸主地位受到挑战;苏联的军事实力赶上并超过美国。(4分)

(2)说明古巴导弹危机是两国实力的较量,是美苏争霸的表现;反映了当时美苏关系极度紧张,战争一触即发;说明在这场较量中优势在美国。(3分)

(3)材料一表明美国推行全球扩张,材料三表明美国坚持全球扩张的政策,但减少直接出兵的方式,同时承认苏联的霸权地位。本质上都推行霸权主义。(3分)

三、问答题

23.这一观点正确。(1)两次社会革命是指美国历史上的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美国独立战争摧毁了英国的殖民枷锁。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美国内战取消了黑人奴隶制度,为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障碍,为美国经济在19世纪后半期迅速赶上和超过英法等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创造了前提条件。(4分)

(2)两次科技革命。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出现了爱迪生、莱特兄弟等著名人物,新兴工业发展迅速,至1894年美国

相关热词搜索:高二 下学期 期末 试卷 调研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