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物理试卷分析范文
博文学习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写物理试卷分析范文,提供全面的写物理试卷分析范文信息,希望对您有用!
写物理试卷分析范文篇一:八年级物理试卷分析报告
抚州市2013―2014学年度
八年级上物理试卷分析报告
本报告是在崇仁一中、金巢实验学校、资溪职业中学、临川一中、临川七里岗中学等学校的试卷抽样分析报告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整合而成。
一、试卷结构和试题分值分布 1.试卷结构:
全卷分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实验题、探究题五大题型,共22个小题。 试卷结构如表一 表一
2.各章节分数分配(如表二)。
3
二、试题特点: 1.难度适宜,注重双基
试卷中基础题的题量约占73%,内容包括长度的测量、路程时间速度的计算、声现象、物态变化、生活中的光现象、透镜成像、质量体积和密度等重点知识,知识覆盖面较广,注重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试题的起点要求较低,内容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各题型中都体现基础题的考查,基础题分布合理,符合考生的解题心理,有利于考生发挥出水平。
2.将知识与技能放在真实生动的情景中进行考查,符合当前学生认知的特点 注重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较多地考查了物理知识与社会生产以及人类生活方面的联系。如第1、2、3、10、11、12、13、14、15(2)、16、19、小题体现了生活与物理的紧密联系,第4、5、9小题的现代科技发展问题等等,体现了“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的理念。
3.注重物理图表处理能力,注重物理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
全卷共涉及18幅图1个表格,要求学生能对这些图进行有效的观察、分析、判断、解答或描绘。体现了命题者对考生图像能力方面较高的要求。
4.注重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试题侧重对探究实验过程中数据分析处理、结果评估的考查。试题没有全面考查探究的完整过程,而是针对探究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如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记录数据、交流评估等环节。试题呈现的探究活动过程不会很复杂,但特别强调考生亲历过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从而避免了学生凭记忆、规律答题。
从试卷的结构上将实验与科学探究题占总分的40%,同时在其它试题题型中还有体现。实验探究试题在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尤其突出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迁移的能力、实验的体验性等各个层面目标的考查。例如;第18题第三问,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能不能看到反射光,如果没有亲身体验实验的学生,那根本没法答题,而后一问则考查了实验结论的生成过程,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不在一个平面呢?按习惯思维不少学生答“不在”,为什么呢?因为F板上看不到反射光,这些都是对反射定律没完全理解造成的,或者该结论就是教师上课时直接给出来的。
三、答卷分析 1.样本说明:
以崇仁一中八年级学生作为样本 2.数量分析(总分为:100分): (1)最高分:100 (2)最低分:17 (3)平均分:66.18 (4)及格率:64.65%
(5)优秀率(80分以上):34.67%
三.答题中的主要问题
1.双基知识掌握不实
物理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理解不透,不求甚解,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与物理规律,导致解题时出现判断失误。(转载于:www.hNNsCy.coM 博 文 学 习 网:写物理试卷分析范文)一些较为明显的失误如下:错误率最高的是第6题,计算反射角和折射角,这是因为学生根本没完全理解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而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所以一些学生则胡乱的将一些角度套入反射或折射角的计算中,双如第13题,下列现象中,由光的折射造成的是?不少同学没完全理解“色散就是一种折射现象”导致少选B,平时的教学中学生都清楚记得“形成彩色光带”是一种色散现象,而不敢将它选入选项,误选入其它错误选项。 2.审题粗心
有些学生平时学习中养成粗心大意的不良习惯,未看清题意或遗漏了题中的某个条件而失误。如第6题将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83°”看错;第15题第2小题的“检查口腔先拿镜子烧一烧”而不是“为什么要用酒精烧”;第16题单位没统一就直接计算容易出错。很多学生在审题时缺乏耐心和细心,有的学生“丢三落四”,导致失分。又如第19题第
三问,则项坠的密度是多少?出题者意图是考查二个知识“密度计算”和“密度单位换算”,而不少学生认为“这种题做得多了”而没看清后面的单位与前二问的单位不同,导致没乘10。
3.实验探究能力有待提高
如第18题第3小题的“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20题第4小题的“研究声的利用”实验,失分较多。特别是第22题第5小题中的“用黑色硬纸片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则所成的像将是___”失分较多,就是因为平时实验不善于思考的缘故。
4.计算能力薄弱
如第16题,一些学生没有将单位先统一就直接带入,给原本简单的计算带来较大麻烦;19题计算项链密度许多学生算出了答案8.9*10 3却只写了8.9,没有比较题中已经给出的金的密度而粗心失分;尤其是第17题计算不规则石头的体积与密度并分析实验误差,大部分学生理解计算错误而不得分,未能理解“溢出水的体积即是石头的体积”,此题是整套试卷失分最严重的一道题。
5.解题不规范
计算题中无公式、错公式、公式中的物理量注脚符号缺失、混乱,无代入数据过程、代入错误数据、计算结果无单位、单位错误、结果计算错误等有较大面积的存在;也有部分学生没有用物理专业的简单术语来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或物理规律。 四、教学建议:
1.进一步夯实基础,抓好细节。同时在学习与研究物理的过程中,要经常引导学生理解与掌握一些必备的思维方法,
2.在课堂上更深入的贯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多结合生活、生产、科技等实际问题,将物理知识情景化。在学习教材的同时,应从课外书籍、杂志、广播、报刊、互联网去获取有用信息,扩大自己的科学视野,丰富教材有限的内容。
3.针对学生的表达能力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一方面是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信心。
4.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准备一些切实可行的探究实验,带领学生共同探究与思考,以此来丰富自己的课堂、拓宽学生的视野。为了让课堂探究活动变得更具有针对性,教师应该自己先动手进行必要的探究环节与过程,为课堂的探究活动提供有效的指导,因此教师的科学探究备课应该做到精细、准确、有效。
3
写物理试卷分析范文篇二:物理试卷分析
物理
一、试题评价:
1、试题紧扣教学大纲,注重学生基本技能和基础能力的考查,知识
覆盖面适当,突出教材的知识考查,知识点有针对性,能体现对考生基本素质和能力的考查,知识点和题目设计与大纲、教材要求吻合,没有超出要求的题出现,难易适中。
2、注重考查学生的物理思想和方法,注重知识的应用。
3、试题新意不够,传统题目比较多。
5、注重对物理实验的考查。
6、试卷中设计了多选题,与现行的高考相适应。但相应增加了考试
的难度,试题区分度明显。
7、全县总体情况统计
二、学生存在的问题:
1、不能正确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与规律,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机械能和动量的理解不透切。如:由于学生对振动与波动的关系及速度,位移,能量与动量之间的关系理解不深刻,
导致单选第1、4、6小题、多选第6小题、填空题第11小题失分较多,错误率高。
2、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物理图像的含义,不能应用物理图象解决实际问题。如:第3,5,16,17小题学生失分严重。
3、学生不能正确应用已学过的物理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处理问题,使填空题第14小题很简单的题失分。
4、审题和解题的习惯差,解题思路混乱,数学计算能力差,书写混乱。第16.17.18小题学生失分严重
三、原因分析:
1、学生方面:一是高中物理主要是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以及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明显提高了,对此进入高中的学生有一个调整的过程。二是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掌握不够。三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为学习物理就是做题,不注意对物理基本概念和规律理解与掌握,结果是越做越糊涂,学习效果不好。
2、教师方面:一是对学生的基础不了解。高一学生的基础
还是承在差异,教师对学生分科的学习情况不了解,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教师没有妥善的处理措施;二是部分教师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够。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而有些教师上课却只重理论而忽略实验,学生很少有实际操作和体验的机会,认为教学的手段就是大量的习题,学习物理的途径就是大量的作题,在不断的挫折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严重下降;三是课堂教学教师只管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做得不够;四是对学生的作业与练习批改不及时,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平时学生相互抄作业教师也不知道。
四、教学建议:
1、认真学习研究《高中物理教学大纲》和教材。
高中物理教师要重视教材与教法的研究,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当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存在着较大梯度,或是形成拐点时;当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需要增加思维加工的梯度时,就会形成教学难点。所以要求教师对教材要深刻理解,要清楚学生原有知识和思维的水平,在教学难点之处,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使学生分步达到目标而使难点得以突破。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和分科前物理教材的教与学的情况,了解分科前物理的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分科后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一理科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教学中,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切不可操之过急,要科学把握教学要求,循序渐进。
2、讲清讲透物理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
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能力是在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教学中,首先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对每一个概念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来龙去脉。讲授物理规律要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了解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通过联系、对比,真正理解概念形成、规律的形成过程,物理模型的建立过程,
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建立鲜明的物理情景,引导学生经过自己充分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从直观的感知进入到抽象的深层理解,把它们准确、鲜明、深刻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尽量避免似懂非懂“烧夹生饭”。
3、重视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的训练。
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建立物理模型是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过程的讲解,使学生领会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通过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
4、不要随意增加教学难度。
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是讲解物理习题。讲解习题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讲解习题时,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例题和习题的选择要慎重,应符合理科学生的实际。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讲,高一理科阶段的习题仍然是对概念的理解和简单的应用,切忌急于将综合性的题目拿给学生,更不要将高考的试题拿给学生,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做示意图是将物理习题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从高一一分科就应训练学生作示
意图的能力,如:《曲线运动》习题要求学生画运动过程示意图,《能量与动量》习题要求学生画物体受力与运动过程示意图等,并且要求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养成习惯。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解题时的难点是不能把物理过程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回到物理问题中来,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闯过这一难关。如在动量中,应注意矢量正、负号的意义以及正确应用;讲解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问题时,注意引导学生将物理现象用数学式表达出来;讲振动和波时,结合二者过程示意图讲解,搞清图象的意义,进而学会用图象分析过程、解决问题。
5、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可以慢慢培养的。
通过演示实验、录象、挂图、模型、现代教育技术等教学手段尽可能地变抽象平淡为形象生动,以提高学习的兴趣。
结合教学内容介绍有关的物理学家、物理学史、高新科技成果,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把握试题的难度,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中的每次考试,如果分数太低,对学生的自信心十分不利,甚至从此一蹶不振。所以教师应掌握平时练习的难度,考试给分从宽,以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展课堂讨论,组织学习交流,请同学谈自己的学习心得,谈自己是怎样听课、做笔记、做练习的。让他们在彼此的交往中学会学习,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高一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报告
一、试题和得分情况分析
(数据分析的样本为高一(6)班56人和高一(5)班30人(不同层次各10人),共86人)
从各小题得分统计图和得分率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学生出错较多的题有2、3、6、7、8、14、15,做的较好的题有1、4、5、9、10、11、12、13。反映出学生声音的特性、简单电路分析、实验操作规范、位移的矢量性、质点、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分等知识点掌握较好,对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惯性和质量,机械效率计算、光路图、打点计时器、参考系、速度和速率等知识点的有关内容掌握的不够透彻。 二、学生成绩分析
学生成绩统计表
所带班级中,5班为实验班,6、7、8班为重点班。实验班学生基础较好,重点班学生基础一般,各班级平均分比较合理。本次月考试卷初中知识占66分,高中知识占36分。10月份教学计划中复习初中知识时,主要复习了和高一物理有关的力学和运动学的知识。学生成绩不够突出,和初中其他知识有所遗忘有一定关系。
从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
1.概念掌握不牢,基础不扎实,基本功不够扎实。 2.学生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3.审题能力不足,看图读表的能力不够。 4.计算能力较差。
5. 物理思想有所欠缺,对物理题的实际意义把握不好。 三、教学改进则略
1.注重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落实好“预导练清”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督促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引导学生积极融入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教学,让学生意识到基础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重要性,告诫学生切勿好高骛远。 2.强化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只有出去走走,才能知道世界的精彩”。学生只有多练习,才能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所以平时要提醒和督促学生多做练习,提高解题能力和计算能力。
3.关注个体差异,注意因材施教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多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情况。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不同基础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 4.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主动成长”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要,要多关注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适时表扬和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