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试卷分析范文
下面是博文学习网小编为你分享的高二物理试卷分析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希望大家会喜欢。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一些参考的作用,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我们博文学习网(www.hnnscy.com)的后续更新吧!
高二物理试卷分析范文篇一:高二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分析
高二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分析
渝水一中 高二物理组 2013.6
一、整体印象
本次高二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考查内容覆盖面较广,涵盖了静电场、恒定电流、磁场、电磁感应等内容。满分100分,物理试卷在试题结构和题型等方面未出现怪题、偏题,也未出现数学计算上的繁杂等问题,而且题量适中。
试题难、中、易的比例大概为:2︰7︰1。物理试题在题型结构上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知识点考察较为全面,所以这是一个考生相对较能接受的试卷。总的来说,这份试卷能够引导物理教学突破题海战术,强化对知识结构的构建,方法和解题思路的总结,综合运用所学原理和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素养的培养。
我们学校有226名学生参加此次物理考试,平均分31.4。错误率较高的是5、7、10、12、14、15、16。错误原因主要在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足,对物体的受力情况和具体的运动情况分析不清,无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具体的物理模型,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不强等。
二、错因分析
单选题第5题,没有具体地分析b、d两点两个分场强的方向,进而用平行四边定则合成得到两点处的实际场强造成很多同学错选 A.对于两个电场叠加以后的电势情况分析,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对于那些不会变通死做题的学生会花费较大时间但最终得不出具体的结果。实际上本题可以从电场力做功与电势差及电势能变化关系角度去分析。
多选题第7题,很多同学漏选A、C或错选B。具体原因是对线圈进入过程中感应电流大小的计算、外力的功率及线圈中产生的热量不清楚用什么公式进行计算。不知道因为线圈做匀速运动时外力的功率就等于线圈牵引力的功率。总体说来还是没有掌握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多选题第9题,不能正确运用安培定则和左手定则判断电流周围的磁场方向及运动电荷在磁场中所受的洛伦兹力方向,对两直导线周围叠加后的磁场分布想象不出。导致选不出正确的答案。
实验题第12题,对于电学实验器材的选择,学生不能灵活根据安全性、准确性、方便性、经济性等原则综合考虑导致无法选出合适的器材,反映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足。
计算题14题,不能正确分析导体棒释放后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因此找不到稳定时导体棒的受力特点和达到稳定过程中哪些力做功、哪些能量参与转化都不清楚。
计算题第15题,画不出临界时的轨迹图,找不到临界条件是失分的主要原因。
计算题第16题,不能清晰地分析各阶段的运动性质、准确地画出各阶段的轨迹、几何关系找不准等是本题的主要错因。
三、试题的突出特色
1、实验考察:更加重视对物理实验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查。
实验题试题平稳过渡,不设置高难度的台阶,但是却综合考查了考生必备的各个知识点和能力点。例如电学实验考察了器材的选择、图像、数据处理等,是学生做过比较基础的实验,对考生选择器材的能力、运用图像处理问题的能力和误差分析的能力等提出了较高要求。
2、重视对数理、数形结合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
考查数理结合能力,重视数形结合。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几何关系、三角函数关系,画出轨迹图,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试卷中体现了对考生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
第5题考查考生数形结合的领悟力;实验题第12题考察了根据实验数据描点作出的图像进行数据处理的能力和数形结合的能力;第15题是带电粒子仅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在匀强磁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关于它的计算,则涉及到平面几何知识。
数理、数形结合分析问题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但由于学生数学知识的局限性和对运用图像分析实验的方法和步骤缺乏系统的认识,从而使得他们碰到此类图像问题时常常不知如何下手。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不断地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3、注重考察综合能力与基本科学素养
在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的同时,突出考查考生的物理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部分题目思维的难度并不大,却越来越避开纯记忆性的题目,多数题以在理解的基础上简单应用的形式出现,需要考生在解答过程中进行一步或者两步的逻辑推理,从导向性上体现出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和推进。
四、对今后命题的建议
1、命题范围和上级文件精神中要求中的教学进度最好保持一致,本次考试中交流电一章就没有考。
2、个别题目在语言叙述上应该仔细斟酌,既要要与题干保持一致,又不要产生歧义。比如第2题的C选项、第8题的A选项、第10题的D选项、第15题没有强调粒子的重力不计等,这些题目的有些说法或与题干不一致、或自相矛盾、或者不严密。
3、试题强调原创或改编是对的,但应该仔细推敲,反复修改,多找几个人审核一下,防止出现科学性错误。比如第9题变成了单选题,第12题图像和器材就有矛盾之处。
4、作为阶段性的学期过关考试应突出重点,教什么就考什么,力求增加试题的覆盖面。比如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的读数、电表的改装、多用电表的原理和使用等问题在考题中就未能关注。
当然,要想命制一份高质量的试题是相当不容易的。在对本次试题充分给予肯定的基础上,我们也提出了对试题的一些粗浅的看法,希望对命题者的今后命题中能有一点的借鉴作用,也希望今后能够命出更加优秀的试题。最大的发挥试题对教学的导向作用。
高二物理试卷分析范文篇二:高二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二物
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高二物理备课组 一、试题分析1、试题结构
单项选择题6个,每个3分,共18分;多项选择题5个,每个4分,共20分; 实验题3个,每空2分,共22分;计算题3个,15题10分(考查力电综合,共点力的平衡);16题15分(考查电路的分析与计算);17题15分(考查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2、试题特点:
试题涉及选修3-1电磁学部分的磁场和电路两章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考查基础知识掌握及基本技能应用,特别是对电路的分析与计算以及电学实验的考查,尽可能渗透新课程理念,强化科学规律的应用、强化思维过程训练、强化学科方法的培养。总之,本套试题比较平和,难度把握好,无偏难怪题,题量适中,能够考查到学生掌握的多个知识层次。 二、试卷分析
从阅卷分析看,高二学生对高中学习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不注意学科方法和解题技巧的掌握。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熟练,基本
技能应用能力、运算能力、实验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抽样学生各题平均得分情况,统计如下: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审题和分析能力差:审题不细致,不准确,不全面,不按要求答;不会通过分析题目信息抓出问题的关键。
②理解能力差:对概念的理解肤浅,答题时靠感觉。 ③实验能力差,抓不住实验原理。
④数理结合意识差:不会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简单运算失误多。 四、教学改进措施:
1、 强化物理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加强对物理过程的理解,通过受力分析、有效把握运动过程中各物理量之间的联系,强化运动草图、从而灵活运用规律。
2、 加强学生的动手试验能力,在具体的试验中掌握试验过程,加强实验和物理模型间的联系的引导,使学生能完成从具体物理过程到抽象的物理计算的过程转变。
3、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规范性板书。给学生做好榜样作用,保证板书的完整性,规范性。尤其是解题的板书,应重视物理过程,简化数学运算过程,给学生做好示范。
4、 在概念的讲解中,多用生活中的实例。从具体的物理现象出发,先让学生有个感性的认识,从生活中发现物理规律,从具体到抽象。加强学生对抽象的物理概念的理解,也可以通过一些对比、类比手段,把一些类似的物理概念总结起来,帮助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灵武一中高二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高二物理备课组组
一、试题分析
1、试题结构
选择题8个,每个6分,共48分;
实验题2个,每空6分,共21分;
计算题3个,共41分
2、试题特点:
试题涉及选修3-2电磁学部分的电磁感应、交变电流及动量三章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考查基础知识掌握及基本技能应用,特别是对电磁感应定律的计算以及交变电流的应用考查,尽可能渗透新课程理念,强化科学规律的应用、强化思维过程训练、强化学科方法的培养。总之,本套试题比较平和,难度把握好,无偏难怪题,题量适中,能够考查到学生掌握的多个知识层次。
二、试卷分析
从阅卷分析看,高二学生对高中学习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不注意学科方法和解题技巧的掌握。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熟练,基本技能应用能力、运算能力、实验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审题和分析能力差:审题不细致,不准确,不全面,不按要求答;不会通过分析题目信息抓出问题的关键。
②理解能力差:对概念的理解肤浅,答题时靠感觉。
③实验能力差,抓不住实验原理。
④数理结合意识差:不会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简单运算失误太多。
四、教学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物理教学中,以上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具体改进措施如下:
1、 强化物理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加强对物理过程的理解,通过受力分析、有效把握运动过程中各物理量之间的联系,强化运动草图、从而灵活运用规律。
2、 加强学生的动手试验能力,在具体的试验中掌握试验过程,加强实验和物理模型间的联系的引导,使学生能完成从具体物理过程到抽象的物理计算的过程转变。
3、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规范性板书。给学生做好榜样作用,保证板书的完整性,规范性。尤其是解题的板书,应重视物理过程,简化数学运算过程,给学生做好示范。
4、 在概念的讲解中,多用生活中的实例。从具体的物理现象出发,先让学生有个感性的认识,从生活中发现物理规律,从具体到抽象。加强学生对抽象的物理概念的理解,也可以通过一些对比、
类比手段,把一些类似的物理概念总结起来,帮助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