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试卷分析教案
以下是博文学习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政治试卷分析教案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中政治试卷分析教案篇一:高一政治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一政治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政治组:李小红
本次试卷共两大部分,分值分布为选择题60分,非选择题40分,试卷总分为100分。
一、试题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为高一学生进入高一以来第一次大型考试,为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体来讲,本次政治试题难度较适中,试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从试卷的结构看:15道客观题,共60分;2道主观题,共40分。试卷的分值分布是比较合理的。选择占了总分的60%,这样的分数设置符合高一学生的学习特点。毕竟,高一的学生知识积累少,缺乏分析社会问题的经验,对知识的掌握也比较肤浅。缺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因此,这样的分数设置符合高一学生的学习现状,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从试卷的难易程度看:无论是主观题还是客观题,都比较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且相对简单。前半学期所学重点知识几乎都有所体现,如价格变动的影响、影响消费的因素、企业的经营等等。这些知识点都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反复讲解和训练的。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失误较多的题
单选题中的4、7、8、12、15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难度稍微大一点,很多学生失分严重。而简答题的得分情况可以说是两
面倒,基础知识记住的学生基本都能得满分,否则只得一半甚至一分不得。由于简答题都是考查记忆能力的题目,同时考察学生的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普通班学生学习过后没有认真去记忆,基础较弱,所以失分严重。
2、得分较高的题
得分较高的题目主要是单选题,基本上比较多送分题以及凭在日常生活中对经济生活的理解就可以作答,因此得分较高。
三、存在问题分析
1、很多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到位,在部分选择题和简答题上失分过多。而这些选择题并非因为难度过大导致失分,而在于学生没有掌握好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这就要求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
2、部分学生对答题方法的掌握不到位,审题不准:在选择题上,不会应用比较法、排误法;在主观题上,审题不准,没有掌握解题方法,因此要不就是课本知识点的简单罗列,使答案显得僵化、教条,要不就是答非所问,知识点混乱。
四、改进措施
仔细分析这一次的学生试卷,都可以找到我们在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为了今后成绩的提高,简单提以下几点建议:
1、 教学要回归教材,回归基础。在后今后的教学中,切实做到“抓住课本”,做好知识的梳理工作,使学生能快速而准确地识记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是正确解答试题的前提。强化审题意识,把握审题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许多考生在面对问题时难以准确运用知识,在答题时或答非所问。
3、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尤其是主观题,让学生先审题找出考点,然后作答。作答时必须要把知识点和材料结合。
4、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在平时的作业练习中加强训练。
高中政治试卷分析教案篇二:高中政治期末试卷分析
Xx中学xx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
期末政治试卷分析
高一备课组
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已经结束,本次考试试卷形式延续了一贯的思路,分为主客观题,选题题24 道,共48 分,主观题二大题,共52分。为了提高以后教学的针对性,对试卷做以下分析:
一、试卷特点
本次考试试题的命制遵循了《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从整个试卷来看,考试范围是《政治生活》必修2,试题内容多考察政治生活主干知识,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总体来看,本试卷具有以下特点:
1、强调对主干知识、基础知识的考查,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
全卷基础知识面较广,强化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推进素质教育有积极作用。涉及的主干知识包括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有序的政治参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内容及其对应的途径;政府的职能与责任,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等。对于主干知识,不是要求学生死记,而是要求灵活的运用,学生死记硬背是得不到高分的。
2、分析社会时政热点,理论联系实际
政治学科是时代性很强的学科,它的特点决定了政治试题需要紧密联系社会时政热点,不刻意回避社会热点问题。试卷涉及了“网络问政”、“南海问题”、“党的十八大”、“海洋经济”、“人大立法”等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这些热点、焦点问题反映了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重大问题,通过给学生提供相关材料,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分析,可以达到引导考生关注当今人类生存、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关注我国的国情和社会进步,加深学生对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的理解。
3、坚持能力立意,强调对学生四种能力的考查
《考试大纲》中提到通过考试要考查学生四种能力,包括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本试卷通过多种多样的试题形式,不同的设问角度,很好的考查了学生的四种能力。选择题侧重对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如第3、10题,只有读懂了漫画,获取了漫画中提供的有效信息,才能准确
的选出答案;正确的解答。如果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强,得分率就不可能高。二卷则是对四种能力的全面考查,但侧重于对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的考查。如26题通过材料,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分析材料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些内容正是对学生论证问题能力进行考查,第25题通过两则材料,要求学生“联系材料一和材料二,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你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正是对学生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进行考查,同时26题第一问要求学生“运用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分析材料一”是对学生探讨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查。其余的各题也是在综合地考查学生的四种能力。
4、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拉开差距
试卷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也注重对高水平学生的考查,具有一定的区分度,既能使优等生能考出有较好的水平,后进生也能够取得与之相符的成绩。
二、得分情况:
通过阅卷时的抽查和返分数据,学生的得分情况如下:
(1)选择题得分率较高,平均能够达到32.41 分左右;尖子生能够达到48 分左右。
(2)主观题得分率普遍偏低,平均大概是25 分左右,尖子生能够到达 47 分左右。其中25 题得分率最低,得分率只有30%,第26题得分率最高,达到60%。
三、学生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试卷的抽查和各阅卷组长的反映,学生存在以下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1)基本原理、主干知识、观点记忆不牢,理解不够。如有学生答“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很明显学生没有区分清楚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和国家外交政策的决定性因素,造成张冠李戴。 (2)、知识体系整理不完善。如26 题得分率低就是因为学生没有全面的、系统的掌握“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2、四种能力不强
首先体现在“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不强”,对于题目和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不能准确、完整的把握。如11 题有学生错选C答案,其原因之一就在于没有抓住问题中的“政府”一词,如果抓住了“政府”一词,自然可以想到选项中的第四个说法“坚持科学执政和依法执政”是错误的;再如13 题选项中的第二个说法“党和国家具有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明显主体搭配不当,党不是国家机关,不具有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是错误的; 其次体现在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强。有的同学根本就没有记住书本上的基本原理,当然谈不上调动和
运用知识了如26题中要求作答的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其中里面包括四方面的内容,很多学生漏点或是答错,而有些学生虽然记住了不少的基本知识,但是没有真正理解知识,也就无法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
时这些学生就不管问题和材料而把自己记住的知识都写上去,结果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得分甚低。 再次是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和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不强。描述和阐述事物主要是描述该事物是什么,然后阐述其具体的内容。论证问题主要要分析其问题的原因,探讨问题主要是提出解决的措施。如26问第一问是“运用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分析材料一”,该题主要要回答“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及其相关内容,而部分学生答非所问,或者无从下手。3、语言表达不准确,专业术语缺乏。
4、要点之间缺乏逻辑性。语句不够通顺
5、格式不够规范。
书写比较潦草,卷面不够整洁,不分点作答,或是序号不规范,要点不明确,观点不鲜明。
6、观点和材料“两张皮”,理论与材料脱节
单纯地罗列观点,最后才胡乱地阐述 材料,没有针对性地分析材料,理论与材料不能很好地有机结合。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从以下方面采取解决措施。
四、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措施
1、教师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教材,把握好重点、难点,采取各种方式让学生理解和记住重难点知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宏观知识系统化,微观知识深入化。
2、加强练习,通过练习来巩固知识,培养“四种能力”;通过练习来训练学生的答题思路和解题技巧。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要备好课,上好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高中政治试卷分析教案篇三:高一上期思想政治试卷分析
高一上期期末考试 思想政治试卷分析
一、试卷总体评价
1.体现课标的内容标准,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理念中指出:思政治课程模块的构建是“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这表明本课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中,基础知识仍然是最基本的。新课程标准对必修模块《经济生活》课程确定的主要内容为:以“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思想为统领,以市场经济的运行为背景,围绕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经济现象和行为,着眼于各种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表现,如政府、企业、消费者、经营者、劳动者、投资者、纳税人等,解析其各自的行为、作用和价值取向,由此提供富有应用性的知识,并从中引申出相关的道德意义、思想政治观点和经济学原理。
试卷所考查主要基础知识与课标内容标准的对应情况见下表:
1
2
3
4
从上表中分析得出,本试卷注重了对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的考查,本模块中的四个主题单元均命制了相应的试题,知识覆盖面广且分配较均匀,试题内容对基础知识与基本观点的考查并重,全卷难度不大,体现了新课程的基础性和普及性。
2.体现了新课程要求,关注了生活情景的创设。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这是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本课程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因此,生活逻辑应是课程组织与教学实施的
以“经济生活”模块为例:一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过程,即“生活—课堂—生活”。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结合应用性生活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教学要切实“基于生活而教”,“通过生活而教”,“为了生活而教”,让教学成为关注学生生活,提升学生生活,引领学生生活,建构学生美好生活的物质手段。反映课程要求的考试,自然也应体现课程的生活逻辑。本试卷中的第1题的四个选肢,第2题题干中对汽车的按结购买方式,第5题题干中山东大白菜价格的暴跌,第6题题干对于“冬进补”的民俗消费,第8题从众消费心理现象,第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