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范文 > 写作方法 > 正文
 

螳螂捕蝉写作方法

发布时间:2024-12-22 11:11:11 影响了:

螳螂捕蝉写作方法篇一:《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苏教版小学第十二册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却不知即将被身后的黄雀啄食的故事,劝诫吴王放弃攻打楚国的念头。全文分“准备攻打楚国——少年巧妙劝说——打消攻打念头”三部分。结构紧凑,前后照应,生动有趣,寓意深刻。 学习目标:

1、能够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2、 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明白不能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

学习重点:

理解《螳螂捕蝉》这个故事的内容,并领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学习难点:

领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 激趣导课

同学们,我们祖国文化博大精深,成语就是其中的一块瑰宝。有的成语来自历史故事,有的成语来自神话故事,有的成语来自寓言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篇寓言故事《螳螂捕蝉》。 二、明确目标

1、能够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2、 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明白不能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学提示一: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时间:4分钟)

四、巧妙入文,探究感悟

自学提示二:浏览课文,找出少年讲的故事内容,然后把故事内容朗读两遍,再同桌互讲故事。

(学习时间:4分钟)

五、追根溯源,感召生命

自学提示三: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在品读对话中体会吴王、少年的内心活动。

(友情提醒:读时注意人物的身份、谈吐;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

(学习时间:分角色朗读4分钟,交流2分钟。)

六、拓展延伸 ,迁移内化。

1、寓言故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2、填八字成语。

明枪易躲,()人无远虑,()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身边的事例。

七、总结,推荐读物。

板书设计:

螳螂捕蝉

不能只顾眼前利益

应该防范隐伏祸患

螳螂捕蝉写作方法篇二:螳螂捕蝉

螳螂捕蝉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不知身后的黄雀即将啄食的故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顾不得身后隐患是危险的。吴王听后明白过来,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课文的第二段是重点,而明白本课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特点及少年讲故事的深刻寓意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能联系课文的语言环境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

3、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体会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课前准备:

写有词语的黑板,光盘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

一、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寓言故事,板书:寓言故事

2、请大家回忆一下,什么是语言故事?

(通过一个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3、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滥竽充数掩耳盗铃自相矛盾揠苗助长

4、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寓言故事,题目是——螳螂捕蝉齐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自学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读,正音

劝阻瞄准毫不介意螳螂捕蝉隐伏念头不堪设想乘虚而入

侍奉固执恍然大悟自由自在诸侯得奖

2、理解词语意思

诸侯:古代帝王统辖下的列国君主的统称。

毫不介意:一点也不把不愉快的事记在心里。

不堪设想: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会向很坏、很危险的方向发展。

祸患:祸事;灾难。

四、理清课文脉络

1、再读课文,按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写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固执得不听劝阻。

第二段(2—11):写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讲述“螳螂捕蝉”,巧妙地劝说吴王。

第三段(12):写吴王终于明白过来了。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你读明白了什么?

2、交流:

(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2)大臣们的意见正确、考虑周到。

(3)吴王主观、专横。(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指导读

4、齐读

六、作业

1、描红

2、家作:抄词、默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一、听写几组词语

1、师:这节课先请同学们听写几组词语,老师一组一组地念,同学们仔细听,记住了再写下来,边写边想这几组词有什么联系?

蝉悠闲自由自在

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

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

少年拿着弹弓瞄准

正隐伏着祸患

2、出示词语,自己批改,全对的打“A”,错的在旁边订正,统计对错。

二、讲故事

1、师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吴王准备攻打楚国,不听大臣的劝告,而且下了死命令,谁再来劝他,他就处死谁,这时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在花园里给吴王讲了这么一件事,请同学们认真听,用心记,是怎样一件事。老师讲完要请同学们来讲。

2、师出示:图(1),示范讲故事

3、指一名同学讲

师:故事讲完了,谁记住了能讲这个故事,可以看看我们刚才默的几组词,其他同学仔细听,等会儿请你们评一评这位同学讲得怎么样?(学生评价后,再请另一位同学讲)

4、小结,引出成语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板书)

虽然黄雀在螳螂和蝉的背后,但它也没有想到自己背后还有一个少年。所以,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这就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所寓示的一个道理。

三、学习课文第2——12自然段

1、少年给吴王讲这么一个故事,那么他只是为了讲这个故事吗?(不是的,为了劝谏吴王)

2、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请你仔细地读课文,想象当时他的神态、动作

(1)自由读,

(2)指名读,再评议

(3)同桌分角色读,可加上动作

(4)推荐全班演一演(有什么建议)

四、明理

1

螳螂捕蝉写作方法

、少年给吴王讲故事的目的达到了吗?

2、从哪里看出来的?(恍然大悟)

(1)出示词语,指名读

(2)说说词语的意思

(3)吴王彻底明白了什么?联系前文想一想。

五、总结

1、学到这里,你对吴王有什么了解呢?

(1)固执

(2)知错就改

2、小结:是啊,我们看待任何一个人都应该一分为二,正确地看待。

3、那你们觉得这位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理解

(机智、聪明。他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故事劝吴王,让固执的吴王听了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4、后来,人们把它演变成了一个成语,告诫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隐伏的祸患。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它,记住这个道理。

六、作业

1、复述课文

2、造句:

自由自在——

恍然大悟——

附板书: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恍然大悟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联系上下文说出“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并能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4. 能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语言文字,熟悉课文内容,理解文中的寓意。

教学难点:

让学生凭借课文内容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资源开发:

从生活周围寻找如螳螂一样的人,分析因顾眼前利益而带来的祸患。 媒体使用:

生活小故事及相应的图片,配套教材课件。

设计理念:

生活处处皆语文,借用生活中的语言材料深化理解课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地进行学习。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螳螂和蝉和两种不同的昆虫,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查自读情况。

1. 指名分段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2. 检查有关词语的理解。

投影出示:如果其它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

(1)指名读句子,联系句子联系词义。

(2)指名说,集体讨论。

3. 针对前面的几个问题,说说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 默读课文,看看写个故事的起因是哪些自然段,写起因、经过、结果。

2. 组成小组想到交流讨论。

3. 集体交流,讨论。

4. 分段读课文,争取能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五、指名书写生字。

1. 出示生字。

2. 指名读。

3. 师生评价。

4. 学生描红,临写。

六、作业。

1. 完成习字册描红。

2.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 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2. 螳螂和蝉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指导精读课文。

1.精读课文第一段。

(1)精读第一段,注意读好吴王的话。

(2)你认为吴王应该出兵吗?为什么?

(3)从文中哪些词可以看出吴王考虑问题不太周全?

(4)如果你是大臣,会想什么方法劝阻?

螳螂捕蝉写作方法篇三: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下)《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

2、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都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明白吴王打消攻楚念头的原因。

3、有感情朗读课文,会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表现课文内容、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理解螳螂捕蝉这个故事内容,并领会故事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难点: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了解吴王为什么会听进少年的话而对众臣下死命令,体会少年的计谋巧在何处。

三、前置学习活动

学生: 1.自主朗读课文,不懂的地方做出标记,并自己尝试解决。

2、查资料,了解螳螂捕蝉的故事及初处。

3.搜集并阅读一些名人寓言故事成语,并了解其意义。

教师:准备课件。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教师板题).同学们,观察板书的课题,你发现了什么?(课题中游三个字带虫旁),可见这故事和两种昆虫有关,这题目是一个成语,你们知道这成语还可以用八个字来表达吗?补充(黄雀在后),看来这小故事中还涉及到——黄雀这一动物,八个字的成语能将成语的意思说得更明白更形象,课前你们都搜集了哪些八字成语呢?我们来交流交流。

2.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课件出示系列八字成语: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 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

3、你知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吗?请你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汉代刘向是这样表述的(出示文言文《螳螂捕蝉》),引导学生朗读,品味其意义。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一)、初步感知,复述故事。

①少年讲了件有意思的什么事呢?请大家先读一读课文9—11小节,再想一想能不能也讲一讲这个故事。

②指名讲这一故事。

(二)、理清关系,领悟道理。

①少年通过这一挺有意思的事,要告诉吴王什么道理呢?请在文中找出直接说明的一句话。

②(出示“蝉、螳螂、黄雀??祸患呢!” )指名读。围绕这句话,有什么问题要提? ③它们“眼前的利益”分别是什么?“隐伏着的祸患”又分别是什么呢?先结合课文,根据表格提示自学,再分小小组交流讨论。

④指名交流(边说边操作演示多媒体)。

⑤“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完全没有顾到自己身后隐伏的祸患,他们可真大意啊!人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那么作为旁观者的你们,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

〔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入手,对课文进行重组,直接切入第一个教学重点。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理清了蝉、螳螂、黄雀和少年之间的关系,为下面的学习做了铺垫。利用表格辅助课堂教学,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理清关系,掌握重点。而以旁观者的角度来对它们进行忠告,则从另一个角度加深了学生对“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忽视了身后隐伏的祸患”这个道理的认识。〕

⑥练读“蝉、螳螂??祸患呢!”

⑦吴王明白了少年要告诉他的道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理解:“恍然大悟”;练读吴王说的话)

⑧你能说说吴王明白了什么吗?

(重点抓住“乘虚而入”“不堪设想”两个词)

⑨这样看来大臣们一开始对吴王的劝告并没有错啊,那吴王为什么不听大臣们的劝告,却听了少年的话了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你可以在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地方做上记号,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简单地写在旁边。

a 小组讨论交流

b 品读课文体会从课文的哪些细节描写让你感受到少年的计谋巧妙

3.“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此时的吴王明白了少年的意思了吗?从哪儿看出?(恍然大悟)读好吴王的话。(出示吴王的话)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他做出了什么决定?

4.大臣们难道不知道这道理吗?(生找出大臣们的话,课件出示,品读)

5.大臣们的观点和最终吴王从少年那里明白的道理是一样的,可是吴王为什么不听大臣们的意见,还对大臣们下了死命令呢?

6.这少年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能在死命令之后让吴王回心转意呢?

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相机板书:大臣 力劝

少年 智劝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三)总结深化学习方法

拓展阅读,体会寓言的写法,指导写作

1、 根据图片说成语

2、 回忆开头寓言《狐假虎威》、《守株待兔》《鹬蚌相争》与本文比较,总结写法

3、出示《龟兔赛跑》、《龟兔赛跑新编》,感悟写作的不同角度

(四)语言积累,口头表达 1、今天通过我们共同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还认识了一位有勇有谋,智劝吴王的少年,我想此时此刻同学们心里一定都有很多想说的话,老师就给你一个一吐为快的机会吧!

(多媒体出示练习)

我从吴王身上体会到了

我从少年身上体会到了

螳螂捕蝉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

少年智劝吴王这件事让我想到了

2、 那么如果请你给课文换一个题目,你会换什么题目?

〔设计这样两道练习,不仅仅是为了巩固教学的训练,更是为了引导学生能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感悟,唤起学生原有生活积累与现时感悟的冲突,激活思维。并且鼓励学生有独特的见解,从多角度去评价课文,感受课文,理解课文。因为阅读教学中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材中的名家名篇,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感悟、欣赏比理解内容更重要。〕

(少年智劝吴王)

(五)布置拓展小练笔

(多媒体出示练习)

你来编故事:

第二天,上早朝时吴王当即宣布:“攻打楚国一事暂缓不议。”众大臣听了大惊不已,议论纷纷。吴王扫视了一眼群臣,微笑着说:“事情是这样的??”

你知道吴王会怎么和大家说吗?动动你的小脑袋,回家把故事写完吧!

六、板书设计

少年---打--- 黄雀 —啄→ 螳螂 —捕→ 蝉

其他的诸侯国 --攻打—→ 吴国 -- 攻打→楚国

相关热词搜索:螳螂捕蝉 写作 方法 螳螂捕蝉文言文 螳螂捕蝉的意思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