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科相关 > 地理 > 正文
 

地图的地理事物

发布时间:2024-12-22 00:05:21 影响了:

博文学习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地图的地理事物,提供全面的地图的地理事物信息,希望对您有用!

地图的地理事物篇一:如何在高中地理学习中活用地图

如何在高中地理学习中活用地图

地图是一种特殊的地理语言,是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信息载体,它既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信息来源,也是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一种工具和手段;而图形化更是目前地理教材改革的一大特点。地理教材中的各种图表,具有简明、生动、易读等特点,它所提供的信息,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是培养学生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因势利导,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因此,要注重引导,促使他们喜爱地图,对地图产生兴趣。首先,教师适时提出激发学生阅读地图兴趣的一些问题,如在学生阅读了“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在一五一九年九月从西班牙出发,渡过大西洋,绕过南美洲南端,进入太平洋,穿过印度洋,最后经过非洲好望角,于一五二二年九月回到了西班牙,成功地绕地球航行了一周”这则材料后,可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上述几个地理位置,在地图上大致估算一下其航程;在学习《地图上的方向》时,我首先向学生出示《武汉市旅游图》并告诉学生:“同学们,老师今天带你们到我们值得骄傲的历史名城

——武汉市去好好游玩一番。你们看地图跟我一起游玩怎样?”一下便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到最佳状态。又如,在学习

《板块构造学说》时,先介绍病床上的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过程,激发他们读图的兴趣,再让学生在地图上仔细观察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特征进行验证。其次,结合时事提出问题。如京九铁路通车时,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京九铁路的位置,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所经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海湾战争再次爆发,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美国和伊拉克的位置,并结合伊所在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特点阐述自己对该区长期动荡不安的看法。又如“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举国欢庆。可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酒泉的位置,并思考回收地点为什么要选择在内蒙古?再次,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郊游,观察山川地貌取得感性认识,促使学生把地理事物和地图描述联系起来。使同学们认识到地图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很有用的,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有利工具,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得力助手。

二、观察地图,提取信息

地图是地理学科中的形象、直观的材料,蕴藏着丰富的地理信息,为学生发现问题、探讨交流、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提供了可能,但现实问题是许多学生习惯于“师问生答”做法,学习缺乏主动性,获取地图信息的兴趣不浓,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的活动营造适当的空间,引导他们在研读地图的过程中,培养其提取有效地图信息的能力,养成读图析图的习惯。

首先在教学中要培养他们正确的读图方法:先读图名、图例,再读正图。因为图名代表着一幅图的主题和要点,先读图名有着开门见山、排除干扰、直奔主题的指导意义,图例是一幅图中地理事物的象征,阅读和熟记重要的图例是轻松获知图中信息的基础,然后读正图就显得较为轻松,事半功倍。读正图时一般要根据地图本身揭示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1)按地理事物的空间顺序读,这种方法适合阅读反映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地图,如气温分布图、人口分布图等。(2)按地理事物的时间顺序读,适合于阅读表示地理事物随时间发生变化的地图,如地球公转示意图、人口增长图。(3)根据地理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读,适合于阅读揭示地理事物内部联系的地图,如人地关系模式图、气候形成示意图等。

其次是析图。即是让学生利用图中的显性信息去分析挖掘一些隐性信息,以培养学生较高层次的读图能力。一般来说,析图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第一层面,挖掘信息,地图中的显性信息主要有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河流、资源能源、交通线路等,要引导学生善于用显性信息分析挖掘隐性信息,如气候、植被、水文、农业生产方式和特点、工业生产的布局和特点、人口的分布与流动等。如根据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分析其工农业生产的分布、部门类型和特点,根据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位置、交通、矿产等条件分

析其成因及今后发展方面。第二层面,提炼加工整理信息,通过对上述自然、经济要素的分析,懂得各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运用地图的快乐。

三、文图结合,图文并茂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地图时,应逐步做到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首先让学生依文读图。即从课文入手,在地图上进行地理事物的定位,借助地图把课文中描述的地理事物的方位、范围、大小、形状、高低、性质等弄清,形成正确的地理空间概念,然后再“对图说话”。即借助地图回忆课文内容,同时还可以把地图或课文中不足的部分相互补充,对所有地理信息进行综合探讨、分析、总结,从而实现从图到文,地图与课文相互转化的过程,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

四、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图的技能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在学生学习《地图》的专门章节时抓集中训练,以后在其他章节应继续坚持分散练习。在集中训练有关地图的技能以后,无论是学习中国地理、世界地理,还是高中地理时都要经常注意培养学生寻找地名,确定经纬度位置,定方向,估算大致的距离和面积等技能,要做到熟练、准确和快速。

自然,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注意由简到繁,从易到难,逐步提高。若讲解的问题较复杂,可用几张内容单一的地图,一一观察后再逐次叠加综合,以判断不同地理事物间的关系;同时对于一幅复杂的地图,也可分解为几幅简单明了的地图来观察,逐步的有层次的分析问题;这样有利于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问题,同时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习能力。

总之,地图是地理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使用地图的方法,注意把知识点依附于图上,借助图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巧妙结合起来,养成他们读图、析图、用图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

地图的地理事物篇二:用地图 学地理

用地图学地理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拐杖,用好地图,对搞好地理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掌握了这些法则,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读

读图是指从地图上获取各种地理事物的位置、范围、分布,地理事物的大小、高低、形状、方向等信息,以达到以图知地的目的,其中读图顺序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本人在教学中严格坚持按读图名、读图例、读正图的顺序阅读地图,收效明显。因为图名代表着一幅图的主题和要点,先读图名有着开门见山、排除干扰、直奔主题的指导意义;图例是一幅图中地理事物的象征,阅读和熟记重要的图例,是轻松获知图中信息的基础;然后再读正图就显得较为轻松、事半功倍。读正图时一般要根据地图本身揭示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①按地理事物的空间顺序读,这种方法适合阅读反映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地图,如地形图、气候类型图、气温分布图、人口分布示意图等,可以采用从上而下、从左至右、从中间到四周等多种方式,灵活运用,我在教学《亚洲》时,读地形图、气候类型图时,就都按从中间到四周的顺序阅读,读东部季风区气候类型时,则按由下而上的顺序阅读;②按地理事物的时间顺序读,适合于阅读表达地理事物随时间发生变化的地图,如地球公转示意图、人口增长图等;③根据地理事物内在因果关系读,适合于阅读揭示地理事物内部联系的地图,如人地关系相关模式图、气候与农产分布图等。

一幅地图,为使其具有完整性、全面性,往往有着较多的地理事物,但对学生来说有点纷乱繁杂、抓不住重点的感觉。为此教师要让学生敢于删繁就简,有意识的勾划出较为重要的地理事物名称并掌握它们的地理位置。一般来讲,重要的地形区、主要的气候类型、矿产(转 载于:www.hnNscy.CoM 博文学习网:地图的地理事物)地、能源地、河流、交通线等是需要划出的重要信息,如读“中国地形图”时,我让学生以线划山脉,以圈划地形区,使学生对山脉构成我国地形骨架有较深的印象,对主要地形区的位置、范围也掌握较好,巩固练习时,则用小黑板展示中国主要山脉,让学生看到更加简洁的地图,提高答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三、描

地图上有许多线状地理事物和符号,如河流、交通线、分界线(区域、大洲、国家、省份界线)、等值线(等温线、等高线)和分布区界线(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水田旱地分界线、温度带界线、干湿地区界线、三级阶梯界线)等。对其中一些重要的线状地理事物和符号一定要要求学生在图上描绘,以加深印象。

四、摹

地理教材中有许多示意图,如七年级(地理)上册中的运动示意图(地球运动示意图等)、分布示意图(板块分布示意图、全球火山地震分布示意图等)和其它一些示意图。教学中让学生对此类示意图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照原图进行临摹,以求加深记忆、理解、掌握的程度。

填,就是填充空白地图。填图对识记地理事物的分布有着重要意义,学生在通过上述几个步骤的学习之后,对地图上的重要信息已经有一定程度的掌握,这时候,应抓住时机让学生在空白地图上填充,不但能加深记忆,而且能做到正确书写,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写错别字的问题,从而有效避免学生记得了不会写的现象发生。当然,填图不能是抄写一遍,我一般采用这样的方式:第一步,做好准备,填图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情况再对地图上的信息进行强化记忆;第二步,关闭原图,对所记忆的信息进行回顾、整理;第三步,填充空白地图,有的学生在填图过程中,可能因记忆不到位而被卡住,我要求他们不立即查原图,而是将能填好的都填好,再在记忆库中搜索,很多学生又能完成一部分,最后还有不能完成的,就让学生记住未能填出的地理事物的位置,再打开原图记忆,然后填,填好后进一步记忆。

六、析

析图就是让学生利用图中的显性信息去分析挖掘出一些隐性信息,以培养学生较高层次的读图能力。一般来讲,析图可从两个层面进行。①第一层面:挖掘信息。地图中的显性信息主要有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河流、资源能源、交通线路等,要引导学生善于用显性信息分析挖掘隐性信息,像气候、植被、水文、农业生产的方式和特点、工业生产布局和特点、人口分布等,如在教学《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时,根据这两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去分析农牧业的分布原因,在教学《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时,让学生分析自然环境对人文环境的影响,在

教学《印度》时,让学生分析水稻、小麦的分布原因,根据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位置、交通、矿产等条件分析其成因。②第二层面:提炼信息。通过对上述自然、经济要素的分析,懂得各地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的整体性以及存在的地域差异。

七、转

转就是地图教学过程中的图文转换。①图转文:将图中的信息用简单明了的文字或表格总结出来,既便于学生理解,又便于记忆。如在《世界气候类型》的教学中,可将图转化为活动题中的表,将各种气候类型的各月气温、降水图用文字归纳出特点,在教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时,将地形图归纳为“三山夹两盆”。②文转图;将课文中的文字信息变为图表形式。如将“一山有四季”用简图体现不同海拔高度的气温、植被状况。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将地图和文字有机结合,既发挥地图直观形象、内涵丰富、表现力突出的特点,又发挥文字表达扼要明了、言简意赅的优势,进一步加深对地理原理和规律的认识。

地图的地理事物篇三:初一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七年级上册复习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1.1 地球和地球仪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对地球形状的说法:“盖天说”和“浑天说”、麦哲伦(葡萄牙人)游行图: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卫星照片。

3、地球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二、纬线和经线

1、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0度~30度为低纬度地区;30度~60度为中纬度地区;60度~90度为高纬度地区。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为赤道(最长的纬线)。

2、连接南、北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为20°W和160°E。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1.2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一天(24小时)。

2、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和地方时差。

二、地球的公转

1、含义:围绕太阳不停地运转。方向: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365天)。

2、地理意义:形成四季(春夏秋冬)。

3、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0°)上,春分日前后的3、4、5三个月是北半球的春季;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23.5°N)上,夏至日前后的6、7、8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夏季;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0°)上,秋分日前后的9、10、11三个月是北半球的秋季;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23.5°S)上,冬至日前后的12、1、2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冬季。

4、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5、海陆分布与气候:纬度相同的地方,夏季海洋气温低,陆地上气温高; 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地形地势与气候: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1.3地图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①图例和注记:介绍每个地理事物的标志。

②方向:用来辨别方向的;有坐标:N为北S为南E为东W为西;无坐标: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经(南北)纬(东西)网确定方向。

③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表现形式:a.数字式 b. 文字式 c. 线段式。性质:分母大,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简单;反之则相反。

二、地形图的判读

1、常用的方法是用等高线来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山地五种不同形态: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地形图的类型: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3、陆地地形: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4、地形特点: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

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不同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

5、海底地形:大陆架: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大陆坡:

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水深急剧增至数千米。

大洋中脊:大洋中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比较强烈。海沟: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达1万多米。

三、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应用学过的知识,根据使用目的,正确地选择地图,才能及时、准确地获得有用的信息。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经线都与本初子午线平行

B.纬度越低,纬线越长

C.经线和纬线都长度相等

D.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2.地球仪上,0°纬线和0°经线相比( )

A.两者等长

B.0°纬线稍长

C.0°经线稍长

D.0°经线约为0°纬线的一半长

3.在地球表面,纬度30°、经度110°的地方一共有( )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D.四个

4.实际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是( )

A.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

B.0°和18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

C.西经20°和东经160°所组成的经线圈

D.东经20°和西经160°所组成的经线圈

5.一艘科学考察船计划9月份从A点(20°N、20°E)出发,到达与A点纬度相同,经线正好相对的B点进行科学考察,则B点的经度是( )

A.160°W B.20°W

C.160°E D.20°E

6.某点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以南有极昼极夜现象,以北为温带地区,这一点地理坐标应是( )

A.23.5°N,180° B.66.5°N,180°

C.66.5°S,20°W D.66.5°S,160°E

7.图1-27中P点位置,同时符合①东半球;②北半球;③热带三个条件的是( )

图1—27

8.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是个球体

B.地球不停地自转

C.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

D.地球总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

9.某地位于东经170°,南纬20°,有关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位于东半球

B.该地处于北半球

C.该地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

D.该地属于五带中的南温带

10.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下列说法中可信的是( )

A.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此时已是冬季

B.我国的河流都已经结冰

C.南极有极昼现象

D.哈尔滨比广州的白昼短

11.下列节日中,当地昼夜悬殊最大的是( )

A.三月八日妇女节

B.五月一日国际劳动节

C.七月一日党的生日

D.九月十日教师节

12.判读比例尺大小的正确方法是( )

A.比例尺是个分数,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大

B.图上表示的内容愈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就愈大

C.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愈小,选用的比例尺就愈小

0 50

D.1/50000的比例尺比千米的比例尺小

13.在1:10000000的中国政区图上,测量长江的长度为62厘米,那么长江在地面上的长度为( )

A.62000千米 B.620千米

C.620000千米 D.6200千米

14.一幅残破地图,比例尺已失去,但知地面上A、B两地相距120千米,图上两地相距为12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为( )

A.1:10000 B.1/100000

C.1:10000000 D.1/1000000

15.两架飞机,东西相距一万千米,同时从赤道起飞,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高度一直向北飞行,其结果是( )

A.两架飞机各绕地球一周回到原地

B.两架飞机距离保持不变

C.两架飞机在北极上空相碰

D.两架飞机距离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

16.关于地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绘制学校平面图宜采用小比例尺

B.以北极为中心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来辨方向

C.在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

D.各种彩色地图上的绿色部分都表示平原

17.关于图例和注记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图例是用来表示各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

B.注记是用来说明地理事物的符号

C.常用的图例符号有统一的规定

D.在地图上,所有城市都是用一样的符号

18.在甲乙两张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上,某两地间的距离在地图上的距离分别为8厘米、4厘米,这说明( )

A.甲图表示的实地地域范围比乙图广

B.进行工程建设选用乙图更为实用

C.甲图的比例尺比乙图小

D.甲图所表示的内容比乙图更详细

19.将1:3000000的原图比例尺放大或缩小一倍,则放大或缩小后的新图上一厘米各代表的实际距离是( )

A.60千米和15千米

B.15千米和60千米

C.30千米和60千米

D.15千米和30千米

20.图1-28中等高线图表示的地形名称依次是( )

A.山脊、盆地、山谷、山顶 图1—28

B.山谷、山顶、山脊、盆地

C.山脊、山顶、山谷、盆地

相关热词搜索:事物 地理 地图 中国重要地理事物地图 中国地理地图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