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科相关 > 历史 > 正文
 

七年级下册的历史

发布时间:2025-01-21 12:15:14 影响了:

博文学习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七年级下册的历史,提供全面的七年级下册的历史信息,希望对您有用!

七年级下册的历史篇一: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全)

七年级下册知识要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

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

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隋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意义: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的灭亡:暴政引起农民起义,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

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2、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大运河的开通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原因: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开通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2课 “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思考: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

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相同点:①秦隋都是在完成统一后很快灭亡的。秦隋后期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灭亡的原因都是统治者残暴道,政治黑暗,滥用民力,经济倒退,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②汉唐的兴起都是统治者吸取前朝的教训,都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且都成为影响当时世界的大国;汉唐两朝初的统治者,都勤于政事,轻徭薄赋,发展生产,都整顿吏治,任用贤良。

二、“贞观之治”

1、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①吸取隋亡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②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③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④合并州县,整顿吏治。⑤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魏征为著名谏臣。⑥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2、效果: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3、评价: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项目 汉武帝 唐太宗

政治 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重视人才 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发展科举

经济 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亲临治理黄河,重视兴修水利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和徭役

军事 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使匈再无力与西汉对抗 在西域设置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

思想文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 重视人才培养,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

民族关系 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唐蕃友好

中国古代出现治世的原因:①政策因素:农民战争的作用(农民起义迫使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②政治交往因素:民族间融合和中外交往的加强。③群众作用:人民的辛勤劳动。④个体作用:杰出帝王将相的个人政治品质。

三、女皇武则天

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2、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3课 “开元盛世”

一、“开元之治”

唐玄宗即位以后,“励精为治”:①任用贤才(姚崇);②重视地方吏治;③注意节俭。这些改革措施,使得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方面:①兴修大型水利工程。②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③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饮茶之风开始在唐朝盛兴。④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方面: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②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

3、商业繁荣:①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②长安城: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5、封建社会经济繁荣和发展的共同原因:①继承性因素:前朝经济基础的继承。②社会环境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安定。③政治因素:国家统一、政治清明。④经济政策因素:统治者调整经济政策,鼓励发展生产。⑤经济交往因素:民族间的经济交流和中外交往的加强。

⑥群众作用:人民的辛勤劳动。⑦生产力(科技)因素:生产技术革新(生产工具是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水利的兴修。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一、科举制的诞生

1、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以分科举人取代了魏晋以来九品官人的制度。

思考:隋朝为什么要采用科举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科举制创立前(魏晋以来),土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是做高官的基本条件。官员大多只能从高门权贵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为朝廷和国家出力。官员的选拔权力集中在地方权贵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权。利用考试选拔官员。普通读书人和贫穷人家的子弟可以自愿报名参加官府的考试,这样就扩大了选官范围,选官权力也就牢牢控制在中央手中。

2、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3、意义:从此门弟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二、科举制的完善

1、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要。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2、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3、武则天:开创殿试和武举。

4、唐玄宗:(转 载 于:wWw.HnnsCY.cOM 博文学习网:七年级下册的历史)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人物 贡献

隋文帝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诞生阶段

隋炀帝 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唐太宗 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 完善阶段

武则天 增设殿试、武举

唐玄宗 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三、科举制的影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风气盛行。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也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4、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一、西南──吐蕃(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1、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2、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3、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4、8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二、北方──回纥的勃兴

1、回纥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

2、8世纪中期,唐玄宗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

三、东北──靺鞨(“车书本一家”)

1、7世纪末,粟末靺鞨部首领大祚荣统一了周围各部,建立政权。

2、8世纪前期,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加授渤海都督。从此,粟末靺鞨政权以“渤海”为号。粟末靺鞨有“海东盛国”之称。

3、唐朝管理东北边疆的机构是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

四、西南──苍山洱海间的南诏

1、六诏居民是今天彝族和白族的祖先。

2、南诏首领皮罗阁统一六诏,唐玄宗封他为云南王。

民族 活动地区 与唐朝的关系 今何族的祖先

吐番 西南 和同为一家: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通婚。 藏族

回纥 西北 唐玄宗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维吾尔族

靺鞨 东北 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满族

南诏 西南 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彝族白族

民族 吐蕃 回纥 靺鞨 南诏

地理位置 青藏高原一带 色楞河流域 东北松花江、黑龙江 云南苍山洱海

生活习俗 游牧、农耕、纺织和冶铁水平高 崇尚勇敢、作风淳朴 骁勇强悍、能歌善舞 建筑艺术高超

杰出首领 松赞干布 怀仁可汗 渤海郡王 云南王

与唐关系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和亲 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 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渤海郡王 唐玄宗封其首领为云南王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人称中国人为“唐人”。

一、唐与日本的关系──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隋唐时,中日两国交往密切。贞观年间,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唐学习。

2、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还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都保留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3、唐朝赴日本的使节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曾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1、方式:①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②新罗商人来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2、表现有: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官吏、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三、唐与天竺的关系──玄奘西游

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贞观初年,他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回国后,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著名的《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思考: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教材内容,说说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吗?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有什么呢?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唐朝的对外交往情况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特点:①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②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③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因素:①国家安定统一;②经济文化繁荣;③对外开放政策;④对外交通发达。

启示:第一,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第7、8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

一、科学技术

1、建筑:

特点:规模宏大,气魄雄伟,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

代表:①隋朝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七百多年后,欧洲人才建成类似的桥。②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大明宫含元殿)。

2、印刷术:①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②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歌等。③唐朝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医学:“药王”孙思邈《千金方》。

二、文学:诗歌

1、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流传至今的有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

2、代表诗人:

①李白(盛唐)──“诗仙”(《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②杜甫(盛-衰)──“诗圣”“诗史”(“三吏”“三别”)

③白居易(中唐)──《秦中吟》《新乐府》,诗歌反映现实。

三、书法:“颜筋柳骨”

1、颜真卿:创立雄浑敦厚的新书体,称“颜体”,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代表作为《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颜真卿。

2、柳公权:博采众长,别出新意,成“柳体”,其字方折峻丽,骨力劲健。代表作为《玄秘塔碑》。

四、绘画

1、(唐朝)阎立本:擅长人物画,代表作为《历代帝王图》《步辇图》。

2、(唐朝)吴道子:“画圣”,开后世写意画先河,代表作《天王送子图》。

五、艺术宝库

代表:甘肃敦煌莫高窟(大部分隋唐开凿,壁画和彩色塑像,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六、盛大欢腾的乐舞

1、唐初:《秦王破阵乐》

2、盛唐:《霓裳羽衣曲》

以上内容用表格可简化归纳为:

一、科技方面

类别 朝代 设计者 成就

建筑 隋朝 李春 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七年级下册的历史篇二: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一、隋的建立及统一: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全国。

二、“开皇之治”(隋文帝)

统治措施:①轻徭薄赋 ②严惩不法官吏

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 “开皇之治”。

三、大运河

开凿时间:隋炀帝于605年开始开凿大运河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四段运河(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意义: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国家统一。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四、评价隋炀帝修大运河这一历史事件

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但是,隋炀帝为开凿运河,滥用大量民力、物力、财力,加重了人民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农民起义,导致了国家灭亡。

五、比较秦朝与隋朝的相同之处:

(1)都结束了我国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全国统一。(2)都制定了许多重要制度,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3)都兴建了重要工程(4)都只有2个皇帝,存在时间很短。(5)都因为暴政,引起人民的反抗。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一、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隋朝的暴政

唐的建立: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 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

1、唐太宗的统治措施:①吸取隋亡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君舟民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②轻徭薄赋,发展生产。③崇尚节俭。⑤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为著名谏臣。

2、效果: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1、统治措施:打击削弱贵族势力;重用人才(狄仁杰;姚崇、宋璟);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

2、效果:统治期间,户口增加,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史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3课 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一、开元盛世

唐玄宗统治措施:①任用贤才(姚崇、宋璟);②重视地方吏治;③提倡节俭;④发展农业生产。 表现:统治期间,社会比较稳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达到了鼎盛阶段,史称“开元盛世”。

二、繁荣的经济

农业发展:农业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兴修水利。

手工业发达:①丝织业技术高超。②陶瓷业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陶器)。

商业繁荣:①市、集出现 ②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成都。其中,长安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国际性的大都市。广州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城市。

三、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唐朝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907年,唐朝灭亡

四、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相同之处:重用人才、重视农业生产、完善科举制度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一、科举制创立和完善的过程(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废除于清朝末年)

1、产生背景: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选拔标准:根据门第高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2、定义: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二、三省六部制(确立于隋文帝,进一步完善于唐)

“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是指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三省的职责: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第5课 开明的民族政策

一、开明的民族政策

唐太宗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唐与少数民族的交往,唐太宗被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 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第6课 开放的对外关系

一、玄奘西行(印度)(唐太宗时期):目的:寻找佛教真谛;路线:长安→丝绸之路→天竺(今印度) 成果:写成著名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来的人。 意义: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

二、遣唐使:日本派往唐朝学习的使者;隋朝时,已有日本遣隋使到来。

三、鉴真东渡(日本)(唐玄宗时期):意义:为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和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四、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①国家安定统一②经济文化繁荣;③对外开放政策;④对外交通发达。 唐朝的对外交往情况对我们的启示:第一,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1课辽宋夏金的和战

一、民族政权的建立

1、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定都开封。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把地方财权、行政权、军权集中到中央,史称“杯酒释兵权”。

2、岳飞墓前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对联中的忠骨是指岳飞,佞臣是指秦桧。

3、总结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特点:时战时和。主流:友好交往,和平相处。

第2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1、经济重心南移的起止时间:唐朝中后期开始,到南宋最终完成。

2、原因:①北方战乱多,南方相对安定。②人口的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增加了劳动力。 ③南方自然条件好。④政府的支持;⑤南方人民辛勤劳动。

3、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苏:苏州,湖:湖州)

4、经济重心南移给我们的启示:①要保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②要重视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③要保护生态环境,爱护自然;④要采取积极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

第3课宋代的社会生活

物质生活:①服装体现等级性和行业性;妇女小袖紧身体现民族融合;衣料:麻布、丝绸、棉布南宋开始流行;陋习:北宋末年缠足。②主食:北方面食为主,南方米饭为主;肉食:北方多食羊肉,南方以猪肉为主;饮料:茶和酒。③城市居民以瓦房为主;农村多茅屋;达官贵人的园林式建筑,家具:高脚桌椅板凳。④交通工具:牛车、驴车、轿子、人力独轮车。

精神生活:娱乐——出现城市居民娱乐的场所——瓦舍,瓦舍中圈出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蹴鞠、相扑等。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第4课元朝的统一

一、蒙古的兴起: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蒙古高原,1206年建立蒙古国。

二、元朝的建立:1271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元世祖)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定都大都。

1276年元灭南宋,全国统一。

文天祥积极抗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抗元英雄文天祥的名言,这句话说明他坚贞不屈,表现他崇高的民族气节

三、元世祖的统治措施

1、经济:重视农业,禁止改农田为牧场;在中央设立劝农司管理农田水利;招抚流民,鼓励垦荒。 影响:政治统一,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元朝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意大利旅行家马克.波罗的《马克·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2、政治:①建立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中央最高行政管理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 “行省”),管理全国行政事务。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②设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③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四、民族融合的发展

(1)实行民族等级制度(目的:保证蒙古贵族的统治地位):把全国人口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蒙古人;第二等级:色目人;第三等级:汉人;第四等级:南人。

(2)民族融合表现:①汉族人民开发边疆。②边疆各族迁入内地,同汉族等杂居相处。③契丹、女真等族与汉族的融合。④形成了一个新民族—回族。

作用: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 交流与融合。

我国古代四次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朝代(秦朝、西晋、隋朝、元朝)。

我国第一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是元朝。清朝也是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统一政权。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第1课明清专制统治的加强

1、明朝的建立:1368年 开国皇帝:朱元璋(明太祖) 都城:应天,改称南京

2、清朝的建立: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入关,顺治帝迁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3、皇权的强化:

政治上:明朝:①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权分六部。②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③设立厂卫特务机构(明太祖设锦衣卫,明成祖设东厂);④设立廷杖制度;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发展到顶峰。

思想文化上:实行八股取士和文字狱。(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后果(危害或影响):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许多知识份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第2课郑和下西洋

1、目的:为了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宣扬国威。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2、时间:1405──1433年

3、路线:从刘家港出发,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4、意义: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时间早、规模大、次数多、范围广),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世纪。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 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加强对新疆的管辖

①康熙帝平定准噶尔部叛乱,派军驻守蒙古;②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③清政府(乾隆帝)设置伊犁将军,从此天山南北合称新疆;④乾隆帝迎接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3、清朝加强西藏的管辖(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

a、册封达赖、班禅: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以“达赖喇嘛”封号。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以“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从此,历代达赖和班禅,都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b、设置驻藏大臣(雍正帝1727年):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c、乾隆确立金瓶掣签制度。

影响:清朝的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三、清朝疆域

清朝的疆域: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和赤尾屿——南包南海诸岛——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湖北岸。

七年级下册的历史篇三: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中华书局

七年级历史(下)期末总复习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

1、581年, 杨坚 (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 隋朝 ,定都长安。

589年,隋朝灭掉南朝的 陈 统一南北。

2、 杨广(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以 洛阳 为中心,北达 涿郡 (北京),

南至 余杭 (杭州),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自北向南依次为 永济渠 、 通济渠 、 邗沟 、 江南河 ,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作用: 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3、618年, 李渊 起兵反隋,建立唐朝。定都 长安 。

4、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重用贤才、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

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并且重用敢于直言的 魏征 为著名的谏臣。因此政治比较

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他的统治为“ 贞观之治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正是唐太宗的名言,“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唐太宗在魏征去世后如此感叹。

5、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武则天 ,郭沫若形容她的统治为“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6、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了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开元盛世 ”。 其后期 安史之乱 是唐朝由盛

转衰的转折点。

杜甫《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7、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因此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

①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传播了中原先进的农业、手工业和科技文化,促进了吐蕃经济的发展,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关系。②吐番:藏族;回纥:维吾尔族;靺鞨:满族;南诏:彝族、白族。

8、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

①唐与日本: 鉴真东渡 传播佛学 ②唐与天竺(今印度): 玄奘 取经写成《大唐西域记》学习佛学。

9、唐朝的 长安 既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又是东方文化的中心。 坊:官民居住区,市:商业区。

10、科举制的演变:(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①隋炀帝时正式设置 进士科 ,标志着 科举制度诞生 。 ②唐太宗扩充 国学 的规模,增加学员人数。

③ 武则天 开创了 殿试 和 武举 。④唐玄宗将 诗赋 作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⑤明朝时期,采用 八股取士 选拔人才。⑥ 1905年 ,清代科举制度废除。

科举制的影响:基本上贯彻了自由报考、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扩大了选拔人才的范围,是一

种比较合理的选拔制度。它提高了政府各级官员的整体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在我国古代社会沿用了1300

多年。 科举制科目:常设的 进士科 和 明经科 。

24、隋朝工匠 李春 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赵州桥 ,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被誉“天下之雄胜” 。

25、雕版印刷术最早出现于隋朝,唐朝印制的《金刚经》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6、隋唐时医药学家孙思邈,用毕生心血写成了《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被后世尊称为“药圣”。

27、唐朝时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诗人,其中成就最高的是 李白 浪漫主义诗人,

“诗仙”;杜甫 现实主义诗人,“诗圣”。白居易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

29、“颜筋柳骨”指的是唐朝的 颜真卿 和 柳公权 。颜真卿《多宝塔碑》,柳公权《玄秘塔碑》。

30、盛唐时期的 吴道子 被称为“画圣”,代表作《维摩诘像》、《送子天王图》形容他的画“吴带当风”。

第二单元 民族政权竞立和南方经济的发展————辽宋夏金元

31、960年,后周大将 赵匡胤 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 宋朝 ,定都 开封 ,史称 北宋 。

(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

32、916年,契丹族首领 耶律阿保机 ,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辽),都城在 上京 。

33、1038年,党项族首领 元昊 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 兴庆 ,史称 西夏 。

35、1004年,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澶州城北,宋军将辽军打退之后,订立了“ 澶渊之盟 ”,此后宋

辽之间维持了100多年的和平。

36、1115年,女真族首领 完颜阿骨打 (金太祖)称帝,国号 金 ,以 会宁府 为都城。

37、1127年,金军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史称“ 靖康之耻 ”。

38、1127年 赵构 (宋高宗)登上皇位,定都 临安 (今杭州),史称 南宋 。

39、南宋抗金名将 岳飞 的部队被称为“ 岳家军 ”,他率领这支军队取得 郾城大捷 大败金军。

40、岳飞班师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向金纳岁币,双方以 淮水 至 大散关 一线为界,

宋金对峙 的局面正式形成。

下列4幅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

41、南宋 时期,南方的经济发展超过了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苏湖熟,天下足”

两宋时期 ,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42、在宋代出现了一种专门适应水田耕作的工具 秧马 。宋真宗时, 占城稻 引进。

43、宋代丝织业非常发达,杭州和成都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宋朝江南最大的瓷器制造中心是 景德镇 。

宋朝的造船业非常发达,其中以 泉州 的造船技术最为精良。

44、宋朝时期,商品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商业城市中最大的是 开封 和 杭州 。

45、宋代海外贸易兴盛,在 广州 、 杭州 、 泉州 等地设有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政府机构 市舶司 。

46、北宋时期,在 四川地区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 。

47、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真实形象地再现了 开封 作为商业城市的繁荣景象。(汴河两岸)

48、宋代,北方人粮食以 粟麦 为主,南方以 稻米 为主。

49、宋代城市百姓的住所以瓦房为主,合围成院子;农村住宅以草房为主。

50、宋代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 瓦子 。也称 瓦肆 。

51、宋代时称今天的春节为 元旦 、元日,最为重视。

52、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 铁木真 为大汗,尊称他为 成吉思汗 ,建立 蒙古国 。

53、1260年 忽必烈 (元世祖)定国号为 元 ,1272年定都 大都 (今北京)。

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 南宋 灭亡。1279年 ,元军消灭了南宋的残余武装,统一了全国。

54、元朝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 中书省 、 枢密院 、 御史台 ,地方设 行中书省 ,

简称“ 行省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置就是始于 元朝 。

南宋抗元名将: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5、元朝时波斯、阿拉伯等地到中国的人,长期与各族杂居,互通婚姻,形成了我国新的民族 回族 。

56、北宋时 毕昇 发明 活字印刷术 ,它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57、指南针是我国人民的伟大发明, 北宋时,制成了磁针和方位盘合为一体的 罗盘 ,并开始用于航海

事业。南宋时, 阿拉伯人 学会了使用指南针,并把它传入了欧洲。

58、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 ,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南宋时出现了管型射击火器突火枪。

59、我国北宋时期的科学家沈括的科学成就有《梦溪笔谈》、创制“十二气历”。我国元朝时的著名天文

学家和水利专家郭守敬的科学成就有《授时历》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

60、北宋的 司马光 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叙述了从战国至五代的历史。

61、宋代文学上突出成就是 词 的兴盛。最著名的词人有北宋的 柳永 、 苏轼 ,两宋之际的 李清照 ,

南宋的 辛弃疾 。其中开创了豪迈奔放新词风的词人是 苏轼 。他的代表作是《念奴娇 赤壁怀古》。

62、元曲以 杂剧 为主。元曲四大家是 关汉卿 、白朴 、马致远 、郑光祖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 关汉卿,

他的代表作是《 窦娥冤 》

第三单元 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明清

64、1368年初, 朱元璋 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65、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朱元璋在中央取消了 中书省 ,废除了 宰相制度。

66、1421年,明成祖(朱棣)将都城从南京迁到了 北京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继续执行 削藩政策 ,

设立了 内阁 协助皇帝办理政事。

67、明成祖积极经营东北地区,1409年,在东北特林设立了 奴儿干都指挥使司 ,统辖东北地区。在特林

修建了永宁寺先后立碑两座,分别是《敕修永宁寺记》和《重建永宁寺记》,记录了明朝经营和管理

奴儿干都司的史实。

68、明朝中叶,东南沿海倭患严重,明政府派 戚继光 抵抗倭寇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是我们国家的民族

英雄。他在年轻时就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

69、明朝前期明成祖(朱棣)在1405——1433年派 郑和 从 刘家港 出发,先后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

红海海岸 和 非洲东海岸 。 目的为了: 宣扬国威 。

70、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领 努尔哈赤 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为 金 ,

史称后金。皇太极继承汗位改女真族名为 满洲 ,1636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金”为 清 。清军

1644年占领北京,不久 顺治帝 迁都北京,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

72、雍正年间, 军机处 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达到了顶峰。

73、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乾隆年间将对外通商口岸由四个缩减为 广州 一处,对外贸易均由官府指

定 广州十三行 代理。

74、为了维护北部边疆稳定, 康熙帝 三次亲征平定了噶尔丹叛乱。

75、1652年,达赖五世进京谒见顺治帝,正式得到了“ 达赖喇嘛 ”的封号,确立了后代达赖喇嘛必须经

过清廷册封的制度。

76、雍正年间,清廷在西藏设置了 驻藏大臣 ,驻拉萨,进一步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乾隆年间,又正式

确立了“ 金瓶掣签 ”制度。

77、清朝在新疆设置 伊犁将军 _,对整个新疆地区进行管辖。

78、1771年初英勇的土尔扈特部众,在杰出的首领 渥巴锡 的领导下,毅然踏上了回归祖国的征途。清朝伊犁将军和乾隆帝先后接见了渥巴锡并妥善安置了土尔扈特部众。

79、1689 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 尼布楚条约 》。这个条约,从

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80、17世纪初, 荷兰 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 1662年初 ,民族英雄 郑成功收复台湾 。

1683年,福建水师提督 施琅 打败郑氏军队,清军进入台湾。

81、1684年,清朝设置 台湾府 ,隶属 福建省 。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82、明长城东起 鸭绿江 西至 嘉峪关 ,全长6300公里,被世人称为“ 万里长城 ”。

83、明清时期,北京城分为宫城、皇城、内城、外城 四重, 其中宫城又称 紫禁城 。

84、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一部药物学巨著《 本草纲目 》;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 宋应星 撰写了

科技著作《 天工开物 》,总结了农业和手工业30多个生产部门的技术和经验。被称为 “中国17

世纪 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光启撰写的《农政全书 》。 是一部中国古代农学的集大成著作。

85、元末明初, 罗贯中 根据三国史实和民间长期流传的三国故事,创作出了《三国演义》。同一时期,施耐庵写出了《 水浒传 》。明朝中叶, 吴承恩 以民间流传的唐朝初年玄奘取经故事为基础,创

作了古典神话小说《 西游记 》。

86、清代 曹雪芹 创作的《 红楼梦 》,把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推向了高峰。

87、明清时期,还有许多优秀的短篇小说,其中以蒲松龄的《 聊斋志异 》最为出名。

88、明朝的绘画有 浙派 和 吴派 之分。清初的画坛以 石涛 _和 朱耷 为代表的“四僧”最有创意。清

朝中期以郑燮、金农等人最有影响号为“扬州八怪”。

89、明清时期最有名的戏剧作品是汤显祖的《 牡丹亭 》。

90、我国最大的一部类书是明朝永乐年间编纂的《 永乐大典 》,保存了明代以前很多珍贵的文献资料。

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是清朝乾隆年间由纪昀等人编纂的《 四库全书 》。

二、连线题。

1、把下列时间、人物、朝代相连。 2、把各少数民族政权建立相连。

时间人物 朝代 都城 契丹族 金 元昊

581年 赵构 隋朝 临安 党项族 契丹 阿保机

618年 杨坚 唐朝 长安 女真族 西夏 阿骨打

916年 元昊 西夏上京蒙古族清皇太极

960年 李渊 北宋 满族 元忽必烈

1038年 阿保机 金 兴庆

1115年 阿骨打 辽 会宁府

1127年 赵匡胤 南宋 东京

1206年 忽必烈 蒙古国北京

1271年 朱元璋 元朝 斡难河畔

1368年 皇太极 明朝 大都

1636年 铁木真 清朝 南京

3.把下列民族和它的祖先的名称以及生活的地方用线连接起来。

4、将下列历史上的称呼与人物及代表作用线连接起来。

藏族 南诏青藏高原 诗仙 吴道子《早发白帝城》

维吾尔族 回纥色楞格河流域 诗圣 李 白“三吏”、“三别”

彝族和白族吐蕃云南苍山洱海 画圣 杜 甫 《琵琶行》

白居易《 维摩诘像》

5、将下列作者与作品相连。 6、以下左栏均是宋朝诗词中的名句,将它与作者连起来。

《过零丁洋》关汉卿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辛弃疾

《梦溪笔谈》司马光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李清照

《资治通鉴》沈括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欧阳修

《窦娥冤》 文天祥 月到六梢头,人约黄昏后 苏 轼

《多宝塔碑》柳公权

《玄秘塔碑》颜真卿

7、 将下面的作品与相对应的人物作者、用线连起来 。8、将下列作品与向对应的作者用线连接起来。

《红楼梦》杜丽娘 吴承恩 李志珍《天工开物》

《西游记》 林黛玉 罗贯中 宋应星《本草纲目》

《牡丹亭》诸葛亮 曹雪芹沈括 《农政全书》

《三国演义》 孙悟空 汤显祖徐光启《梦溪笔谈》

《水浒传》 武松施耐庵

相关热词搜索:下册 七年级 历史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