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历史视频
中国历史历史视频篇一:中国近代史复习
江西省南昌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江西师大附中使用)高三理科数学分析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二、亮点试题分析
1.【试卷原题】11.已知A,B,C是单位圆上互不相同的三点,且满足AB=AC,则ABAC?的最小值为( )
→
→
→→
1
41B.-
23C.-
4D.-1
A.-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是向量与三角的典型综合题。解法较多,属于较难题,得分率较低。
【易错点】1.不能正确用OA,OB,OC表示其它向量。
2.找不出OB与OA的夹角和OB与OC的夹角的倍数关系。
【解题思路】1.把向量用OA,OB,OC表示出来。
2.把求最值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求解。
2 2
【解析】设单位圆的圆心为O,由AB=AC得,(OB-OA)=(OC-OA),因为
,所以有,OB?OA=OC?OA则OA=OB=OC=1
AB?AC=(OB-OA)?(OC-OA)
2
=OB?OC-OB?OA-OA?OC+OA
=OB?OC-2OB?OA+1
设OB与OA的夹角为α,则OB与OC的夹角为2α
11
所以,AB?AC=cos2α-2cosα+1=2(cosα-)2-
22
1
即,AB?AC的最小值为-,故选B。
2
→
→
【举一反三】
【相似较难试题】【2015高考天津,理14】在等腰梯形ABCD中,已知
AB//DC,AB=2,BC=1,∠ABC=60 ,动点E和F分别在线段BC和DC上,且,1BE=λBC,DF=DC,则AE?AF的最小值为.
9λ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几何运算、向量的数量积与基本不等式.运用向量的几何
运算求AE,AF,体现了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再运用向量数量积的定义计算AE?AF,体
现了数学定义的运用,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小值,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是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的综合体现. 【答案】
1 1
【解析】因为DF=DC,DC=AB,
9λ2
1 1-9λ 1-9λ CF=DF-DC=DC-DC=DC=AB,
9λ9λ18λ
29 18
AE=AB+BE=AB+λBC,1-9λ 1+9λ AF=AB+BC+CF=AB+BC+AB=AB+BC,
18λ18λ
?1+9λ ?1+9λ 2 2? 1+9λ?AE?AF=AB+λBC? AB+BC?=AB+λBC+ 1+λ??AB?BC
18λ18λ18λ????
()
211717291+9λ19+9λ
+λ+≥+= ?4+λ+?2?1?
cos120?=
9λ218181818λ18
21229
当且仅当. =λ即λ=时AE?AF的最小值为
9λ2318
2.【试卷原题】20.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抛物线C的焦点F(1,0),其准线与x轴的
=
交点为K,过点K的直线l与C交于A,B两点,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D. (Ⅰ)证明:点F在直线BD上; (Ⅱ)设FA?FB=
→
→
8
,求?BDK内切圆M的方程. 9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性质,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标准方程,韦达定理,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等知识,考查了解析几何设而不求和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属于较难题。
【易错点】1.设直线l的方程为y=m(x+1),致使解法不严密。
2.不能正确运用韦达定理,设而不求,使得运算繁琐,最后得不到正确答案。 【解题思路】1.设出点的坐标,列出方程。 2.利用韦达定理,设而不求,简化运算过程。 3.根据圆的性质,巧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解。
【解析】(Ⅰ)由题可知K(-1,0),抛物线的方程为y2=4x
则可设直线l的方程为x=my-1,A(x1,y1),B(x2,y2),D(x1,-y1), 故?
?x=my-1?y1+y2=4m2
整理得,故 y-4my+4=0?2
?y=4x?y1y2=4
2
?y2+y1y24?
则直线BD的方程为y-y2=x-(x-x2)即y-y2= ?
x2-x1y2-y1?4?
yy
令y=0,得x=12=1,所以F(1,0)在直线BD上.
4
?y1+y2=4m2
(Ⅱ)由(Ⅰ)可知?,所以x1+x2=(my1-1)+(my2-1)=4m-2,
?y1y2=4
x1x2=(my1-1)(my1-1)=1又FA=(x1-1,y1),FB=(x2-1,y2)
故FA?FB=(x1-1)(x2-1)+y1y2=x1x2-(x1+x2)+5=8-4m,
2
2
则8-4m=
→→
→→
84
,∴m=±,故直线l的方程为3x+4y+3=0或3x-4y+3=0 93
故直线
BD的方程3x-
3=0或3x-3=0,又KF为∠BKD的平分线,
3t+13t-1
,故可设圆心M(t,0)(-1<t<1),M(t,0)到直线l及BD的距离分别为54y2-y1=
=-------------10分 由
3t+15
=
3t-143t+121
= 得t=或t=9(舍去).故圆M的半径为r=
953
2
1?4?
所以圆M的方程为 x-?+y2=
9?9?
【举一反三】
【相似较难试题】【2014高考全国,22】 已知抛物线C:y2=2px(p>0)的焦点为F,直线5
y=4与y轴的交点为P,与C的交点为Q,且|QF|=4(1)求C的方程;
(2)过F的直线l与C相交于A,B两点,若AB的垂直平分线l′与C相交于M,N两点,且A,M,B,N四点在同一圆上,求l的方程.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应用,韦达定理,弦长公式的应用,解法及所涉及的知识和上题基本相同. 【答案】(1)y2=4x.
(2)x-y-1=0或x+y-1=0. 【解析】(1)设Q(x0,4),代入
y2=2px,得
x0=,
p
8
8pp8
所以|PQ|,|QF|=x0=+.
p22p
p858
由题设得+=p=-2(舍去)或p=2,
2p4p所以C的方程为y2=4x.
(2)依题意知l与坐标轴不垂直,故可设l的方程为x=my+1(m≠0). 代入y2=4x,得y2-4my-4=0. 设A(x1,y1),B(x2,y2), 则y1+y2=4m,y1y2=-4.
故线段的AB的中点为D(2m2+1,2m), |AB|m2+1|y1-y2|=4(m2+1).
1
又直线l ′的斜率为-m,
所以l ′的方程为x+2m2+3.
m将上式代入y2=4x,
4
并整理得y2+-4(2m2+3)=0.
m设M(x3,y3),N(x4,y4),
则y3+y4y3y4=-4(2m2+3).
m
4
?22?
2故线段MN的中点为E 22m+3,-,
m??m
|MN|=
4(m2+12m2+1
1+2|y3-y4|=.
mm2
1
由于线段MN垂直平分线段AB,
1
故A,M,B,N四点在同一圆上等价于|AE|=|BE|=,
211
22从而+|DE|=2,即 444(m2+1)2+
??22?2?2
2m+?+ 22?=
m???m?
4(m2+1)2(2m2+1)
m4
化简得m2-1=0,解得m=1或m=-1, 故所求直线l的方程为x-y-1=0或x+y-1=0.
三、考卷比较
本试卷新课标全国卷Ⅰ相比较,基本相似,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对学生的考查要求上完全一致。
即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既考查了考生对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考查了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符合考试大纲所提倡的“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的原则. 2. 试题结构形式大体相同,即选择题12个,每题5分,填空题4 个,每题5分,解答题8个(必做题5个),其中第22,23,24题是三选一题。题型分值完全一样。选择题、填空题考查了复数、三角函数、简易逻辑、概率、解析几何、向量、框图、二项式定理、线性规划等知识点,大部分属于常规题型,是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常见的类型.解答题中仍涵盖了数列,三角函数,立体何,解析几何,导数等重点内容。
3. 在考查范围上略有不同,如本试卷第3题,是一个积分题,尽管简单,但全国卷已经不考查了。
中国历史历史视频篇二:动画片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视频全269集) 第一部:远古时代至秦汉王朝 1--87集
中华上下五千年001 开天辟地的神话
中华上下五千年002 人类的起源
中华上下五千年003 钻木取火
中华上下五千年004 黄帝战蚩尤
中华上下五千年005 尧舜让位
中华上下五千年006 大禹治水
中华上下五千年007 神箭手后羿
中华上下五千年008 商汤和伊尹
中华上下五千年009 盘庚迁都
中华上下五千年010 姜太公钓鱼
中华上下五千年011 奴隶倒戈
中华上下五千年012 周公辅成王
中华上下五千年013 国人暴动
中华上下五千年014 骊山上的烽火
中华上下五千年015 囚车里的人才
中华上下五千年016 曹刿抗击齐军
中华上下五千年017 齐桓公九合诸侯
中华上下五千年018 愚蠢的宋襄公
中华上下五千年019 流亡公子重耳
中华上下五千年020 晋文公退避三舍
中华上下五千年021 弦高智退秦军
中华上下五千年023 一鸣惊人的楚庄王 中华上下五千年024 伍子胥的故事 中华上下五千年025 孔子周游列国 中华上下五千年026 勾践卧薪尝胆 中华上下五千年027 范蠡和文种 中华上下五千年028 墨子破云梯 中华上下五千年029 晋国的消亡 中华上下五千年030 商鞅变法
中华上下五千年031 孙膑庞涓斗智
(上) 中华上下五千年032 孙膑庞涓斗智(下) 中华上下五千年033 张仪拆散联盟 中华上下五千年034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中华上下五千年035 孟尝君的门客 中华上下五千年036 燕昭王求贤 中华上下五千年037 田单的火牛阵 中华上下五千年038 屈原沉江中华上下五千年039 蔺相如完璧归赵 中华上下五千年040 廉颇负荆请罪 中华上下五千年041 范雎的远交近攻计 中华上下五千年042 纸上谈兵的赵括 中华上下五千年043 毛遂自荐
中华上下五千年044 魏无忌救赵 中华上下五千年045 李斯谏逐客
中华上下五千年047 秦王灭六国 中华上下五千年048 秦始皇
中华上下五千年049 复仇的铁锥 中华上下五千年050 沙丘的阴谋 中华上下五千年051 大泽乡起义 中华上下五千年052 项羽和刘邦 中华上下五千年053 巨鹿大战 中华上下五千年054 刘邦进咸阳 中华上下五千年055 鸿门宴
中华上下五千年056 萧何追韩信 中华上下五千年057 楚汉相争
中华上下五千年058 楚霸王乌江自刎 中华上下五千年059 汉高祖刘邦 中华上下五千年060 白登被围 中华上下五千年061 白马盟
中华上下五千年062 萧曹两相国
中华上下五千年063 吕后专权周勃夺军 中华上下五千年064 缇萦救父
中华上下五千年065 周亚夫的细柳营 中华上下五千年066 七国之乱 中华上下五千年067 马邑诱敌战 中华上下五千年068 飞将军李广 中华上下五千年069 骠骑将军霍去病
中华上下五千年071 苏武牧羊
中华上下五千年072 司马迁写《史记》 中华上下五千年073 聪明的汉昭帝 中华上下五千年074 王昭君出塞 中华上下五千年075 王莽复古改制 中华上下五千年076 绿林赤眉起义 中华上下五千年077 昆阳大战
中华上下五千年078 刘秀重建汉王朝 中华上下五千年079 硬脖子的洛阳令 中华上下五千年080 名将马援 中华上下五千年081 佛教传入中国 中华上下五千年082 班超投笔从戎 中华上下五千年083 汉代科学家张衡 中华上下五千年084 跋扈将军梁冀 中华上下五千年085 “镗锢”事件 中华上下五千年086 范滂进监狱 中华上下五千年087 黄巾大起义 第二部:汉末至宋代 88--184集 中华上下五千年088 袁绍杀宦官 中华上下五千年089 曹操起兵
中华上下五千年090 王允定计除董卓 中华上下五千年091 迁都许昌 中华上下五千年092 桃园里的故事
中华上下五千年093 官渡大战(上) 中华上下五千年094 官渡大战(下) 中华上下五千年095 江东孙氏兄弟 中华上下五千年096 诸葛亮 中华上下五千年097 孙刘联盟 中华上下五千年098 周瑜火攻赤壁 中华上下五千年099 名医华佗 中华上下五千年100 刘备进益州 中华上下五千年101 文姬归汉 中华上下五千年102 关羽水淹七军 中华上下五千年103 吕蒙白衣渡江 中华上下五千年104 曹植七步成诗 中华上下五千年105 陆逊火烧连营 中华上下五千年106 七擒孟获 中华上下五千年107 马谡失街亭 中华上下五千年108 五丈原
中华上下五千年109 司马懿装病 中华上下五千年110 司马昭的野心 中华上下五千年111 蜀汉灭亡 中华上下五千年112 王濬楼船破吴 中华上下五千年113 石崇王恺比富 中华上下五千年114 周处除“三害” 中华上下五千年115 白痴皇帝 中华上下五千年116 八王混战
中国历史历史视频篇三:中国历史朝代更替简史
夏朝
夏朝(前2033?-前156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王朝。 四千多年前,夏部落首领禹因治水有功,得到了虞舜的重用并最终将部落联盟首领之位禅让于他,是夏王朝的开端。大禹死后,其子启即位,即历史上所谓的“大禹传子”,宣告了部落联盟“禅让制”的结束和封建世袭制的开始。 然而夏的统治并不巩固,启在位的时代就发生了伯益叛乱;启之子太康也治国无方,当政期间更是战乱纷纷,最后被东夷的后羿夺取了统治权,史称“太康失国”。后羿与太康相
zhu?
同,也是一个无能的统治者,终日沉溺于游猎之中,将政事完全交与寒浞手中。寒浞掌权后,杀后羿而代之,自立为王。
后,太康弟仲康之孙少康与夏朝遗臣伯靡联手,起兵打败寒浞,恢复夏朝的统治地位,史称“少康中兴”;夏朝的统治这才得以巩固,进入了国势向上的相对稳定时期。自少康以后zhùhuáijiōngyìn
的杼、槐、芒、泄、不降、扃、胤甲等八代的统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到夏代的第十三个国王孔甲执政,夏朝开始走向了衰亡。孔甲“好方鬼神,事淫乱”,引起人民的不满和诸侯的叛乱。夏朝的统治从此发生危机,只过了四代便导致了亡国之祸。故而史书记载“孔甲乱夏,四世而陨”(《国语·周语》)。
jié
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夏桀,是历史上一个有名的暴君。他在位期间,大量驱使百姓为其建造了无数的宫室台榭,又大肆兴兵对外征伐,使得诸侯纷纷离之而去。而这时,黄河下游的一个夷人部落——商在其首领成汤的领导下兴盛起来。成汤以讨伐暴君夏桀为名,发动了灭夏的战争;夏桀兵败,死于南巢(今安徽寿县),夏朝宣告灭亡。
夏朝距今大约有四千年的历史,由于年代久远,加之至今我们仍未发现任何原始的文献与文字记载,故而,我们今日了解夏朝只能从一些上古典籍及一些传说中略知一二。近年来,通过对夏都遗址的考古工作及“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使我们对夏代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又有了新的认识。在河南偃师县二里头村发现的二里头文化正是夏朝文化的代表。其中,发现了大量青铜器、陶器及大面积宫殿遗址群。由此看来,夏朝已由石器时代进入了青铜器时代,并且掌握了冶金与铸造技术。与石器时代相比,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据传说,酿酒业也是由夏朝开始的。《世本.作篇》有“伐狄作酒”的记载。)另外,从一些古典籍中我们可以看到,夏朝已经采用干支纪年,并且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夏时”,这都是当时科学文化水平的见证。
夏朝共经历十三世、十六王,他们分别是: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
gāo
—芒—泄—不降—扃—胤甲—孔甲—皋—发—夏桀,前后约四百七十一年 。夏王朝是一个古老的王朝,虽然距我们已经四千年,但关于夏的一些传说至今还广为流传。由此可见,其
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夏作为上古三代的开始,为华夏文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没有夏朝就没有此后中华民族的三千多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历史。
夏朝简史
大禹治水,有功天下,被禹立为继承人。
禹收九洲,金铸九鼎,以显其功绩及威信权力。
禹之子启,承袭父位,中华历史第一个家天下的王朝-夏朝。
奴隶制社会大致形成于禹在位时期。
禹传位启,启传位太康,后历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履癸。履癸即桀,夏王朝最后一位大王。
夏朝帝王列表
夏朝版图
商朝
商朝(前562年?—106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与夏、周并称为中国的“三代”,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据传说,商王的祖先是五帝的后代之一。
约在公元前16世纪,一个以鸟为图腾的氏族——商在黄河下游崛起,其首领成汤深得
huī
民心;在大臣伊尹、仲虺等人的大力辅佐下,开始了伐桀的战争。先消灭了个葛、韦、顾、
sōng
昆、吾等夏的盟国,翦除了夏桀的羽翼,后又在有娀之墟与鸣条两次大败夏桀军队。成汤
yì
回师毫邑后,便正式即位为王,各路诸侯前来朝贺,商王朝正式建立。 成汤在位十二年而死,死后由外丙即位。自外丙经仲壬至太甲几代执政时间都很短,商朝的大权实际掌握于伊尹手中。太甲即位后,不遵先法,胡作非为,伊尹便把他放逐到桐。及至悔过,伊尹又亲迎太甲回来继续执政,商的统治又呈现出清明气象。
太甲死后,传位于其子沃丁,其后历经太庚、小甲、雍、太戊四代,商朝统治曾一度衰落,直至太戊执政期间,商朝才再度兴盛起来,出现了继成汤之后最好的政治局面,故商人称太戊为“中宗”。
商朝中期的几百年间,历代统治者由于朝廷内部的分争及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曾多
tányǎn
次迁都:仲丁自毫迁于嚣;河檀甲自嚣迁于相;祖乙居庇;南庚自庇迁奄;盘庚自奄迁殷。自盘庚迁都到殷起,商朝的国势又开始上升。武丁即位后,大力选拔人才,任用傅说、甘盘、祖已等贤能志士,征服了周围的各方国,大大的扩充了商朝的疆域和人口,为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段时间,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了空前的发展,达到商朝后期的鼎盛时期,史称“武丁中兴”。 武丁之后的商朝,开始逐渐走向了衰亡。武丁之子祖庚、祖甲相继即位后,在政治上没有才能,又荒淫无道,致使社会混乱,民不聊生。而自祖甲之后的六个国王(廪辛、康丁、武已、文丁、帝已、帝辛)则比祖甲有过之而无不及。至帝辛(商纣王)时,商王朝终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商纣王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宠爱美女妲己,将商容、比干、微子、箕子等贤臣逐一废除贬斥,将政务完全交给费仲等弄臣。为此,不仅朝中大臣、贵族反对纣王,而且诸侯和各方国也于商王朝离心离德。公元前一零二七年(?),西方周族在周武王的领导下,在牧野一举击溃商军,从而结束了商王朝六百多年的统治。
商王朝经过六百多年的发展,在政治、经济以及科学等各方面都比夏代有了长足的进步。从我们考古出土的殷墟遗址来看,商朝已完全脱离了原始部落的生活方式,由游牧而改为定居。在殷墟中还出土了大量的占卜龟甲及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等物品。其中,在安阳发现的“司母戊大方鼎”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这说明商朝的的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以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而在占卜龟甲上发现的甲骨文,被普通认为是商时代的文字,这是我们今天可以识别的最早的中国象形文字,为我们今天研究商文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商王朝共历十七世三十一王,前后约四百九十六年。
商朝简史
夏桀无道,部落首领汤反。建立商王朝。一开始定都毫(念:bo。今河地商丘。),后盘庚在位时迁都殷(今洒南安阳小屯村)。所以,商朝亦叫殷商。
chán
汤之后有:外丙、仲壬、太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澶(没有水字旁的)
lǐn
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武乙、太乙(文丁)、帝乙、帝辛。帝辛即纣,商王朝最后一位大王。
商朝帝王列表
商朝版图
西周
西周(前1027年?—前771年)是我国继夏商之后的第三个王朝,是中国远古社会的鼎盛时期。
周的先祖起源于黄帝族,在夏朝时,周族首领弃为“后稷”,负责管理农事,故而,周族是一个善于农业耕作的部落,这大大促进了周的经济发展。至周文王时,周已发展成为一个可与殷商抗衡的大诸侯国。文王是周朝历史上卓有政绩的统治者之一。他在位期间,在军师
jiǎnqíhán
姜尚的辅佐下,开始了“翦商”的准备,先后灭耆、邗、崇等国,又迁都于丰(今西安市西南),于是完成了对商都的钳形包围。在迁都后的第二年,文王卒,其子姬发继承王位,即赫赫有名的周武王,继续周朝的灭商行动。武王九年,周于孟津大会诸侯,并与诸侯结下同盟,共同讨伐商纣。此后,武王又打败商军于牧野,攻占商都朝歌,结束了商朝的统治。
武王死后,其子诵即位,是为成王;因成王年幼,由武王之弟周公旦摄权。在他的统
lu?
治下,周消灭了各个叛乱势力,东迁国都于“雒邑”,加强了对东方诸部的统治。分封周室亲戚及有功大臣为诸侯。建立“周刑”稳定了社会秩序。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治理,西周王朝的统治得到了巩固,开始走向繁荣。西周自成王,经康王、昭王、至穆王,是向外扩张的时期。成王时代周公旦平定了东方的小诸侯国,而康王、昭王、穆王等人也都使周王朝的疆域和人口有所扩大,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达到了周朝的鼎盛时期。昭王后期,周王朝又开始了南征。十九年,昭王亲率大军伐楚,但却因不得民心而失败了,昭王也死于南方。
厉王是周朝的第十代统治者,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在位期间,对人民大肆压迫,却又禁止人们议论国事,致使人民怨声载道。最后,愤怒的人民冲入王宫,赶走了厉王,结束了厉王的残暴统治。至此,周王朝开始走向衰落。
厉王逃走后,诸侯推举共伯和摄理王事,这一年被称为共和元年(司马迁著《十二诸侯年表》就从这一年开始,自此中国才有了准确的纪年)。共伯和好行仁义,在诸侯中有很高的威信,他代国王行使权力长达十四年。逃亡的周厉王薨后,共伯和立太子静继位,是为周宣王。宣王是位开明的君主,以昭公、周公二相为辅,又任用尹吉甫、仲山甫等贤臣,使得国家逐步恢复了往日的统治,各国诸侯纷纷来朝见周天子,这一时期被后人称为“宣王中兴”。然而,中兴的局面并没有长久保持下去,宣王薨,子宫涅继位,是为幽王。幽王是西
bāosì
周的最后一个皇帝,与厉王一样,他也是昏庸之君。他为博得爱妃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结果,当犬戎举兵大举进攻的时候,幽王再次点燃烽火,竟没有一个诸侯发兵相救。
jiù
幽王兵败,死于骊山脚下。他死后,申侯、鲁侯和许文公拥立宜臼为平王。平王东迁,史称“东周”。自此,西周王朝宣告灭亡。
周朝礼仪制度比较健全,有自己的官制、兵制、刑法、地制以及礼制。直至春秋时期,孔子还在崇尚周礼,这说明周礼对后代的影响很大。周的先祖是夏时的农官,所以它的农业生产技术比较先进,这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最初的物质基础。随着物资的丰富,手工业、商业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得到了促进。在当时, 已有专门的人员负责观测天象,记录历法,而中华民族传统的五行、八卦之说也极有可能起源于周朝。这些都无疑证明了当时社会在科学上的进步和发展。
西周王朝共历约二百五十七年,传十一世、十二王。
西周简史
商末,文王姬昌反。文王死后,其子武王继续反商,纣王自尽,发取而代之,国号为周,幽王无道,锋火戏诸侯而失信天下,最后亡国。
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武王姬发朝为西周。
西周帝王列表
西周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