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科相关 > 政治 > 正文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

发布时间:2024-12-22 02:34:51 影响了:

博文学习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提供全面的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信息,希望对您有用!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篇一: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期中论文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分析

作者: 专业: 年级:

摘要:用科学发展观审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它还需要面对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务实的态度去认真总结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遇到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从而促使在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经济社会发展、矛盾、问题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接力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新的伟大成就:成功实现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迅速发展起了开放型经济,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社会和谐稳定得到巩固和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迈出重大步伐,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成就,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也得到明显提高。

然而,用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总结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它还需要面对一些需要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有些是发展过程中的普遍性问题或规律性问题,有些则是由我国特殊的国情和发展观决定的发展模式所决定的问题。面对这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按科学发展观要求,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为基础,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从实际出发,以务实的态度去总结分析,从而促使在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客观总结了过去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也深刻分析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1、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依然艰难曲折,需求动力减弱和成本推动共同作用,我国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一是国际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世界经济低速增长的态势仍将延续,主要经济体总需求仍然疲弱,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各国都加强了对本国市场的保护,全球贸易面临下行的巨大风险。二是国内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2012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速比去年回落3.9个百分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均值低于历史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我国制造业整体上增速减缓。虽然近期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有所回升,但经济企稳的基础还不够稳固,必须做长期应对困难的准备。三是三大需求动力减弱。继续提高投资率已经没有空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进口和出口的增速都有所回落。四是企业生产经营仍比较困难。企业效益持续下滑,生产经营困难加剧。企业综合生产成本持续上升,传统竞争优势减弱,而企业转型和创新发展又面临技术、人才和机制等因素的制约。

2、结构调整任务十分艰巨

近几年我国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在当前经济增速下滑的背景下,暴露出更多的问题,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一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在工业领域,我国以传统产业为主,新兴产业并未发展起来,低水

平重复建设和低价竞争比较严重,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我国产能利用率低于国际通常水平约10个百分点。二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目前我国产业技术水平整体偏低,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尚不健全,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和名牌产品,新兴产业带动作用还不强。三是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基础不稳,第二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第三产业发展不快的问题仍然突出。特别是服务业发展长期滞后,结构不合理,生产性服务业水平不高,生活性服务业有效供给不足,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服务业国际竞争力不强。

3、农业基础地位不够牢固

一是现代农业建设任务艰巨。现代农业建设的资源环境约束将长期存在并日益增强,农业生产经营将进入一个明显的成本上升时期,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紧缺日益成为突出矛盾,农业副业化、农民兼业化、农村老龄化、村庄空心化将日益明显,农业的自然风险明显加大。二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的任务更加艰巨。农产品供求关系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有些重要农产品自给率不断下降,随着人口总量增长、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农产品的工业及能源用途拓展,全社会对农产品数量、质量、品种的需求将进一步提升,农产品需求将呈长期增长趋势,基本保障农产品总量平衡、结构平衡和质量安全的压力越来越大。三是农民增收的基础很不牢固。农民家庭经营的生产成本在不断上升,农民创业和扩大生产面临资金、技术、人才短缺的困难,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仍面临较多障碍。四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投入的农村基础设施存在着建设等级低、缺乏有效管理养护机制等问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保障的水平与城镇仍存在较大差距。

4、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

一是财政收入增速放缓。随着经济增长速度放缓,2012年以来财政收入增幅明显回落。根据财政部数据,2012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12.8%,增幅较2011年的24.8%低12个百分点。二是政府刚性支出增加。2012年全国公共财政支出比上年增长15.1%。尽管财政收入增幅回落较大,但民生等重点支出仍然得到切实保障。在经历了前几年高速增长以后,我国财政收入增速未来几年可能将有所放缓。但财政支出特别是民生领域支出增长的刚性较强,未来对结构调整、生态环保、改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还要加大,因此今后几年财政收支矛盾可能将比较突出。此外,我国部分地方政府债务较重。一些地方特别是市县政府性债务较重,偿债压力较大,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5、民生领域面临很多挑战

教育领域存在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应试教育”倾向、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高考改革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社会高度关注,群众反映十分强烈。就业形势更趋复杂。随着经济中速增长成为常态,就业总量压力将继续加大,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就业任务更加繁重。部分地区、企业用工需求与劳动力供给存在结构性失衡,企业“招工难”与劳动者“就业难”并存。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以及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难度依然很大。收入分配领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隐性收入、非法收入问题比较突出,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呈现居民收入占比下降趋势,宏观收入分配格局有待优化。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发展还不平衡,广大农村地区社会保障发展严重滞后,一些基本保障制度覆盖面比较窄;城乡间、不同群体间社会保障待遇差距仍然较大,矛盾比较突出;人口老龄化加快,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大部分空账运行,社会保障长期资金平衡和基金保值增值压力加大;医药卫生事业面临新的问题,总体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适应的矛盾仍比较突出。卫生发展总体上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医疗资源尤其是优质资源仍严重短缺,城乡和区域卫生发展不平衡,公共卫生、基

层和农村医疗卫生薄弱,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亟待解决。

6、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

一是市场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发展的动力与活力仍不足;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和环保收费机制尚未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体系和执行体系尚不完善。二是非公经济发展的环境有待改善。一些地方对非公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重视程度不够,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企业税费负担依然偏重,“玻璃门”、“弹簧门”等阻碍着非公经济准入政策的落实。三是财税体制改革需要加快。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还不够清晰,预算完整性和透明度有待提高,税制结构不尽合理,民生和公共服务方面支出偏低。

7、政府改革和建设需要加强

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经过近年来的改革完善,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与当前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政府在部分领域存在“缺位”和“越位”的行为,特别是公共产品和服务提供不足、社会管理比较薄弱。公共资源和社会资源向各级政府过度集中。二是政府效率需要提高。各级政府部门职能交叉、权责脱节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精简机构、提高效能的任务还很艰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事业单位改革推进缓慢,改革步伐相对滞后。三是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由于监督制约机制尚不完善,导致消极或腐败现象,滥用权力、权钱交易、官商勾结等腐败现象屡见不鲜,在一些领导干部中发生的以权谋私、贪污贿赂等腐败案件影响恶劣。此外,在依法行政、政府管理方式创新、行政效能、行政成本控制、政风建设等方面,也存在许多不足。

(三)解决矛盾与问题的对策

1. 切实执行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原崛起,中部崛起,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成渝等区域发展战略,国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的建设,吸引国内外投资,缩小区域差距。

2. 要加快城市化进程,改革户籍制度,重点实现人口的城市化,不断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产业和服务业转移。发展现代化农业,提高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程度,兴修现代化水利设施,提高劳动生产率。

3. 要通过政府的政策,法律引导,提高民众的现金收入和其他财产性收入,通过税收政策,二次分配,缩小不同阶层的收入差距。限制国企等垄断性企业的收入。

4. 给予中外企业,国企民企同样的发展,竞争,融资等环境,公平竞争。 5. 国家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重点是发展现代教育和培养创新性人才,建设科技强国。

6. 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和素质。切实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7. 转变发展观念,从单一重视GDP增长到注重人的发展,社会进步为主。

8. 国家要实行宏观调控,强力控制物价,保证经济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李游游.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路径依赖[J].理论导刊,2005,(11).

[2]白聿夫.十一五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十大矛盾[N].学习时报,2005-10-24.

[3]景合.经济增长成本[J].中国国情国力,2006,(2)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篇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

论中国与大国关系

——中美、中俄、中欧关系探究 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为了在强国林立的世界舞台中占有一席之地,各国都努力的调整着与各国经济与政治的关系,以求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而在另一方面,由于各国的国家利益之间的冲突,各国之间由于竞争而产生的冲突同样是不可避免的。中国作为一个快速发展中的国家,但同样也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在处理与各大国之间的关系,尤为应当小心谨慎。以下就是我对当今世界各大国之间关系的一个浅薄理解,其中以中国与各国关系的阐述为重,并附以与中国利益紧密相关的各大国之间关系的概要。

历史的车轮已经进入21世纪。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世界局势发生了巨大的转折。伴随着东欧巨变和苏联的解体,以意识形态差异为主导的冷战结束了,世界格局正在迅速转变。意识形态的矛盾已经淡化(虽然并没有彻底消除),其它方面的矛盾便突显出来,如经济利益矛盾、国家及地区的安全问题、宗教矛盾、文化矛盾等。这些矛盾将势必主导新世纪的国际关系。各个国家都在要审时度势,为自己做新的定位。

1、中美关系更加扑朔迷离

对中国的微笑外交后短短的2个月过去之后,奥巴马倾刻变脸。2009年11月奥巴马访华时,游长城,看故宫,大家倒觉得他是蛮不错的。可由于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的中美交锋,抑或是为了拿台湾军售来压中国制裁伊朗发展核武,奥巴马开始对中国心怀不满,连连发动了触及中国核心利益的四轮攻击,中国也迫不得以地还以四项反击措施。美国基本战略似乎是:一是在东亚,美国售台武器后,是否还会以其它花招来破坏两岸和平关系。朝鲜问题在美国的战略中,只是控制东亚遏制中国的一个武器。二是对现在印度占领中国的藏南地区,只要中国坚持与印度谈判解决领土争端,再配以必要的军事压力,再有巴基斯坦的牵制,印度不一定会像1962年那样敢于贸然发动战争。但印度也是个大国,在中国有危难时,或自认军事力量比中国强大得多时,可能会冒险侵略西藏,瓜分中国领土。三是在西亚,美国继续在阿富汗、巴基斯坦以打击恐怖分子为名(转 载于:www.hnNscy.CoM 博文学习网: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发动战争,进而控制阿富汗、搞乱巴基斯坦,切断中国与中东能源供应的陆路通道;军事打击伊朗,在伊朗建立亲美国政权,完全控制中东的油气资源;在阿富汗建立

反导系统,威胁中国西部安全,与东海相呼应。中国要密切注意美国在阿富汗的动向,防止美国利用中亚搞乱新疆,窥视西部地区。四是有关C型包围圈中的台湾、马六甲海峡、缅甸和巴基斯坦。其中台湾问题悬而不决,马六甲海峡极易被美国封锁,只有缅甸和巴基斯坦还没有完全被美国控制,之后美国会不会加大力度搞掂这两个国家。五是更进一步,美国极有可能会破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常运转,以扰乱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进程。2011年东南亚形势不会出现对中国不利的地缘政治重大安全问题,只是能不能防止美国通过金融手段,搞乱东南亚经济形势,进而打击中国经济的发展。

中美关系会有二种可能:(1)互不退让。中美经济关系后退,美国失去中国购买美国国债,失去部分中国市场,失去中国在世界重大问题上的配合,因对抗中国还会消耗大量资源。中国会失去美国部分消费品市场,因反抗美国的遏制也会消耗大量资源。开始时,法国等一些国家会跟着美国起哄,中国不得不收缩战略防线,巩固与非洲和周边国家的关系,经济发展或会有所减慢,人民币世界化步伐受阻,但只要中国顶住美国的几轮围攻后,反华阵线就会自然瓦解;(2)互有退让。如美国降低售台武器性能,不实质支持达赖和热比亚的分裂活动,减缓对中国的反倾销制裁,降低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调门,保证中国的原料和能源畅通等,而中国协助美国解决朝核问题,降低反对美国对伊朗的制裁,不继续对美国农产品事实反倾销调查,适度提高人民币汇率。但在人民币过快升值等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中国不能退步。

2、中俄关系相互猜忌

中国与前苏联因同是社会主义国家,而在建国第二天苏联就承认中国的合法性,后来因苏联想控制中国不得以而交恶。苏联刚解体时,不少俄罗斯人天真地认为俄罗斯等国按新自由主义政策的方子改革,很快将是一片光明。结果上个世纪90年代,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一半,1989年其GDP是中国的2倍多而10年后却仅为中国的1/3。不少俄罗斯学者认为:新自由主义政策使俄罗斯倒退了20至30年。在远东地区,近年许多“有能耐”的当地居民纷纷迁移到俄罗斯欧洲部分安顿下来。远东地区人口大幅下降,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与中央及其它地区的经济联系越来越薄弱。俄罗斯高层前所未有地意识到:如果再不重视远东地区,任由该地区“落后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近几年俄罗斯经济有所

恢复,70%的增长来自外部因素,主要是石油涨价、出卖资源和军火走俏所致。因此,俄罗斯政界和人民都在对美国推销的新自由主义政策进行不同程度的反思。在国际关系方面,俄罗斯进一步抗衡西方的战略挤压,特别是北约东扩。俄格冲突表明俄不会牺牲战略底线,但不寻求同西方的对抗,不会回复到冷战时期。

俄罗斯猎头网站SuperJob.ru调查中心2010年1月中旬对2000名俄罗斯公民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称:中国位居俄罗斯人认为最友好国家的榜首,美国仍像从前一样是俄罗斯的主要敌人。美国对中俄极尽离间之能事,只要美国不完全放弃遏制俄罗斯的战略,俄罗斯就不会完全站在美国一边。俄罗斯也有再次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之梦,美国决不会放弃对俄罗斯的遏制。中俄的立场会在上合组织内部得到协调和巩固,目前俄罗斯可能是在中美之间获取最大利益来发展经济。

3、中欧关系摸索中前进

欧盟的战略地位有所上升,国际参与力度进一步增强。中欧属于战略伙伴关系,尽管中间曾经出现过一些摩擦和波折,但是双方贸易上的互利合作仍然存在。

欧美是有事实上不同点的,比如,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欧盟当时是反对的。原因有:一是美国当时单边主义和军事手段是非常强硬的,欧盟不赞成单边主义。二是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还有更大的战略谋划,与欧盟和其他国家的利益并不吻合,欧盟和美国在伊拉克战争方面的分歧一直是存在的。针对欧盟企图改弦更张,另起炉灶的作法,美国意图在报复欧盟在伊朗核问题上的不作为。对中国外交总体来讲,欧盟是不可忽视的,欧盟这些年来一直在推动一体化发展,可以见到欧盟一体化进程又往前走了一步。欧盟这些年不断在世界上抛出各种理念,很多新理念是从欧洲产生的,我们应关注欧盟在观念,在理念,在概念方面提出来的很多问题。“中国应是欧盟的战略盟友和贸易伙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国家”。欧盟和中国的关系是全方位的,中欧互相把对方看作战略伙伴,这使得双方在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有愿望也有平台进行合作。“在华的欧盟企业将继续加大对中国的投入,一些企业正着手准备下一步投资战略和市场扩张计划”。遇到“中国规模大”难题的人不只奥巴马一人,欧洲的领导人近来也与北京争吵不休,欧洲和中国之间最棘手的议题是武器禁运问题。中国已经表态:中国只是要有一个政治姿态,所以要的不是武器而是面子。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篇三:《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结课论文

论我眼中的世界经济与政治

通过这学期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门课的学习,让整天忙忙碌碌的我对当代的经济、政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无论是由政治格局的两极到多级化,还是后来到一超多强的新格局,以及战后经济体系的形成,这些方方面面都令我这个尚未正式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感触颇深。接下来,我简要谈一下我眼中的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一、我眼中的世界政治

正如第一节课开始就讲到的那样,二战后形成了两级的格局。用一句不恰当的话概括的话就是“命中注定”,也就是说这是一种趋势。因为在战后美国的军事实力急剧膨胀,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世界头号军事强国。大家也都明白一个道理,在那个时代,谁的手中握有先进武器,谁就掌握先机,谁就拥有发言权。而对于苏联的话,也是借助二战的机会,在战后成为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也是唯一可以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随后,资本主义一极和社会一极得以形成,两极格局正式确立。

可以说美苏作为北约和华约的载体,通过政治、军事手段控制和支配其他国家。而此时“极”的含义和随后的多极化的“极”显然是有着极大的区别。这时的“极”重点强调的是一种控制力、支配力,而后来的多极化所指的“极”则是只各国之间的吸引力、影响力、作用力及协调力。两极格局在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期之后,开始受到多方面的冲击。一方面是资本主义一极开始分化,欧洲开始走向联合,进而欧洲经济共同体得以建立。而日本也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实施自己伟大的崛起计划。另一方面,社会主义一极也开始分化。东欧由社会主义变为资本主义,摆脱了苏联的控制融入到欧洲的大家庭之中。此外,南斯拉夫也脱离苏联的控制。第三世界国家也开始兴起。最终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正式瓦解。

两极格局结束之后,世纪之交的世界政治格局是和平与动荡共存,多极化趋势在不断加强,一超多强的新局面在逐渐形成。之后联合国成立,开始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联合国的成立也标志着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开始由孤立主义走向世界主义,或者说是国际主义。

二、我眼中的世界经济

众所周知,经济的发展可以解决人们的衣食住行问题。所以,在战后世界经济才会如此迅速的发展。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在战后形成了作为世界经济体系的布鲁顿森林体系。该体系运行的主体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而其得以正常运行的两大支柱一是美元与黄金挂钩,一是世界组织货币与美元挂钩。可见,美国在战后的经济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此外,资本主义国家也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之下,经济也在逐渐的恢复,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稳定。而发展中国家与此同时也得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如果我们再回归到全球发展的角度来看的话,各成员国也由于这一体系的存在使得相互之间的联系加强,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三、我眼中的经济特点

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世界各国经济上的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和相互斗争进一步发展;

2、改革和调整成为世界性浪潮;

3、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推动愈加显著。

现在的经济发展是向着全球化的方向前进的,其主要表现形式是生产国际化、贸易自由化以及金融全球化。但经济与政治绝对是不能分开而谈的,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经济全球化在为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各国之间共同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南北差距,一些发展中国家甚至面临被进一步边缘化的危险。世界经济发展的失衡所导致的部分国家的极端贫穷和落后,催生了相关国家部分民众的绝望心理和铤而走险的心态,为恐怖主义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土壤。同时,也促使一些发展中国家内部矛盾不断加剧,削弱了其应对经济危机、抵御自然灾害、严重传染性疾病和跨国犯罪等威胁的能力,并且导致难民和非法移民的数量急剧增加。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既要警惕“全球经济再平衡”可能带来的挑战,也要充分利用其带来的机遇,积极地推动自身经济战略的调整,以增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主动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谈到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不得不重点提一下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及地位。可以说,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是不容轻视的。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作用也在不断扩大。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长,对外经济交往和国际金融贸易发展迅猛。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战略军事实力也不断增强,现代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大大提高。一直以来,中国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

任理事国之一,也是核心大国之一,更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中国现在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时期,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的安定。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保持周边稳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华民族是酷爱和平的民族,相信中华民族一定会在世界民族之林占有重要的一席。

为中国加油!为中华民族加油!

以上就是我对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一些思考及看法。由于我是一名理科生,日常所涉及的相关政治信息及历史信息相对而言还稍有欠缺。因此,上文对于历史的一些相关问题的论述难免会存在偏颇和不足。不过这也仅仅是我个人的一些简单想法,并不能代表群体的看法和观点。如若文中出现严重错误,请老师给予改正!

相关热词搜索:世界经济 当代 政治论文 当代世界政治格局论文 当代经济与政治论文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