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方法 > 生物学习方法 > 正文
 

中学生物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形成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5-01-21 06:27:04 影响了:

中学生物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形成的研究篇一:生物学学习的研究和反思

生物学学习的研究和反思

单佳

学习化社会带来的学习革命,对生物学学习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国际教育改革大目标。“学会学习”这是人获得自由发展的可能,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必要条件,也是学校教育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育最高境界所极力追求的目标。一些有识之士早就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会阅读的人,而是那些从未学习“如何学习”和“不会学习”的人,是那些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明确指出:“学会如何学习,这不仅是另一个口号,它是指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面对学习化时代的来临,传统生物学教学面临严峻挑战,生物学的教与学都必须进行改革,而多年来各地的实践还多环绕和停留在“教”的领域,对学生“学”的方面既缺乏理论研究也缺少实践成果,总体水平远落后于“教”,因此,关注学生的生物学学习应当成为当前生物学学科教育改革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一.学习活动的当代研究

(一) 三类学习活动评析

学习心理研究表明,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体验学习,二是发现学习,三是接受学习。

1. 体验学习

体验学习是人最基本的学习形式。它是指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实践、练习,对情感、行为、事物的内省体察,最终认识到某些可以言说或难以言说的知识,掌握某些技能,养成某些行为习惯,乃至形成某些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基础是在反复实践中的内省体察,是通过学习者不自觉或自觉的内省积累而把握自己的行为情感,认识外在世界。在中小学教育中,体验学习以前主要应用于情感态度的学习、技巧的学习,例如体育、艺术、品德教育等包含有大量体验学习的内容,而目前一些隐性课程、社会实践活动,尤其包括改革后的生物学科教育活动,也可以并且需要通过体验学习来形成或深化其学习成果。作者认为,体验学习对低幼龄儿童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在初中以下的生物学(包括小学科学)教育中,我国应当大力提倡体验学习。

2.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亦称探究学习,是指人通过对自然、社会现象或文字材料的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并对这种解释进行交流、检验与评价的过程。发现学习的基础是对材料(实在的或语言的)的观察或阅读;发现学习的难点在于在联想对比勘验的过程中提出解释或假说,进行批判与逻辑思考;发现学习的要义在于设计实验、搜集数据以验证假说的合理性,在于寻找多样化的问题解答或行动方案。

在中小学教育中,研究型课程、实践活动课程,以及学习者以提出问题、进行解释为目的主动联想、分析、综合、归纳的思辨活动,都是发现学习的佳例。发现学习在国外生物学科教育中已有几十年实践,国内进展则比较缓慢。但即使在国外,发现学习在生物学教学实践中的实现程度也并不是很高,其中可能有很多原因:教师难以真正把握发现学习的精神和本质,他们在课堂上用讲授法往往耗去了大部分时间,使学生用于发现学习的时间无法保证;而且实践表明,只有少数学习动机特别强烈的优秀学生,才能顺利从事发现学习并从发现学习中受益。因此,尽管近年来对发现学习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过,但如何根据发现学习的理论,

进一步组织好生物学的发现学习教学,并处理好学习时间和学习效率间的关系,是今后亟待解决的课题。

2. 接受学习

接受学习是人类特有的学习方式。学习者通过阅读、倾听与研究获得知识技能与态度方法。学习者不仅要学习相关的语义系统与逻辑运算规则,而且要学会符号系统所表达的间接经验,从而最终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身。接受学习的最大价值在于新一代不必从零开始学习活动,他们可以通过继承接受前人与他人的认识成果而加速个体的认识发展过程。因此,接受学习也是当代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

前许多研究者认为实际教学中极少存在上述纯粹的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学生的学习也基本上是接受中有发现,发现中有接受,两者是有机统一,相互包含不可截然分开的。狭义的发现学习理论过分强调与接受学习的种种对立,容易使人误入歧途,把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完全割裂开来,认为是绝对的非此即彼,难以在教学实践中将二者有机结合、自然过渡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

研究者们认为,学生的再发现(发现)绝不仅仅局限于科学家原发现的“缩短”、“精简”。正如发现学习的创始人布鲁纳所言:“发现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因此,只要是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的,对学生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有价值的新东西都可以看成是发现。这些有待于再发现的新知识、新方法、新经验可以是教材上尚未讲到的,也可以是隐含在教材或其他语言文字表述中需学生自己动脑去加工、改组、探索发现其潜在含义的。其思维可以是直觉思维,也可以是分析思维;推理方式既可以是归纳、也可以是演绎,只要是学生自己亲自去发现新东西即可。

在学习机制上,同化是顺应的基础,分析思维是直觉思维的基础。有了层次清晰、结构合理的知识网络中的知识点、线,才能形成更具灵活性、跳跃性的知识组块等。

总之,学生的学习以教材为

中学生物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形成的研究

主要内容,学生的再发现不仅是把现象重新组织、或转换,使人超越现象再进行组织,从而获得新的领悟;也包括学生对前人发现成果的重新加工、编码和对问题情境的重新组织、变通、转化,以达到变式和创造性应用知识的过程中,特别是对已有知识的心理转化、解释、外在推理即布鲁姆领会目标心智加工中的发现。 学生的发现既体现在全新知识的发现中,又体现在对现有知识的含义发现和应用情境与模式的探索中,那就可以根据其再发现的内容、成果水平等将其分成三大层次: 第一,领会中的发现,着重于准确深刻的含义发现,系统宣判知识体系的建构。 第二,应用中的发现,侧重于知识应用情境与模式的再发现与心智技能的发展提高。 第三,创造中的发现,侧重于全新知识的发现和新产品的创造,培养高层次的发明创造能力。

三个层次虽然水平不同,特点有别,但实质都是学生自己主动探索发现新知识的过程,其发现的成果都包含了:

(1)掌握陈述性知识,形成命题网络;

(2)获得程序性知识,形成智慧技能;

(3)获得认知策略,发展创造能力。

二.生物学学习的现状和反思

目前国内生物学学习的现状是:十分重视接受学习,比较忽视体验学习,尤其忽视发现学习。 在接受学习的实践活动中,权威严密的生物学科知识体系及教师传播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学习者高效快捷地掌握认识要点,另一方面却又削弱了他们提出疑问与另做解释的勇气;加上对于体验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忽视,传统教育下我国中学生发展的缺陷不仅是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不足,而且还表现为主体意识发育不良。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各地教育工作者都在加强对学习者主体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力推动课程教材与教学方法的

改革,努力创造新的教育、创造新教育需要的新的课程与教学。这种努力,一方面表现为更加重视体验学习与发现学习,开始创设研究型课程、小论文写作、社会调查和生物科技活动等实践性课程,积极进行以科学实践与科技制作为代表的活动课改革,以及开设为引导学习者深入社会、深入实际并学习承担社会责任的社会实践课等。教学创新的另一种努力又表现为改进讲授技巧与丰富教学手段,借此提高学习者听讲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但值得指出得是,无论是研究型课程,实践活动课程,还是远程教育网络课程,都只能是课堂讲授的补充,都需要在接受学习的基础上进行,都需要在学习者掌握必需的读、写、推理、交流、分析、综合等基本学习工具或方法的基础上实现。

因此,接受学习尽管存在种种不足甚至缺陷,但它毕竟是当前最有效的一种学习形式,尤其是随着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知识信息爆炸,学科理论日益深化和抽象,接受学习仍将而且应当还是生物学学习的基本途径,但接受学习必须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

三.生物学接受学习的改革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接受学习也是一种传播形式。

人类的传播形式大体有四种:口头传播、书籍传播、传媒传播和网络传播。从这样的角度反观教育活动,传统教育是停止在口头传播时代的传播活动,是以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完成传播任务。当前21世纪人类即将进入以阅读能力为基础的信息网络时代,在教学活动中应更加关注学习者阅读学习能力的发展,有意识地帮助学习者与书籍(教材、报刊、图书、网络世界)建立直接联系,并使教师从重复教材、转述教参的繁重任务中解脱出来,而以创造性地指导阅读、提供帮助、创设学习环境作为主要工作方式,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大大增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与选择能力。要尽力促进学习者与教科书建立直接的联系,要努力培养他们的阅读学习的习惯,这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要实现这一目标,可以在教师、教材与学习者之间建立起一种更理想的全面互动关系,教师、教材与学习者动态互补。

1.学会阅读学习是改革接受学习的突破口

接受学习首先应学会阅读学习。学会阅读学习,既是学习化社会个人基础学力的核心,又是网络时代接受学习的基本要求,还应该成为新时期教育科研与教学改革探究的重点。

阅读学习包含通过发展性阅读与功能性阅读两种方式来学习,其中更重要的是功能性阅读。目前我国生物学科教育中严重忽视了阅读能力培养,甚至错误地认为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任务,造成学生阅读能力低下,而培养发展性阅读能力,是生物学科教育发展和适应未来的重要任务,教师应该指导学习者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和增进理解能力,并在阅读实践中锻炼其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为其发展功能性阅读能力,进而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真正实现理解科学奠定基础。

2.学会阅读学习的五项学习要求

在信息网络时代提倡“学会阅读学习”,在生物学学习领域应该包含五项要求:学会检索,学会提问,学会讨论,学会验证,学会否定。

(1) 学会检索

检索首先反映的是主体状态,是学习者对信息的取舍态度和处理方法。学习者应该学会在速读或浏览中发现新鲜信息,学会在大量的信息中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学会在不同的著作或篇章中选择相同相关的信息,学会发现信息之间的联系与矛盾,还要学会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及时调整既定目标、修正个人认识等。生物科学作为21世纪造福人类的领头学科之一,是文献报道最多的领域,学会检索也代表了一个人的信息能力。

(2) 学会提问

提问是理解的基础,也是阅读的关键。学会提问,就是要学会寻找新旧信息之间的矛盾,寻找信息符号与记忆表象乃至生活实践之间的矛盾,并在诸多矛盾中发现其间的辩证统一关

系。传统生物学科课堂教学中,学生从来极少提问,最后变得不敢提问和不会提问,提问也是一种中国学生比较缺乏的能力,提问可体现出学习者的认识水平。相比之下,西方学生在这方面比我国学生强。

(3) 学会讨论

讨论的基础是倾听,是在阅读中、在生活中主动获取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听取反对的意见。讨论的关键是寻找证据,阐述自己或观点主张的逻辑关系。对学习者而言。学会讨论还需要学会倾听,学会在实际与逻辑的证据面前修正自己的认识,服从科学真理而不为情感或利益左右。讨论应当成为生物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形式,生物学教师要乐于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讨论的能力,并鼓励学生课外自主讨论,使学生善于讨论。

(4) 学会验证

学习者不但要学会搜集现成的数据,搜集文字材料或实际生活中的证据,而且要学会设计实验方案,设计调研方案,取得新的数据或证据,来证实或修正个人的认识,证实或修正书籍中的观点。包含验证在内的接受学习才是完全意义上的接受学习,前人的认识成果,只有经过验证才能完全转化为个体的认识,而科学是经得起重复检验的。生物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过程中,要学会验证书上的前人的结论,这既包括实验设计和亲身实验,也包括收集证据和间接验证。

(5) 学会否定

尽信书不如不读书。学习者应当逐步培养理性思考能力,培养怀疑精神,形成独立见解,而不人云亦云。在学会验证的同时还要学会否定,学会批判,学会推翻或修正一切未经检验的不正确的结论或观点,不迷信权威,达到接受学习的最高境界,而这也是中西方教育学生的主要差异之一。接受学习的最大弊端就是全盘接受,传统生物学教学最缺乏的也就是对学生理性思考能力的培养,我国的生物学教科书或实验参考书中还几乎没有编入过否定性实验,教科书上缺乏反例,对不同的观点也很少论述,加上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普遍低下,值得我们深刻反省。

参考文献

1.黄旭,学习策略的教学问题.教育研究,1992(7).

2.胡斌武,学习风格与学习策略的选择.上海教育科研,1996(9).

3.周湘,高中生物实施学习策略训练的探究.学科教育,1999(6).

4.【日】佐藤正夫著,教学论原理.钟启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

5.Ruth Stabs and Niza Ramer ,Teaching science by inquiry: assessment and learning ,Journal of Biological Education,Vol.33,No.1:27-32.

6.W R. Pickering ,Teaching aids Revise through diagrams: a visual approach to learning,Journal of Biological Education, Vol.33,No.2:100-103.

7.M. Bahar A.,Revisiting learning difficulties in biology.Journal of Biological Education, Vol.33,No.2:84-87.

Study and introspection to learning of Biology

It is that the “teaching” more than the “learning” in Biological education.

中学生物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形成的研究篇二: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龙源期刊网 .cn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作者:白淑清

来源:《新课程学习·上》2014年第04期

摘 要:经过多年的初中生物教学,认为营造轻松学习氛围、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以及拓展延伸,通过激发学生进行自主研究、有效调节课堂和学以致用是有效提高中学生自主学习生物学科能力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自主学习能力;调节课堂教学;学以致用

一、营造轻松学习氛围

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若想要学生充分发挥其学习潜能,就一定要保证其心里感到安全。因为,若是教师在课堂上一直板着脸、特别严厉,学生一旦回答错误,就严厉批评、讽刺挖苦,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备受打击,为了保护自己,学生就会在课堂上采取消极的态度,不举手、不主动回答问题。这样沉闷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很少有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所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信任,给他们创造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向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一定要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回答,倾听每一个同学的回答,营造出一种轻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积极地在课堂上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我通常会给学生讲一些轻松的话题,让他们能够在下面的学习活动中放松心情,不仅如此,我也不会吝啬赞美、鼓励学生,这样的赞美和鼓励会让学生感到成功的乐趣,从而乐于主动学习。

二、创设教学情境

所谓成功的教学,不是对学生进行强制的学习,而是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从而积极地自主学习。因此,在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采取各种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创设教学情境,一个让学生感到愿意学习、乐于学习的情境。这样的情境创设的一个重点就是“情”,以情激境,利用最好的境和最浓的感情进行新课的导入,这样往往能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以七年级下册“血液和血型”这节课的学习为例,我会给学生播一段《亮剑》,视频中,李云龙受伤需要输血,一个战士抢着输血,但是护士这时候对战士喊道“你是A型血,你想让师长死吗?”看完视频之后我就会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护士不让战士给李云龙输血呢?”这时学生就会抢着回答问题,在听完同学们的回答后,我又抛出几个问题给学生:“是不是相同血型的可以输血,而不同血型的不能输血?输血的原则是什么呢?”这样就能够调动起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他们会立即投入到问题的探究当中。通过这样情境的创设,学生产生了学习的兴趣,能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

中学生物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形成的研究篇三:生物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研究

生物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研究

张丽亚

6月14日

生物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研究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通过科学探究的实践,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意识到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基础,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做出假设;意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实验、调查又需进行推理和判断,体会到科学探究需要正确地表达,需要与人交流和合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做,击尝试探究的过程,井从中找到乐趣。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主旨,生物学科不仅要学生掌握众多的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指引和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亲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自觉获取科学知识,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它要求教师必须努力建构有效的探究性教学模式,力改自己的角色,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积极动手操作、积极参与讨论、积极动脑思维的主动过程,引领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教师必需具有探究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首先必需克服老师是课堂上的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旧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以训练学生能力为目的,保留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发展学生个性。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其次,发挥集体的作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进行合作教学,设计集体讨论、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学生在这种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或发表独立见解,或修正他人意见,或将几个方案组合为一个更佳方案。对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展开讨论,然后设计出最佳的探究方案和合理的实验步骤,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潜能。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教师必需具有探究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

我在生物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研究方面进行了如下尝试:

培养学生兴趣,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探究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一)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我在教学中总是设计一些常见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答或说出探究的过程,并要求在课后完成探究。例如:我在教授“遗传”学部分时,就眼皮的遗传性状很不明显,为什么又是显性基因所控制的,而不像有无耳垂的性状那样明显?为什么班级中“双眼皮”人数不占优势?提问给学生。学生在课后,有的查资料,有的在不同年龄段进行调查,得出了结论——“双眼皮”在年龄较大的人群中所占比例增加,这说明班级中有的学生可能是双眼皮,而现在并没有表现出来。

(二)合理满足学生好奇心,培养探究的兴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进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一节中,“叶绿素的形成是否与光有关”的进一步探究活动,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我们吃的蒜苗是绿色的,而蒜黄是黄色的,它们是怎样培育出来的,你们想知道吗?那就请你亲自种植来探究吧。这样,就激起了学生兴趣,有了这样的兴趣作为前提,再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对照实验,学生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在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满足

(三)利用自然界中生物的趣闻,培养学生的兴趣。

自然界中有很多稀奇古怪的动植物,也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在教学中适当插入这些趣事,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他们尝试发现一些昆虫和植物在生活中的不为人知的现象。例如,在讲到自养生物时主要是植物,但植物都是自养型的吗?学生会想到食虫草、菟丝子等植物却是特例,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探究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探究的愿望。比如:对于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应加以爱护和培养。当学生看到飞蛾投火的现象,就会产生疑问。到了火里飞蛾就死啦,为什么还要继续向火里飞呢?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找到答案,比直接告诉他们更有意义。

二、让学生体会和感悟,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一)在教学中更新观念,转换角色,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教学的模式是一味的满堂灌,学生在老师的安排下,被动接受学习任务。而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意味着老师一定要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变传授者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在教学中自觉为学生创设自由、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要学、想学、乐学,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善于组织、引导,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初步整体感知知识。

“自主学习”能唤醒学生的主动意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独立性、积极性、主动性等良好心理品质的发展,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真正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要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交还给学生,导学案的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每份导学案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这就为学生指明了方向,学生可根据目标,结合课文前的预习提示和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以及手头所具备的资料,认真阅读课本,搜集信息,做上记号,初步整理。同时教师可在导学案“自主测评”这一块设计一些题目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自学。

三、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识。

传统的教学只是师生单项交流,就我们这种大班式的课堂,根本不可能关注到每位学生,真正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就不常参与课堂互动。这样,就造成很多学生滥芋充数,不懂装懂,也就越发失去学习的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先小组讨论自主学习中提出的有价值的疑难问题以及导学案“合作探究”中设计的问题。然后各小组在班上展示,全班同学讨论交流。这样,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式的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有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并将自己的所得在小组中交换,互为补充、修正,从而获得更全面、更系统、更深刻的知识。小组讨论中,教师绝不是旁观者,而应是学生合作的指导者、组织者,并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其中。

四、指导学生探究学习,探讨信息内涵,拓展知识外延。

“探究”是指在实践中进行学习,要求教师在课堂学习中,借助课本知识,创设主动、互动、生动的学习氛围,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给各类学生提供适合各自发展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问题的意识。

三、教给学生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

“探索是学习的生命线”,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去发现规律,解决问题,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探索、创新的摇篮。

( 一)让学生学会审题。正确地审题无疑是有效地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关键。因此教师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找关键词

很多实际问题中都有重要的关键词,而这些关键词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但不少学生审题时不注意关键词,更谈不上发挥关键词的作用了。因此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题中关键词。读题要慢,要多读!在读题时用笔圈出关键词,抓住关键词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题目你抓住关键词,题目就会迎刃而解了。

2、画画图

图形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它对于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形成解题策略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有些题单靠纯文本信息学生很难理解,甚至束手无策。但只要借助画图的方法有时候就会豁然开朗。学生一旦有了这种意识和能力就会不断地尝到甜头,也就会对解决实际问题感兴趣。

3、多比较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