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方法 > 物理学习方法 > 正文
 

初三物理学习方法初三物理复

发布时间:2024-12-22 00:24:20 影响了:

下面是博文学习网小编为你分享的初三物理学习方法初三物理复,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希望大家会喜欢。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一些参考的作用,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我们博文学习网(www.hnnscy.com)的后续更新吧!

初三物理学习方法初三物理复篇一:初三物理总复习知识点

初三物理总复习知识点

第一部分(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宇宙由物质组成,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带正电)和

电子(带负电)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带正电)和中子(不带电)组成。

2、物质有固、液、气三种状态。组成宇宙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

3、光年是长度单位,既光一年中所传播的路程。

二、质量

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

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kg)。其他有:吨(t),克(g),毫克(mg),

1t=1000kg 1kg=1000g 1g=1000g(进率是千进)

3.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4.天平的正确使用: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或左右摆动的弧度相等,这时天平平衡;(调节方法:指针偏左,平衡螺母向右调,反之)

(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示数。

注意:潮湿、有腐蚀性和粉沫状的物体不能直接放在天平中称。

三、密度及密度的测量

1、定义:单位体积内某种物质的质量

2、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物质不同,密度一般不同。物体的密度与物质的种类、

状态及温度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3、公式:

m?

?V

4、水的密度:ρ水=1×103kg/m3物理意义:体积为1 m3 的水质量为1×103kg。

5、密度的测量。

(1)测量固体的密度。

①、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m. ②、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其体积V1。

③、物体用细线捆住,缓慢的放入量筒中使其被完全浸没,读出体积V2

④、则被测固体密度ρ=

(2)测液体密度。

①、把侍测液体倒入烧杯中,用天平称出其总质量m1。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其体积V。

③、用天平称出剩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2

④、侍测液体的密度ρ=m1?m2。 vm v1?v2

6、密度知识的应用: (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质量m和用量筒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

式:求出物质密度。再查密度表 (2)求质量:m=ρV。 (3)求体积:v=m/ρ

第二部分(十二章和十三章前三节) 运动和力

一、运动

1、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3、怎样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看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若改变,

则运动,反之则静止。

4、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5、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 公式:v=s/t

单位:m/s (米/秒);km/t (千米/小时)。1m/s=3.6km/t

6、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特点: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都不发生改变。

7、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和v-t图像

t/s

( s=vt t=s/v)

s—t图像v—t图像

二、长度测量

1、实验室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0.75米,课桌的高度

约0.8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000m;1m=10?3 km; 1m=10dm=100cm=1000mm

1m=106μm=109nm

4、刻度尺的使用(略)

5、刻度尺的读数:长度测量的结果一定要估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6、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

求平均值。(求平均值时小数点也要保留到所用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三、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

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是指改变的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

②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3、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要求会画)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有时也用终点)

(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注意:在画力的示意图时作用点一定要画在受力物体上,还在线段末瑞标出力的符号和大小)

5、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

力,也就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但作用点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

7、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8、弹簧测力计的用法:(略)(此处一定要会读数)

9、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10、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

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1、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重力方向的应用:判断物体是否竖直。如重垂线)

12、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对于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其几

何中心上,在画重力示意图重心一般都画物体的中心处)

13、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 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

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

糙,滑动摩擦力越大。(此处还应注意书上的探究实验)

15、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 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让

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加润滑油、利用气垫、磁悬浮列车等)。(此处要能举例说明)

四、力和运动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牛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但是建立大量的实验基础之上,经过推理得出的)

2、牛一定律说明:

(1)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物体具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此处应了解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既力是

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和注意书上伽利略探究实验)

3、惯性: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说明:(1)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则惯性大)

与其它因素都无关。

(2)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或说受到惯性的作用。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

4、平衡力:物体受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在几个

力平衡。若几个力平衡则它们的合力一定为零。既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它所受力的合力一定为零。

说明:(1)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则运动状态保持不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物体受力不平衡,则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5、二力平衡: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

直线上则这两个力平衡。(此处要会判断哪些力是平衡力以及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6、合力:(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

向与这两个力方向相同。F合?F1?F2

(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方

向与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F合?F大?F小

第三部分(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

一、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 说明:(1)此处要会区分压力的重力的区别及联系 。

(2)对于自由放置在水平面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

2、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此处要注意书上的探究实验)

(1)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

(2)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作用效果越明显。

3、压强:(用来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公

FFP??F?PS或S?SP式

4、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增大F; (2)F不变,增大S (3) 增大F的同时,减小S。

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此处要能举例说明)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具有重力和流动性。

6、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

7、液体压强计算公式: ,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P??gh

和质量无关。

说明:此处的重点是压强的计算,关健是对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要能够区分什么

时候用固体压强公式,什么时候用液体压强的公式。

二、大气压强和液体压强

1、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2、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3、 标准大气压(P0):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0.34米水柱)。

P0=760毫米汞柱或P0=1.013×105Pa

4、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初三物理学习方法初三物理复篇二:初中九年级物理复习策略

初中九年级物理复习策略界首二中 贺明浩

物理总复习是九年级物理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指导学生进行知识调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初中物理知识体系的过程,也是查漏补缺、弥补教学薄弱环节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物理复习具有巩固、深化、拓宽、综合、应用的作用。

中考迫在眉睫,莘莘学子都在全力以赴复习迎考。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初中物理进行全面的、针对性的、有效的复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就根据自己的一点经验谈几点建议:

一 复习要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把握正确的复习方向 以安徽省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为例,考题基础题 占80%左右,大部分试题直接源于教材中的习题和例题,中档题占10%左右,较难的题占10%左右,有的题目都能从教材中找到原型和依据。因此,物理总复习就要把握这一正确地方向,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材上,依据大纲和考纲,充分挖掘教材,决不舍本逐木,好高骛远,把精力花在各种名目繁多的复习资料上。

二 在复习方法上把握几点原则

1.系统性原则复习是要把平时所学的局部的、分散的、零碎的知识纵横联系,使之系统化、结构化。把知识概括成表格式、纲要式、图示式、口诀式,便于记忆与理解。

2.基础性原则 复习要抓住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

的复习训练。基础知识的复习要弄清这些基础知识的来由、内容、应用和联系等;而基本技能训练在复习中应引起高度重视,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多练习一些能直接运用基础知识来解的题目。

3.重点性原则复习要有重点地进行,应突出以下几个重点复习:教材、概念、例题、解题思想与方法、薄弱环节和难点。

4.针对性原则 复习课中方法的选择、题目的设计、重难点的确定等都要有针对性,要针对大纲的要求,针对教材的重难点,针对考试说明的要求,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针对学科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复习,不能带有任何的盲目性与随意性。

5.主体性原则 复习课应同样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要千方百计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复习过程,凡是学生看得懂、讲得来、做得出的内容与题目,都要让学生去独立完成,教师不要都包办代替,不要满堂灌。

三 物理总复习操作方法

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实验中的技能和方法等基础内容是中考的重点,也是所有中考题的来源。分析中考成绩显示,无论是成绩差的同学,还是成绩好的同学,都有基础题失分严重的现象。第一轮复习就要依据教材,落实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的掌握。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复习时应多问几个为什么。如: ◆该概念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该概念的含义是什么?

◆计算公式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有没有易混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2.对基本规律的理解,复习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该规律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该规律成立的条件或适用范围是什么?

◆该规律的公式表达式及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单位是什么?

3 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形成过程中的科学方法的理

解。

近几年中考物理试题中,考查科学方法的题目所占比例

逐年增加,现在已达10%~15%。初中物理常见的科学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类比法”等。复习时要通过具体例子来理解和认识这些科学方法,如速度、密度、压强等概念的形成中,以及欧姆定律、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阿基米德原理等物理规律的形成中都含有“控制变量法”;合力、串并联总电阻等概念的形成中含有“等效替代法”;电流、电阻等概念形成中含有“类比法”。

第一轮复习一定要以课本为主,对课本上的每一段话、每一幅图、每一个实验都要认真思考其中所包含的物理原理和基本规律,要特别注意发现自己尚不理解或理解不深的问题,在复习中及时向老师

提出,或向同学请教,以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目的,真正做到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既全面又深刻。在第一轮全面复习阶段务必使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学生大脑中零散的知识点,要经过复习强化后得以充实完整,错误的理解要尽可能的纠正过来,形成知识体系的大致轮廓。

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好比是“攻坚战”。

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我们把所学知识进一步分类、归纳、提炼成专题进行复习。这个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是通过典型例题的强化训练,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拓展延伸,举一反三、化三归一,理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解决同类问题的规律和技巧,将知识最终内化成能力。

(1)“板块式”专题复习:打破教材的章节顺序,把所有内容分为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四大板块,重点加强每块知识的联系,提高复习的难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按题型”专题复习:根据中考题目类型,分为选择,填空,实验(包括操作实验),

初三物理学习方法初三物理复

计算等专题,进行专门练习,使复习纵横交错,从整体上掌握复习重点。

(3)“热点知识”专题复习:把近几年来中考中的热点,重点问题编成若干个专题进行复习。此复习以练为主,以讲为辅。练习时采用题组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反复出现,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此题与彼题的异同,既顺利解决了问题又熟练掌握了方法,且在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前两轮的复习一定要做到:一手抓理解,一手抓应用;一边捋知识点,一边将分散繁杂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使其系统化,并找出其中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脉络清晰、主线突出的知识网络,最重要的是,要将上述网络化的知识灵活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上,努力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立体的知识树,最终达到运用自如。

三轮复习:针对考点,强化训练

这一轮复习的时间不长,是演习模拟、查漏补缺的阶段,是整个复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最后一环。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为增强同学们考试的自信心、熟悉中考的氛围和时间、调整中考前的心态。不要盲目地大题量训练,要给自己留下思考反馈的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模拟训练,以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并通过练、评、反思及时发现问题。在这一轮复习期间,可以将第一、第二轮复习中做过的易错题进行归纳、梳理,建立错题档案集,研究自己的错题,寻找自己思维或知识的漏洞,进行有目的性的训练,达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目。

四 复习时几点注意事项

1 分层次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综合复习阶段,学生的差异很大,在综合分析学生的基础水平、物理学习能力、潜能及认知心理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层次。这层次的界线是模糊的,呈动态变化的。同时,把分层的目的、方法、设想向学生公开,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志向目标,使升学复习按着预

初三物理学习方法初三物理复篇三:初三物理上学期复习计划

2014~2015年度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围绕我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初三年级学生的具体实际,以探究性教学为核心,以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开展初三物理复习工作。

二、学生现状分析:

学生的学习已经进入最后的复习状态,一部分学生已经进入状态,还有部分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需要重新树立信心,有些学生当时学的不好,需要多花时间,这是一个关键的时期,更需要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动手动脑,引导学生改进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复习的意识。

三、复习目的:

1、查缺补漏,加强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抓住基本知识与技能,提高中、下等学生的成绩;

3、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迎接期末考试做准备。

四、复习重点:

1、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理解;

2、重点实验、书上的插图等的内涵和外延;

3、提升学生能力,使知识系统化;

4、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

5、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复习难点: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能力的提高、真正的理解知识及灵活运用

六、具体安排:

复习过程中分三个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时间4节)

复习期间安排单章节综合复习,并做好配套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每章复习一节基础知识,做一套单元测试。重点复习基础概念、规律。方法以学生活动为主,构建知识树,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二部分:(时间2节)

以实验为主,让学生掌握各个实验的方法操作技巧,会分析数据,归纳结论。方法以学生讲解、老师点拨为主,强化实验过程,数据分析,语言叙述和结论归纳。

第三部分:(时间10节)

模拟训练,测试五套试题。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