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谈物理学习方法
高考状元谈物理学习方法篇一:[高考必看]清华高考状元谈物理学习经验
北大、清华高考状元谈物理学习经验
连乔(保送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学习,第28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得主):
对于物理这样一门与现象密切相关的学科,我想生活中的观察是有益的。我一直对物理现象 比较感兴趣。自我记事以来,我就对许多生活中的现象充满好奇,并且力图寻找原因。就拿 飞机来说,不知道为什么能飞,我曾经做过许多个失败的模型。由于各种各样的幼稚的探索 未果,我就很注意收集一些关于这方面知识的信息。于是等我上了小学之后,姐姐上初中有 了物理课本,我发现天下居然有这样一种把我想知道的事情收集在一起的书,于是物理书成 了我除《十万个为什么》之外最爱看的书。这样,我在初中刚上物理时就已经看过了高中的 物理课本。所以屡屡在各类物理竞赛中获得很好的成绩,逐渐成为老师的重点培养对象,才 踏上了通往清华之路。
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作出解释的目的逐渐达到的过程中,我的兴趣 也渐渐转向对方法的探索上。从解题方法到学习方法都是我所感兴趣的。因为我认为:只有 方法才是真正最实用的东西。试想:我们学的解析几何、有机化学等等,有几个人在将来会 用到它们的?现在的大学生,只要不是热门专业的,也有很大一部分工作是与专业不符的。再譬如,朱基总理以前学的是工科,可以说与现在干的事关系不大吧!可见,很大可能是要在工作之后据实际情况新学很多东西的,故而我认为,方法是最重要的,要学会学习,就像学会打猎一样。话又说回来,高中以上学历的人可以说没有不会学习的,拿着书慢慢看,慢慢研究,总能学下来的。但各人的学习速度是大不相同的。如果你时间紧,显然需要找到一个速成法。但如果成天无所事事,那也无所谓什么好学习方法了。但我想这种情况在准备高考的人当中是不会有的。之所以万事开头难,对于学习,说实话没哪门课是先难后易的。它之所以难在于我们对一门新课必须先研究一下学它的具体方法。在探索方法的过程中,我认为有三点是比较重要的。第一,不要怕牺牲太多的时间在上面,磨刀是不误砍柴工的。第二,要大胆。敢于尝试各种方法,只要自己觉得有道理,就去试。第三,不要盲目迷信现成的××书说的××方法,只要觉得不合适,就马上放弃,以免浪费过多的时间。
在学物理的过程中,我有一个与我一直在竞争的同学,我想这也是重要的。寻找一个参考系 对促进学习是很有好处的。试想:在湖里划船,当你在湖心划的时候,划了半天可能感觉不 出前进了多少,慢慢自然就没劲了。但贴着湖岸划,一直看到自己在前进,看得见成果,自 然有干劲。更进一步,选择一只与你同行的船相互比赛,效果一般来说会更好。通常情况是 要选择一只在你前面的船,但可能追了很久追不上想放弃了,这时选择一条紧跟着你的船就 重要了,它会帮你恢复信心。然后再回头追前面的船。同样,前方的船也不能选得太远,否 则就会显得这是比较长远的事,而在近期中的“短”时间认为是没什么,“反正还有三个月,今天玩了就算了,从明天开始努力”,这种思想就极易出现,但若是一只近处的船,你准备在后天就赶上它,那么今天的一时一刻自然都重要,这就有利于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或许有的同学有更好的办法,总之,采取一切可能的办法使自已处于最良好的心理状态,分秒必争地学习,是最终的目的,一个心理上的波动,哪怕很小,很小,就有可能影响很长一段时间的学习效果,对学习的损失是非常大的。
也许我说了这些,有的同学说是什么也没说,没有一点实质性的东西,搬了一套套的道理,这些“纯”理论的东西没有一些实用性,好像我本来也懂。我在这里想指出的就是:具体如 物理该怎么学,平时看什么书之类的学习方法其实不一定具有普适性。这些东西因人而异, 具体办法只能靠自己琢磨。而且,在这方面教师肯定有一套比我更普适的学习方法。听听老
师的就足够了。另外,我在一些书中看到一些关于理科学习方法的论述,我想把具备一定普适性的介绍给大家。多年的学习生活常常不可避免地使学生觉得老师所说的每个问题都是正确的。这种思想其实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一味地接受在语言方面的可能还行,但在理科方面是绝行不通的。我们要学会提出疑问,即使老师真的说的全是正确的,何况这还不一定。在学习一些结论的过程中能自己推导,或是创造性地思维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得到,是最好的。即使努力而未得到,再去学习它,也比机械地学习要强得多。我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在一些比较浅的物理学习中,常常就是在看到书中对一个定理的叙述之前脑袋里已经有了这么一种思想,或清楚得可以把它用简陋而不严密的语言写下来,或模糊得只是一种说不出的直觉,但一旦我见到这个定理,就能在脑袋里留下一个十分清晰的印象,同时还发出:“哦,原来是它”的感叹。这种把脑袋里说不出的感觉和现实中书里的话对应起来的感觉真是妙极了。沿着历史发展的顺序,自己在各类书刊的帮助下把一门学科在自己的脑袋里“发展”起来是我一贯的学习数理类学科的指导思想。但作为参加考试来说,对各类题目要熟练应用定理以达到快速解题,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目的。这就只有靠练了。据我所知的几个得金牌的同学,他们也都是有巨大的练习量的。说实话,以我之见,这些东西对掌握和应用一些知识来说是没有必要的,但现在有许多考试如高考及竞赛的选拔赛之类,据我目前所知托福考试也是这样,因为是按名次选拔的,所以都被“炒”得“水平”很高,使得应试者得花很多不值得的精力在上面。但限于目前的升学状况,我们也不得不面临它。
既然我们面临着考试,那么我想介绍一下考试技巧也是必要的。我自我感觉我能在各级选拔 考试中战胜众多“对手”,在某些程度上与考试技巧有关。有的同学可能也发现,高考中往往很多优秀生考不出原来的水平,而头几名很可能会“冒”出一些新人,我觉得这就是优秀学生心理状态不佳,包袱重的表现。我们往往忌讳说诸如没考好的话,该怎么怎么办的话,说这是乌鸦嘴,我认为不然。打仗可以讲背水一战,以提高士气,使得战士更勇猛,但考试却不一样,如果没有退路,想一定要成功,到了考场上只要有一题做不出来,那就毁了,有的可能着急想做出来,缠在一题上花了过多的时间因小失大,有的可能就想完了,于是破罐子破摔,后面的题目随便做了,这些都是不可取的。重视学习,轻视考试是重要的指导思想。不要把考试看得太重才能以平常心面对它,做到正常发挥(至于超水平发挥,我还不曾总结出来)。当然要做到这样,与家长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在这方面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心里怎么想我不是太清楚,但表现出来的对于我考试成绩好坏的反应,我记得只有在小学的时候,曾经说过我,自初中以来,他们从没有与我计较过某一次考试成绩如何如何之类。所以这些东西一般由我自己调整、面对,不必担心父母方面的压力,这是最基本的一个条件。除此之外可能还会有各种因素的压力,我想都应该排除掉,最后再靠自我调整就比较容易了。调整好心理后,还要有具体的考试技巧,看准考试的目的是得分,所以做不出来的题,想尽办法把懂的东西往上写,或是做些推导之类,能做多少算多少,都有可能碰上能得分的东西。有可能碰到的几分能最终发挥巨大的作用。
最后我想谈一谈关于动手的问题,这就离考试比较远了,但我觉得这是必要的。中国在国际 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上拿过理论总分最佳奖和总成绩最佳奖,但从未拿过实验成绩最佳奖。看 过一些关于中小学生科技制作之类的报道,其作品之简陋,除去创造性一点都没有之外,模 仿的也都不是很好。这也许和我们的教材有点关系,据说中国很多学科的教材难度在世界上 算很大的,但距离现实也算是较远了。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我们的经济条件支持不起这些东西 。中国的技术方面曾经在历史上达到很高的水平,现在却逊色得多了。这也许和儒家的孔子鄙视生产劳动对我们的影响有关。以我之见,脱离于实践的理论将来可能有用,可是在目前还是纸上谈兵,要实现对这些理论的运用可能需要另一种思想方法,从小培养一些动手的能力对此也许是有益的。还有,对自然的解释是人们研究科学的初衷,也许某门学科的研究会抽象于自然进行,但什么时候都不应跑得太远,立足于事实的科学才有价值。
徐凡(保送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习):
物理与数学有所不同,它是解决具体问题的,更加抽象。物理学习要重视对实际问题的分析。 在分析中要注意培养几种能力。一是实验动手能力。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物理学的 基本研究手段。况且,实验题为历届高考必考之项。实验题的考察范围在《考试说明》上都 有划定。这些实验如果死记,不仅易混,而且易忘。因此,复习实验一定要亲自去做,做完 后要跟初学时一样写实验报告,作数据分析。这其中一个难点是对系统误差的分析。如测量 电池电动势与内阻时安培表内接、外接所产生的误差,分析起来较复杂,但对理解实验帮助 很大。这一点突破了,应该说对这个实验已经掌握了。
二是空间想像能力。分析一种运动,有时要借助图形。但图形是死的,而且一些复杂运动根 本无法用图形表示。这就需要在头脑中建立起物理图景,让物体“动”起来。这时,如果你 已将所有的条件都加到了图景之中,第一感觉往往是正确的。培养空间想像能力,首先应从 立体几何开始,首先考虑角度变换,再逐步发展为图形的运动。总之,这时候想像力还是能 发挥些作用的。
三要按步骤行事。建立起物理图景后,对物理过程要进行分析。对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如果不循顺序,将会无从下手,或者思想混乱,进一步分析将会受到阻滞。这时,从平日学习中提炼一个分析步骤,并将它应用于新问题,成为迫切需要的一种能力。步骤明确,则思想清晰,解答顺畅。这个步骤并不要求很详细,很具体,而要求很普遍,对具体问题分析时能够因题而异,做些变化。
总之,物理学习与数学学习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按照数学的那一套建立一个知识网络也是必 要的。复习方法大致相同,但物理鲜明的应用性所要求具备的上述能力还是希望诸位能够留 意。纵无大用(不太可能)对将来大学课程的学习也会有所帮助。
刘海涛(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学生,青海省高考理科第六名):
再谈谈物理,它也是一个逻辑上联系在一起的知识体系,虽然历史上它们建立在实验的基础 上,但最终承认它们或者证明它们是其它定律的导出定理,或者把它们作为实验基础上的假 定并朝定理化的方向努力,而且,我们学习物理知识,也是以逻辑为其各种知识块间联系手 段的,因此,学习物理的根本方法也是力图把握其内部联系。物理知识大致可分为力学、电 磁学、热学、振动与波动学等几大块。每块内部及各块之间均逻辑地联系在一起。力学在逻 辑上是以牛顿三定律为实验基础上的假定,循着运动与能量两条线,推衍出力学中其它所有 的运动规律。电磁学也是以电作用于电荷(F=Eq)、电产生磁(B?kI??)、磁产生电(??)、r?t磁作用于磁(F=BIL)四个实验定律为逻辑假定,从而推衍出电磁学中其它理论。热学的逻辑假定是分子运动论和热力学第一定律,而振动与波动的逻辑前提为力学及光学中有关光的波动性的假定。另外,各块间也相互渗透,如力学在逻辑上也贯穿于其它知识块中。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犹如知识的总纲,我们掌握得越广泛、越深入,就越能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 赵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平时成绩优秀保送入清华大学):
良好的学习方法中重要的一点是正确的思维习惯。这表现在复习中就是要真正从本质上即原 理上明白定理、公式的来龙去脉。在复习中,通过经验我们总结出了许多定理、公式和结论 ,但是我们往往舍本逐末,只是记住了这些结论,而忽略了结论的适用条件和推导过程,结 果在考试中乱套公式。比如高考物理试题中关于方波的有效值问题。大家平时只记住了公式I?Im
2,却忽略了这个经验公式的根本来源是有效值的概念: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相同,因此不假思索地选择了错误答案。还有另一道关于变压器的题也给我敲响了警钟,使我深深认识到理解原理的重要性。在那次模考之前我只是记住了变压器的变压公式:
U1/U2?n1/n2
而对这个公式的得来过程不是很在意,结果在做下面这道时选择了错误答案U1∶U2∶U3为4∶1∶1,而正确结果为8∶1∶1。这是因为该题的理想变压器模型与推导公式时的模型有了较大差别,从中间出来的磁力线分成了两股,而原来的公式是根据ε=-n??推导出来的,现?t
在ΔΦ不再相同,因此原来的公式就不能应用了。在总结每次考试时,我们经常使用这样一些词眼:“马虎”,“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实际上只是一种托辞,根据在于对原理理解得不深入,未能注意结论的适用条件。为避免这种张冠李戴的错误,在使用结论时一定要注意结论成立的前提。在允许的情况下,自己动手推导公式、定理不失是一种好办法。
良好的思维习惯表现在考试中就是注意审题和执行严谨的解题步骤。审题,无论对于哪一个 科目,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是一个挖掘隐含条件,判断定理,公式和结论是否适用的过 程。我们在考试中犯的一些错误有相当是解题不规范的结果。比如在物理解题中是有着一套 比较严整的解题思路的。第一步是审题,第二步是受力分析或过程分析,弄清楚题目表述的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涉及到哪几个物理过程,第三步才是根据分析选择适当公式进行计算, 有些人自忖聪明或为了偷懒,边审题边列方程,略过了过程分析这一步,但实际上我们每个 人对物理的感觉远没好到一看即知的程度,承认这一点,我们就要老老实实地按照思维过程 解题。
孟宪飞(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学生,平时成绩优秀保送入清华大学):
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特点是都是实验学科,所研究的问题更加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而且有些还是我们很感兴趣或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因而学习物理、化学除了继承学数学的一些好方法外,还必须多结合生活实际、多对比、多思考,用生活经验辅助定理定律的学习,并发现它们的区别,以便使感性思维上升为正确的理性思维。
物理课中有许许多多来自生活的例子,但有些理论与感性认识并不一致。亚里士多德曾根据 自己的生活经验推断“重的物体一定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当然我们现在知道这一推断是站不住脚的,实际情况石头比羽毛落得快是由于阻力的影响。遇到这种情况就要着重对比理论与实际的差别,对生活实际建立正确的认识。
同时生活经验也有助于我们对理论的学习。如坐公共汽车就能分明地感觉到惯性的存在,接 受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了。总之,物理课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旨在解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现 象,因而学习物理也不能脱离了它的源泉。
做实验是物理、化学课的关键一环。对生活中的物理、化学现象的认识是零散的、无条理的 ,因而为了突出体现某一定理的正确性,需要引进实验的手段。通过实验,便把定律的条文 融入到具体情景中去,便于理解和记忆,并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 ,善于从实验中抓住重点、发现问题,并尽量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加以解决,再遇到这些问题 就迎刃而解了。经过一段时间水平就会有显著的提高。
做实验首先要弄通实验原理,在此基础上才能理解实验步骤的顺序和合理性,遇到问题才能 以理论为依据加以解决。物理实验中的物理定律,如牛顿第二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化 学实验中的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及生成物状态特点等等,这些都在实验之前就要明确的。做实验的过程是对综合能力很好的训练,一定要以积极的态度参与进来。通过仪器的布置、调节、连接,体会到如何操作才更合理并不简单。实验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书中、老师都 未提到的问题,这时要积极思考,寻找原因,与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把这些经验转化成 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蔡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学生,高考成绩666分):
我在高考中物理得了满分,这实在也出乎我的预料。回首前程,我不禁为过去的勤奋终有回 报而感到欣慰,但想得最多的还是我可亲可敬的物理老师——胡坤英老师。在我觉得自己的
努力都是白废,学习成绩停滞不前的时候,她不断提高要求,激励我前行;也正是从她的教 育中,我得到了如何使自己的学习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的启示,并使之成为我的另一个成 功的学习方法。时至今日,我仍深深地感激她教授与我的一切,并为身为她的学生而自豪。 在高三上学期,因为物理成绩不甚理想,我做了许多题(包括单元训练和综合模拟题),使自 己的实力有了很大提高,尽管这种努力在寒假也不曾松懈,但在下学期初的摸底考试中我却 只答了129分,与同班同学的142分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考试后我与胡老师讨论物理的学习方法。她说:“你最近的成绩稳定在120~130分的分数段,下一步要稳定在130分以上。既然你觉得选择填空已游刃有余,那不妨专门练习一下大题,提高解难题的能力。要知道历年来物理高考的最后一道大题还是具有很大难度的。”我相信胡老师的分析,回家后立即拿出新买的一本16套的物理模拟题做起来,当然只做大题。说实话,许多题都让我煞费苦心,伤透脑筋,然而当一一攻克那些坚固的堡垒,一页页翻向最后一道题的时候,我的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和喜悦。虽说16套模拟题并不多,但收获却很大。集中精力打攻坚战使我在短时间内熟悉了大量题型,并起到了重复记忆的效果。我在做完16套大题之后,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别的学科上,很少再大量做物理题了,然而由于思路已在16套题的痛苦磨炼中形成,以后的物理考试都考得很好。
这次“物理难题大会战”打得很漂亮,是我高三复习的经典之作之一。我从此抽出了大量 宝贵的时间来加强已呈下降态势的语文,保持了整体的平衡和稳定。
魏强(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学生,曾获全国化学竞赛二等奖):
其实高中数理化三科中还是要数物理最为难学,公式多得很,原理、定律也不少,所以平时 ,就要把这些公式、定律掌握得十分熟练,知道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时候不该用;同时,又 要寻找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例如用动量定理解的题,可否去用牛顿三大定律去解或者功 能定理和动量守恒定理去做呢?反过来又如何?在学习这些的过程中,要反复地去研究做这样 的练习,使自己真正地掌握这些定律的本质和应用的局限性。与前面方法一样要注重前后的 联系,要把知识融合在一起,不要让知识孤立,你是你,我是我,要集思广益;因为物理学 习的过程重在分析,分析的对了那么解题不会费太多的时间,分析的不对,那么花再多的时 间,也不会有什么收获,而分析的基本练功在平时,不可能在课堂上练的十分得好,课外必 须要进行练习,多练习这种分析的能力;多分析一些题,多看一看例题的分析过程,适当也 可看一看历年的高考题。关键要分析它的各个过程,过程只要正确,那么就没有问题,就怕你分析不出来过程,那么你花再多的时间也于事无补,那么平时一定要花一些时间来分析题目之中的运动过程,清楚过程之后就可以知道该如何做,在哪一个过程中用哪些公式、定理,不能运用哪个定理,找个最好的运用,简单、明了节省时间。
高三过程中物理的学习更要注意这个分析与联系,复习过程中一边跟着老师走,另一方面要 自己巩固、温习前面所学的,不然有些就会忘记,这对以后不利,会浪费许多时间,把知识 融汇贯通,不要怕麻烦、怕累,联系分析得多了,积累的经验就会多,这样在做题时,有时 凭感觉也会知道该运用什么来求解,立刻就可以反应出过程是如何进行的,这样在高考时明 显比别人占优,而且还可以提高速度,把节省出来的时间运用在答不出来的“难题”之上。 高三物理的复习过程不要做一些偏题、怪题,实在太难的题事实上也不会考你的,高考考的 也是概念,但要比概念稍深一些,并不会难到做一星期也不会做,实在做不出,马上请教老 师。让老师来解答,而我们仅仅是听一听思路即可。
李晓煦(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际金融系学生,高考物理满分):
高中物理,内容丰富。从具体些的力学、光学到越来越抽象的电磁学、微观物理学,真可谓 题海茫茫。有位著名的数学家说得好:“只有当一本书被读透得感觉薄了时,你才真正地把 知识学到了手。同样,只有当觉得难得有一道新鲜的物理题时,你才真正可以说:我已经精 通了物理。”
高考状元谈物理学习方法篇二: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学习方法与高考状元谈物理学习方法
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学习方法与高考状元谈物理学习方法
新一轮课程改革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一个崭新时代——课程改革时代,这种改革不只是教育内部的事,而是一个社会化的工程。它意味着我国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与不断完善。此次高中课程改革具有“四多一制”的突出特点,即:课程结构多样化,课程内容多层次,课程实施注重多实践,课程教材作多种选择;建立学分制的课程管理评价体系。
根据新《课标》,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了三个转变:一是转变了知识观。从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向知识与操作的协调发展转变,从局限于基础知识向广博知识面协调发展转变,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学习的态度、方法、情感、能力、品德等综合协调发展。二是转变了方法观。教师的教学方法从单边的“师讲生听”到“老师引导,学生参与”的双向交流,教学中应更多重视了参与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三是转变了学生观。老师在教学中不再将学生视为知识的容器,而是更多地看作共同探索新知识的伙伴。
新的形式下,刚进入高中的学生,面临着学习环境、身心状态、教材内容、学习方法的变化。而对于高中一年级物理,普遍反映难学,这是由于从初中升入高中,教学内容的较大变化以及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和学习要求的提高,形成了一个较高的“台阶”,可能给我们带来暂时的不适应和学习上的困难。具体分析,有三个“台阶”。台阶一是从思维方法上,要求学生从形象思维进入抽象思维,完成认识能力的一大飞跃;台阶二是从能力要求上,高中物理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台阶三是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变更和适应。
针对上述情况,我认为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做好高中物理的学习。
一、抓预习环节,带着问题去学习物理,从而适时地分散难点,突出重点。
为学好物理,必须培养学生自学习惯,抓好预习环节。
一读:要从头到尾阅读课文,圈出重点,疑点、难点,形成物理知识的初步结构,并且在听课时能有针对性地突出疑点、难点,抓住中心。
二看:课本插图是编者为了帮助学生认识了解某些物理现象,插图形象生动,具有趣味,学生通过看图,在愉快中学到知识。
三做:物理是以实验操作为基础的科学,课前预习必须要结合教材内容预习好“实验”。
四想:教材每节后面有思考题,在看完书后可以尝试看能否解决,增强听讲的目的性,抓住重点。 五议:讨论的议题是学生预习中感觉模糊,疑难的问题,讨论有助于学生重读教材,深入思考,把握物理概念的含义,规律的内容及适用条件。
六记:将课文重要的概念定律,公式等多看几遍,以加深理解,以便在此基础上加强记忆。
二、物理核心内容——物理概念的学习
要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联系实例理解概念,抽象概念的理解是困难的,但我们可以抓住两个概念的差异,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这种差异,进行区别。一是可以通过列举具体的典型例子加以纠正,使概念深化,找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如在学习速度和加速度时,可以列举速度大而加速度小,加速度大而速度小的运动物体进行理解。为了特别强调加速度和速度的概念可以运用图象进行区别,说明在V-t图象中,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纵坐标表示物体的速度。
三、重视对物理现象的观察
高中阶段观察能力比初中有所提高,除了要求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外,还进一步要求学生能认识观察对象所发生变化的程以及变化的条件。物理现象的观察对于物理学习具
有基础的地位。学习物理首先必须了解客观世界是什么样子,而只有通过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才能做到了解。另外,只有观察大量的物理现象,才能理解理论的事实依据和适用范围,并在此过程中检验物理理论正确与否。
四、精选习题,跳出题海,注重错因分析,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审题的过程就是将一个具体的物理现象抽象成一个或几个物理模型的过程,为下一步解题作准备。高中的习题比初中复杂得多,光靠读题就列式计算往往会出错。良好的审题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少犯错误,所以要求学生在读题时,一要划出关键词来,二要画草图,凡是可以画的必须画,草图上要标明题中已知的物理量。复杂的题,有几个过程就要画几幅草图。
五、重视实验,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仔细观察老师做演示实验,甚至自己动手做,通过多种途径感知事物,增强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能力,通过直观的实验验证,把难学的东西化为易学的东西,这样掌握的知识更牢靠,从而增加学习物理的兴趣。课本中的这些实验主要是用来验证规律的,但如果我们能认真研究并做好这些实验,我们的收获就不仅在于验证规律,它同时能使我们发现物理是有趣的,从而激发我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
我们只要注意掌握了上面的方法,学习物理就相对简单了。
山东省2008年高考理科状元, 张云霄
一、正确认识挫折
“挫折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刺伤自己,也可以保护自己。”挫折可以使人沉沦,也可以使人奋起。关键在于遭遇挫折时,能否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能否发现自己的特长优势,从而振作精神,重整旗鼓。
巴尔扎克就曾说过:“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却是一个万丈深渊。”
英国作家萨克雷有句名言:“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困难往往无法避免,但对待困难的心态却是可以自己选择的,我们应该选择的是积极的态度。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失败。与其悲观,不如行动,一切从头再来。
二、怎样提高挫折承受力
(一)确定适度的抱负水平
抱负水平是人们在从事某种实际活动之前,为自己规定的目标水平。挫折总是跟目标受阻联系在一起,挫折就是有目的的行为受干扰、目标没有实现所引起的。
(二)放下过去向前看
既然已成为过去,何必再沉浸在痛苦的深渊里?所以,面对挫折,不必忧虑,不必悲伤,不必流眼泪。放眼往前看,地球仍旧要转下去,太阳依然会升起来。一切都会过去,我们随时都可以重新开始。
(三)正确对待模拟考试,不以模拟战绩论英雄
模拟考试成绩虽然对考生预测高考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能以此论英雄,更不能因此断定高考的成败。如果仅仅把目光放在模拟考试成绩上,对即将到来的正式高考就很不利。模拟考试分数高也不能盲目乐观,因为成功时受到的压力有时并不比失败时轻多少。
(四)学会悦纳自己
一是发现自己的优点。努力去发现自己的优点,找出自己的闪光点。二是(来自:WWw.HnnscY.com 博文 学习 网:高考状元谈物理学习方法)肯定自己的能力。每天至少做对三道题目,就不会责备自己一事无成、没有能力。三是培养某方面的兴趣。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找一样来培养、发展,使之成为自己的专长。
三、强化成功体验,增强自信,摆脱困境
高三同学复习备考,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要消除苦闷自卑的心理,增强自信心,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去做:
一是找老师或要好的同学,请他们帮助分析一下自己过去和现在的状况,记住他们对自己肯定和鼓励的话,要把它当作自己前进的动力。即使学习基础较差,接连考试成绩都不理想,也不应自卑,而应赶快找原因,改变方法,调整期望值。
二是要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每天复习后,可以回想自己一天的收获,对自己一点一滴的收获进行自我肯定。
三是要善于发现自己微小的进步,如这次考试成绩比上次考试多了几分、某个问题因为仔细审题做对了而多得了几分等,用不断取得的小成绩来激励自己,要学会发现自己的长处,哪怕是细微的进步,都是肯定,以增强学习信心。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你无论是在心理、还是在生理方面都会看到变化。坚持下去,经常保持旺盛的斗志,将使自己充满信心,不惧怕任何困难,高考时,你必然会取得明显的效果。
总之,无论是考前还是考中,要牢记“胜不骄败不馁”、“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考生只要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每一次考试的得与失,自然会缓解心理压力,稳定情绪,走向成功。
二、全面、深入、准确地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
(1)要在更广泛的知识和更普遍的背景材料上把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
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就需要对概念、规律的提出、建立有一定的了解,对概念、规律内容的各种表达形式(文字的和公式的)有清楚的认识,能理解它们的确切含义,理解它们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理解它们在物理理论大厦中的位置,会应用它们分析解决问题。在复习前考生对此已经有一定的认识、理解,但是应该知道,基本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揭露了客观事物的本质,是人类经过长期曲折的历史过程的结晶,具有深刻的、丰富的意义,对它们的实质和意义的理解是分层次的,在高中一、二年级学习时的理解是低层次的,在复习过程中要努力提高一个层次。例如,对电场的理解就是一个从静止电荷产生的静电场到变化的磁场产生涡旋电场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从低层次到高层次逐步深化的过程。电场强度的定义是放入电场中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和电荷所带电量的比值。全部学完高中教材后应该清楚有两种电场:即静止电荷产生的电场和随时间变化的磁场产生的电场。电场强度的定义对这两种电场都适用,它是电场强度的普遍定义。这两种电场的性质不同,即:静止电荷产生的静电场,其电场线起于正电荷终止于负电荷,沿着电场线电势降落,不可能闭合;变化磁场产生的涡旋电场,其电场线没有起点、终点,是闭合的,也没有沿着电场线电视降落的说法了。电动势的本质是非静电力移动电荷做的功,电感线圈中的自感电动势、变压器副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都是涡旋电场产生的。
(二)概念与规律紧密联系,互为补充。
例如:功的概念除抓住功的定义式外,应该着重从动能定理、功能关系、热力学第一定律、普遍的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等角度来理解,即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理解。在电学中、光学中,我们越来越着重从能量转化来理解功。
应该知道,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揭露物理现象的本质,物理规律建立了有关物理量间的某种联系。如果把它们隔离开来,脱离物理规律、死背概念定义或脱离概念、形式上对待规律内容,是不可能很好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规律的。我们应该主要通过规律来理解概念,通过概念来掌握规律。
(三)对比与类比物理概念、规律。
例如:动量和动能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都与物体的质量、速度有关。但动量是矢量,与动量有关的规律是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动能是标量,与动能有关的规律是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等。
许多概念和规律是经过对比与类比的研究方法认识和发展的,这也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描绘磁场分布的磁感线与描绘电场分布的电场线概念就是在类比中确立的。除了研究物理概念的对比外,还有物理规律的对比、物理模型的对比、物理情景的对比、物理过程的对比、解题方法的对比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在总复习中坚持去做的。
比较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规律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准确理解概念、规律的准确含义。
(四)在实践中应用物理概念、规律。
例如:牛顿定律是对质点的某一时刻说的,根据定律和有关力、质量、加速度的概念应该理解:应用牛顿定律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是哪一物体或物体组,它们要能看成一个质点。研究的质点明确了,质量m才能定下来,才能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和求解加速度。
只有通过实践、通过应用才能检查出我们对物理概念、规律是否真正理解,哪些内容理解了,哪些内容还没有理解。
解题是物理概念、规律的一种应用。我们根据概念、规律对题意进行具体分析、确定研究对象,分析对象所处的物理状态和发生的物理过程,弄清楚题目的物理情景、现象产生的原因、条件,然后建立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方程,求出最后答案,必要时进行讨论。
根据物理规律的内容、特点,我们得出应用规律的一些解题步骤,但我们不应该死套这些步骤,而应该理解解题步骤是由物理规律解决问题所要求的。对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并灵活应用。那种把物理题形式分成许多“类型”,对某一“类型”的题套用“解题步骤”的做法,不能很好培养自己独立地、灵活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状元谈物理学习方法篇三:清华、北大状元学习方法谈
写在最前面的话
我选取了一些北大清华的高考状元的学习经验,有时候又有一些批注,但并不是他们和我说的都是对的,你觉得用的上的就用,用不上的就果断抛弃吧,应当以你自己为主。我深信,我们应当“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在实践中不可行,那就换一种方法。此外,把目标刻在石头上,把计划写在沙滩上,以随机应变。我想学好知识最关键的就是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拿到一本新书,不妨把目录多看几遍。此致,问候。望一切安好。
谈物理学习经验
蔡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学生,高考成绩 666 分):
我在高考中物理得了满分,这实在也出乎我的预料.回首前程,不禁为过去的勤奋终有回报而感到欣慰,但想得最多的还是我可亲可敬的物理老师——胡坤英老师.在我觉得自己的力都是白废,学习成绩停滞不前的时候,她不断提高要求,激励我前行;也正是从她的教育中,我得到了如何使自己的学习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的启示,并使之成为我的另一个成功的学习方法.时至今日,我仍深深地感激她教授与我的一切,并为身为她的学生而自豪.
在高三上学期,因为物理成绩不甚理想,我做了许多题(包括单元训练和综合模拟题),使自己的实力有了很大提高,尽管这种努力在寒假也不曾松懈,但在下学期初的摸底考试中我却只答了 129 分,与同班同学的 142 分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考试后我与胡老师讨论物理的学习方法.她说:“你最近的成绩稳定在 120~130 分的分数段,下一步要稳定在 130 分以上.既然你觉得选择填空已游刃有余,那不妨专门练习一下大题,提高解难题的能力.要知道历年来物理高考的最后一道大题还是具有很大难度的.”我相信胡老师的分析,回家后立即拿出新买的一本16 套的物理模拟题做起来,当然只做大题.说实话,许多题都让我煞费苦心,伤透脑筋,然而当一一攻克那些坚固的堡垒,一页页翻向最后一道题的时候,我的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和喜悦.虽说 16 套模拟题并不多,但收获却很大.集中精力打攻坚战使我在短时间内熟悉了大量题型,并起到了重复记忆的效果.我在完 16 套大题之后,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别的学科上,很少再大量做物理题了,然而由于思路已在 16 套题的痛苦磨炼中形成,以后的物理考试都考得很好.这次“物理难题大会战”打得很漂亮,是我高三复习的经典之作之一.我从此抽出了大量宝贵的时间来加强已呈下降态势的语文,保持了整体的平衡和稳定.
尹鹏《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系学生,高考物理满分,河北省高考理科状元):
走过一年高三,对物理的学习和复习有不少体会,在这里想谈两点:一是如何读书,一是如何做题,希望能对高三的同学们有所帮助.物理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有众多的概念和规律.在高三复习中,课本应是我们的立足点.读书,一定要读透,不要只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地翻一遍;也不要对知识死记硬背,生吞活剥.注意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领会:明确各个概念、公式和定律的内涵及外延;对一组相互关连的概念,分清主次,比较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对一组定律、公式,搞清其相互联系和前因后果??一方面要深入把握各个知识点、知识块;同时还应站在高处;把握整个物理知识体系,从整体上和相互联系上来掌握知识.整个物理体系,就像一座宏伟的大厦,内部有和谐、完美的结构,每个知识点都有各自的位置,它们背后有相互联系.归纳和总结的工作,对于理清知识脉络,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完整而和谐的知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建议高三的同学能有一个总结本,用于知识的归纳和整理,相信这对大家的学习不无裨益. 一方面要立足课本,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还要注意进一步的提高,为了锻炼自己的物理思维,也为了提高应试能力,适量的习题是不可缺的.做
题,要把握住两个字:一个“精”,一是“思”.“精”,主要对题目的选择而言,现在出版的物理题、复习书数不胜数,这样多的书,必然是良莠混杂,高下不齐的.如果选了一本不好的习题书,埋头做下去,如同在一块贫瘠的土地上辛勤耕作,汗水洒了许多,收获却甚为廖廖,选择习题时,最好是请教一下老师或往届的学生,参考他们的意见,再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适宜的选择.做题要注意“思”,“思”是贯穿解题的全过程的,在这里特别要谈一下很重要而又常被忽略的“题后思”,每道题都对应着一个或几个知识点,一种或几种解题方法,解完题后要想一想,如果这些知识点或解题方法自己掌握不好,那么在这个题上做一个记号,同时把这个知识点或方法总结到自己的笔记本上,如果这道题自己没能解出来,看过答案之后,自己最好再独立地解一遍,以便更深入的领会和掌握这种方法.选题要“精”,做题要“思”,若能把握住这两点,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信大家如果既能立足课本,打牢基础,又能巧妙做题,稳步提高,那么你们付出的努力必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蔡明(北京大学物理系学生,高考物理满分):
我从中学就对物理很感兴趣,高考以物理成绩满分考入北大物理系,下面就向大家介绍一我对物理的学习方法和体会.其中的不足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老师和同学们批评指正. 要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关键在于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我认为,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包括四个主要环节:预习、听课、复习、做题.下面分别介绍一下这几个环节. 首先要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通过预习,可以抓住本节的难点,从而在上课听讲时“有的放矢”,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通过预习,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也正是学习物理的目的之一.学物理不仅在于学习物理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掌握物理的这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预习并不是简单地看看书就完了,而是应当认真阅读课本,反复琢磨每一句话,仔细推敲各个物理定律,直到弄懂为止.实在不懂的,应当做好标记,这正是你上课听讲的重点.因此通过有目的地预习,可以变被动为主动,为牢固掌握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听课是学习的最关键环节.听课时,一是要注意教师强调的重点, 这往往是各类考试的主要目标;其次要注意预习时标记的不懂之处.当教师讲到该处时,一定要仔细听,积极思考,一般来说是会明白的.如果实在还不懂,则不要思考过多而耽误听课,可以等课后再向教师请教.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上课除了认真听讲外,还要记好笔记.因为笔记往往是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下来的重点和难点的条理化、具体化,凝聚着教师的心血.此外,记好笔记,也便于复习时抓住重点. 听完课后,大脑中的知识点就像一个个漂亮的珍珠散落在地,必须通过“复习”这根线,把它们连成一串美丽的项链.复习时应当对照笔记上的重点,预习时的难点来仔细咀嚼课本,重要的物理概念、物理定律应牢记在心.复习时就不能像预习时那样只局限于本节,因为物理学中有许多规律是相似的,许多概念、定律都有着内在的联系,例如物体在重力场和电场中的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和库仑定律的平方反比性,波动和振动的联系与区别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中要注意前后联系与 沟通,从而更好地掌握它们的性质.
复习完后,并不是大功告成,你现在只是知道了物理定律,但它在具体情况下如何运用,运用时有何技巧,还有任何一个物理定律都有它的适用范围.超过这个范围,该定律可能就不成立了,就要用更精确的理论来代替它.这些你可能并不知道或不熟悉,这就得通过做题来巩固所学知识,运用物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在做题中积累经验,熟才能生巧.我并不主张搞题海战术,而是应当少而精,多做几种不同类型的题.每次做题前要先认真审题,分清题型,从而找到适合于某类题型的通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除了课本之外,还应当看一些课外参考书,它们对加深对物理定律的理解熟练运用是大有裨益的.在参考书的选择上,不应当选择那些习题集、习题选、题库之类,因为它们只有一个简单的答案,既没有思路分析,又没有定律运用,做对了答案也是食而不知其物,做错了更是不知道为什
么.因此,要选择学习辅导,解题指导一类的书,它们往往有详细的解题思路分析和具体的解题步聚.因为同一道物理题,由于思考问题出发点不同,采用的物理定律不同,运用的数学手段不同,往往会导致解题过程繁简程度大相径庭,当你做完题后再看参考书的解法时,往往会发现一种更巧妙的思路、更灵活运用的物理定律、更有效的数学手段、更新颖的解题方法.这样每做一道题就会有很大收获.而且久而久之,总是接触新颖变通、灵活的思路,会使你思维开阔、脑筋更灵活.此外,最好把做题时遇到有关定律应用的类型及技巧和注意事项都补充到笔记上的相应章节,这样会使你在以后的复习中把它们都系统地纳入你的知识网中. 总之,预习是做一个准备,听课是获取知识点,复习则是将知识点联成线,做题是进一步把线复连成网,从而使知识融汇贯通.只有把握好学习的四个环节,才能在学习中得心应手,取得优异的成绩.
谈英语学习经验
朱坤(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学生,河南省高考文科状元):
英语很不容易学好,这是事实。这毕竟是一个与汉语迥乎不同的新语种,一般初学者总爱将汉语中的惯用语法移用到英语中,结果可能会造成很多笑话。对于学好英语,一般有两种意见,一种是强调大量的记忆,认为在中国,英语至今不能算十分普及,是缺乏应用的土壤,因此主张多背多记,只有记熟了才能提高运用能力,这种意见不无道理;另一种并不注重记忆,注重于应用,认为只有运用,才能掌握,况且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这种意见也有道理,如果能把这两种做法结合起来,那就再好也没有了。英语中的单词,某些常用语法,常见句型是应该记住。一旦加以运用,印象就会更深刻。英语NMET 试题无非如 语文高考似的,分为基础知识、阅读、写作三大块,我觉得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阅读,150 分中,它占了70 分。由于基础知识题多,而且分又小,一般不易拉开差距,而作文呢,只是简单地写几句限定的话,只要尽量不出现或少出现语法错误就行,一般也不会有太大的分数悬殊。而阅读题则不然,成绩好的学生可能会达到60 多分直至满分,成绩差的有可能只有十几分、20 多分,况且阅读能力的提高又决非一日一夕之功,不经过大量的阅读,是绝对得不到高分的。因此,我建议广大考生在复习迎考时,一定要把阅读放在第一位,不要由于它不易见效就心灰意冷而轻言放弃,你要有自信心,你要时时刻刻都应该觉得,我的阅读能力一定会上去的,我的英语成绩也一定会上去的。要多做些阅读题,尽量对每一句话都读懂读透,读懂其中很微妙的深藏的东西;碰到生僻的单词也不要轻易去查找字典,以免养成懒惰的习惯。
王龙(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学生,江西省高考理科状元):
复习英语,我认为应先把书细读一遍,记下一些语言现象和老师抄的笔记,细到记住每个单词,每个短语。英语高考题量很大,分数极轻,丢一两道选择题常常无关紧要。但也正是这里一分那里两分的积累,才使其总分为150 这么多的分数,正所谓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如果不重视一个个语法点、一个个词和词组,要想考好英语那是很难的。因此基础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人基础具有稳定性,因而英语成绩较稳定,一时难以提高,但也不易下降。这并不是说就不要复习英语了,因为强化训练可以使你熟练,提高应试能力。
胡湛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贵州省高考理科状元):
英语科复习可能是大家倾注时间最多的科目,它和语文一样,要靠平时的积累。如果你在一开始学至初中毕业都学得不错,到了高中就会轻松得多。英语的功课如果欠了“债”,也不
要急,要依照积累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加以提高,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对老师上课复习的重要内容和例句等作较详细的笔记,经常抽时间看笔记,把典型例句背下来。其次,将从初中到高中的书上的词组、常用词组、重要句型、重点词的搭配用法等做一系统的整理,尤其是动词、形容词的用法。这项工作的工作量比较大,但不要怕难,因为它是提高英语能力包括应试能力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整理完后你必须把它们读熟,能背下来效果更好。第三,把从初中到高中的课文全部背诵一遍。听起来吓人,但由于是已学过、读过,大部分背诵过,所以工作量并不算太大,背诵的目的是培养对外国语言的感应能力,即“语感”。一旦形成初步的语感,做题便比较得心应手了,正确率也比较稳定,这是一个有效的速成法,供 大家参考。此外,建议大家每天抽半小时(最好在早上)坚持读读背背课文、词组、习惯用法等,短期内可能看不出效果,坚持下来就会有明显的体会。最后,英语和语文一样要做相当数量的题,英语题也是比较容易重复出现的,要大量做题来适应各种题型。其中,完形填空和短文改错大都可以用上语感结合推断的办法加以解决。对于新出现的填单词的题型不少同学感到棘手,其实这主要是对单词的熟悉程度问题,你背过的课文和句型在这里会充分显示它的价值。英语作文是比较容易得分的题型,占30 分之多。要想提高英语作文水平,一方面背课文,另一方面可以从造句开始,逐步构造复杂的句子,再发展到写段落、篇章。还有一个办法,称为Free Writing,每天抽10分钟时间,任意写些单词句子,不要过多考虑什么通顺连贯,惟一的要求就是要不停地写出单词来,这种方法成效快,可以试试。千万要防止用“翻译法”写作文,即先写中文底稿,再译为英文,这不但费时,并且对英文水平的提高没有好处。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个背单词的小经验,一是背单词要避免“拼字母”式的背法,而是尽量结合读音规则和音标来背;二是背单词最好放到句子、篇章等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背。前一个办法是背词的拼法,后一个则是背词的意义,同时要对词性音标等做到心中有数。
戴云明(北京大学哲学系学生,安徽省蒙城英语状元):
也许你正为你的英语成绩太差而忧心重重,尽管你可能已经倾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却还是收效甚微。有的是因为基础不好,有的认为自己学得不错,但仍得不了高分。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就在于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没有真正领会,以及做题时方法不够得当。我自初中一直到高中以来,英语成绩总是高居首位。不过,我的所谓的经验,不一定也适合于你;何况,时代对于英语知识要求也会随着时间的推进而不断地提高。英语是一门语言,它主要包括听、说、读、写、译等五方面,语境和语感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说,别人的过去的经验,都只能作为参考。下面,我综合过去的亲身经历和现在的切身体会,对即将参加高考的同学们提出几点建议:
1.各人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客观可行的复习计划,统筹合理安排时间,力争尽快加强的薄弱环节,同时保持并提高你的强项和优势所在。
2.要快速进行一次大规模突击战。把书本上的语法、词法等系统整理一下,关键是要心里领会并记住,而不是在笔记本上。同时,你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复习书上的课文时,你必须要养成按照句意断句的习惯,不要一字一断或随意断句。记忆单词时也要连着词组或书上的句子来记,孤立地背那些单词,往往效果是很不理想。
(2)在复习语法时,可以参照一本英语语法书,以便全面深入地了解。其实中学阶段所学的语法内容都是一些基本的知识,如冠词、名词、形容词或副词、V-ing 或V-ed、各种时态、语态等。
(3)在复习词法时,你可以借阅那些字迹端正、态度认真的同学的笔记看一下,有时你会发现你存疑或疏漏的地方,仅看你自己的笔记效果不是太好,至多只能巩固,却不能扩大知识面,我认为在治学方而,不应该保守,而应该相互帮助,相互提高。词法主要包括各类词组的固定搭配及电话、问候、致谢、道德等习语,如:put up with,look forward to,with pleasure
和My pleasure fall fast asleep 等等。这些需要你在大规模突击时要善于发现问题。只有带着目的地突击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这次大规模突击战的目的应很明确,就是要扫除你存疑的地方,弥补你未知的缺憾,巩固你已有的知识,理清你记忆的思路,增强你高考时的判断力。
3.就是要注意解题的方法问题。其实在考场上如果能够抓紧时间,果断而不犹豫,仔细而不马虎就已经是最好的方法了。有一句话:No news is the best news,我想说:No ways is the best ways。如果你真的什么都不会,急中也不可能生出智来。不妨立即着手制定一个可行的方案,好好抓紧时间复习吧。分数总是青睐于那些准备充分思想灵活的人。
当然,有些人可能在阅读理解方面失分很多。我认为,做阅读理解时,要本着抓紧时间,有理有据的原则,千万不可无中生有,但这不包括合理推断。高考英语中的阅读理解题的选材通常有说明型和叙述型两类,或严肃或诙谐,而每一段的首、末句又通常是十分重要的。当遇有不理解的词时,可以凭你所学的构词法及它在句子结构中的作用或逻辑推断来确定它的基本意义,有些无关紧要的词你就不要浪费时间去推究了。再者就是完形填空,它所考查的内容不外乎有冠词、名词、数词、形容词或副词、V-ing 或V-ed 及各种时态、语态及固定短语、习语搭配等小知识点。
关于做题的顺序,我认为在考场上还按照试卷上出题的顺序去做较好些。至于日常做题目时,我认为未必一定每次都要象大考那样,妄图检测你到底能考多少分。我建议你可以边做题目边看答案,这样既可以节约时间,又不致使你忽略那些把握不大而又侥幸做对的题目。何况一次考试也说明、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最关键的还是那最后的“大决战”。如果你能够充分注意到以上这些,我相信你就已经成功在握了,只不过考试时别忘了签上你的尊姓大名。
谈数学学习经验
袁南果(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系学生,毕业于信阳市高级中学):
(1)认真看课本。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很难。首先要能准确地背下书上每一个公式,每一条定理。做到准确,全面很不容易,是个日积月累的硬功夫。第二步,就是学会把“薄书看厚,厚书看薄”。即能够深入到课本中去。前者指看课本时,能够以课本为题纲,一下带起一系列有关的知识。例如,在看代数书时,当读到幂指数时,你是否能立刻反应出它的性质、图象、限制条件以及相应的反函数——指数函数及其一系列内容。当看到y=x 的图象,你能主动地去考虑当指数分别为121241、、、-时对应的图象吗?能想到去列一个表归纳4353
一下它们并设法去寻找它们的规律吗?说到把“厚书看薄”,就是要学会从课本中跳出来,能除掉文中小知识点的迷惑,抓住课文的主脉络,理清思路,帮你从宏观中看问题,把握住大局,这对高考复习是很有意义的,既有利于对综合问题的处理又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2)做大量的习题。高中三年是艰苦的,想不吃苦就考出好成绩,是不可能的。“题海战术”听起来是很过分,但必要的一定量的习题是必须做的。高中时间很紧张。每天大部分时间要上课听讲,完成课上作业,所剩时间本来就不多了,看书再占去一部分,可以说自己做题的时间的确少得可怜。但越是这样,就越要挤出时间来做题。(当然前提在于要保证合理的睡眠时间)高中生活对学生的要求本来就是快节奏、高效率。所以做习题一定要注意时间性和准确性。有意识地要求自己加快做题速度,定时完成习题并保证质量。可以刚开始时一天只做三、四道题,然后再慢慢加量,提速,不骄不躁,稳住情绪,日积月累,你的成绩自然就上去了。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