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方法有哪些
学生学习方法有哪些篇一:初中生学习方法有哪些?
初中生学习方法有哪些?
中学生往往因为面临升高中或者升大学,所以学习压力比较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帮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教会孩子高效的学习方法,以及养成怎样的习惯,下面为大家一一道来!
三种学习习惯
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思考习惯。
一、总是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
很多同学在学习中习惯于跟着老师一节一节的走,一章一章的学,不太对意章节与学科整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随着时间推移,所学知识不断增加,就会感到内容繁杂、头绪不清,记忆负担加重。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学习一门学科前首先应了解这一系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学习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弄清其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这样做往往使所学知识更容易把握。
二、追根溯源,寻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习最忌死记硬背,特别是理科学习,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论学习什么内容,都要问为什么,这样学到的知识似有源上水,有木之本。即使你所提的问题超出了中学知识范围,甚至老师也回答不出来,但这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对什么事都要有求知欲,好奇心,这往往是培养我们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养成这种思考习惯,有利于思维品质的训练。
三、发散思维,养成联想的思维习惯
在学习中我们应经常注意新旧知识之间、学科之间、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等方面的联系,不要孤立的对待知识,养成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意识地去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长期下去,必然会促进智力素质的发展。
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思维活动来实现的,学习的核心就是思维的核心,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提高智力素质,智力素质提高了,知识的学习会变得容易。所以上面讲的学习的三个学习习惯实质上是三种思维习惯。学习的重点就是学会如何思考。
三个学习要点
关于学习的方法可以谈很多,但重要的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多读书,注意基础
要想学习好,基础知识的掌握尤为重要,而基础知识就是指课本知识,这一点同学们一定清楚。但在学习中,很多同学却不重视课本的阅读理解,只愿意去多做一些题,因为考试就是做题。实际上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应当说,课本与习题这两方面都很重要,互相不能替代,但课本知识是本,做题的目的之一是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所以我们主张多读书少做题,不主张多做题少读书。
二、多思考、注重理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考是学习的灵魂。在学习中,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驾御知识的头脑。如果一个人不会思考,他只能做知识的奴隶,知识再多也无用,而且也不可能真正学到好知识。知识的学习重在理解,而理解只能通过思考才能实现,思考的源泉是问题,在学习中应对意不要轻易放过任何问题,有了问题不要急于问人,应力求独力思考,自己动手动脑去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做才有利于思考能力的提高。
三、多重复,温故而知新
《论语》开篇第一句;“学而时习之”道尽学宗,不断的重复显然是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当然,这种重复不能是机械的重复,也不只是简单的
重复记忆。我们主张每次重复应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重点,不同的目的,这样每次重复才会有不同的感觉和体会,一次比一次获得更深的认识。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就是在这种不断的重复中得到升华,所谓温故而知新也。那么,有没有一种学习模式,将学生的兴趣、习惯和学习方法结合起来,还快乐学习给孩子?习冠教育的高级讲师——文欢,向饱受学习痛苦的学生和家长推荐21天快乐的好习惯播种营。
它是一套科学高效的青少年学习与成长系统,从激发学习兴趣到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再到掌握高效学习方法,最终达到提升学习成绩的目的。该课程首先建立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其次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包括作业习惯、笔记习惯、思维习惯、课堂听课习惯、预习与复习习惯等学习习惯,最后辅以各科高效学习方法,帮助青少年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目前很多孩子的学习成绩始终上不去,主要原因就是家长把着眼点只放在了学习成绩上,却忽略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盯着成绩看是治标不治本的方式。越报越多的辅导班既让孩子反感,又无形中让孩子丧失了原本与生俱来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兴趣,有目标,有好习惯,有好方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厌学情绪,提高学习成绩。
21 天快乐的好习惯播种营是一套结合了思维导图、教练技术、赏识教育、感恩励志等学科最新习惯培养训练体系,融合国际权威科研成果,加入犹太人财商教育思维,全面培养孩子的六大习惯。采用“55%活动体验+20%分享空间+20%导师总结+5%音乐视频=开心“玩”+“高效学”的教学模式,致力于开发孩子智商情商,力求将训练体验化,系统化,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完善的后期跟进、永久免费复训、课程落地实战等七大特色,让孩子的习惯养成更加持久!
那么,习冠教育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呢?习冠教育位于北京市清华科技园创业大厦,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以养成教育,培育好习惯为中心,以促进青少年快乐成长为宗旨,专门从事习惯养成、脑力开发、思维训练、品格培养的教育机构。经过多年的研发,已掌握先进的脑力研发成果与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好习惯养成教育”体系。被教育部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数字校园专项基金授予“十三五”全国重点课题“好习惯养成教育建模与研究”科研单位,被清华老科协授予“家风与好习惯培养教育”基地。
学生学习方法有哪些篇二:常用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模仿学习法。模仿学习法就是按照别人提供的模式、样板来进行模仿、从而形成一定的品格、技能和行为习惯的方法。体育技能、书法技能、绘画技能、语言技能等大都是通过模仿,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而形成的。儿童的品性、习惯也多是有意或无意地模仿家长、老师、同伴的行为而形成的。由此可见,模仿学习法在形成人的技能、品性、行为习惯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比较学习法。比较学习法是就某一个问题,集中有关的学习材料,进行对照学习的一种学习。比较学习法适用于研究性的学习、自学等情况,它包含有阅读、比较、分析、综合等活动,所以它是一种层次较高的学习。
直接学习法。直接学习法就是在知识不多时就直接对准创造目标,把那些可有可无的广博知识撇开,把许多充塞头脑,可能使自己偏离主要目标的知识撇开,直接抓住事物的本质,直接对准所要研究的问题,根据创造需要补充知识,不搞烦琐的知识准备。直接学习法是爱因斯坦研究方法的一大特色。他正是由于运用了直接法这样一个简捷的、可以节约大量时间与精力的方法,才使他迅速获得了成功。纵观自然科学史,可以这样说:大多科学家能迅速取得成功都曾得益于直接法。尽管有的人是自觉的,有的人是不自觉的。
运用直接法有利于高效率地学习,有利于建立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有利于节约时间与精力。
听讲学习法。“听”是人们获得信息,取得知识的又一重要来源。研究表明,我们中间仅有10%的人能正确地听讲,多数人不知怎样或高明地听讲。怎样通过正确地听讲,学得更多的知识,同样有方法可言。
(1)耐心听讲。别随便打断他人的话,要使他人能在你说话前说出自己的看法。如果你没有听懂全部内容,就应适时地请说话人重说或解释,问清楚谈话中的“什么”、“为什么”、“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人”。如果你表示只有很少时间听取,别人就会感到匆忙。许多人是边讲边想,所以应该让他们有时间把话说完。
(2)全神贯注。如果你在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聚精会神,与说话人不断交换目光,上身微倾,点头称是,随时问点问题,以提高说话人的兴趣,你就是一个善于听别人说话的人了。
(3)重述所说内容。别人说完后,还要再问:“你说的意思是这样吗?”“我理解得正确吗?”
(4)不要忙于表态。不要插话,让别人说完,记住或写下问题的要点,太仓促地表示赞成或反对别人的谈话,最妨碍有效地交谈,要积极全面地了解别人谈话内容。
(5)不要过分考究别人的口才:善于倾听的人并不过分考究别人的说话态度或口才,他要注意的却是“从他的谈话中,我要了解什么?”“此人能使我增加什么知识或经验?”
(6)切忌分心。不善于倾听的人常常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心神涣散。善于倾听的人则应集中精力听,防止精神涣散,注视说话人,不要烦躁,不要做折纸张,掏指甲、拆信等动作。注意别人的谈话内容。
(7)听其言而观其色。不但要注意别人的谈话内容,而且要了解谈话的动机,还应记住:别人可能会辞不达意。要注意别人没有说出来的重要内容。说话
人改变声调和音量可能表示某种念头;面部表情,手势和身体动作也可能表达某种意思。
(8)不要只了解事实,而要了解思想。我们从童年时代就深知事实的重要性,所以在听别人说话时往往去注意所说的事实。
跟踪学习法。俗话说:“顺藤摸瓜”,“逆流溯源”。猎人在追捕猎物时,从脚印、粪便、气味等线索可以准确的找到野兽。在学习中,特别是在专题学习和研究中,跟踪学习法是与之相类似的一种方法。如,当看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时候,特别是阅读学术性著作的时候,从参考文献和注释中可以找到许多有关的学习资料。
拆卸学习法。“拆卸”只是一个比喻,比如科学家要研制一种新的机器,就必须对原有的机器,包括类似的各种机器进行了解,了解它每一个部件的性能,制作方法和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只有把它拆卸开来,才能探究出他们的优点在哪里,缺点在何处,进而创新。比如要学通一部名著,可以象拆卸机器一样,要对原著进行大拆大卸,看它是怎样开头的?怎样过渡的?怎样结尾的?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是如何布局的?如何使用材料的?书中的人物各有各的性格,言谈举止不一,作者又是如何因人而异的?要了解这些写作上的特点,只有把全书内容一一加以“拆卸”,逐章、逐节、逐段、逐句、逐字地进行分析;认真而反复地推敲,才能在发现它们奥妙的基础上,把作者的思想精髓,写作技巧,“化归己有”。
一、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
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一部分学生阅
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性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阅读为借口而放任自流 ,让其“暗中摸索”。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读书要翻前看后,读后想前,上下联系,整体感知,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逐步掌握这一重要的阅读方法。
二、提供迁移机会,巩固运用学法
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学生并不是一教就会,一点即悟的,真正理解和掌握阅读方法,形成学习能力,要有一个逐步领悟和吸收的过程。因此,在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要给学生创造学习迁移的机会,指导他们将已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于相类似的学习情境中,使其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领悟阅读方法的真谛。在阅读教学中,这种迁移性学习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另外,当遇到具有共同的结构和思路的同类知识时还可进行篇与篇的学习迁移。教师半扶半放,少扶多放,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抓住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学习迁移,既揭示了规律,教会了方法,激发了兴趣,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在迁移中得到巩固,在迁移中得到提高。
三、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源于成功的学习实践。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回顾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过程作为认知对象,帮助他们从成功的学习中总结出阅读规律,以便今后自觉运用这些规律去探求新知。
学法指导也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一方面教师要因势利导,另一方面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本让学生读,思路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学法让学生悟,使阅读方法真正成为学生主动获得的一种可贵的精神财富。
四、进行序列训练,促进认知策略发展
学生掌握了几种具体方法不等于学会了阅读。学会阅读的核心是学生将具体的
方法整合内化,成为系统的、较完整的、灵活的认知策略。这种整合内化的过程需要教师长期艰苦的工作,需要教师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抓起,有计划、有意识、有序列地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学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序列性,它随着年级的增长由低到高,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因此我们要总结出学生以往所掌握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站在已有的基础上“自己跳起来”够一够,在教师的点拨下迈出新步;在教师的序列指导下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阅读方法。
积累一定量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形成认知策略的前提。只有当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自觉灵活地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学习时,学习策略才能逐步形成。因此,物理学法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而要与学习策略的培养密切联系,并把着眼点放在后者。 教会学生学习也不能停留在只是使学生接受教材提供的现成知识的水平上和过多地局限在知识、技能目标的层次上,应该促使学生发现、提出、研究、解决问题,使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伴随着情感目标真正实现。
如何使用好的学习方法
首先,要有奋斗目标(理想),如:周总理在学生时代旧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毛泽东学生时代什么是好的学习方法呢?可以笼统的说:在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作用下产生的学习方法就是好的学习方法(好的诗句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显示出了救国救民,改天换地,主宰中国命运的豪迈气概。
作为学生我们要有长远的目标,并且远、中、近的目标、决心都要有。比如:刚入校是中等,现在要进入前十名;上学期是20名,这学期达到15名或超过xxx;这周测验85分,下周争取90分;拿起今天的作业,我争取全部作对.
“想要壮志凌云,先要脚踏实地”一切有成就的人绝非是一个空想家,而绝对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实干家。这就会产生好习惯,好习惯带来好方法,好方法产生好效果,最终必然产生优异成绩。
那么在干的过程中,功夫要下在哪呢?
在教育界很多的专家学者在大量的考察了许多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后提出学习
学生学习方法有哪些篇三:适合初中生几种特别的学习方法
几种特别的学习方法(精编版:从预习、笔记到复习)
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学习内容增多,良好的学习方法将会为孩子的学习增色不少,反之,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的孩子在学习时会感觉事倍功半,也就家长平日里常说的,感觉孩子学习很努力,但成绩并没有提高,学习没有效果。为此,本人收集了多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在此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对孩子的学习有所帮助!
1、 批注笔记法:
批注笔记法就是在课前预习时,把所要预习的内容要旨、读书感想、疑难问题等,随手批写在课文中的天头地角空白处。批注笔记的形式一般有三种:一是“眉批”,即批在书头上;二是“旁批”,即批在句子旁;三是“尾批”,即批在一段内容之后。批注笔记可记的内容非常广泛,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类:
第一,注释。在预习时,遇到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概念,立刻查字典、找参考资料弄清楚,搞透彻,然后写在该内容附近的空白处。这样既帮助了理解,又有利于记忆,特别是为下次阅读扫清了障碍。
第二,提要。在预习中,边看边思考,然后用精炼的语言把某段内容的中心思想记在书的天头或地角上,这样便于把握文章的脉络,将来在复习浏览时,便一目了然。
第三,批语。在预习中,可能产生各种感想、见解、疑问,这时可以顺手写在书的空白处。如不立即记下,过后就很可能难以想起这些宝贵的思想火花。
第四,警语。在读书时,发现重要段落或主要论点及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为提醒自己,可批注上“注意!”“重要!”“用心记住!”等字样。这样常常可以使自己集中注意力,并为以后重点阅读打好基础。
2、表格预习法
一些同学的预习之所以达不到目的,主要是因为他们只是马马虎虎翻了翻书,有预习的形式而无预习的实质。预习,是必须要找出相关内容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的。因此,不妨设计下面这样一个预习表格
3、自我讲授法
自我讲授就是把自己定位为老师,在预习的基础上根据课文的内容,调动自己全部的知识储备预先进行一次“授课”,或讲给同学听,或讲给父母听,征求他们“听讲”后的意见;如果身边没有任何人,也可以讲给课桌上的文具盒、操场边的大树听。
在自我讲授前,一定要确定书中的重点和难点,列出讲授提纲,规定讲授范围。一次讲授结束后,要对预习内容再做一次全面通读。通读过程中,要把自己不理解或讲得不清楚的地方记录下来,然后用自己的语言编制一张精炼的“授课目录表”。根据这张表再进行第二次自我讲授,这次讲授着重要弄懂第一次自讲时不理解的内容,讲完后再进行第二次通读。这样,课本中内容的难易程度,经过自我讲授后,就清晰可见、心中有数了。
1
自我讲授有些像演讲,但它与演讲有着明显的区别:演讲面对的是广大的听众,是与他人交换信息,而自我讲授面对的是知识面差不多的同学,是知识也许超过你也许不如你的父母,甚至可能是无需与之交流的僻静的一隅。因此,自我讲授不一定像演讲那样要有丰富的表情,也不一定像老师上课那样详尽讲解,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把必须记住的内容和掌握的知识自己讲授出来,反复多次,直至全部掌握。自己无法掌握的内容,通过请教老师便可迎刃而解。可以说,运用自我讲授法,学习更主动。
4、前松后紧法
所谓“前松后紧”,是说听课时前几分钟不妨松弛一点,后头再紧张起来。一节课45分钟,一天好几节课,要想每节课自始至终紧张、专注地听讲,实际上很难做到。有的同学上课时一开始还能集中精力,可上到半截就开始走神,而老师上课时往往一开始是回顾以前所讲内容并引入新内容,这些往往比较简单,接下来才是较深入的分析和讲解,这些才是最重要的东西。可偏偏此时不少同学已经是心不在焉了。 为此,一位考入清华大学的同学认为,听课时不妨前松后紧,“那些在预习时很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地方,老师讲到时则不必全神贯注,而是让脑子放松一下,往后翻翻课本,或许会有新的收获。整整一堂课让脑子紧绷着一根弦,对一般人来说是受不了的。”因此,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刚上课时先放松一点,后半节课再紧张起来。
心理学研究发现,青少年的注意力一般只能持续20~25分钟。超过这个时间,注意力就会下降。有学者对高一100名学生(男女生各50名)就听课时间的长短进行调查,大多数学生认为一节课45分钟太长,45%的学生认为30~40分钟比较合适,37%的学生认为20~30分钟最好,有13%的学生甚至主张一节课在2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由此可见,学生上课时注意力持续的时间与一节课45分钟的支持教学时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因此,如果听课是“前紧后松”,前半节课尚能保持注意力,到了后半节课往往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开始松劲,而课堂教学的内容,往往恰恰相反,后半节才是重头戏。所以,听课不妨前松后紧。 5、分科记录法
很多优秀学生在谈到自己的成功经验时,都会提到一个关键词,那就是“笔记”。通过笔记,学生可以掌握老师的分析思路和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笔记是学生学习的信息库和资料库,为学生复习考试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记笔记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克服单靠头脑记忆的缺陷,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做课堂笔记不是单纯地把老师上课讲的东西记下来,为记而记,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记,并不断改进方法,使课堂笔记更好地为自己听课以及复习服务。此外,记笔记的前提是不能影响听老师的讲课,因此听课做笔记应把握一定时机。一般来讲,记笔记有三个时机:一是老师黑板上写字时,抓紧这一机会抢记;二是老师在讲授重点内容时,要抓紧时间速记;三是下课后,对课堂上简记的笔记进行补记。
记课堂笔记要因科而异,不能把一种笔记方法运用到所有科目中。对于语文、政治、生物和部分化学课程来说,详记是最好的方法。这些课程的特点是:内容比较散,各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不很强,而且各部分内容的重要性和分量比较平均,如果记录不完整,容易产生不连贯、不全面、散架子的现象。因此,我们应把课堂上讲的知识尽可能全面地记下来。对于数学、物理、部分化学课程来说,略记是最好的方法。这些课程的特点是:前后内容紧密联系、逻辑性强、公式方程等各种关系式比较多,因而只要掌握关键内 2
容即可,其余问题可由此推出、迎刃而解。至于公式的推导过程更不用详记,只要把推导过程中关键的假设、转化、使用的定理等记下即可。总之,课堂笔记主要是记老师关于教材中重点、难点的分析阐述和对某些内容的归纳总结,记老师的解题思路或者是老师的独到见解。特别是对于自己不理解、老师的讲解与自己的理解不一致的地方,更需要记下来,以便课后研究学习。
其具体方法是:
一记录:在听课过程中,将教师的讲授与板书内容,记在主栏里。
二简化:下课之后,及时简化主栏内容,以摘要形式将听课笔记整理概括出来,提纲挈领地写在回忆栏里。 三背诵:把主栏遮住,只用回忆栏的摘记作提示,用自己理解的语言复述上课内容,然后敞开主栏,对照检查。 四思考:在思考栏里,记下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五复习:每周花10分钟左右时间快速复习笔记,主要看回忆栏,适当看主栏。
这种笔记要求选用比较大的活页纸,以便有足够的空间来记笔记,写例子,画图解。每张活页纸只能写一面,为的是方便整理、装订、修改、增删和不断插入讲义、作业等。这种笔记方法,不仅方便上课记录,而且便于下课整理、记忆和复习。
7、符号笔记法
为了加快笔记的速度,对于已经(或反复)出现的概念、术语和常用语,可以用自己特定的符号来代替。例如,有些人喜欢用“wt”来代表“问题”两个字,别人可能看不懂这些符号,但是只要自己明白就可以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你只能使用一套自己的符号,如果你经常变换这些符号,当你自己面对这些符号时也会晕头转向。比较常用符号包括:
3
eg. —— 例如 cf. —— 比较 ∵ —— 因为 ∴ —— 所以 → —— 推出 etc. —— 等等
8、分侧笔记法
这种方法是一位以天津市理工科第三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的同学的做法。他介绍道:
我的物理、化学笔记均只用笔记本的右侧记课堂笔记,而且不光将黑板上的东西抄下,连我认为的重要的话均速记下来;笔记本左侧是我的个人总结,我将自己的理解、书上的关键、疑难、相关知识甚至例题均抄在左侧。在笔记本反面还有不时总结的专题,如物理“参照系变化”、“光学透镜”,化学“配平方法”、“有机物物理性质”,几乎每章都有几个小专题。代数我学得不好,特别是排列组合最糟。当我一口气把从老师和同学处问来的方法全部归纳成条后,我发现我的排列组合题再也没错过。
这种方法也可以用在初中课程的学习中。
9、整理笔记七步法
由于种种原因,同学们在课堂上所做的笔记,往往比较杂乱,课后觉得不太好用。为了巩固学习效果,积累复习资料,我们非常有必要学会整理课堂笔记,使之成为有条理、清晰、好用的学习资料。“整理笔记七步法”就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
第一步,忆。“趁热打铁”,课后抓紧时间,对照书本、笔记,及时回忆有关的信息。实在忆不起来,可以借同学的笔记参看。这是整理笔记的重要前提,确保笔记的“可整性”。
第二步,补。课堂上所做的笔记,由于要跟着老师的讲课速度进行,而讲课速度一般要比记录速度快,所以笔记就会出现缺漏、跳跃、省略甚至符号代替文字等情况。因此,我们要在忆的基础上,及时对笔记进行修补,使之具有“完整性”。
第三步,改。仔细审阅笔记,对错字、错句及其他不够确切的地方进行修改。其中,特别要注意与解答课后练习、与学习目标有关的内容的修改,保证笔记的“准确性”。
第四步,编。用统一的序号,对笔记内容进行提纲式的排列,注明号码,使笔记具有“条理性”。
第五步,分。以文字(最好用红笔)或符号、代号等划分笔记内容的类别。以语文为例,哪些是字词类,哪些是作家与作品类,哪些是课文分析类,哪些是课后练习题解答,等等。为分类摘抄做好准备,使笔记有“系统性”。
第六步,舍。省略无关紧要的笔记内容,使笔记有“简明性”。
第七步,记。分类抄录经过整理的笔记。同类的知识,抄在同一笔记本或一本笔记的同一部分里,也可以用卡片分类抄录。这样整理后的笔记,纲目清晰,便捷好用,提高了笔记的“资料性”。
4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