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学习方法指导
中小学学习方法指导篇一: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1)学习要有计划
学习计划是实现学习目标的保证。但有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毫无计划,整天忙于被动应付作业和考试,缺乏主动的安排。因此。看什么、做什么、学习什么都心中无数。他们总是被动地考虑“老师要我做什么”而不是主动去想“我要做什么”。
(2)学会科学利用时间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有的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安排得从从容容;而有的学生虽然忙忙碌碌,经常加班加点,却忙不到点子上,实际效果不佳。有的学生不善于挤时间,他们经常抱怨:“每天上课、回家、吃饭、做作业、睡觉,哪还有多余的时间供自己安排?”,还有的学生平时松松垮垮,临到考试手忙脚乱。这种现象都是不会科学利用时间的反映。
(3)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死记硬背不假思索地重复,多次重复直到大脑中留下印象为止。它不需要理解,不讲究记忆方法和技巧,是最低形式的学习。它常常使记忆内容相互混淆,而且不能长久记忆,当学习内容没有条理,或学生不愿意花时间去分析学习内容的条理和意义时,学生往往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依赖这种方法的学生会说;“谢天谢地,考试总算结束了。现在我可以把那些东西忘得一于二净了。”
(4)形成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知识体系在学生头脑中的内化反映,也就是指知识经过学生输入、加工、储存过程而在头脑中形成有序的组织状态。构建一定的知识结构在学习中很重要的。如果没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再多的知识也只能成为一盘散沙,无法发挥出它们应有的功效。有的学生单元测验成绩很好,可一到综合考试就不行了。其原因也往往在于他们没有掌握知识间的联系,没有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这种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科之间,对各章节之间不及时总结归纳整理,致使知识基本上处于“游离状态”。这种零散的知识很容易遗忘,也很容易张冠李戴。
(5)学会听课
这主要表现在课前不预习,对上课内容完全陌生,无法带着疑问去学;听课时开小差不记笔记,或充当录音机的角色,把老师所讲的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只让自己的记录与教师的讲述保持同步,而不让自己的思路与教师保持同步;课后不及时地复习。听完课就万事大吉等等。
(6)学会阅读
这主要表现在不善于选择阅读书目,完全凭个人兴趣或完全听从老师父母的安排;没有阅读重点,处理不好“博”与“精”的关系,要么广种薄收,要么精读于一而漏万;不会快速阅读,阅读之后没什么收获。
(7)抓住重点和难点
学习方法不当的学生,抓不住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找不到学习上的突破口和浪费了时间与精力。
(8)理论联系实际
在看书和听课时,不善于寻找重点和难点,眉毛胡子一把抓,全面出击,分散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是非常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法,所谓“学而必习,习又必行”。而方法不当的学生往往只满足于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不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不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体表现为动手能力差,不喜欢上实践课和操作课,不关心现实生活。
(9)善于科学用脑,讲究方法。
这主要表现在学习时不注意劳逸结合,不善于转移大脑兴奋中心,使大脑终日昏昏沉沉,影响学习效率。
一个学习方法不当的学生,总会有其中一种或几种表现。认识到这些表现,进而弄清其背后的原因,我们才能够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指导。
中小学学习方法指导篇二:初中生学习方法指导 1
初中生学习方法指导 1
第一讲 学习要有科学的方法
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因素很多,例如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先天遗传素质、后天身体状况、教师与家长教育水平高低以及教育方法是否得当,校园小环境与社会大气候的影响、原有知识基础好差以及智力、能力强弱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是想学(目的态度);二是会学(学习方法)。
可以说,所有学生在刚进校的时候,都是想学的。但是,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同是那几个老师所教,使用统一课本,入学时基础差不多,过了一段时间,成绩就会出现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大,初二年级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就是典型的例证。什么原因呢?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虽然开始个个想学好,但是有的会学,有的不会学。会学的学生因学习得法而成绩好,成绩好又可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更加想学。越想学知识越增加,智力越发展,能力越提高,成绩越拔尖,形成良性循环。不会学习的学生,开始学习不得法而成绩暂时不好,如能及时总结教训,改进学法,变不会学习为会学习,经过一番努力是可以赶上去的。如果任其发展,不思改进,不作努力,成绩会越越来越差。当差距拉大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容易赶上了。那时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不想学习。越不想学成绩越差,继而在思想上产生一种对自我能力的怀疑,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子,对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厌恶、害怕甚至拒绝学习。这种恶性循环一旦形成,必将成为学习上的失败者。分析这两种学生的发展过程,前者走的是:想学——会学——更想学的路线,后者走的是:想学——不会学——不想学的路线。两条路线起点相同,分歧点就在学习方法上。 由此可见,会不会学习,也就是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对广大青少年学生来说,确是至关重要的。
什么叫学习方法?就是学习时采用的手段、方式或途径。只要在学习,就必然采用某种方法:这种方法是科学的还是不科学的?是主动学习掌握的还是无意之中形成的?对促进学习成绩上升、学习能力提高,作用是大还是小?只是没有想过,或虽想过但没有认真注意和研究罢了。通过调查和观察,就会发现,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上课前,有的学生对老师这堂课要讲的内容一无所知,坐等老师上课讲解,老师讲什么就听是什么,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显得呆板被动,缺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的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听课时有的放矢,对预习发现的难点、重点和关键的地方细听详记、思考理解,当堂掌握,在学习中较好地发挥了主体作用。同是预习,方法也不一样。有的看起书来,象是看小说似的,不大容易发现问题,更难掌握教材的内在联系,即使发现什么问题,也不停下来问个为什么,不去追根求源搞清楚;有的看书时动手又动脑,把新课中的旧概念、旧知识查个水落石出,对新课中的问题能理解的就当时弄通,弄不通的就记下来,等
上课时集中注意力听老师分析讲解。课堂上,有的学生全神贯注,专心听讲;有的分心走神,瞌睡打盹。同是听课,有的象架录音机,全听全录;有的象个速记员,边听边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一大堆;有的以听为主,边听边思考,有了问题记下来;有的干脆不记,只顾听讲;也有的边听讲边划书边思考。同样是思考,有的思考当堂内容,有的思考与本课相关的知识体系,有的思考教师的思路,有的拿自己的思路与教师的思路相比较。
下课后,有的学生抢做作业,作业一完,万事大吉;有的先回忆复习课上讲的内容,然后看书整理笔记,把教材充分理解掌握了,才开始做作业。有的课上未听懂,下课也不问,随它去了,玩得天晕地黑。
同样,在看参考书、做习题、阶段总结、考前复习以及考后分析等其它环节上,也都存在着种种不同的做法。
以上是从每个具体学习环节上看的。如果从学习整体过程上看,也是形式多样,方法各异。有的先预习后上课;有的不预习就上课;有的只重视上课,课后抄抄作业就算;有的课上未听好,课后一头钻进作业堆里面;有的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背笔记;也有的课前认真预习,课上专心听讲,课后及时整理,独立完成作业,按期做好阶段复习总结;还有的定有周密的学习计划,合理地安排时间,科学地进行预习、听课、作业、复习、总结,考试时胸有成竹,每考必胜??
以上方法是怎样来的呢?通过调查可知,来源与五个方面:(1)向别人学的;(2)自己摸索“悟”出来的;(3)同学之间研究切磋得来的;(4)老师断断续续指点的;(5)从某些书中受到启发的。不管从哪个方面得来的,难免是片面体会或“一孔之见”,往往属于经验型,带有片面性,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适用性。需要教者帮助找到一种便于学生掌握和运用的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哪儿呢?近几年,笔者共问卷调查了一万多名(8000名初中生,2000名高中生,540名中师生)成绩较好的学生,并分别邀请其中成绩拔尖、学习有法的同学开了几十次座谈会,让他们介绍学法,总结经验,探求规律。大家倾向一致的意见是:每天六节课中的新授课,都要按照
:
预习——上课——整理——作业这四个步骤组成的环节滚动一次。一个章节结束,都要进行系统复习总结这一步骤,使每课时的小环环环相扣,形成整体,不仅如此,他们在每个步骤上都有许多具体做法和严格要求,对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也都有得力的措施。把这些做法、要求和措施集中起来,把前四个步骤称为环节,构成完成每一课时的学习不可缺少的四环,加上最后一个步骤,合称“四环一步”。按照这一过程去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按每一环节和步骤上的科学方法去做,就称为“四环一步”学习法。
如果从一个阶段或一个章节来看,教师在教几个课时之后,一般要按章节,按单元把所学内容联系起来复习总结一次,学生也往往要根据所学内容的知识结构进行复习总结,使自己的知识前后衔接,融汇贯通,达到系统掌握之目的。
综上所述,学生学习过程应由每一课时的四大环节加上阶段系统复习总结这一必要步骤组成,“四环节”以上课为中心,每天必做;“一步”按章节,分单元进行。四环节一步骤节节相连,步步相通,构成了学习过程的有机整体。预习是起始环节。为上课扫清障碍,开辟道路,做好知识上的准备;上课是中心环节,既是预习的目的,又是对预习的检验,同时对下面几个环节起到关键作用;课后整理消化是中继环节,是上课的延续和加强,又为顺利做作业创造条件;独立完成作业是深化环节,既巩固前面的成果,又为阶段复习提供了典型材料;系统复习总结是贯通步骤,是对本阶段诸课时学习的回顾与总结、提高与升华,又为转入下一阶段学习奠定了基础。“四环一步”缺一不可,否则,就使学习过程中断,破坏学习的连贯性和方法的整体性。运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符合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心理过程,又与教师教的过程相配合,相辅相成,浑为一体,符合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
第二讲 认真预习 初步加工
预习,即课前自学。是学习新知识的起始环节。一般指在教师讲课之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为上课做好知识上的准备的过程。
预习从时间和内容上说,大致可以分为三种:(1)课前预习。是在老师讲课以前,先自学下一节课要讲的新内容;(2)阶段预习。指预习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内容,范围往往是一章或几章,需要一个比较完整的时间才能进行;(3)学期预习。指开学前在假期里,把新学期的教材先自学一遍。这三种预习,一个比一个线条要粗。
课前预习有以下几点好处:
1.预习可以提前消灭听课中的“拦路虎”。
通过预习,必然会有部分内容弄不懂。为什么看不懂呢?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是没有掌握好有关的旧知识,也可以说没有掌握好新课的预备知识。预习就象“火力侦察”,可以发现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不使它成为听课时的“绊脚石”。这样,在学习和理解新知识时就会很顺利。有的学生之所以听讲效果差,有一条原因,就是没有准备好听课前所必需的旧知识,从而给听课带来了各种困难,很难做到当堂理解。结果上课时间被白白浪费。而预习,就可以避免这种被动局面的出现。例如,课前预习到初一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和它的解法》一节时,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就是求这个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它的一般步骤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但一定要注意当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必须改变”。如果不预习,上课 时 老师又不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直接讲“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必须改变”的内容,有的同学就会听不懂。如果停下来,去问同学或查书,就会耽误了听课,结果,一步掉队步步掉队,再听也接不上了。这节课可能弄得心烦意乱,毫无成效。如果在预习过程中及时补上旧知识,上课听讲,接受新知识就会比较顺利。
2.预习可以提高听讲水平。
一般说来,预习不可能把新教材全都理解了,总会遗留下一些不懂的问题,盼着上课时解决。这样听讲目的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听讲效果好。比 那些 老师讲什么听什么、主观上没有思想准备、没有重点、没有具体目标的学生,要主动
得多。当老师讲到自己预习时已经理解的部分时,就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要看老师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拿自己的思路与教师或同学的思路进行比较,看教师或同学高明在什么地方,不足在什么地方,自己还有哪些理解不够的地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假定书上有一道题,有A、B、C三种解法,你预习时掌握了B种解法。课堂上老师把问题提出后,你就会胸有成竹地期待着,看老师或同学是怎样做的。如果有同学用C种方法解时,就可以举手提出你的B种解法,因为你的解法比较高明,教师、同学都会向你投来赞赏的目光,你心里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感。如果那个同学也用B种方法解,你会因为与他不谋而合而高兴。如果老师在总结同学们的解法之后,提出了A种解法,你就会感到惊喜不已,心中有顿开茅塞、别有洞天之感,佩服老师高明,更加虚心 向 老师学习,拍脑袋责备自己为什么没有想到这一步,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激起今后预习的欲望。可见,预习后上课不是没事干,而是听有重点,看有“门道”,学有目标,重在思考。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掌握新知识,而且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
如果先不预习,不管用哪种解法解,都认为对,不会产生上面的情感体验,印象淡薄。由于盲目的听课,听和记本来就够紧张的了,哪里还能够匀出精力来思考理解?更谈不上与教师同学比较思路了。
3.预习可以提高笔记水平。
由于预习时看过课本,所以老师讲的内容及教师板书,书上有没有,心里一清二楚。凡是书上有的,上课可以不记或少记,也可以留下空白待课后记。上课时,着重记书上没有的或自己不太清楚的部分,以及老师反复提醒的关键问题。这样做,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思考理解问题上。有的同学课前不预习,不知教师板书的内容书上有没有,从头抄到底,顾不上听课,更来不及思考,失去了许多宝贵时间。后来翻翻书,原来许多内容书上都有,根本用不着抄。着种盲目性的听课,大大影响了听课的效果。
那么应该怎样预习呢?
一是要妥善安排时间。最好在前一天晚上预习第二天要上的新课,这样印象较深。新课难度大,就多预习一些时间;难度小,就少预习一些时间。应选择那些自己学起来吃力,又轮到新讲课的科目进行重点预习,其它的科目大致翻翻即可。某些学科,也可以利用星期天,集中预习下一周要讲的课程,以减轻每天预习的负担。
二是要明确任务。预习总的任务是要先感知教材,初步处理加工,为新课的顺利进行扫清障碍。具体任务,要根据不同科目、不同内容来确定。一般有:(1)巩固复习旧概念,查清理解新概念,查不清、理解不透的记下来。(2)初步理解新课的这部分基本内容是什么?思路如何?在原有知识结构上向前跨进了多远?(3)找出书中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4)把本课后面的练习尝试性地做一做,不会做可以再预习,也可以记下来,等老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问。
三是要看、做、思结合。看,一般是把新课通读一遍,然后用笔勾划出书上重要的内容,需要查的就查一查,需要想的就想一想,需要记的就记。做,在看的过程中需要动手做的准备工作以及做做本课后的练习题。思,指看的时候要想,做到低头看书,抬头思考,手在写题,脑在思考。预习以后还要合上书本,小结一下。做好预习工作,还要
注意几个问题。如果以前没有预习的习惯,现在想改变方法,先预习后上课,一下子全面铺开,科科课课都搞提前预习,时间就会不够用,弄得十分紧张,质量也未必能够有所保证。解决的办法是:先选一两门自己学起来感到吃力的学科进行预习试点,等尝到甜头,取得经验后,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再逐渐增加学科,直到全面展开。二是预习应在做完当天作业之后进行。时间多时,就多预习几门,钻得深一点;否则就少预习几门,钻得浅一点。切不可每天学习任务还没完成就忙着预习,打乱了正常的学习秩序。前面讲过,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四个环节组成了每课时的一个圆环,只有当前边一圈滚过之后,方才能滚下面的一圈,不能因重视一个环节而打乱了圆环滚动“轨迹”,影响其它环节的运行。三是学习差的同学,课前不预习,上课听不懂,课后花大量时间补缺和做作业,整天忙得晕头转向,挤不出时间预习。其实,这种同学差的根本原因可能就在“不预习”上,因为前面一个圆环“欠债”,而影响了下面环节的顺利进行。这些同学在短时间内要多吃些苦,在完成每天学习任务之后,加班个把小时预习。这样做虽然费了时间,但上课能听得懂,减少了因上课听不懂而浪费的时间,花在课后整理消化、作业上的时间也可以减少许多,时间一长,运转正常了,学习的被动局面改变了,就不需要再加班了。四是根据学习的惯性理论,在各门学习成绩都很好的情况下,有特殊原因,时间太紧,对自己擅长学科也不一定要课课预习,不是重点、难点的章节也可以不预习。思路照样联系得上,好象铁轨上留有缝隙,火车照样通过一样,但是距离不能太远,否则就会造成“翻车”。
中小学学习方法指导篇三:中学生学习学法指导
目录
1、要加强学习的计划性 .......................... 1
2、科学地管理时间 .............................. 3
3、学习要讲究用脑卫生 .......................... 5
4、怎样正确对待预习 ............................ 9
5、怎样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 11
6、要做到专心听讲 ............................. 14
7、课堂要认真做好笔记 ......................... 18
8、提高做作业的质量 ........................... 20
9、要重视课后复习 ............................. 24
10、如何进行系统复习 .......................... 27
11、运用三轮复习法,冲刺中考 .................. 30
12、如何对待考试 .............................. 32
13、面对中考,制定自己的答题策略 .............. 37
14、怎样提高记忆能力 .......................... 39
15、让我们的学习从背书开始 .................... 43
16、努力提高观察能力 .......................... 45
17、努力提高阅读能力 .......................... 48
18、积极发展思维能力 .......................... 52
19、要提高动手能力 ............................ 56
20、正确对待学习中的挫折 ...................... 59
要加强学习的计划性
在学习中,有很多同学没有计划,今天老师留的作业多,明天要考试,学习就抓得特别紧,急得手忙脚乱;如果老师今天作业留得少,近期又没有什么考试,那么一下子就放松起来。放学后,球不打到天黑不回家;回家后也常常是听录音、看杂志、吃点心、串门、聊天、打扑克、上网、看电视等,就是老师留的那一点点作业,不“逼”到临睡前也是不会做的。这种完全由老师留的作业或考试控制的学习生活是荒唐的,是低效率的,是很难把学习搞好的。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与缺乏远大理想有关,也可能与意志品质差有关,不过没有认识到制定学习计划的好处,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今天,关于学习计划,我谈两点,一是学习计划的重要性,二是怎样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十分重要
1、制定学习计划可以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
每天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但要实现目标,必须脚踏实地,有步骤地努力去做才行。
因此,从实际出发,安排好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可以说,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的科学结合诞生了学习计划。实现学习目标的愿望越强烈,制定学习计划就越迫切。制定好学习计划后,就会使自己的每一个学习行为都和学习目标的实现紧紧地联系起来,使学习行为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学习计划是实现学习目标的蓝图,每一个想把学习搞上去的学生,要拿出的第一个实际行动,就是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当你定完学习计划后,心里有了底,会感到学习目标的实现只是个时间问题。
2、制定学习计划可以磨炼学习意志
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学习计划的实施不会一帆风顺,会受到种种“冲击”。我们要想方设法克服这些“冲击”,使学习计划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进。意志品质(自觉、顽强、坚持、自制)就会在一个又一个计划的实现中不断地得到磨炼。科学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意志品质的作用越来越大,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而学习的成功又为发展良好的意志品质起着推动作用。没有学习计划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对自己也就很少有什么要求和打算,当然也谈不上和现实有什么矛盾,更谈不上什么意志的努力和斗争了。因此,这些学生的意志品质常常很差。
3、制定学习计划有利于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长期按学习计划办事,就会使学习生活很有规律,逐渐形成“条件反射”。到时候,就不必为起不起床、睡不睡觉、学不学习,再付出意志上的努力了,学习生活完全达到了“自动”的境界。不起床睡不着了,不睡觉就困了,不学习就好像缺了点什么似的。这说明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离不开科学的学习计划的。也可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计划和顽强意志长期结合的产物。
4、制定学习计划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减少时间上的浪费
制定了学习计划的学生知道,自己多玩一个小时,多聊一个钟头,将会使计划上的某项任务告吹,根据学习上循序渐进的原则,将使整个计划中的许多任务受到影响。所以,他们对时间特别珍惜,不会随便浪费时间。计划性强的学生,由于心中明确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所以不用临时动脑筋、费时间去想了。而缺乏计划性的学生,一旦坐下来,还要为该干什么事考虑半天,尤其在完成了作业后,这种现象就更为明显,因此白白浪费了很多宝贵时间。
二、怎样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要想制定学习计划,就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计划要全面
既然定的是学习计划,就要考虑学习的具体安排。不过,为了保证学习任务的完成,应当对学习生活做出全面的考虑和安排。例如:除了学习以外,还要安排好锻炼身体时间、充足的睡眠时间、文化娱乐时间等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全面发展,才能保持旺盛的精力,才能使学习生活丰富多彩,生动有趣。
2、安排好常规学习时间和自由学习时间
我们可以把除上课以外的学习时间分为两大部分:常规学习时间和自由学习时间。常规学习时间主要用来完成老师当天布臵的学习任务,“消化”当天所学的知识。在常规学习时间内的学习有几个特点:学习内容是基本的;学习任务是具体的;学习带有强制性,在常规学习时间内,学习效率是比较高的。自由学习时间指的是完成了老师布臵的学习任务以后,所剩下的归自己支配的学习时间。这正是学习计划中要做出具体安排的时间,在这期间一般可以做两件事:一补课;二提高。补课是指弥补自己学习中的缺欠;提高是指深入钻研,发挥自己的学习优势或特长。自由学习时间内的学习效果,对改变学习现状具有重大作用。因此,自由学习时间的安排应当成为制定学习计划的重点。
3、长计划和短安排要结合好
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究竟学些什么,应当有个大致的计划。但是,由于实际的学习生活千变万化,往往不好预测,所以,长远的计划不能定得太具体,很难在这个月就把下个月每天干什么全都确定下来。但是,下个月在学习上应该解决哪几个主要问题,心中应当是有数的。而本月的第一个星期要解决什么问题,第一个星期每天干什么,就应当制定得具体些。这样,就把在一个较长时间内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分到每周每天去了。这样安排以后,在每天学习时,心中就会明白当天的学习任务在学习全局中的地位。有了具体的短安排,长远计划中的任务就可以逐步得到实现。
4、要从学习实际出发
在制定学习计划时不要脱离学习的实际情况。不少学生在制定学习计划时劲头十足,但往往忽略了实际情况,结果实行起来,感到困难重重,十分紧张。学习的实际情况是指:自己将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是什么;学习时间的多少;学习上的缺欠和漏洞;教师教学的实际进步。
5、要留有余地
学习情况也是千变万化的,这就要求学习计划不要定得太满,太死,太紧,要留有机动时间。在学习时间和内容安排上有一定的伸缩性,以适应临时变化的情况。有的学生在定计划时由于没有留有余地,一旦受到冲击,计划就难以实现,慢慢地还会对制定学习计划的必要性产生怀疑,有的干脆取消了定计划的做法。当然,计划中留有的余地也不能太多,太多了会使自己执行计划时松松垮垮,缺乏完成争取计划的奋斗精神。
6、要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早晨或晚上,或者说一天学习的开头和结尾时间,可以安排侧重记忆的科目。如:外语。心情比较愉快、注意力比较集中的时间,可安排比较枯燥或自己不太喜欢的科目。零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的时间,可以安排做习题或学习自己最感兴趣的学科。学习活动和适当的文体活动交替安排,文科和理科的学习交替进行。相近的学习内容不要集中安排在一起,等等。由于学习安排的不同,在同样的学习时间内就会取得不同的学习效果,学习的时间利用率将会大大增强和提高。
7、注重效果,及时调整
在计划执行到一定阶段之后,就应当检查一下学习效果如何,以便及时调整计划,使计划更加切实可行。主要检查如下内容:自己是不是基本按计划做了,计划中的学习计划是否完成了,没有完成的原因是什么?通过检查,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调整计划或排除干扰。可以结合写日记,不断记录计划的执行情况,使自己感受到不断进取的喜悦,这样做还有利于总结和改进,写日记的同学,起码应在一天结束时回忆一下当天的学习生活,以便及时调整学习计划。
总之,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并认真执行的学习计划,必将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意志品质,从而对学习的成功越来越有信心。随之而来的是学习上获得“丰收”的喜悦,而那些不科学的,脱离实际的,为应付老师而制定的,不认真执行的计划,只是一纸空文而已。
同学们,千万记住,凡事要有计划,有了计划再行动,成功的几率会大幅度提升,学习更是如此。让我们的成功从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开始吧!
※千万要记住,凡事要有计划,有了计划再行动,成功的机率就会大幅度提升。 ※只有行动,没有计划,是所有失败的开始。
※计划是行动的先导,计划是行动的蓝图。
※预则立,不预则废。
科学地管理时间
有人曾编了这样一则谜语:最长又是最短的东西是什么?最快又是最慢的东西是什么?我们都无视它,然而不久又为此后悔不已。如果没有它,什么事情也不会成功。它吞下了一切最微小的东西;它也筑成了一切最伟大的东西。我想,大家一定猜出这个谜底是时间。对于军事家来说,时间是胜利;对于商人来说,时间是财富;对于学生来说,时间是知识。时间无限,但生命有限。以分计算时间的人比以小时计算时间的人要多拥有59倍的时间;以秒计算时间的人又要比以分计算时间的人多拥有59倍的时间,我们应珍惜时间,提高时间利用效率。
没有时间,什么事情也不会成功。因为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过程,而过程是需要时间的。这一点同学们都可能有过深刻的体会。在考试之前,功课复习不完时会感到时间的宝贵;在考场上,时间不够试卷做不完时,也会深深地感到时间的宝贵。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再有点时间复习,我会考得更好”,“再给我20分钟,我就可以做完,得100分了。”
怎么才能使我们得到更多的学习时间呢?下面我谈8点内容,供大家借鉴。
一、要立下学习的志向
东汉时有一个学者叫董遇,他曾说过一句话,大意是这样的:学习只怕不立志,立了志就不怕没时间,我就是利用“三余”来学习的。什么叫“三余”呢?就是“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他就是利用冬闲、晚上、阴雨天的时间来读书的。确立了学习志向的学生,就会珍惜一切时间,为实现自己的志向而努力。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我们身边那些有志气的人,他们不会悠闲地逛大街、闲聊、上网打游戏而无所事事,耽误青春的,他们懂得时间的宝贵。
二、要排除各种干扰
在学习生活中,经常会受到各种事物的吸引,如朋友喊你玩、打游戏、上网聊天,甚至异性的吸引、哥们义气、不良书籍等等。如果我们感觉时间少的话,是不是反思一下学习时间少的原因:往往是因为自己从事的非学习时间太多。因此,我们必须用顽强的意志
控制自己,战胜懒惰,耐住寂寞、孤独,除了参加必要的活动之外,一定要保证学习时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排除各种干扰,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
三、要学会同时做几件事的本领
这里有一个科学地安排做事顺序的问题。例如,爱因斯坦即使是做家务劳动时也从不虚度时间。有一次,他推着一部婴儿车在伯尔尼的马路上散步,他迈着沉重的步子,每走十几步就站住,从上衣口袋里拿出纸片和铅笔,写下几行数字和公式,低头看一看甜睡的儿子,抬头看一下钟楼上的大钟,又向前走去……他就是在应约等学生时,也不忘拿着铅笔和纸条把自己思考的成果写下来。我们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完全可以像爱因斯坦那样抓紧时间学习。如在乘车上学的路上,可以听英语录音,背外语单词、词组、句型等;排长队买东西时,可以默背课文;做家务劳动时,可以听英语广播或录音等等。
在做事情之前,应当想一想怎么安排最节省时间。例如,早晨起床后都要做以下几件事:锻炼、做早饭、洗漱、念英语单词,怎么安排好呢?可以将四者做一个合理的安排,比如,生活在没有通煤气或天然气的农村的学生,起床后先把蜂窝煤炉子打开,然后去念外语、做早操;等炉子的火烧旺以后,可以把米熬上;在做早饭时,可以洗脸、刷牙、梳头;洗漱完毕,饭也熟了,就可以吃早饭了。实际上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做同样的几件事情,由于做事情的顺序不一样,用的时间也就不一样。因此在做事情之前应先动脑筋想一想,怎么安排更节省时间。
四、要擅长利用零碎时间
达尔文说:“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一段时间。”零碎时间的利用办法由两种:一种是利用零碎的时间去完成一些自己感兴趣,需要时间比较少的,比较灵活的学习任务,诸如做点习题之类的事。第二种是把分散的零碎时间集中起来使用,时间是分散的,但学习是集中、专一的,这样,在零碎的时间内也能完成比较大的学习任务。将利用零碎时间养成一个习惯,就是在衣袋里或手提包里,经常不忘带一些东西,如图书、笔和小记事本,这样你就可以在排队时,候车时,不是无所事事地空耗时间了。“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一样适用于时间。零碎时间的利用也包括用一些“非正规”的时间去做一些事情,例如上洗手间,宋代欧阳修就着意利用“如厕”时间。据说国外有一位首相就是利用“如厕”时间学习英语的,他每次从英语词典上撕下一页,上完厕所后这一页也读完了、记住了,于是把这一页送入下水道。他就是这样学完了一大本英语词典的。
五、要不断地检查时间的利用率
每天想一想,在过去的一天中完成了什么学习任务?用了多少时间?时间利用率如何?效果怎么样?怎么改进?有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武汉青年胡平,通过自学考取了研究生,他抓时间讲效率的一种方法就是用“自查评分”来促进和调整自学过程,使自学时间的利用率不断得到提高。
六、生活要简朴朋友要挑选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应当在追求吃穿玩乐上浪费宝贵时间。因此要与有抱负有志气、好学上进的同学来往,如果交上了不求上进,只讲吃穿玩乐的朋友,并仿效之,那自己的学习时间就会一天比一天少,学习成绩也就会一天不如一天了。
七、少说废话
名人之所以能成为名人,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能很好地运筹自己的时间,他们都懂得一切从现在做起的道理。在时间的运用上,成功人士非常认真地对待每一分每一秒,尤其是当前的时间利用,而不是将时间用在许多的大话、空话或者是无期望达到的计划上。一位青年人向爱因斯坦询问道:“先生,您认为成功人士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