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范文 > 优秀作文 > 正文
 

拆除报刊亭作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5-01-21 22:06:01 影响了:

拆除报刊亭作文范文篇一:2014佛山一模“拆除报刊亭”作文评分标准及标杆卷

2014佛山一模“拆除报刊亭”作文评分标准及标杆卷

【精品】2014佛山一模“拆除报刊亭”作文评分标准及标杆卷

2014佛山一模“拆除报刊亭”作文评分标准及标杆卷

一.作文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012年4月,郑州将全市421个报刊亭全部拆除,该市成了国内目前唯一没有报刊亭的省会级城市。

对此,有人说:报刊亭占道经营,不利于城市管理,应该拆除。

也有人说:经营报刊亭的都是一些年龄较大、文化层次较低的人,现在报刊亭没了,叫他们如何生活?

还有人说:拆除报刊亭后,当地报刊零售市场呈现急遽萎缩的势头,对城市文化生态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要求:

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不少于800字。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本次佛山一模题的题型完全一致,均为“材料引??”的题型。

题目材料由背景材料(核心问题)+提示角度组成。背景材料为郑州市拆除了全市421个报刊亭,核心问题既是“如何看待郑州市拆除报刊亭的行为?”只要围绕其背景材料(核心问题)引发的思考,都可判为符合题意。提示角度有三,一是城市管理的角度;二是城市人文关怀的角度;三是城市文化生态的角度。每个角度审题上不存在优劣之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这样的题型与2014年广州调研的作文命题完全一致,思路如出一辙。均是围绕一个核心问题提供几个不同的写作角度,引导考生展开对核心问题的思考。由此可见,自从2013年高考后,广东的“材料引??”作文题型已经日趋成熟而稳定。

只要掌握“材料引??”作文题型的审题方法,本题的审题难度不大,每一个考生均有话可说,但写好却不容易,需要考生具备较好的社会的洞察力和成熟理性的思考力。区分度明显,能让一部分关心并思考社会现实的考生脱颖而出。不存在套作的可能,如果还是妄想通过熟记一些考前素材,然后以此应付考场写作,绝对行不通。只能如

陈妙云教授所言,敢于写“原创作文”,根据题目的审题立意,确定中心,然后围绕中心展开合理论述,方为正道。材料选取的是一个城市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城市要发展,但城市的管理却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尤其是近期不时见诸报端的城管与小贩的冲突问题,更是凸显了目前在城市管理上存在的误区与不足。因此,这个题目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及思考性。

高考作文,既是为文,也是为人生,可以说,本次佛山一模的作文,不管是命题形式,还是材料内容、价值导向,都颇具水准。

依据陈妙云教授对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的分析,本次一模题材料所包含的内容及含意分别为:

二.审题立意

材料的内容为:

拆除报刊亭作文范文篇二:报刊亭该不该拆[1]

周测五作文范文

时代发展,该拆则拆

高三八班 巫琦

郑州拆除报刊亭的做法,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思考,众人褒贬不一。依我之见,郑州政府的决策必定是对各个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于社会发展有益,是可取的。

万事万物、无时无刻都处在变化之中,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也不外乎如是。报刊亭占道经营,既不利于城市管理,又占用道路,占用土地资源。报刊亭的盈利并非可观,将其拆除之后,可以利用这些土地资源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何不为也?拆除报刊亭既是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又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需要。可见,在这个高度上,拆除报刊亭是必然的。

报刊亭因何而生?当我们在讨论是否应该将其拆除时,定然要考虑到这个问题。近代以来,自洋人在中国创报,到改革开放后报刊业的欣欣向荣,报刊事业的进步是报刊亭存在的前提。另一方面,随着国人思想的不断解放,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报刊亭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销售市场。再者,报刊亭街头巷尾随处可经营,与“高大上”的书店相比,它无疑要“接地气”得多。报刊亭即因这些而生。

我们不可否认报刊亭在丰富人们日常生活和推动文化普及的方面,它的确可以起到这些作用。而我们要拆除它并非是因为它的这些作用不复存在,而是因为与其相伴相生的弊端日益凸显了。它是时代的产物,也必将要被时代终结,这是自它存在之初就无法逃脱的命运。不仅是报刊亭,与其相似的任何事物皆是如此。

管子有言:“君子使物,不为物使。”拆除报刊亭正是对这句话的体现。反对拆除报刊亭的人多持两种意见,一为经营报刊亭的人难以生活,二为破坏了城市文化生态。首先要肯定这样的情况是肯定会出现的,但是,哪种改革没有弊处?做事难得十全十美,我们

拆除报刊亭作文范文

要做的应该是考虑如何平衡这些关系,处理好矛盾。

报刊亭的经营者生活来源困难,政府就应配套地为这些人安排合理就业,保障其生活,经营者自己也该有主动性另谋更好的生活。城市文化生态并非单由报刊亭构建,没有了报刊亭还会有其他文化经营形态。况且,文化生态的主体是人,而非其他任何事物,我们要“役物而非役于物”。

总之,报刊亭有拆除的必然之处。郑州的“开风气之先”会得到时代的认可的。时代发展,该拆则拆。

城市需要整洁,文化也不可缺

高三六班 刘慧名

郑州市全市的421各报刊亭全部被拆除,该市成为国内唯一没有报刊亭的城市。对此,人们议论纷纷,一时间众说纷纭。而我对该事件的看法是:城市需整洁,文化也不可缺。

报刊亭,是很多人获取知识,获得信息的重要场所。如今的生活节奏很快,很多人根本没有时间逛书店。而此时,路边的报刊亭便成为很多人的选择。在亭子前驻足几分钟,便可选上几份报纸,带上几本杂志,可谓是满载而归。而郑州市拆除报刊亭的做法,却让很多人失去了百忙之中得以回归文字的场所。

报刊亭真的不利于城市管理吗?我想,也并不全是。只是城市管理者没有想出更好地方法去解决该问题。比如,城市管理者可以用报刊亭,在上下班期间兜售报纸杂志等。或许这不是最优的解决方法,但办法总还是有的,拆除报刊亭有点太小题大做了。

让城市整洁,利于管理有很多途径,也有很多方面亟需整改。小摊小贩呢?乱扔果皮呢?占道停车呢?为什么要先拿到报刊亭开刀?在有的国家,不但没有读书日,还有公园、街道长椅等处设立读书点,免费提供书籍。相比之下,我们的城市文化建设还有待加强。我们国家向来引以为豪的便是我们的文化,而报刊亭的缺失,让很多人失去了最快获取文化知识的场所。这无疑给人们敲响了一记警钟:以后想看书读报都得绕远道了,人们还愿不愿意去享受文化?或许有人会说,真正爱知识的人是不在乎这点儿路的。但,现实却摆在眼前。人们每天奔波在上班途中、回家路上,早已身心疲惫,为了去买书绕路或许还需要多坐一站车。书到手时,也没有最原始的对书的热情了。

在我看来,城市管理与报刊亭并无矛盾。只要相互协调好,对双方的影响也不大。报刊亭对很多人的生活来说,就像是调味剂,给繁忙中的人们带去些许“味道”。快节奏下生活的人们,除了电子产品,获取文化知识最快的途径就是在报刊亭前待上几分钟吧。

城市需要管理,人们的内心也需要管理,留下报刊亭,让文化不缺失。

城市管理何须拆除报刊亭

高三七班 钟慧琳

郑州拆除421个报刊亭,由此成为国内唯一没有报刊亭的城市。对此有人说是为了城市管理。只因报刊亭占道经营就必须拆除,这种观点实令我不敢苟同。对此,我认为或有更好的方法来解决报刊亭影响城市管理的问题。

报刊亭,是售卖报刊的一个便利小店,它的存在不无道理,它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它以小和全的优势伫立于城市的各个角落,它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既然如此,拆除报刊亭不是更不方便人们生活,更不便于城市管理吗?古人谋计尚有上策,为何今人谋计却只用下策呢?在我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两大点需要贯彻。

一是规划好城市布局,合理设计报刊亭的位置。报刊亭是有市场的,为此我们或可将它置于街角处,交通便利也便于人们购买报刊。道路规划不应祛除报刊亭这样“占道经营”的便利小店。道路若真的规划合理,也不会有什么影响城市管理的问题。再者经营者都是一些年龄较大、文化层次较低的人,他们需要这份工作,城市管理要顾及人们的利益。群众才是城市的主体。

二是要培养公民阅读意识,提高公民的素质。报刊亭拆除后,当地报刊零售市场呈现萎缩现象,更是从侧面反映了公民的阅读意识差。若是拆除报刊亭,那报刊岂不是没有市场可言了?公民的阅读意识更是城市管理所要顾及的。法国的城市街头,设有公共图书柜,人人都可贡献自己的书,也可翻阅他人的书,之需要看完后放回便可。这样热爱阅读的国家震惊世界。我想或许我们也可以借鉴为何法国的公共图书柜不占道让更多的热爱阅读的做法。

报刊亭虽会占道,影响城市管理,但有必要全部拆除吗?真的没有商量的余地吗?这应是城市建设规划者所要思考的问题。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由此,我说,城市管理,让生活更加美好。报刊亭的好坏,自有历史实践判定,将不好的变成好的,才是上策。

书籍,报刊,阅读,报刊亭,它们紧密相连,城市管理,请纳入报刊亭。

拆亭容易,建亭难

高三二班 陈晟

郑州一口气便将全市所有报刊亭全部拆除,成为国内目前唯一一座没有报刊亭的省会城市。拆亭的速度如此之快,可是要建立城市文化生态的亭子要多久?

报刊亭一般建于城市的街头巷尾,主要为路人提供报刊、杂志,是城市内部重要的文化传播系统,如果仅仅因其占道经营,扰乱城市管理为由一棒子打死,是否过于夸大了其负面影响?试想一下,报刊亭全部拆除,路人该如何获取杂志、报纸等文化传播的讹媒介?或许有人会说可以去邮局订购报纸或杂志,那么试问如果把所有的零售便利店都关掉,那你口渴了连买瓶水都要跑去大型购物超市排队,这样的滋味是否好受?报刊亭充当的恰好就是这一角色。

报刊亭是城市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座城市如果没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生态积淀,那么它建再多高楼大厦也没有用。六十多年前的北京城,中央人民政府便在讨论将天安门前建广场,就像苏联红场一样,以便阅兵顺利进行。可是当时有一位著名学者站了出来反对,他认为古都北京应当保留下它的古建筑,而不应该拆除重建,他就是梁思成。在美国准备用原子弹轰炸日本时,首选城市是东京,但是梁思成反对,他认为东京是历史文化名城,不能让它化为废墟,最终美军听从这一建议,选择了广岛和长崎作为目标。而北京却没有听从梁思成的建议,仍照原计划改造天安门,梁思成反而被打成右派,时至今日,北京做出了一个决定,将北京市的行政中心迁往它的郊区——通州,并且逐步恢复北京城的原貌。可惜梁思成的话六十多年后人们才听懂:“假的就是假的,你们仿得再真也没有用,你们今天拆了它们,以后一定会后悔!”

报刊亭对城市文化塑造具有相当大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它本身也可以成为文化。也许一座座报刊亭坐落在街角会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更多的人们购买报刊杂志,如果拆除报刊亭,也许文化的传播会变得更加困难,人们在报刊阅读中受到的文化的熏陶也将随之减少,这样下去,城市生态文明的“亭子”该如何构建?

拆报刊亭容易,建文化“亭”难。

让文化符号保留

高三三班 罗倩

郑州市把全市街头巷尾的四百多个报刊亭全部拆除,这件事引起了人们的热议。有人认为报刊亭占道经营,不利于城市管理,应该拆除。也有人说,拆除报刊亭后对城市文化生态造成了极大的破坏。难道城市的发展真的容不下小小的报刊亭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在南京路有这么一条路,路边种植了一百多棵法国梧桐,梧桐是为了纪念某一历史事件而特意种植的,梧桐树早就成为了当地市民心中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然而,政府因为修建公路的问题称要把这一百多棵梧桐全部移走,这引起了当地市民的强烈不满,纷纷动身保护梧桐树。最后,政府决定修改方案,尽可能地留下这片梧桐树。一棵棵梧桐树都能留下,那小小的报刊亭为什么就不能留下?它们都是城市文化符号,对城市文化生态发展起着作用,更应该受到保护才是。

前几年,北京故宫部分建筑的屋顶翻修更新的事虽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郑州市拆除全市报刊亭的事会让人不由得想起这件事。北京故宫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里面的一砖一瓦见证了某一时期的历史发展,有浓厚的历史韵味和文化内涵。翻修整新的话,会减少其历史韵味和文化内涵。报刊亭不仅仅是只是买图书报纸的,它更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在某个时期,许多人正是因为这小小的报刊亭而获得了学习知识的更多机会。拆除了报刊亭,让那些记忆往何处安放?

前不久,有报道说一位老爷爷每天都在一篇废墟上拉手风琴。这片废墟是老爷爷以前居住了很久的地方,现因为居民楼改造而被拆除。老人说,以前的街坊邻居都搬走了,现在再也回不去以前的那种生活了,只能拉拉琴念想念想。这不禁引起人们的反思。城市发展了,人的童年记忆该何处安放。我想到那些放在报刊亭的童年记忆现在何处呢?

其实,不只是报刊亭、梧桐树,有许许多多老建筑等事物都因为城市发展而面临着消失的困境。人们应该好好想想如何在发展中能最大程度地保留这些文化载体。

为什么拆除报刊亭是合理的

高三一班 黄丽

郑州市将室内所有报刊亭拆除,成为我国目前唯一没有报刊亭的省会城市。人们提出了不同观点,支持者有,反对者也有。我认为,报刊亭的拆除是合理的,原因及有三。

城市建设的发展。报刊亭一般会在人行道、学校门口等地方建立,这不

拆除报刊亭作文范文篇三:报刊亭

郑州拆除报刊亭 利弊何在?

2012-06-05 09:54:52.0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北京) 有0人参与手机看新闻

核心提示

散布街头的报刊亭,构造着城市里最基本的阅读生态,成为市民集体记忆的一部分。然而,临时占道的报刊亭被认为阻断交通、影响市容、经营混乱,“拆”声不断。近期,河南郑州就因此拆除了全市所有的报刊亭。

报刊亭一拆了之,市民去哪里买报?对于目前的买报难,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如何建立优质便捷的报刊销售网点?请看记者调查。

6月3日,郑州市民李爱华从经八路一直走到花园路,却买不到一本她每期必看的《文史参考》杂志。穿过一条又一条街,一个报亭报摊也没找到。路人说,再走10多分钟,去邮政总店看看,或许找得到。

今年4月中旬,依据相关规定,郑州拆除了全市报亭,还路于民,“退路进店”。据介绍,此次一共拆除了421个报刊亭,主要是违规占道多年的私人报亭,其中被连带波及的还有72个邮政报刊亭。

街头走访,市民买报遭遇“空当期”

上下班路上顺手买份报纸,是很多人的习惯。在郑州,报刊亭拆除之后,买报成了难题。 记者从红旗经一路口,东西各走3条街,沿途未找到报刊亭,也没找到卖报点。附近几位居民都说,报亭拆了,不知道到哪儿买报。

在郑州花园红旗路口,记者看到,因为摊主不愿离开,一个邮政报刊亭还在坚持。然而,人行道、盲道和自行车道几乎全被挤占,还遮挡着后面的店面。

正因为占道和违规经营,拆除报亭在郑州是一项10年前就不断被人大代表呼吁、从2010年底开始推行却迟迟难以完成的任务。此次拆除报刊亭之后,郑州提出“退路进店”,在路边的小超市等地销售报刊。

“退路进店”,店里能买到报吗?几经周折,记者在经二路政四街找到一家报刊“退路进店”点。问老板:“有报卖吗?”对方很干脆:“没有。”店里只进《读者》、《青年文摘》一类的刊物。门口一位老人说:“这儿本来有个报刊亭,但现在要走10来分钟去超市买报,很不方便。” 另一家“退路进店”点是个照相馆。架子上稀落地摆着几份《参考消息》、《当代歌坛》和《大河报》。店员说,店里已经卖报好几年了,并不是拆报亭之后才开始的。

而报刊零售市场仍在。在金水玉凤路口南,原先拆掉报亭的地方,小老板摆起了地摊卖报刊。 拆与不拆,报刊亭爱恨利弊纠结

拆了报刊亭,有市民为买不到报发愁,也有市民拍手称快。报刊亭到底有何利弊?

据邮政方面统计,郑州报刊零售大约占据整个报刊市场销量的50%。现在的报刊亭不仅出售报刊,还开展了许多便民服务。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统计,全国共计5300个邮政报刊亭实现了缴费、购票、充值、充电等服务。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100个邮政报刊亭成为义务指路亭。2011年,天津200个邮政报刊亭实现自助充电服务,从手机到电动车皆可充电。过去功能单一的卖报亭,成了名符其实的便民亭。

而另一方面,报刊亭也给城市管理带来难题。家住文化路的郑州市民张向阳,多年来一直呼吁解决私人报亭占道问题。他说,郑州交通拥堵严重,越是易堵的地方报刊亭越扎堆,有的十字路口设了4个报刊亭。很多报刊亭还占用了人行道、自行车道甚至盲道,市民绕行机动车道,既不安全,又加重堵塞。而且,名义上是临时占道,实际上却是十几年“坐长庄”。 “报亭乱象,多年来市民反映强烈。”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局长葛震远说,“我们想过很多办法。2010年郑州提出把300多家私人报刊亭交给邮政统一管理、配送,但遭到了经营业主集体抵制。最大原因就是,一旦纳入规范,禁止违规经营,报刊统一配送,他们就无利可图了。” 河南省邮政报刊零售公司经理张军算过账,卖报利润低,经营者赚的是20%左右的差价。

在郑州,每月销售额超过1万元的少之又少。而一些私人报亭违规经营,出售假冒伪劣、非法出版物、设赌摊等,销售额可以超10万元。“不论拆除报亭,还是当前的进店,我们都积极配合。”张军说。

成本增加,利润偏低,“退路进店”遇难题

事实上,拆除报刊亭的现象并非郑州独有。据媒体报道,同样是出于城市管理需要,南京报刊亭消失近半,北京将清除闲置报刊亭……来自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数据称,2008年至2011年底,仅邮政报刊亭,全国共拆除9508个。

拆除报刊亭之后,郑州为报刊零售提出了解决方案——“退路进店”。据葛震远介绍,目前进店售报点已有532个,已办理文化经营许可证717个,兑现“两个月内按拆报亭1∶2的比例进店”承诺问题不大,“空当期”买报难的情况正在缓解。

而据记者了解,“退路进店”目前也正遭遇难题。

在郑州文化路俭学街路口,原邮政报刊亭经营者李平后撤,把一间原来的奶茶店变成了他的书刊店。作为“退路进店”较为成功的案例,李平也面临不小困难:原来报刊亭每月交管理费800元,现在每月店面租金要2000元。“进店就交了一年2.4万元的房租,还赚啥钱?”由于拆亭后积货多,夫妻俩不得不硬着头皮干下去。

郑州市零售报刊公司的齐敏,这一个月来分外忙。她和几个同事负责与政府谈好的店家对接,让报刊尽早“进店”。但她发现,当时承诺报刊亭迅速退路进店的想法过于乐观,店主基本上不想接这摊活。

“卖一大堆报纸还不如卖条烟来得快!这点利润不够付房租!”卖报利润低是最常见的理由。而且报纸上架时间早,等商铺半上午开门,早过了报纸黄金发行时间。即使店家愿意接,种类数量也不算多,有的店一天才代销3份《大河报》。

政府表态:即使政府补贴,也要方便市民买报

“市民有个适应期,市场需要培育期,?空当?只是过渡期。”对买报难的现状,葛震远这样说。 现在,郑州提出,建起优质便捷的报刊销售网点,与应群众要求拆除违规报亭一样,属于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推动“退路进店”,郑州通过开培训会、对接会,让邮政渠道向商家介绍经验,提高商家积极性。报刊架可以提高客源人流,和原来生意没有冲突,商家尤其是小超市比较认可。同时,通过统一悬挂标识,让市民能够找得到报摊网点。

葛震远说,下一步将提升邮政报刊零售的主渠道作用,售报点要增多而非减少。不仅要进超市、门市,还要进社区,进加油站,上快速公交站台,邮政售报体系要在今后城市规划发展中充分体现。“即使政府补贴,也要方便市民买报,把邮政零售扶上马,还要送一程。” 对此次郑州拆除报刊亭引发的争议,中央党校教授高新民认为,在很多城市,报刊亭不仅方便市民买报,也是城市文化的一个承载和标志。而且,占道违规报亭与规范经营报亭是有区别的,不应简单地把所有报刊亭一拆了之。政府决策必须有前瞻性,切忌一刀切,要因势利导,不妨先建后拆,先立后破,不能给群众增加不便。“买报方便是群众需要,行路方便也是群众呼声。矛盾并非不可化解,完全可以通过科学决策实现双赢。”高新民说。

最近,记者从郑州报刊亭整治指挥部得到消息,网络投票支持的报刊零售标识牌已正式产生,正在统一制作,将陆续安装到售报门店,今后市民可以方便地找到买报网点。

(本文来源:人民日报作者: 王汉超 )

[转载]【原创】2014届佛山一模“拆除报刊亭”作文评析及下水文

在水一方!关注

阅读:20932014-01-07 21:25

原文地址:【原创】2014届佛山一模“拆除报刊亭”作文评析及下水文

原文作者:回归----人文语文

2014届佛山一模“拆除报刊亭”作文评析及下水文

谢植宣

本次佛山一模题的题型与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完全一致,均为“材料引……”的题型。 题目材料由背景材料(核心问题)+提示角度组成。背景材料为郑州市拆除了全市421个报刊亭,核心问题即是“如何看待郑州市拆除报刊亭的行为?”只要围绕背景材料(核心问题)引发的思考,都可判为符合题意。提示角度有三,一是城市管理的角度;二是城市人文关怀的角度;三是城市文化生态的角度。每个角度审题上不存在优劣之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这样的题型与2014年广州调研的作文命题完全一致,思路如出一辙。均是围绕一个核心问题提供几个不同的写作角度,引导考生展开对核心问题的思考。由此可见,自从2013年高考后,广东的“材料引……”作文题型已经日趋成熟而稳定。

只要掌握“材料引……”作文题型的审题方法,本题的审题难度不大,每一个考生均有话可说,但写好却不容易,需要考生具备较好的社会洞察力和成熟理性的思考力。区分度明显,能让一部分关心并思考社会现实的考生脱颖而出。不存在套作的可能,如果还是妄想通过熟记一些考前素材,然后以此应付考场写作,绝对行不通。只能如陈妙云教授所言,敢于写“原创作文”,根据题目的审题立意,确定中心,然后围绕中心展开合理论述,方为正道。材料选取的是一个城市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城市要发展,但城市的管理却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尤其是近期不时见诸报端的城管与小贩的冲突问题,更是凸显了目前在城市管理上存在的误区与不足。因此,这个题目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及思考性。

高考作文,既是为文,也是为人生,可以说,本次佛山一模的作文,不管是命题形式,还是材料内容、价值导向,都颇具水准。

城市,该让每一个灵魂得以安放

佛山市顺德区乐从中学:谢植宣

郑州市以不利于城市管理为由,把全市421个报刊亭全部拆除,面对此情此景,不得不哀叹:难道偌大的城市居然无法安放一个小小的报刊亭?

对于一座城而言,直线飙升的GDP数据,一座座直插云霄、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一条条繁华热闹的商业街……这些固然是一座城市发展的标志,但是,千万不要忘了,城是为了人而建的,失去了对人的关注、关怀,那么,再繁华的城也只是一座冰冷而而缺乏温暖感的陌生城市。

因此,一座城市不能只是一个石屎森林,而应该让每一个灵魂都有其安放之地。报刊亭虽小,但承载的却是一个生活在底层的卑微者的大大的希望,承载着一个小家庭温暖而阳光的未来。他们扎根于这方寸之地,给城市带来文化因子的同时,也在用辛勤的双手积攒着生活的希望。他们尽管卑微,或许是年近花甲,或许是仅有小学文化,但只要报刊亭在,生活的希望就在。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小小的报刊亭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他们眼中,却是一个大大的世界。

但一切的希望现在都随着报刊亭的被拆除而变得日益黯淡,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忽然变得严峻而不可测。个人力量的微弱与城市的强大注定了他们的无奈与无助。毕竟,他们只是一些依附于城市发展的卑微个体。当一座城市为了披上靓丽的外衣,旧貌换新颜之时,他们这些卑微的个体往往是容易被视为污渍而被抖落的线头。当一座城市并没有把目光落在他们身上,他们极有可能是被忽略不计的那一部分。更何况,那小小报刊亭的产值怎么可能与一间企业的产值相提并论?那微薄的收益,那占道经营带来的交通不畅,还有那影响市容的斑驳铁皮,这些,都可以成为拆除的理由。于是,一座城市,就真的连一座小小的报刊亭都无法

但是,一座城就该是如此吗?不,不,绝对不是的。如果一座城无法让每一个弱者走向自尊自强,无法让每一个游荡的灵魂得以安顿?那么这座城的繁华又有什么用呢?是否还要再发生类似毕节那样5个流浪的男孩为了度过寒夜,而龟缩在垃圾箱里生火取暖,结果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死亡的惨剧,才会引起我们的一丝丝怜悯,一点点同情。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说:“以卵击石,在高大坚硬的墙和鸡蛋之间,我永远站在鸡蛋那方。”是的,一座城市该需要这样的气度和力量,为每一个弱者提供生存的机会,让每一个卑微者重燃生活的希望。城市的目光不应该永远高高在上,只停留在那摩天大楼的塔尖,而应该学会俯下身来,去关注那些生活的底层,去注视那些在地上匍匐而行的弱者。只有这样,这座城才是有生命气息的城,而不是毫无生气的钢铁森林;这座城才是充满人情温暖的城,而不是让人倍感寒冷,在寒风中孤独无助的冷漠之城。

小小的报刊亭拆了,依附于其上的灵魂四处游荡。报刊亭拆了,还可以再建,但一个城市的良心丢了,该去哪里找回?重回以人为本的发展轨道,让城市不再冷漠,让人心得以温暖。让每一座城都能让四处游荡的灵魂得以安放,这时,你我才会是这座城的一员,而不是如尘埃般的过客。

相关热词搜索:作文 拆除 报刊 范文 郑州报刊亭拆除作文 拆除报刊亭作文800字 报刊亭是否应该拆除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