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碰瓷的高中作文
关于碰瓷的高中作文篇一:冷漠的背后(800字)作文
精选作文:冷漠的背后(800字)作文 冷漠,一个看似简单的词语,在这个物流充腻的时代被反复提到,小悦悦事件让我们看到了人间冷暖,冷漠的背后,藏着一些现代人的道德下滑。 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美好生活中的无奈是冷漠的源泉,一些人迫于压力,不敢将自己释放,让自己的行为随着自己的内心去行动,我相信,大部分人的内心都是善良的,即使那十八个路人也是如此,但是内心想做却又恐惧,都在想,不干己事,被误会了怎么办,这年头碰瓷的人这么多,抑或者说自己被当做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怎么办,于是,这一切的一切造成了他们的冷漠、袖手旁观,这反映的问题不只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道德沦丧,抑可以说是整个社会的道德沦丧,假如社会中不会有那么多讹人诈人的事情,这一切肯定不会出现。那些始作俑者们,你们内心会不会有一丝疼痛和不安,如果没有的话,那我相信,你的世界将变成灰暗的一片,你将看不到幸福与善良,甚至你的亲情都会离你而去。 现在呢,我们提倡雷锋精神,提倡学雷锋做好事,可是,这些鲜艳的话语后,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做好事这一说,雷锋精神,不是我们寻求安慰的载体,要知道,每个人都有保护自己的权利,也有不能伤害他人的义务,不仅仅是肉体伤害,精神伤害更是不能有,一个人做好事被诬告了,我相信,这会颠覆那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想一想,当你在公交车上被小偷盯上,当小偷的手伸进你的衣服或者包的时候,车上一个人没有说话,没有提醒你,你会是什么心情,也许你会恨他们,但你想过没有,你真正该恨的是那个小偷,车上的人没有提醒你,还不是怕你抓不着小偷就赖到他们身上或者说被小偷报复,于是他们选择了沉默,这是冷漠的衍生体。 令人震惊的是,当一些拉货物的卡车在道路上翻到时,行人与路边的人第一件事竟然不是救人,而是去哄抢货物,这些人高高兴兴的满载而归,缺丢掉了几条人命,甚至有的人竟然让人给他们拍照留念,真是什么丑态都有,这些人的冷漠,是微笑的冷漠,更是丑恶的冷漠 冷漠 冷漠 冷漠 不言说&&高三:冷漠之言
篇一:作文例文:拒绝冷漠
拒绝冷漠
翻卷的浪花,让大海不再冷漠,涛声传递着欢声笑语;沥沥的雨水,让大地不再冷漠,沉寂中盛开出绚烂的花朵。拒绝冷漠,让干渴的心灵得到滋润,让温暖与真情充满人间。
当人们还在为袖手旁观的十八名路人感到羞耻,当我们开始怀疑人类的道德有无底线,我们真的应该认真想一想,自己是否拒绝了冷漠,自己怎样才能不做一个冷漠的人。而在悠悠的历史长卷中,从来都不缺少心怀热忱、拒绝冷漠的先行者。
纵观古之贤人,没有谁会冷漠看待身边的人与事。拒绝冷漠,体现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中,也体现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的济世理想上。因为拒绝了对贤才的冷漠,才会有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美谈,才会有大汉王朝的伟业。因为拒绝了对音乐的冷漠,江州司马的长诗得以流传,湓江下的琵琶声得以回响千年。拒绝冷漠,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力量足以成就丰功伟业。
一颗拒绝冷漠的心是温暖的,它能使大千世界变得更加多彩;而一颗冷漠的心是可怕的,它会让一个人的精神轰然崩塌。在京城保卫战时,袁崇焕“禁止伤害百姓”的命令如一股暖流激荡人心。而当今世界众多统治者却视百姓生命于不顾,连天的炮火摧残着无数的生命。战争的硝烟还未散尽,我们不禁战栗,如果一个人不能拒绝冷漠,那么他身边的人乃至这个世界会怎样?
这个世界,真的需要一些真情,让冷漠从此消失,让道德的光辉流传,让金色的心灵闪耀。一个拒绝冷漠的人,他的名字也许不会被人记起,但他一定会成为我们精神的动力。我们看到,一个个大学生,
背起行囊,不远万里,毅然踏上风雨支教路。我们看到,在重大交通事故现场,千万群众赶来救援献血。我们看到,身处贫困的儿童,紧握着不知是从何处受捐的钱,笑容满面。还有,还有??是的,拒绝冷漠的行为也许不起眼,但微小中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高尚品行。
拒绝冷漠,从身边做起。让我们少一份冷漠,多一份关心;少一份仇视,多一份美德;少一份批判,多一份行动。用自己的关怀,让世界充满感动!
拒绝冷漠,创造温情,人间大义,亦如此也!
认清自己方为实才 潭水清清,平整如镜,倒映出耸翠的山峦和澄澈的碧空,也倒映出世间的一切光明和污浊。然而人世间,又有多少人能透过心灵的潭水,看到自己的希望与缺憾,看清真正的自己?认清自己方为实才,我们当心如明镜,用智慧的眼睛为未来增添光芒。
审视过去,回顾历史,不难发现有真才实学的人定能正确认知自我,让生命焕发属于自己的光彩。孔丘少而志学,早年即满腹经纶,但他一生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为箴言,在老聃的谆谆教诲和师襄的悠扬琴声中他的精神不断蜕变着。是因为认清了自己的不足,他的学才更加显著,他才得以受到万事景仰。王羲之年少即闻名一方,但认清自己真实水平的他依旧刻苦历练,提升自我,这才有“入木三分”的神话,有书法史上的不朽传奇。认清自己让人拥有实才,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就是因为他们有正确认知自己的能力。
莫扎特贵为“音乐神童”却依然虚心求教,让自己的灵魂在音乐声中更加高贵美好。于是之,作为才学出众的表演艺术家却始终低调谦和,是因为他能清醒认识自己的缺憾。吴冠中将自己的画作付之一炬,让更新的艺术在认清自我的指引下成长。认清自己,令人冷静,令人心如止水,唯有在此心境中才能让真才实学留于后世。
只有看清了你自己,你才能改变整个世界。如果我们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盲目自大,又怎能飞向更高更远处?又怎能让生命异彩纷呈?纸上谈兵的悲剧,告诉我们不能认识自己的人徒有虚才,最终只能灭亡;而大师章太炎也曾险些栽倒在狂傲自大的沟堑中,这怎能不引人深
思?
生活在当今,我们更应对自己有全面的认识。我们不是哲人,不是大师,更不是救世主。我们只是这个社会的一小分子。但正因如此,我们才应更加努力,用行动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才能,在认清自己之中成为栋梁之材。
认清自己,让我们用精神的力量改变世界。我们不是孔丘,但我们能从身边践行道德;我们不是莫扎特,但我们能在对艺术的感悟中净化灵魂。“美丽中国”的建设需要我们看清自己的价值,成为真正对祖国有用的人!
心如明镜,静思细品,认清自我定会换来人生未来的辉煌。让你我认清自己,让世界看到我们的精彩!
篇二:一篇高考满分作文引发的冷思考
一篇高考满分作文引发的冷思考 ● 姜有荣
【编者按】2011年6月25日,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在《扬子晚报》上隆重推出了8篇优秀高考作文,以展示江苏考生的才华,展示江苏文化大省、教育大省的风采。其中1篇,就花落在盐阜这块红色圣地,作者是江苏省阜宁中学的孙儒同学(以下简称“孙”)。
[满分作文] 拒绝平庸
奋笔疾书,我是一名平庸的考生。似乎是铁的事实,高考是我们走出平庸的一个跳板。
一、五只粽子
昨天是端午节。清晨,碎碎的晨光落了一地。我睁着惺忪的睡眼,一切都是那么地美好。
伴着淡淡的清香,妈妈为我准备了早餐——五只粽子。我狼吞虎咽,吃了四个,实在吃不下了。
“赶紧把最后一个吃完!”妈妈吼道。
“我吃不下了。”我打着饱嗝。
“吃不下也要把最后一个吃完!”妈妈边说边强迫我,“你不知道,吃五个粽子就意味着五门高中。”
原来因为“粽”与“中”谐音。
可怜的屈原啊,您大概不会想到原本为了纪念您的粽子却成了我们的文化“吉祥物”吧?请原谅我吧,我只是一名平庸的考生,我要通过高考拒绝我的平庸呢。
二、一只鸽子 中午,没有喧闹,没有汽笛,很安静。
但是,妈妈谋杀了和平!
妈妈买了一只鸽子,准备给我炖汤喝。妈妈说她听别人讲,高考前吃鸽子有好处。
可怜的鸽子,你是否是那个衔着橄榄枝的和平使者;你是否正浴着夕阳的余晖在广场上悠闲散步觅食;你是否是那只“咕咕”起飞向往绿色与和平的鸽子呢?
可怜的“天然之子”鸽子啊,请原谅我吧,我只是一名平庸的考生,我还要通过高考拒绝我的平庸呢。要怪,你就怪那些乱造谣言、糟蹋绿色的人吧。
三、一棵树
傍晚时分,金色的夕阳给校园镀上一层金辉。
看完了考场,我正欲回家,路过一棵树,但这并不是普通的树,这里香火萦绕,这是一棵“神树”。
妈妈硬是拉着我烧上一炷香。我毕恭毕敬,生怕打扰它的清梦。
亲爱的树啊,你既不是佛祖参悟众生的菩提,你也与佛道没有任何关系。我赞美你的绿荫,赞美你的清新,但你需要的只是平凡地生长、只是一块可以扎根的寻常土地,你是否“承载”了太多?
亲爱的树啊,请原谅我吧,我只是一名平庸的考生,我要通过高考来拒绝我的平庸呢。
因为平庸,我们拒绝平庸;但如此“拒绝”,我们是否真的不平庸了?
[深度解读]
获悉本文被判为满分作文,一惊;静心玩味本文构思的精巧,二惊;访谈孙儒同学的成文过程,三惊。“三惊”
之后,笔者引发了如下三点思考:
一、作文的“根”在何处
姜:本文截取三个生活片段,既相对独立,又一脉相通,堪称精巧。你的这一灵感是怎么迸发出来的呢? 孙:这并不是灵感,而是我6月6日生活的实录。高考前一天,我早上在家吃的是“粽子”,中午在家喝的是“鸽汤”,下午看完考场后拜的是校门口的“神树”。晚上躺在床上,我就在想,都说高考作文要贴近生活,如果明天的作文题目要贴近今天的生活,我该写些什么呢?于是,白天的“情景剧”便一幕幕拉开了,这便有了本文行文构思的框架。
作文的“根”在生活,在对生活的定点扫描和驻目凝视,而写作技巧只是“末”。我们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能舍本逐末。《庄子·列御寇》中有一个寓言故事:“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用其巧。”我们在心底善良地祈祷:广大高中生千万不要遭遇“屠龙之技”的尴尬! 然而,现实总是那么残酷。囿于“三点一线”之中的高中生,“眼”已越来越“近视”,他们只看得见“书本”这本“小书”,而看不见“生活”这本“大书”;“心”也已越来越“硬化”,他们只感受到“分数”的热度,而感受不到“生活”的温度。殊不知,当我们为分数疲于奔命时,生活已离我们远去。试问:在这片生活的荒漠上,我们学得的屠龙之技——写作技巧,功用何在?真气何在?
而更为触目惊心的是,眼下的高中作文教学,把对现实生活的烛照视为“空”的,把对写作技巧的传授视为“实”的。无论是指导,还是训练,都以写作技巧作为骨架来构建其序列。对写作技巧,教者已越教越精细,几近“程式化”,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是“(范)式”;学生也越练越到位,几近“机械化”,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是“套”。当我们屏蔽了鲜活的、散发着泥土芬芳的生活,钻进了写作技巧的象牙之塔,这把笑傲江湖的“屠龙刀”不知道还能用来斩杀什么。
这篇满分作文留给我们的启迪是:只有在“现实生活”的高原上,才能矗立起“大气之文”的高峰。我们的同学应该带着一颗“柔软”的心,去感知、感受、感悟生活,这是一条漫长的积淀、涵咏、濡养之路,在这条路上,我们的教者要有“放”的胆识,既要“放得下”对写作技巧急功近利
的传授,又要“放得开”对现实生活玉汝于成的纵目。
二、作文的“魂”在何处
姜:本文对三个生活片段的剪辑颇具匠心,但每个片段叙述后的议论更给人“含泪的笑”的震撼,这些议论是怎么生发出来的呢?
孙:我6月6日晚躺在床上“回放”白天的三幕剧后,就在想一个问题——是什么把我们的生活搅得这么“神神叨叨”、“草木皆兵”?“都是高考惹的祸”。眼下,高考已变成一种经济,甚至是一种文化,世人“言必谈高考,行必为高考”,我早已出离愤怒了!于是,在6月7日的考场上,我将“平庸”具象为了“沦为高考奴隶的世人”之行事,将“拒绝”化作了冷观、针砭高考的“我”的思辨。
读鲁迅的《阿q正传》,总让人笑后垂泪,这个“泪”不是“笑”出来的,而是“思”出来的;而时下的诸多小品已苍白得只剩下了逗人一笑的“包袱”。
这篇满分作文,画的是“高考众生相”,演的是“高考轻喜剧”,但让人笑后含泪,原因何在?在于它渗漉着作者的“思”。这个“思”从文化、生态穿透到了人生负载。在“高考熏得世人醉”之时,作者却透视出了世人“醉态”背后的“悖谬”和“平庸”。作者自己的行事看似“平庸”,但他的思想和灵魂却在冷峻地“拒绝平庸”,这就是“众人皆醉我独醒”,这就是“众人皆庸我独卓”。
“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苇草,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帕斯卡尔)作文的“魂”在何处?在于“思想”。就基础教育阶段而言,高中生作文的特质,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思想的特质;高中生作文的魅力,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思辨的魅力。高中生作文应该给人一点“咬嚼”,一点“想头”。 这篇满分作文给我们的启迪是:只有思想的“巨人”,才能铸就雄文和华章。写作素材只是“形”,得“魂”方可“形随心动”,随兴驱遣;写作技巧只是“法”,得“魂”方可因势而化,风起水生。我们的同学应该学会闭目凝思,去透视思辨,去缘事生理,“若将天地常揣摩,妙理终有一日开”。我们的教者更应该做一个“思想”的启迪者,“思维”的引领者。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指导应该是“思想”的激活和碰撞,“技巧”的传授只是写作指导的“末技”。
三、作文的“秤”在何处
姜:这篇作文被判为满分(70分),那你平时做过的作文最高曾被判过多少分的呢?
孙:我记得好像是58分。有时我也很茫然,明明立意、选材、表达都很好,可就是得不到老师判的高分。越写心里越没底,越写越找不到感觉。
高考作文阅卷能精准,缘于三个得力保障:一是对人员的严格筛选。抽调的都是作文领域的专家和高三一线的骨干教师,可谓“精兵强将”。二是对题意的准确把握。由数位专家历经数天的解读,最终形成“评分细则”,先集中辅导,再试批熟习,最后磨合修订,投入操作。三是对批阅的实时监控。通过电脑程序和专家组,对每一位阅卷老师的批阅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及时提醒、警告和矫正。
关于碰瓷的高中作文篇二:2015最新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
2015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2015年5月号第1辑
1. 无知的歧视才是最可怕的“乙肝病毒”
2. “以生为本”怎能遭遇“无能为力”?
3.电话诈骗何以敢在局长头上“动土”?4
4.“部门利益”何时不再是改革阻力?
5.景区何时摆脱“门票经济”依赖?
6. 律师“碰瓷”不能查清了事
7.政府信息公开也是一种“大数据思维”
8. 旅行社的票从何而来理应明确交待
9. “尾气检测”怎么成了“金钱检测”
10. 终身追责专治“期权腐败”
11. 削减文艺评奖让文艺不再“名利”
12.高龄农民工何以慰藉残破的夕阳
13.“应急车道之堵”验证救护惩戒机制效力
14. 治理不合理低价给旅游市场吹来清风
15. “雷人安全标语”有违文化安全
16. 最大的伪装是对权力的“伪监督”
17.霸气“恶导”是如何炼成的?
18.边界越清晰,规则意识越易养成
19. 15元米饭,到底公道不公道
20. “路培国一游”考验旅游新政效力
1.无知的歧视才是最可怕的“乙肝病毒”
堂吉伟德
吴昕怡女,福建福鼎人,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大一学生,2015年4月10日,她在学校单间宿舍烧炭自杀。在学校的一次义务献血之后,2014年12月6日,她被查出大三阳,系乙肝病毒携带者;今年3月7日,被安排进单独的学生宿舍居住。(4月30日《新京报》)
尽管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大多是“血液、性交和母父婴传播,以及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密切生活接触传播”,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处一室、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乙肝病毒。然而,基于对乙肝知识的不了解,以此由此产生的歧视,才使得乙肝携带者被视为异类,甚至被当成“不可接触者”而受到排斥,让其背负了过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在被人为孤立的情况下,被社会抛弃者若心态不够坚强,其就可能会选择一条不归之路。
歧视来源于恐惧,恐惧又来源于无知。因为对乙肝的认识不足,从而才有了“谈之色变”的恐惧,并对乙肝病毒感染或者携带者避而远之。很多人歧视乙肝或者艾滋病患者,就是基于对这种病症的认识不足,对其安全性没有把握,于是采取了“一概拒绝”的方式,人为将其孤立起来。比如学校让感染乙肝病毒的学生住单间,保护反成了最大的伤害。这种如同瘟疫的隔离,也意味着将其作为一个异类,被限制在主流人群之外。
科学素养不足是当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相当于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无知的恐惧,无孔不入体现在各个层面,即便连公共政策的制定都不能脱离窠臼。包括政府在内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比如招考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人员,都对乙肝携带者或者患者给予了拒绝。当然,这样的恐惧与认识,并非与生俱来而属于医学上还没有明确的结论,只有以此结论作为基础,然后才能开展常识性的宣传和普及,让公共政策迈出第一步后去实现破题。
这就要求公共政策必须具有“先知”的超前性,在没有证据证明其危害性的情况下,不能以“有可能存在传染”,而在政策制定上出现偏差和歧视。虽然像女大学生这样自杀的案例还不少,但公众对于乙肝的认识发生了改观,却是不争的事实。很多人由之前的抗拒者而转身为呼吁者和接纳者,同时政策层面也悄然发生了改变,比如在高考、公考和就业方面,“不得强制要求检测乙肝项目”已成一种规制,并以此推动了整个社会观念的迅速跟进。
但必须承认,根深蒂固的偏见要得到消除和改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还有待于做好长久之功。而要从根本上消除歧视,还得从解决无知和消解恐惧上下功夫。因而,进行医学常识的普及,提升全民的科学素养,依然是解决乙肝、艾滋病歧视的根本路径,也是实现权利平等,让每个人都免于恐惧的最终出路。
2. “以生为本”怎能遭遇“无能为力”?
郭文婧
河南省南阳师范学院毕业的刘佳拿到了毕业证书和学历证书,可她通过自己的身份证号在网上查询,却找不到任何相关信息。原来学校录取她时采集的身份证号有误,是个错误的身份证号。毕业证成为一张废纸,找工作屡屡碰壁。学校也为她着急,可是表示无能为力,无权修改信息。(4月23日《法制晚报》)这年头,谁都不想摊上事儿,高校也不例外。对于已经毕业了的学生,除了可以沾光的荣誉,或者以校友身份捐款,面对因毕业证书和学历证书信息错误而焦急万分的学生,学校的“无能为力”四个字,呈现了“常回母校看看”的几多虚伪、几多矫情。反正,生育我们、养育我们的母亲,几乎在任何时候,都是想孩子之所想、急孩子之所急、做孩子之所需,即使是真的无能为力,也不会忍心将“无能为力”破口而出。
错误总是需要改正的,办法也一定比困难多。是的,高校确实无权随意修改学生的毕业证书和学历证书信息,但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是有权修改的。教育部要进行修改,也得首先确认以前采集的信息确实有误,需要从源头提供证明材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就读的高校,不仅有义务告知学生更正的程序,更有义务协助学生提出申请和提供相关证明,怎会“无能为力”呢?
明知可以为,却告知学生“无能为力”,其中的缘故是什么呢?按照笔者所熟悉高校学生学籍管理的工作,学生在高校就读期间,至少有三次可以发现和更正错误信息的机会。第一次是新生入校后的入学资格复查,发现错误后,学校会及时与学生生源地省级招办复核,省级招办负责办理并补报教育部更正,并将复核结果及时反馈学校。第二次是新生正式取得入学资格后,学校要通知学生上学信网查询校对学籍注册信息,第三次是毕业前的图像信息采集、毕业资格审查与毕业生信息核对,发现有误,都可提出来要求更正。
刘佳同学的身份证号,除了前两位和生日数字无误之外,其他均是‘0’,学校在入学资格复查时,理应发现这个疑点并进行复核。该发现却没有发现,这一个细节实际上已经反映出学校相关工作的“认真”程度,我们也可以估计学校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严重程度,我们也就明白了学校“无能为力”的原因所在,就是学校不愿意承认工作疏失,更不愿意承担因工作疏失造成问题的责任。当然,由于该身份证号码来源于录取时招生部门采集的考生有效身份信息,在刘佳同学高考报名、打印发放准考证、高考证件信息核对等环节,也理应发现错误并进行更正。要更正刘佳同学在学信网上的错误信息,也少不了高中就读学校、教育局、招办、考试院、公安局等单位的协助,甚至有可能追究责任,所以这些部门不愿意配合高校进行错误信息更正。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也可能确实“无能为力”。即使是这种情况,学校也可以告知刘佳同学,可咨询学信网的客服,可通过行政申请、甚至是行政诉讼来要求更正。
实事求是地说,刘佳同学也是够糊涂的,居然到拿到毕业证书和学历证书后,才发现自己的信息有误,可见她平时对自己的事情也是不认真、不够负责任的。而她的不认真、不够负责任,也许正是学校长期“无能为力”的教育熏陶的结果。如今,整个社会强调以人为本,学校更是强调以生为本,尽管有学生自己的责任,
但更多的是相关部门、学校自身的工作失误,给学生的未来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一句“无能为力”岂不让“以生为本”难堪?
问题来了,就要面对,就要解决。包括“以生为本”在内的所有理念与口号,既体现在平时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里,更体现在面对问题时的作为上。对学校来说,学生为本,不能只挂在嘴上;对其它学校来说,也当以此为鉴,包括学籍管理在内任何关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的事情,都马虎不得;对刘佳同学以及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也都应该举一反三、吸取教训,任何事情,首先都要学会对自己负责,不能总是指望别人对自己负责。(
3.电话诈骗何以敢在局长头上“动土”?
薛家明
4月29日,广州市副市长兼广州市公安局局长谢晓丹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一名记者投诉早上收到自称广州市公安局某分局打来的诈骗电话,谢晓丹借此爆料,自己局长办公室的座机也经常接到诈骗电话。据他透露,广州市公安局将出台“一揽子”防诈骗举措,开展针对信息诈骗的专项打击行动。(4月30日《南方都市报》)
在记者与公安局长的一问一答中,我们不难得出两个结论。一是,如今诈骗无孔不入,甚至敢在公安局长的“太岁头上动土”。二是,骗子的手法,虽不断升级,但万变不离其宗,公安机关早就对这些诈骗路数摸得门清了。但言及于此,每个人都不禁会问,既然骗术早就没有秘密可言。可现实中,公安机关为何任由骗子嚣张?
到底是什么助长了骗子的嚣张?还需先让事例说话。2014年7--11月,在宁波工作的刘先生,先后被骗54万多元。颇让人玩味的是,在被骗走7万元的时候,刘先生已经意识对方有问题。可他却选择继续被骗,原因很简单,“才这么点钱,公安应该不会管的,干脆就赌一把,把数额弄大一点。”刘先生任性被骗,可能只是个案,但这也是相关部门不给力的现实投影。试想,如果公安机关对每一起网络诈骗,都给与足够的重视,刘先生用得着兵行险招,把骗局做大么?当然,“案值”较小的诈骗案得不到重视,也与基数大有关。据统计,仅今年1至3月,北京网络安全反诈骗联盟共接到网络诈骗报案4920例,报案总金额高达1772.3万元。窥一斑可知全豹,可以想象,加上其它诈骗,以及未报案案件,全国诈骗案件总量肯定是个“海量”数字。囿于有限的警力,公安机关也只能抓大放小。
但“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对小额诈骗忽视,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诈骗分子的疯狂。试问,“小打小骗”驾轻就熟之后,突然有一个机会,能骗几十万,骗子会收手么?结果只能是越骗越大,最终害人害己。而且,经小“案值”诈骗练手之后,骗子的演技会越来越逼真,达到戏霸的程度。这也是,“我是你领导”“社保卡出问题”“你家人生病”等老掉牙的骗术,依然能够“钓”人上钩
的重要原因。可见, “明天到我办公室来”丛生,也是公安机关对小额诈骗放纵的恶果。
当然有人会说,诈骗案件丛生,杂糅着多方面因素。比如,电信公司、银行的长期“视而不见”。试想,电信公司对手机号码实名制执行的严苛一点,对诈骗号码封杀的及时一些,银行假若多科普一点银行卡使用技巧,骗子们的犯罪门槛都会提高很多。但任何事都不能因过程变复杂,就推卸掉担当。公安机关不能因为案件多、侦办难,就推卸掉担当。
目前,广州市公安局已推出“一揽子”防诈骗举措,但不重视再好的举措,也出不来。以110设防诈骗专线为例,假若机位不够,电话长期占线、无人应答,对防骗而言,又有何益呢?因此,要让防骗举措出实效,相关部门就要百分百的重视起来。也唯有真抓实干,“明天到我办公室来”才不会继续到“局长头上动土”。(
4.“部门利益”何时不再是改革阻力?
何勇海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近日发布的《行政改革蓝皮书: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报告(2014-2015)》显示,当前我国行政审批改革中存在“中梗阻”现象,近六成接受访问者认为“部门利益作祟”是地方政府改革的最大阻力。(4月30日《南方日报》)
这份报告的副主编、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这样的调查结果发人深省”,“这个调查佐证了多数人对本轮简政放权,可能出现‘中梗阻’的担忧”。确实,国务院近年来在大刀阔斧地简政放权、激活市场,这些改革大多数要靠地方落地,地方如何落地收效,是改革最终能否成功之关键。当部门利益成为地方改革阻力,改革出现“中梗阻”绝非危言耸听。一旦出现“中梗阻”,改革就会出现政令不通、执行不力、效能低下等问题。
举个“红顶中介”的例子。近年来,一大批审批事项本被取消或下放,地方相关部门不能把控着审批权而敛财了。然而,一些拥有特殊利益关系的“红顶中介”(相关部门“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下属单位,或直接指定的中介机构同,或有利益输送关系的中介机构),却悄然从政府部门手中接过本被取消或下放的审批权限,蚕食简政放权的改革红利,致使百姓和企业需面对的审批与收费有增无减。这样的改革,可谓是走了样、变了形。
要提升改革“含金量”,首先要突破改革“中梗阻”,而要突破“中梗阻”,首先要去除部门利益。去除了部门利益,才能保障公共政策的公平正义。事实上,部门利益成地方改革阻力,这是不难想到的多年顽疾,决策层旁敲侧击了多回。比如前几日,李克强总理严斥一些部委和地方文件运转流程繁冗拖沓,“部长们参加的国务院常务会已经讨论通过的一些政策,现在却还‘卡’在那儿,让几个处长来‘把关’,这不在程序上完全颠倒了吗?”
关于碰瓷的高中作文篇三:惠州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作文讲评
惠州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作文评分细则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起“送失物要车费”被称敲诈的事件,在网上引发了热议。当事人之一是四川绵竹一位的哥付世贵。8月27日那天,他拉了一个乘客,对方将一个包遗落在车上。他为了还包先后出了3趟车,因此要求对方按出车里程合计付费120元,经过争吵,最终对方付了65元拿回了自己的包。该乘客把这事以《出租车司机敲诈乘客!行为太恶劣!》为题发到微信上,事件很快在网络上发酵,网友人肉出“黑心司机”的姓名住址,一时间付世贵遭到很多人的谩骂攻击。也有人认为的哥很冤枉,觉得他的行为算不上是敲诈。还有人认为的哥送还失物是做好事,但收车费就变了味。
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800字以上。
审题分析
【试题分析】作文试题采用新材料作文题型,与2015年全国新课标Ⅰ卷的作文题思路保持一致,为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这类作文是近几年高考作文的一个热点题型,也是一种直击社会热门话题的新的高考作文命题形式,充分体现了公民意识,彰显大语文教学理念,洋溢着强烈时代责任感!本次作文秉承了在选材上贴近现实生活,在理解上没有太大难度,在立意上有多种选择等特点。所给材料是一则新闻报道,来源于多个媒体对同一事件、不同角度的报道。事件的基本信息是“的哥送还失物索要车费被称敲诈”。作为事实材料,作文题用200余字概括了事件的基本面貌,其目的在于引导考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理解和判断。
作为考生而言,写这类型的作文,特别要注意写作的针对性和说理性。
具体分析整个事件有几层推进:第一层是的哥付世贵送还失物索要车费这一核心事件;第二层是乘客以“司机敲诈乘客”为题发文到微信公开此事,使之在网络上发酵;第三层是网友和媒体的加入,使这件事引发更大范围的讨论。这就使材料有了不同维度的讨论空间。
围绕核心事件,可讨论的内容有很多。送还失物本是拾金不昧的义举,但是否应该索要车费成了引发争议之处。于司机而言,在人们固有的观念里,送还失物是职业道德,拾金不昧是做好事,因而司机应该本着助人为乐的精神不收车费;乘客正是这么想的。于乘客而言,传统的道德观念中也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说法,司机还为送还失物跑了3趟车,因此,乘客给司机车费甚至酬金也是合情合理。此事之所以引发争议,焦点就在于:是司机索要车费,而不是乘客主动给予。这样一来,司机一开始索要120元的车费有没有敲诈之嫌呢?这120元的车费与出租车3趟出车成本是否对等?若司机在送还失物、索要车费之前与乘客做好有关酬金的沟通工作是否能够避免矛盾呢?这些都可引发人们的思考。
此事的另一个观察角度,就是乘客以“司机敲诈乘客”为题发文到微信公开此事。司机索要车费不假,但这是否构成敲诈?乘客发文表达自己的不满也无可非议,但以“敲诈”
为名是否侵害了司机的名誉,同时让那些有心送还失物的司机们寒心呢?尤其在“扶不扶老人”“做不做好事”成为人们心中疑虑的今天,乘客此举是不是也放大了“好人难做”的困境,让一些有心做好事的人对“做好事”心生惧意、不管不问了呢?
再有,网友的态度也可构成观察角度,网友的态度可分为三类:一是人肉搜索出司机进行谩骂攻击,二是“认为的哥很冤枉”,三是认为收车费让做好事变了味。这三类态度既反映出公众对此事的不同看法,也让我们来反思当下网友所代表的公众的道德素养,进而让人深思,对于一些引发争议的事件究竟如何处理才能引导整个社会向着更文明、更和谐的方向发展。
参考思维方向与角度
1.以付世贵为写作角度:
①认同他的做法。
捡拾乘客物品主动送回,且达三次之多,是热心善举—要求乘客付出车费用虽可商榷但无可厚非,毕竟其为营运车辆,绕道费工耗油,乘客予以补偿也未尝不可—乘客及部分网友的批评之举太过粗暴冷漠,伤害好人心—鼓励付世贵坚持从善,要相信好人有好报,文明社会不会让好人吃亏,善良星火的聚集方能点亮社会,让社会充满正能量。
②批评他的做法。
肯定他拾包送回的善举—中国有“好人做到底,送佛到西天”的传统,再向乘客索要费用让人难以接受—以后遭遇此种情况可以考虑将失物交给出租车公司,或对司机与乘客皆有利。(此方向不应成为主流)
的哥付世贵的角度:
1.送还失物、拾金不昧是美德,不应使金钱让美德“变了味”。
2.送还失物是义举,索要合理的车费与报酬是权利;义举与权利两者并不冲突。
(《物权法》第112条规定: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
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
3.送还失物、索要车费时应注意方式方法,与乘客做好沟通,避免产生矛盾。
4.行善不要计较得失。
2.以乘客为写作角度:
①批评他的做法。
丢包是自己责任,司机好心送回,理应表示感谢—司机要求付出车费理所应当,对方为营运车辆,司机养家糊口,赚钱不易—乘客发布微信称司机敲诈实为倒打一耙,既无感恩之心,更是令人心寒,所引发的网络讨伐更严重影响司机的正常生活,侵犯了司机的人身权利,有违法之嫌—此种行为会让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在帮助他人时迟疑不决,影响文明社会建设—建议足额付给司机车费,并公开道歉,勿以善小而不为。
②部分认可他的做法。
物品遗失在出租车上,司机有责任替乘客保管,并上交公司或联系乘客送回—司机以送包为由讨要车费虽然看似可取,但未必每次都是专程空车送包,乘客不应全额给付—微信是个人网络空间,乘客将此事件在朋友圈中发布实属正常—但由此引发的网友讨论及对司机的人肉搜索则侵犯了付世贵的个人隐私,追根溯源则由乘客微信引起,他应承担相应责任—建议他就网友人肉搜索事件向付世贵道歉,以与人为善的心态解决问
题,否则,丢物事小,丢人事大。
乘客的角度:
1.以感恩的心态面对司机的送还之举,也是一种美德。
2.即使心有不满,也要选择合理的途径表达诉求,不能以侵害名誉、扩大事态的方式解决。
3.换位思考,体谅理解司机。
4.善行善心也需要鼓励和回报
网友为写作角度:
网友身份可根据是赞扬或批评付世贵或乘客而确定,对他们的回信可参考收信人为付世贵或乘客进行。对于单纯跟风、无聊叫骂的网友可以批评他们的不文明行为,建议他们冷静对待此事,不必肆意渲染,将小事闹大,网络空间虽为虚拟但也应文明参与。至于参与人肉搜索的网友则需提醒他侵犯公民隐私,对付世贵造成心理伤害,属网络暴力与违法行为,要及时反思并修正自己的错误,避免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受到法律惩处。
1.人肉谩骂攻击的网友:请尊重每个人的隐私与名誉,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
2.“认为的哥很冤枉”的网友/“认为收车费让做好事变了味”的网友:赞同这种理性的态度,正是这种辩证看待事情的态度让网络环境能朝着良好文明的方向健康发展。
3. “认为收车费让做好事变了味”的网友:比起一味地“道德绑架”,在当今社会保障做好事者的合法权利,具有更积极的现实意义。
4. 要对不合理的行善行为说“不”;
5.行善有时也会被人误解;
6.行善也得讲究方法。
另:该题目如若改成“对于以上事情(包括网上争论),你怎么看?请给付世贵、乘客或持某种态度的网友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则应该注意写书信的几个关键地方:
1.此类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本身隐含了写作要求:注意对象、针对事情发表意见表明态度。因此,考生作文完全没有针对对象,或者没有对事情(事情的某一方面)表明意见态度的,内容、发展等级在三等(含)以下评分;作文既没有针对对象,又没有对事情(事情的某一方面)表明意见态度的,内容、表达在三等(含)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即总分在30分以下评分;以上两种情况,在书信格式方面不再单独扣分。
2.体现书信的特点,即有对象意识(口吻态度适当)、问题意识(针对事情发表意见),但称谓、落款、日期等格式有误的,酌情扣1-4分(其中称谓、落款、日期三者全无的,扣4分)。此种情况不影响发展等级评分。
3.题目不作要求。可以自拟,可根据立意拟一个贴切的题目,也可以直接写“给×××的一封信”。有题目,无正文,给2分。没有题目,不扣分。
学生例文:
一、支持司机:
既非慈善,何须“无偿”?
高二(0)班 朱师健 50分
看到躺在后座的包,四川的付司机毅然踏上“漫漫还包路”。出了三趟车之后,最终找到
失主,可当付师傅向失主索要车费时,失主却不干了。一句“司机敲诈乘客”激起千层浪,立刻引发了大众的热议。许多网友甚至对司机进行谩骂攻击。对此,我要站出来为付师傅打抱不平了:做好事又不是做慈善,何必强求“无偿”呢? 如此还包,本是好人善举。试想,付师傅本可能等着失主报失,让其自行取回那个包,然而本着好心,他陆续出车了三次,辗转车资需120元的路程,辛辛苦苦将包亲手递给失主。一个出租车司机,一天能挣到几个120元?付师傅提出了付费的请求,完全是合乎情理的,也就不存在什么“敲诈”的问题了。退一步说,要真是敲诈,付师傅为啥要载着个小包跑120元车资的“长途”?还不如载客来得实在。所以,“敲诈”之说纯属无稽之谈! 既是善举,不应“无偿”威胁。付师傅为还包费尽心血,可他既不是腰缠万贯的富豪,也不是慷慨大方的慈善家,他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司机。这类善举,出于真心;不是慷慨,也非慈善。如果说,“无偿”的善举是夜晚街上的一盏路灯,那么“有偿”的善举就是普照大地的阳光。前者因为“雪中送炭”、“好事帮到底”而弥足珍贵,但别忘了,后者也一直在给予我们温暖。可这种“有偿”不幸被“道德绑架”着,大多数人对此嗤之以鼻。但我们得明白,也许父母不会向你收“抚养费”,但只要你不是流浪汉,外面的餐馆一样会向你收钱啊!确实,我们在享受善举,那些“有偿”“无偿”,真的值得计较吗?
享受善举,请别利用“善举”。正如“碰瓷”利用“尊老爱幼”一样,许多人也习惯性地利用了“善举”。俗语云:“好事做到底。”大概就是因为这句话,许多人将善举看成了慈善,而更多人,将“要求补偿”看作“绑架”,殊不知他们自己,才是“绑匪”,看似“要求补偿”不算善举,只要一提钱,“失主们”马上就能将“善举”炒作成“敲诈”。这就是一种利用“善举”的恶劣行为。“扶老人”得“拍照留念”,难道做善举也得“自证清白”?谁都不想这样吧! 因此,我们不能挟“无偿”以令“善举”,只有接受这些“有偿”的善举,更多“无偿”的善举才能接连“上市”,当“路灯”聚集得足够多时,“黑夜”将不再孤独,因为善举,是信任与关怀的载体!所以,让我们接受“有偿善举”,让善举洒遍人间吧!
莫冤枉的哥
高二(2)班万紫娟
四川的的哥付世贵为归还乘客遗落在车上的包先后出了三趟
车。因此的哥要求乘客按车里程付费120元,乘客不满并与司机争吵后,只支付了的哥65元,并将此事发到网上引发了网友对的哥的谩骂攻击。看到这则新闻,我手不禁颤了颤,的哥简直比窦娥还冤啊! 还包本是义举。在的哥的工作中本无需亲将包归还给乘客,可以直接给失物招领所。而的哥出于好心,害怕乘客因包中贵重物品丢失而着急不辞辛苦找到失主并还包。乘客粗心将包落在车上,与的哥又有何干?还包无非是铁钉钉的义举。此义举不但没有让乘客知恩图报还引发了网友的谩骂攻击,难道当今社会好人好事,拾金不昧已不是好事?难道的哥送还失物做好事是不值得提倡的?由此看来,的哥真是冤得很呐! 报酬本是理所当然。的哥在上班时间归还包给失主,耽误了上班时间,没有挣到钱还消耗了油费。有人曾想过的哥也要养家糊口,照顾家人吗?或许的哥的一家人都在等着的哥一天下来开车所挣得的车费来糊口。而如今,的哥出于好心为归还乘客的包没挣到钱,只像乘客按出车里程付费合计120元,却变成了“敲诈”!这个字跟我们并不陌生,但用在的哥身上跟就是实打实的冤枉。俗话说得好,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乘客丝毫没有本点领悟,不知感恩就算了,还与的哥争吵并指责的哥敲诈,难道这样助人为乐的的哥只会被人指责谩骂而不应得到应有的报酬吗? 行善举需要鼓励和回报。乘客将此事以《出租车司机敲诈乘客!行为太恶劣!》为题发到微信上,网友人肉出司机的姓名与住址进行漫骂,这部分网友一味关注司机收取费用的点上,却没在意的哥的善举,殊不知社会上发生了许许多多出租车司机偷窃乘客物品的案例,而的哥这种拾金不昧的举动,更值得网友们的推广鼓励!对于乘客,的哥不辞辛苦将包归还,理应知恩图报,要了解的哥挣钱不容易,如今却为还包出了三趟车,乘客以三趟车钱做为回报是在不为过啊!
无论是乘客还是网友都不要在冤枉的哥了,善举理应提倡,而应有的回报也是理所当然,的哥需要大家的鼓励!而好人好事也并非只有不求回报!将的哥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的精神
二、反对司机:
丢了道德,还了钱包又如何
高二(1)班 周安东
近日,四川绵竹一的哥在归还乘客遗失的包后, 要求乘客付车费120元。事件一出,在网络上迅速发酵,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在我看来,的哥的行为违反了职业道德,是不尊重乘客权利的体现。
就是把乘客安全的送到目的地。乘客将包遗落在车上,作为一名司机,他有义务将包归还给乘客。
与此同时,司机也有相应的义务要求他归还乘客的包。众多周知,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司机既然已经履行了自己应尽的义务,那么又何必割断这绝对的一致,不尊重乘客的权利,索要车费呢?再者,这120元车费,对于一个出租车公司来说根本无需计较。就算在意,那么让乘客 打电话沟通一下就好了,何必纠结于这一百来块钱呢。
我们所致力于弘扬的传统美德,司机做到了一半却忽略了对“拾金不昧”的更深刻的理解,既然乐于助人,又何必为那微不足道的车费所计较,变性的“传统美德”并不为现代社会所接受,称道,甚至于弘扬;其次,谁知道司机报出来的车费是真是假,退一万步讲,就算要回车费是可以接受的,那么司机起码应记录下车子的行进而不是直接毫无证据的强行索要。而且,如果车费不属实,那么扣着乘客的东西不还,并执意索取较高的赔偿费,轻则构成民法上的侵占,重则构成了侵占罪。由此可见,司机的行为是错误的。
如今,大部分的公共设施,交通工具上都印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字样。这些无不提醒着我们,传承几千年留下的传统美德,遵守我国的法律。
本性与初心。在财富与本性的交易中,获益的不应是占据了大部分人内心的财富,而应该是,隐含在人们行为与表现中的难以被发现的人们的本性。
教师试水作文
别冤枉的哥付世贵了
惠东中学 邓仕雄
乘客:
你好!我看了你在微信上发的网文《出租车司机敲诈乘客!行为太恶劣!》,不免五味杂陈。这五味里,有庆幸,你的包失而复得,的哥付世贵没有昧着良心不还包;有遗憾,你对一位有良知的普通人不但没有谢意,反而发微信谩骂;有痛心,付世贵做了好事,却没有得道好报,无端地受到人肉攻击,很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