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范文 > 作文体裁 > 散文 > 正文
 

散文《落日》

发布时间:2025-01-21 15:26:25 影响了:

散文《落日》篇一:《落日》教案

《落 日》教学设计

设计指导思想

《落日》是一篇自读课文,虽然整个专题属于“文本研习”的学习方式,但可以以学生的“自我研习”为主,辅之以教师的点拨、归纳,不必面面俱到,句句落实。

《落日》从文体上看属于新闻类的“通讯”,曾被编入大学新闻系教材,学习新闻写作的人常视之为范本。应以此范本引导学生了解通讯的文体特征和基本写法,教学过程可围绕这一重点展开。

《落日》记录了一个极有历史意义、值得“永志不忘”的瞬间,是一篇极能振奋民族精神的好文章,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应着眼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危机感,让学生确有感悟和思考。

教学目标

1.结合研读文本,介绍一些通讯写作的知识,体会“范本”的示范性。

2.领会文章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引发学生的“历史之思”。

3.提升学生实际采访和撰写通讯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个人要走多少路,才有资格叫作一名男子汉?

和平的白鸽要穿越多少沧海桑田,才能从此安睡沙滩?

炮弹要横飞直落多少回,才能永远被禁止?

要有多少双耳朵才能听到黎民苍生的哭声?

要死多少人,才会感觉到死去的人已经太多太多?

……

师:历史与现实其实是不可分割的,苏洵、杜牧以史为鉴,借古讽今;苏轼、稼轩咏怀古迹,心潮难平。铭记历史,正视历史才能“明兴替”、“知得失”,才能把握今朝,赢得未来。今天有人面对历史百般回避,妄图篡改,甚至把“入侵中国”改为“进入中国”,感谢60多年前《大公报》著名记者朱启平先生以他的如椽大笔记录了日本签字投降的一幕,这一幕值得我们“永志不忘”!

【多媒体投影出《落日》,附图:日本陆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前排右)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

二、〔背景介绍〕

关于作者和写作背景

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9月2日上午9时,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向同盟国投降的签降仪式。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

日本投降之时,《大公报》著名记者朱启平是当年采访这一历史性时刻的三名中国记者之一。朱启平,原名朱祥麟。“七七事变”后,他辍学南下,于1940年秋加入重庆《大公报》。由于在二战中国际大局报道和对日作战报道方面的成就,他被誉为“《大公报》继范长江之后的又一个杰出记者”。在高手云集的各国记者中,朱启平就此撰写的长篇通讯《落日》被誉为是“状元之作”。许多记述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书籍都收录了这篇文章,后来还被收入了大学新闻专业的教材。《落日》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浓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打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也因此成为永垂史册的经典。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用一句话新闻概括这个历史性时刻(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1945年9月2日上午,美舰“密苏里”号上,中国和其他反法西斯同盟国接受日本人投降。

思考:

? 作者为何以“落日”来命名呢?

[颇有文学色彩,意蕴悠悠:虽然签字投降发生在上午,但这里有象征意义,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今天终于在世界人民面前低头签字投降,如同日落西山一样;日本侵略者以太阳旗为其标志,今天,它的“坠落”不仅大快人心,且透出作者的嘲讽之意。]

补充:文章的一组小标题相对于《落日》这个主标题,有什么特点,起到了什么作用?

“签字场所”、“代表到来”、“仪式开始”、“投降书脏了”都比较实在,主标题则显得较“虚”,这样虚实结合,相得益彰。小标题交代各段主要内容,在结构上使文章眉目清楚,层次分明;很自然,“签字场所”交代环境,“代表到来”介绍双方人物,“仪式开始”交代签字过程,“投降书脏了”补充细节、插曲,大体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材料,“仪式开始”这一部分应属于重点片段,是整个通讯的高潮部分。

? 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了哪些场景?

? 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场景?为什么?

(同学交流)

四、把握倾向进而体会情感

请采用跳读,找出体现作者感情的句子并分析。

[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70年来的奇耻大辱。这一幕,简单、庄严、肃穆,永志不忘。]

出示日军侵华简录(有关图片)

血与泪,永志不忘。

? 朱启平晚年,与老友谈及当年写作情况时说:“在密苏里号军舰上,有各国记者

参加受降仪式。我想我必须以一个中国人的立场,中国人的感情来写好这篇报道。”请大家思考作者的这种“中国立场”体现在何处?请举例说明。

学生找出相关语句。

如:(1)重光一腿失于淞沪战争后,一次在上海虹口阅兵时,被一位朝鲜志士尹奉告投掷一枚炸弹炸断。梅津是前天津日本驻屯军司令,著名的《何梅协定》日方签订人。他们都是中国人民的熟人,当年在我们的国土上不可一世,曾几何时,现在在这里重逢了。——作者用一种冷静但轻蔑的口气来揶揄日方投降签字代表,让人有一种“痛快”的感觉。

(2)看表是9点18分。我猛然一震,“九一八”!1931年9月18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1933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9点18分。现在14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作者联想巧妙,联系历史,有一种一雪前耻、正义必胜的历史必然性蕴含其中,使人振奋!

(3)这水兵的话是对的,我们将来也要讲给子孙听,代代相传。可是,我们别忘了百万将士流血成仁,千万民众流血牺牲,胜利虽最后到来,代价却十分重大。我们的国势犹弱,问题仍多,需要真正的民主团结,才能保持和发扬这个胜利成果。否则,我们将无面目对子孙后辈讲述这一段光荣历史了。旧耻已湔雪,中国应新生。——在这里作者从历史自豪感上升到历史责任感和现实的危机感,回望来路,语气沉重,有一种透视历史的澄明之感,他指明了民主团结才是我们民族振兴的出路所在,立点较高,使我们每个人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份量压在心头。

??

? 通讯写作,国外新闻界一般不主张作者直接发表议论,认为主观评论会妨碍新

闻的客观真实性,你如何评价本文的这种“评论性”“倾向性”,可以自由讨论。 同学交流看法。

[朱启平在叙事时感情是平缓的,冷静的,尊重事实且报道事实,只是在叙事之后会用一两句话“画龙点睛”,忍不住“跳出来”议论两句。应该说“恰到好处”。任何新闻其实都有它的“社会性”,纯粹的客观性我认为是不存在的。]

? 总结:

通讯的评论性与议论文不同,议论文文体使用逻辑推理的方式,而通讯则紧扣人物、事件的特点,给以评述,笔墨不多,一笔点破,在中国的史传散文中也可以寻找到传统。本文由“九一八”、“年轻水手的话”自然引发议论,看是信手拈来,其实颇有“眼光”,或理在情中,或因事言理,以充分展示复杂的新闻事实,把过去—现在—将来紧紧联系,给人以鲜明生动的现场感和立体感。老新闻工作者严秀谈到朱启平的新闻作品时说:“新闻而不要成为过眼云烟,我以为关键只在两个字:眼光。朱启平的新闻通讯之所以值得长久保存,关键似乎就在这两个字。”

五、关注现实进而深化文本(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我们的国势犹弱,问题仍多,需要真正的民主团结,才能保持和发扬这个胜利成果。否则,我们将无面目对子孙后辈讲述这一段光荣历史了。”(投影)

联系现实考虑:作者想告诫我们什么?(同学交流意见)

投影“一封特殊的信”

北京青年报总编辑:

一名80岁的老翁向您提一个要求:贵报最好在8月15日这一天,重登56年前《大公报》上的一篇通讯《落日》——记日本签字投降的一幕。这是当年朱启平写的,已成为新闻界的传世之作。

现在,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拼命要祭鬼祭神,右翼分子篡改日本侵略史——在此时刻,请你们把当年日本投降签字的通讯,重新刊登,以唤起人民群众,用历史事实驳斥侵略者的谎言。

我感谢你们。

李庆云敬上

铭记历史是为了创造未来。近几年来,中日之间关于东海钓鱼岛主权之争、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及一些大臣多次参拜靖国神社、日本部分教科书关于战争事实的掩盖和歪曲表述等等事件,都充分表明中日关系值得我们深思。(投影相关图片) ? 延伸:探讨德日两国对二战的不同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以最快的速度浏览消息《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

简介:消息也叫新闻,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新闻体裁。

它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组成。但不是每篇都具有这五部分。其中标题常用多行形式,分为引标题、主标题和副标题。它常用的结构是“倒金字塔”式,即用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安排新闻中的各项事实。它的写作要求是——客观叙述,迅速、及时,简短、概要,生动活泼。

标题十一个字,讲出了“人物、事件、事件的意义”,符合拟新闻标题的要求,实在概括,使人一目了然。

导语(第1段):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双腿下跪,请求恕罪,以此表示对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的沉重悼念。[消息中导语的重要性和核心地位]

主体(第2、3段):德国政治领袖对二战责任和屠杀无辜的犹太人的罪行的认识;勃兰特答记者问,回答他为什么下跪。

结尾(第四段):勃兰特下跪行动的意义和影响。

[新闻客观性的原则,没有消息写作者的主观议论。]

? 比较“通讯”与“消息”

内容上:消息简单地报道了 发生什么事,不多写情节;

通讯则详细、具体地报道前因后果,展示情节。

表现手法上:消息以叙述为主;

通讯则综合采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手法,表现形象生动。 结构上:消息常用 “倒金字塔式结构”,一般分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

结尾,篇幅较短;

通讯结构灵活,篇幅较长。

板书设计:

消息——真实性、时效性、受众性

↓↓

公民责任感 倒金字塔式结构

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补充以下材料:

【多媒体投影出材料】《历史题该怎么考(节选)》张寿卿

不久前,我去了趟日本,日本总是同我们在历史问题上产生纠葛,所以我在日本很注意高中生的教科书。他们的教师给高中生布置了这样一道题:日本跟中国100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我们叫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我们叫做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输了是输在什么条件上?分析之。

其中有个高中生是这样分析的:我们跟中国很可能在台湾回到中国以后,有一场激战。台湾如果回到中国,中国会把基隆与高雄封锁,台湾海峡就会变成中国的内海,我们的油轮就统统走右边,走基隆和高雄的右边。这样,会增加日本的运油成本。我们的石油从波斯湾出来跨过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上中国南海,跨台湾海峡进东海,到日本海,这是石油生命线,中国政府如果把台湾海峡封锁起来,我们的货轮一定要从那里经过,我们的主力舰和驱逐舰就会出动,中国海军一看到日本出兵,马上就会上场,那就打!按照判断,公元2015年至2020年之间,这场战争可能爆发。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做对华抗战的准备。

我看其他学生的判断,也都是中国跟日本的磨擦,会从东海开始,从台湾海峡开始,时间判断是2015年至2020年之间。

这种题目和答案都太可怕了。撇开政治因素来看这道题,我们的历史教育就很有问题。翻开我们的教科书,题目是这样出的:甲午战争是哪一年爆发的?签订的叫什么条约?割让多少土地?赔偿多少银两?每个学生都努力做答案。结果我们一天到晚研究什么时候割让辽东半岛,什么时候丢了台湾、澎湖、赔偿二万万银两,1894年爆发甲午战争,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背得滚瓜烂熟,都是一大堆枯燥无味的数字。那又怎么样,反正都赔了嘛!银两都给了嘛!最主要的是将来可能会怎样!人家培养的是能力,而我们灌输的是知识。

天啊!不能完全责怪孩子,应该反省的是我们大人。

——摘自《读者》2004年第20期

学生讨论,自由抒发自己的感受,教师注意引导,重在唤起学生之历史责任感和现实紧迫感,但在对待今日的中日关系上,宜冷静理性,忌盲目极端。

[课堂小结]

日本投降后,朱启平随美军第一批军舰登陆日本,在日本各地旅行,观察交流采访。所见所闻使他对中国的前途产生深刻的忧患意识,他在《日本投降是临时休战》一文中写道:“我们应当怎样呢?民主团结以求国内和平,全民奋发,建设工业国家!??人贵自助,国贵自立。我们不可忽视了!中国虽胜犹弱,而弱国永远遭人欺凌。??中国虽然最后胜利了,成了四强之一,但是千万骄傲不得,松懈不得!旧耻尽除,气象更新,目前机会,千载难逢。”到今天重读此文,仍能体会到作者的赤子之心和睿智目光!

我愿意引用2004-10-26南方网-南方社区署名“于樵”的一位网友的一段话来结束本课:

历史题该怎么考?这不仅仅是我们如何教育下一代的问题,同时也是出给每

散文《落日》篇二:(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落日余晖_渴望

文/李华伟

她从工学院分到这里工作的第一天,他就在心里说:“这是个很有品味的女人。的确,她优雅高贵,气度不凡,丰满的唇型流露着女人独有的妩媚。

在他的眼里,她像一块玉,接触的时间越长越觉得美。渐渐地,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他不知道自己的世界怎么变得这样简单,简单到只有她一个人;有时又非常复杂,复杂得千头万绪,叫人烦躁不安。他常常回到家后就把自己一个人关在书房里,半天不对妻子说一句话,搞得生性柔弱的妻子莫名其妙、无所适从。他被无名的困顿缠绕着,但困顿中又飘忽着一种迷离不清的渴望。

一天,下班后,见她修长的身影离开办公室,他跟在后面,赶上她:“回家吗?”

她莞尔一笑,笑他明知故问。

“当然。你去哪里?”

“哦,我??能不能送你回家?”他的眼睛并不看她,从夹克衫的斜兜里掏出一包烟。

她扫了他一眼,礼貌地说:“谢谢,不用了。”

“那好,让我陪你走走吧。”他仍然那么安详。

对他这份固执的热心,她并没感到多么惊慌和意外,他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已告诉她,迟早会有这一天,只不过没想到是现在。

她看了一眼走在身旁的他,忽然一阵心旌摇曳,面孔不由得映出一片红晕。

他高大魁梧,仪表堂堂,属于那种阳刚型的知识分子。她尤其钦佩他出类拔萃的才华。不久前看了他发表于一家在全国挺有影响的学术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对他更是崇拜有加。

春天的黄昏,寒意未尽,她竖起奶油色风衣的领子。

“你怎么不骑车上班?这条路离你家也不算近。”

“我喜欢以步当车,走一走,能感受到工作之后的轻松。”

“是吗,那以后我也学你,以步代车,也享受一下难得的轻松。”

她笑笑,好看的嘴唇衬出洁白的牙齿。

“对不起,请你——留步吧,不要被别人误解。”

“你知道,我从来不在乎别人对我如何,那样我要做的事就太少了。”他低低地说。

“我不是这样。我一向留意别人对我的看法,那样我才能拥有更多的自由。”她也轻声道。

但他却仍然伴在她身旁,没有停步的意思。他一向看重她的见解。在他眼里她不但漂亮,而且更有成熟的头脑和成熟的风度。他离她很近,可以闻到她垂在肩头的长发的皂香味,她的眉毛修得很好看,他忽然想起妻子的眉,无论怎样修理也缺乏这般韵味。上帝创女人是很刻薄的,要么有才无貌,要么有貌无才,她才貌双全,只可惜与她相识得太晚。他暗暗地叹了一口气。

路边不远的地方,有一座简易的居民公园,她家就住在公园后面。

她停下来,平静的笑靥里不无调皮的样子:“我的家快到了,尊敬的先生。”她向他伸出右手。

他仍然把手插在上衣兜里,但眼里竟蒙上了一层黯淡。她还从未见过他这般神伤,心中不由得一动,荡起怜惜的涟漪。

“能不能陪我坐一会。”他执著地看着她。

她温存地望他一眼,犹豫了片刻,朝着公园里默默走去。

他们相对而坐,谁也没有说话,很静,犹如这悄悄降临的夜晚。

她为他的忧郁感到丝丝不安。

他凝视着她,突然把没吸完的半截香烟扔掉,向前移动了一步,双手压在她的肩上,灼人的目光在她洁白的脸上留连。她心潮激荡,呼吸急迫起来,一种苦涩硬硬地梗在喉头。她像是从梦中猛然惊醒,迅速推开他,讷讷地说:“我该走了,真的该走了。”

他呆呆地站在那儿,直到她匆匆的身影消失在朦胧的夜色中。

第二天早上她没有来上班。他斜对面的那张办公桌是她的,人不在,他的心仿佛也缺了一半。他心神不定地做着种种猜测,但又一次次地被自己否定。整个上午他守候在电话机旁,盼望着突然间接到她来的电话。

中午,下班的铃声一响,大家都匆匆地走了,他仍然坐在空荡荡的办公室里,吐着浓浓的烟雾。

有钥匙在锁中转动的声音,他惊觉地站了起来。果然是她,他惊喜地迎上去。

“怎么没来上班?”他爱怜地看着她。

“我准备休假。”

散文《落日》篇三:描写夕阳的作文

【1】夕阳

夕阳,一个无形力量的东西。它,令人发出乡愁,怀念故乡;它,勾起每个人的过去点点滴滴;它,也教会了世人一个深刻的哲理。它的光芒,也渗入了世事沧桑,不少热的泪水。不要忘记黄昏——那远远夕阳!

每当在黄昏,在遥远的那座山上,总会看到和煦、淡黄中暗红的光芒,它便是夕阳的影子。从古到今,有多少游子在夕阳之中看到亲人,看到了家;有多少文人骚客面对远远夕阳大挥毫毛;又有多少人触景生情,流下晶莹的眼泪,多少文人墨客见夕阳而悟理呢?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离乡游子——马致远,所发出对故乡的极度怀念。这也是当他看到一轮夕阳时所发出的感慨。可见黄昏中的夕阳,可见夕阳那道幽长的柔光有多大的无形力量,能够勾起游子的乡愁。的确,自古以来,“夕阳西下”让不少人怀念故乡,怀念亲人。夕阳,用它那特殊的光芒令每个人永远记住了家,不管有多么坚强的人,有多么忘义的人,都会被夕阳所征服;夕阳,用它那幽长的余光照向天涯海角,照到每个人的心中,伴着微风,他们也体会到了某种从心底油然而生的感觉!

何不尝换个角度面对夕阳,何不尝把夕阳看成一道风景线。

夕阳,不同于清晨的太阳,它拥有独特的光芒;夕阳,不同于当午的烈日,它舍弃强烈耀眼的光芒。当我们在黄昏时,平视远方,就能看到夕阳。这时,我们可以用肉眼去正视它,一望无际的晚霞变得美丽,因为有了它,心灵变得无法摸测。无论如何,我们在此时,心灵不应有杂念,应变得单纯,望着远方的夕阳享受大自然,享受夕阳给予你的温暖。不过在我们在享受夕阳这道黄昏时分的风景时,别忘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句话,虽然我们每天欣赏到夕阳,但每个不同的黄昏,我们欣赏到的夕阳又是另一番景象,也许在某一个黄昏,你有幸欣赏到了美丽无边的夕阳,但此时此刻我们必须明白这时的夕阳只是昙花一现,只在短暂的黄昏中才拥有,因为时间是在流逝。过去后,我们不必因此而惋惜,只要我们曾经珍惜过它就行了。对待我们生活的每件事,也该在每个人的心目中成为夕阳。

你是否想过在夕阳之后是什么?之后便是朝阳。它代表着希望,代表着未来。如果你在夕阳之时,心情变得悲伤,何不尝把自己看作刚刚开始的朝阳呢? 夕阳,一个无形力量的东西。它,令人发出乡愁,怀念故乡;它,勾起每个人(转 载于:www.hnNscy.CoM 博文学习网:散文《落日》)的过去点点滴滴;它,也教会了世人一个深刻的哲理。它的光芒,也渗入了世事沧桑,不少热的泪水。不要忘记黄昏——那远远夕阳!

【2】夕阳

夕阳,总是成为凄美、衰落的象征。历代多少文人墨客写过有关夕阳的诗,语境都是凄凄凉凉,悲悲惨惨的。唐朝李商隐还曾在古原之上感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惋惜大唐走向衰落的命运。

然而,我却要大声对这一切说“不”!

夕阳很美很美,但决不是凄美!

当看到夕阳西下,我的心中总会浮起一丝感动,不是为了别的,就只是为了那一分从容。

黄昏时,天空出现了不可多得的晴朗。太阳象个要出嫁的新娘,用火红的光芒

把自己团团围住,后来慢慢得变成了橙红色,一点一点的向自己的另一个新家奔去。当落日成了闪亮的绯红时,几朵沉默的云彩也和天空一起被染成了辉煌的金色,变换着闪烁着,仿佛是夕阳的伴娘,在她披上圣洁的婚喜旗袍时,自己也翩翩起舞起来。

夕阳,是要下山,但不意味着永远的离开。

夕阳的离开是带着成熟、安详和睿智的离开。它要回家好好的睡上一觉,第二天早上,再以最灿烂的笑脸迎接新的一天。

【3】夕阳

夕阳留给人们的最后的光亮是非常美妙的。

夕阳有时像一位任意挥洒的画师,把傍晚描绘得如此美丽。你看它那么多姿多彩的余晖,把它身边的云都染红了。一片片晚霞映在清澈的小河里,像开了一朵朵的大红花。一座座房屋在夕阳中披着色彩柔和而绚丽的薄纱。再加上袅袅炊烟,阵阵欢歌,真令人心旷神怡。

有人爱那火红的朝阳,有人爱那炽热的烈日,但我更爱那柔和的夕阳。它不吝啬用最后的光线去打扮周围的世界。把美丽、温暖留给人间。它对人类如此慷慨无私,多像那辛勤的老园丁,时时刻刻在浇灌着满园的生命之花。又像那竭心尽力的老师,用她的余力继续耕耘在知识的土地上。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是对夕阳的惋惜,但是它意味着成熟、饱满,更孕育着美好的明天和希望的未来。

【4】夕阳

傍晚,披着夕阳的余晖回家。

途经小学门口。远远的就看见有很多车,对于小学门口的的堵车,我不仅不反感,反而觉得有一种亲切感。每每这时,我总是把车停在最后面,然后开始观察身边的每一位家长,以便勾起我童年时点点滴滴的幸福回味。

很黑。这是他给我的第一印象。他是那种一让人看到肌肤就知道是属于长年在阳光下工作的人。有点瘦。黝黑的皮肤上,青筋一条一条的显露出来。有些凌乱的头发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有点发黄,但看上去却微微有点发亮,像极了海边的细沙,给人一种温暖、柔和的感觉。他穿了一件布满黄色尘土的短袖青绿色T恤,像路边的树叶,绿色的肌肤上套了一件黄色的灰尘衣。他的下身是一条有些破旧的咖啡色长裤,裤脚边有几处明显的“通风口”。

对了,他虽然不是我父亲那种类型的家长,但却像极了我同桌的父亲。 他坐在一辆三轮车上。三轮车也同样给人一种久经风雨的感觉,车身上的油漆已经掉光,甚至有些生锈了,好像他已很久没有好好整理过了。但车身后面的车厢看上去却很整洁,一些白色的大编织袋叠的很整齐,放在靠座垫的地方,下面还铺垫了几层青色的大编织袋。我想,他的孩子一定很幸福,因为他眼里透出一种期待的、慈祥的眼神。远看,他像一尊雕塑。果然,不出所料,不一会,一个身穿校服的小女孩就向他跑来。女孩好像早就知道他在那等着。看见小女孩的一刹那,他的眼里充满了爱的光芒,嘴角轻轻的向上扬起。小女孩很可爱,额前齐眉的短发,脑后一个马尾,简洁,明了,单纯。一段简单的问答后,小女孩熟练的爬上车后面,把书包放在一边,然后坐下,靠着那些白色大编织袋,两只脚很自然的往前伸着,看着很舒适的样子。在等待道路恢复通畅的时候,那个父亲

时不时的转回头和小女孩说说笑笑。一脸藏不住的幸福。

对了,那女孩分明就是当年的我,只不过我父亲是坐在小车里等我迎面跑来的。记得那时即使堵车的时间再长父亲都没邹过眉头,没按过喇叭,总是笑咪咪的看着、等着。

太阳又往下降了些,已经照不到那位父亲的头发的时候,道路通了。那位父亲一脸幸福的蹬着车,载着小女孩向着夕阳的方向驶去……我想,他们一定是向着幸福的小屋驶去……就像我的同桌的家那样,虽然简陋,但却温馨。 快到家门时,邻居家的一只狗摇着尾巴朝着大路的方向跑去,随后就看见它追逐着它骑着单车的主人直到家门。

夕阳下,幸福和谐的色彩不断在我眼前出现。

我把看到的幸福塞满眼球,加快速度骑回家,因为我知道,家里有等待着我的和谐幸福……

【7】落日

一个人走进温柔的黄昏,走进夕阳,此刻,是一种怎样的心情?眼中噙着对岁月的感叹,身体浸在落日的柔光里,沉思溶解在复苏的大地中,风儿似乎在逡巡人生的每一座驿站。 一个人享受黄昏,周围的一切,不过是点缀夕阳的风景。此时,什么都可以想,抑或什么都可以不想。安静地站在路边空旷处,独对夕阳。 在这个的地方,每个人都在为了生活而奔波,上班匆匆,下班匆匆,也许只有我一个人有心情去享受夕阳,品味静谧吧。如果每天都可从杂乱的圈子中逃脱,在落日下静静地立一会儿。虽然尚有解不开的心结、展不平的离愁、拭不去的苦闷……然而,却可以得到暂时舒缓。 一朵花采了许久,留在花瓶中枯萎了也舍不得丢掉;一把伞撑了许久,雨停了也不想合起;一条路走了许久,天黑了也走不到尽头;一句话想了许久,心痛了也讲不出口。甜,哪里是开始;苦,哪里是结束? 落日,有着他的光辉、美丽、温馨,却散尽了他的热情;夜固然闲适,只因他闪烁着生命;落日,于此则望尘莫及。 独对夕阳,似乎拥抱着不尽遐想。 多少个闲暇的黄昏,呆呆地立于路边,在余辉中与落日对视,就这么一个人。轻轻地、静静地、寂寂地,一张面孔、一个名字、一段心情……自己也不清楚,忧愁是否稀释了,伤感是否抚平了,沉重是否可以抛开。 虽然没有喜怒与言表,即便如此心中也已承受着苦痛,于是找到了落日,自言自语起了不愿被谁了解的倾诉。不用想它会担心,自私地把心情释放…… 唯有与落日独处的时候,似乎与远方另一个自己对视着、沉思.......

落日风轻云淡,阵阵寒风,奈何却吹不开心中封印。很想摆脱,许是太刻意了;许是宿命如此。时间久了,也就不再有这种想法了。生命总会有不同的形态,不会如雪原般保持恒古如一的圣洁,或婉约...

海天交接处,一轮半坠的落日悠悠晃晃地悬在海平面上,随着那一浪浪翻涌的海潮浮沉着漂移荡漾.今天的海滨夕阳,似乎一切的美好都驻足在这变幻的时间和空间里一如往昔...

清香的,也是寂静和忧伤的,为你绽放一瞬间也好,音符如耳语般地轻轻幽浮着,那曾经让我震撼无语的落日,曾经总是舞动在阳光下的身影从眼前一一闪过;那些曾经让我心疼的惦念,以及所有以为并不重要的...

停留在这里,为的是守侯天边的落日笼罩一切,直到再也看不见你的足迹,沉沦着,继续挣扎都是无谓...落日逐渐降临,地上的影, 心中的痛,我们的背,越拉越长,遥

望彼岸,总觉得那么遥远,不可琢磨.

思绪在不知不觉中沉入心里的大海,在落日迷醉的岸边开始缠起,粉红的暮霭倒映出你的身影,分明写满了爱,西天那一抹燃烧的是你牵不动的色彩,早已拧干的泪滴被你信手拈来,沁入心海,那长长的等待走不出你的祝福,走不出那一片心海...还有一滴泪 ,那也是为你空等的一千个轮回,蓦然回首中斩不断的牵牵绊绊,你所有的骄傲只能在画里飞....

大漠的落日下

吹萧的人是谁

任岁月剥去红装

无奈伤痕累累

荒凉的古堡中

谁在反弹着琵琶

只等我

来去匆匆

今生的相会 ...

相关热词搜索:落日 散文 写落日的散文 等落日散文 散文落日终究是美丽的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17 版权所有 博文学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09005888号-2